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074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docx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小办发[2011]11号

 

中共小河镇委办公室小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小河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的

通知

各党总支、支部,各村(居)民委员会、王旗营农场、镇直企事业各单位:

《小河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将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对照方案,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小河镇委办公室

小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

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中共小河镇党政办公室2011年5月20日印发

共印30份

小河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特殊人群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政府《关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的部署安排,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创新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特殊人群齐抓共管格局,不断探索和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原则;

(2)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4)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的原则;(5)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工作相结合;(6)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7)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原则;(8)坚持加大投入,保障运转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通过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集中化解涉及特殊人群的社会矛盾,切实解决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妥善处理特殊人群的合理诉求,最大限度消除涉及特殊人群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不发生涉及特殊人群、有重大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

和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四、主要任务

针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社会闲散青少年、艾滋病人和长期反映利益上访人员等七类特殊人群,分类实施服务管理创新措施,做到“底数全摸清、情况全掌握、管理全覆盖、服务全到位”,形成具有宜城特色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有效实施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一、基本情况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是指具有暴力倾向(杀人、伤害、投毒、放火和抢夺等)随时会对他人生命、财产造成损害,严重妨害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或者经常与人争吵、寻衅滋事,尚未造成重大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精神病人。

自2010年5月13日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共排查出精神病人77人。

其中,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7人,送诊住院治疗72人,在家监护治疗5人。

二、工作目标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目标是排查建档率达到100%,鉴定率达到100%,送医治疗率达到100%,包保稳控率达到100%,杜绝发生具有暴力倾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

三、创新管理措施

一是建立排查建档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村(社区)为单位,每月对辖区和系统内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滚动排查,认真核实,逐个登记建档,实行分级管理。

每个村(社区)建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档案,做好跟踪服务管理工作,镇直单位系统内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档案,落实服务管理措施,镇综治办统一建立全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掌控。

二是建立专兼结合的鉴定认定机制。

对排查出的疑似病人分两步做好鉴定认定工作:

第一,送襄阳市安定医院进行精神病人鉴定;第二,经鉴定为精神病人的,由镇综治办组织卫生、公安等部门、村(社区)及病人家属,对精神病人是否具有暴力倾向进行认定。

各村和镇直各部门作为责任单位,分别负责组织辖区和单位系统内精神病人鉴定工作。

镇民政办和城建服务中心负责城区流浪精神病人鉴定工作。

为了确保送诊鉴定途中的安全,各村和镇直各部门在送诊鉴定前,可以申请公安机关协助。

二是建立集中收治与监管服务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经鉴定认定确需住院治疗的病人,各村和镇直各部门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的前提下,负责组织人员将病人统一送到市残联康复中心进行集中治疗。

经鉴定无需住院治疗或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可出院治疗的病人,由各村和镇直各部门落实责任包保。

按照“一个病人、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要求,明确包保责任人、监护人的职责任务。

同时,各村和镇直各部门定期组织病人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复查,确保病情稳定。

四是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镇综治办负责全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组织协调工作,督促检查各村各部门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措施。

各村(社区)、镇直各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和单位系统内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要逐人建立服务管理工作专班,督促和帮助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

民政部门负责对符合条件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落实低保,对流浪精神病人进行服务管理和遣返工作。

公安机关要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列为管控重点对象,配合送治、救治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督促农村户口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参保新农合,并确保按最高额度报销其治疗费用。

五是把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综治考核范畴。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镇综治办定期通报各村、各部门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因摸排不仔细没有发现、已经登记造册但没有及时送治而漏管失控和因服务管理监护措施落实不力,导致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对责任单位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对责任人实行责任查究。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法宝监护人(单位),要履行监护职责,不得随意放任病人流落社会;发生危害结果的,要追究监护人(单位)的责任。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责任单位履职不力的,也要进行责任追究。

通过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一、基本情况

本方案所指吸毒人员是指吸毒成瘾人员。

我镇目前排查有吸毒人员3名。

二、工作目标

搭建完善的救防体系,创新服务管理措施,落实服务管理责任,确保吸毒人员不漏管、不失控,有效防止吸毒现象滋生传播。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搭建救治防范体系。

按照“综治牵头、公安指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建立集打击、求助和关怀于一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吸毒人员救助防范体系。

