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984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把答案写到下面的表格中。

(每题3分,共75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B.陕西西安C.浙江余姚D.云南元谋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

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其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云南省元谋县。

故本题答案为D。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已经学会使用火,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000年前;半坡人生活在约6000年前。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B.炎帝C.炎帝和黄帝D.蚩尤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炎帝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中华民族都自称炎黄子孙,我们都是炎帝和部落的后人,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C项符合题意;AB项具有片面性,D项不是人文初祖,排除;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准确识记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人物是炎帝和黄帝,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属于送分题。

4.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禹建立了夏朝,汤灭夏建立商朝,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而不是周文王,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5.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故选B。

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7.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

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A.商汤B.夏桀C.周平王D.盘庚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把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的商王。

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从此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8.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五霸

9.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B.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

C.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D.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战国“合纵”、“连横”的相关知识点。

战国时期,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成语“朝秦暮楚”就与战国时期的这一策略有关,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战国的“合纵”、“连横”

10.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

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A.周文王B.吴王阖闾C.越王勾践D.晋文公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卧薪尝胆》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越王勾践战败被吴国俘虏。

越王勾践虽受辱,但不放弃复国梦想,每天卧薪尝胆,终于逃出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

故答案选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记录和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是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秦国C.燕国D.楚国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老大因作战获得爵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奖励军功;“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这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奖励耕作,生产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说明商鞅变法的内容:

建立县制。

商鞅变法是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实行的变法,所以是在秦国的变法,B符合题意,故选B。

    

1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D.推行县制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奖励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因此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14.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兽面纹方鼎

D.青铜爵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

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5.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A.金文B.小篆C.隶书D.甲骨文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所以答案选D。

1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赵州桥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大变革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

本题关键词为思想文化领域内,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兼并战争都属于政治军事领域,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属于经济领域。

只有C.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文化领域。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18.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所创立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他是()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孔子

【答案】D

【解析】

题干里的“首创私学……创立的学派,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9.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

“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

只有C法治、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2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

A.秦孝公B.秦穆公C.嬴政D.汉武帝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

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21.夏商两代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A.加强国防充实武备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

【答案】D

【解析】

此题从夏商兴亡的角度考查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夏商覆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个国王都实行暴政,贪图自己享受,盖豪华宫殿,对百姓无休止的奴役,失去了民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从夏商的灭亡可得出教训,国君要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从选项中可看出A、B、C、D四个选项中,D最符合题意,所以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22.商鞅变法发生在()

A.楚国B.秦国C.齐国D.燕国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所以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国,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

2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

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此题四个答案都属于生产力发展方面,早在商代青铜器就广泛使用,与春秋战国不符A排除;水利事业只有秦国发展不能代表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B排除;生产工具的改进提高耕作技术,D排除;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所以C是最佳答案。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24.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主张为政以德,要施行仁政的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异常活跃,形成众多学派,例如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

其中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实行“仁政”等主张,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提倡法治,C项是主张“无为而治”,D项主张“兼爱”“非攻”。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C.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D.各国国君纷纷招贤纳士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新旧社会的交替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于是纷纷著书立说