镇一级成立由镇综治办牵头,公安、司法、卫生、民政等单位参与的戒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派出所,全面负责全镇的禁毒和戒毒工作。

村(居)委会一级,成立由村(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社区民警、社区医疗人员和禁毒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和社区戒毒帮教小组,负责具体开展吸毒人员帮教工作。

全镇上下构建起以镇禁毒办为龙头,以村(社区)戒毒帮教小组为基础的救助防范工作网络。

二是推行分类管理模式。

根据吸毒人员的综合表现,按照“严格管理对象”、“重点管理对象”和“一般管理对象”三种类型实施分类管理。

严格管理对象是指抗拒社区戒毒和帮教,无正当职业,随时可能复吸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社区医疗人员包保,实行严密控制、即时尿检,发生复吸的,实行强制隔离戒毒;重点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长,毒瘾较深,有复吸倾向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社区民警包保,做好帮教工作,发现苗头及时控制;一般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短,毒瘾较轻,日常表现较好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禁毒志愿者在做好帮教的同时,做好谈心、鼓励等工作,帮助其改掉陋习。

通过实行分类管理,从根本上增强对吸毒人员管理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由镇派出所负责健全完善吸毒人员的档案,建档建卡,实行“一人一档”,并动态管理,即:

为全镇所有吸毒人员逐人建立档案,既包含吸毒人员基本情况,又包含吸毒人员定期、不定期尿检的影像资料和公安部门出具的尿检报告,实现档案全面、规范、客观、公正管理。

三是强化人文关怀服务。

建立跟踪帮教综合工作机制,全面作好服务管理工作。

第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吸毒人员前来参加文体活动,帮助其恢复身心健康;第二,对吸毒人员的家庭成员和相关社区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帮助其掌握后续照管必要的知识技能,促使吸毒人员更好地、尽快适应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第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第四,组织社区工作者、民警和吸毒人员家属定期开展亲情、爱心帮教活动,巩固戒毒成果。

同时,在办理低保、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理创新方案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就是对在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犯罪。

社区服刑人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分为五种(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安置帮教对象分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

我镇现有社区服刑人员6名,其中,判处缓刑的3名,裁定假释的1名,剥夺政治权利的2名,暂予监外执行的名,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有2人(假释的和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不能离开社区)。

矫正工作社会自愿者名。

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共有49名(其中刑释人员45名、解教人员4名),到目前为止,我镇没有一例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二以内。

二、工作目标

全面使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让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使社区服刑人员即能保持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又能改造自己所犯的罪行,让他们能够顺利回归并融入社区;使释解教人员不至于重新违法犯罪,为宜城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帮教工作提前介入。

镇社区矫正办与法院、公安局协调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庭后收集判决文书等工作,做到不漏登、不重登。

利用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监狱内宜城小河籍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和他们取得联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政策,提前进入矫正帮教程序。

二是落实安置帮扶责任。

按照司发[2010]13号文件规定,对于矫正帮教对象中愿意经商的,工商部门为他们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部门为他们办理税收优惠证,金融部门按政策给予小额资金扶持;对于矫正帮教对象中无资金、无技术、无耕地的困难人员,户口所在地村组尽力为其解决承包荒地、荒水、荒山;对于矫正对象中的特困户,经本人申请,所在社区证明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抓好培训,最大限度促就业。

我镇社区服刑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3人,占50%,刑释解教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40人,占82%。

积极组织本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市组织的义务培训,参加市组织的各种活动,镇综治办与司法所、派出所联合对心理不太健康、有厌世情绪的对象上门进行专门心理疏导。

四是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

镇矫正办在灰沙砖企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不论有无技术,只要身体健康都要尽力帮助他们找到临时性工作岗位,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及温暖。

五是提供法律援助。

对回归社会的社区服刑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若有权益被侵害,司法所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帮助和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七是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

镇直各单位和各村(社区)要组建对固定的社会帮扶队伍,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在镇服务管理人员协助下与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子,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工作。

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指初、高中辍学及初中毕业既不读高中、中职,又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青少年。

其主要包括三个群体:

一、应当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但又劝返无效流入社会的中小学生;二、完成了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的青少年;三、高中辍学流入社会的青少年。

上述群体的共同特点是无相对固定职业,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管。

一、基本情况

1、“十一五”期间全镇初中学生辍学情况。

“十一五”全镇小学无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以内,共计辍学学生人,初中辍学生中农村占%,城镇占%;初中辍学生中外出打工%,学技术%,务农%,无相对固定职业%。

2、近三年初中毕业社会闲散青少年情况。

据统计,2008年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有人,2009年有人,2010年有人。

随着高中教育、社会就业渠道的不断发展和拓展,初中毕业社会闲散青少年人数逐年递减;

二、工作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巩固率保持99%以上,高中阶段学生巩固率保持98%以上。

2、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重点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和建档达到100%。

3、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综合监管和包保帮教达到100%。

4、社会闲散青少年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达到100%,服务推荐就业达到200%。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狠抓源头防辍,实施政策支持。

1、落实义务教育“双线”包保责任制。

建立政府、村、学交联动机制,落实乡镇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学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的劝学包保责任制,把义务教育劝学保学任务,落实到镇、村、学校的每一名干部和教师。

2、开展义务教育执法劝返活动。

对拒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其他法宝监护人,由当地政府、派出所、村委会、中心学校等组成义务教育执法监督小组,依法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完善教师家访制度。

组织学校教师逐生逐户走访,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确定专人重点走访有流失倾向的学生家庭。

4、实施学生辍学监控制度。

全镇学校坚持每天清点学生人数,每周汇总一次学生到校情况,每月向中心学校报告一次在校学生情况;中心学校一季度通报一次就学情况,对学生劝返不力、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挂牌督办。

5、健全学生辍学报告制度。

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报告制度,学生一天不到校,班主任要及时家方,摸清学生未到原因和去向,并向学校报告;学校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劝返并如实填写《辍学生劝返情况记载表》,经三次以上劝返仍不到校的,学校填写《学生流失报告书》并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向乡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做到辍学学生基本情况清楚,报告及时。

6、加强学生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律咨询等活动,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让监护人知法、懂法、守法,保证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7、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

对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生、贫困生、问题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学校要做到建档、建卡、建制,班主任做到多走访、多观察、多沟通,科任教师做到心到、口到、点到、谈到。

健全完善爱心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对特殊群体学生厚爱一层的教育管理,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心有人爱、情有人诉、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8、落实防辍控流奖惩制度。

坚持防辍控流失与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表模、职称晋升挂钩。

并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拿出1%进行奖惩。

当年班级辍学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并取消年度评先表模、职称晋升资格,按照比例扣除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对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黑名单”管理和责任追究。

9、实施政策支持。

(1)积极实施市职业高中春秋两季招生,解决初中即将毕业的学生因“怕考”而流失的问题。

(2)畅通入学通道,实行无门槛进入、免试即时入学,对已流入社会的辍学生,可随时到市职业高中就读,解决劝返后因无法“插班”而流失的问题。

(3)对辍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市职业高中的,在校一、二年级享受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政策,涉农专业全部免费,插班就读学生减免学费,解决劝返后因“无钱”上学而流失的问题。

(4)对既想读职高又想上普高的学生实行职高、普高双学籍,发放高中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解决劝返学生升学和就业“所需”问题。

(5)与市人武部联合举办国防班,市职高建立国家兵源基地,就读市职高的学生可优先入伍,解决学生“有志报国、应征入伍”问题。

(6)市职业高中面向市和特殊群体需求,培植优质学科,拓展市场对接能力,提高就业率,解决劝返学生“毕业即就业”问题。

二是强化综合监管,落实包保责任。

1、健全信息档案。

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流入社会青少年情况由教育部门负责登记,教育部门要于每年9月中旬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提供初中毕业后既不升学也不读中职的毕业生名单,镇政府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名单,组织村(居)委会,认真做好实地排查登记,并逐人建档,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流入社会原因、有何愿望或打算、监护人或父母从事职业等。

工作纳入镇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进行管理。

2、落实包保责任。

将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日程,建立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将包保效果与新农村建设与村组班子的实绩考评考核结合起来。

3、开展心理测试。

卫生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镇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青少年进行体验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健康档案。

4、整治重点场所。

公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要切实加强对歌厅、舞厅、游戏厅以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整治,对违规违法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通宵营业的网吧予以严惩,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5、打击违法用工。

加大对劳务场所使用童工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有效预防未成所人外出务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6、强化教育培训。

村(居)委会要积极宣传职业教育政策;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服务就业。

1、建档立卡。

重点做好高中辍学生基本信息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进行登记,基本信息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成员、详细住址、就业培训意愿、联系方式等内容。

2、宣传引导。

根据所掌握的高中辍学和未升学且没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重点宣传国家有关就业培训方面的政策、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培训方式、就业途径和方向、国家资助政策等等,鼓励其接受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就业培训。

3、加强培训。

积极组织好没就业人员参加市组织各种技能培训,为他们能就业提供帮助。

4、促进就业。

广泛收集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了解其用工动态;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

5、政策支持。

对接受市技工学校学历教育的学员,根据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政策规定,按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连续发放两年。

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员可申请减免学费。

对接受短期技能培训的学员实施免费培训。

所需费用由市技工学校统一申报争取。

对首次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初级工鉴定费用全免,中级工减半收取。

对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外出就业的,免收职业介绍费。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一、基本情况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外出打工等原因而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或独居老人。

我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

其中“空巢老人”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子女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等照料而形成的特殊群体。

据2010年底统计,全镇农村留守儿童余人,其中学龄前(1-6岁)留守儿童余人,占%;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余人,占%。

留守儿童中,由爷爷奶奶监护的余人,占%;由亲戚朋友监护的人,占%;无专人监护或临时指定监护的人,占%。

二、目标任务

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新时期“空巢老人”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空巢老人”个人档案和“空巢老人”干部包保责任制,建立“老龄人日照中心”和加大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等建设,大力维护“空巢老人”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本地特色的“空巢老人”社会管理体系,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爱、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聚的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健全档案。

从2011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秋季(9月),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工作。

调查登记内容包括:

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子女基本情况;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父母基本情况、务工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基本情况等。

以村为单位进行分类统计,建立档案,纳入镇维稳信访联动中心进行管理。

二是建立责任制。

1、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村(社区)“两委”工作内容,建立工作机制,实行村、组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

2、教育部门将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安排、指导、检查、考评学校工作时,将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一部署。

3、民政部门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

4、卫生部门建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健康档案,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督促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5、公安、文化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歌厅、舞厅、游戏厅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监管,制止留守儿童的不良嗜好和倾向。

6、司法部门成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法律援助中心,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

7、综治部门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综治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考评重要内容。

三是具体工作措施。

1、各村要综合农家书屋建设,完善养老机构。

每个“中心”配备图书室、娱乐室、休息室等,让60岁以上的老人有学习、娱乐活动场地,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每村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创办一所幼儿园。

3、建立联系制度,落实包保责任制。

空巢老人和学龄前留守儿童由镇、村干部包保,镇包保干部要保证每周走访一次,村包保干部要及时掌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情况,做好走访日志记录,每月与空巢老人子女、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一次电话、短信或网络交流,互通情况,增强空巢老人子女和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由教师包保,建立教师家访制度,每月至少走访一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同时每月向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其学习、生活情况。

4、开展帮扶活动,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实际困难。

首先,建立老龄人互助组织,实行自我帮扶。

本着就近就亲的原则,以组为单位组建“老老互助组织”。

一般采取“十人一联”,让他们相互探望、相互关照、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通气,同时,若遇有重大情况(如生病及其他天灾人祸)向村(社区)、组干部报告,确保他们幸福安康的生活。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和“留守儿童爱心辅导站”。

全镇中小学校必须按照“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站标准建立服务站,规范管理制度,丰富活动内容,教育部门要对建站管理工作进行考评;每村要确定一个场所(村委会或文化中心户等),建立“留守儿童爱心辅导站”,指定专人负责辅导站的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校外学习、生活、娱乐、管理、监护等服务。

第三,组织成立志愿者队伍。

村(社区)组建由村组干部、党团员、退伍军人、退休教师、回乡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保证每周走访一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并形成走访日志。

同时,定期或不定期上门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艾滋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现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人,其中,艾滋病感染者0人,艾滋病病人0人,男性1人,女性0人;二、工作目标

全面实现艾滋病感家庭包保责任制,一对一进行帮扶和管理,愿意接受包保艾滋病家庭包保到位率达100%;落实跟踪管理机制,杜绝失访现象;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治疗管理,对符合治疗条件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率达到90%以上;加大宣传力度,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及预防措施知晓率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干预措施覆盖率达90%以上,遏制艾滋病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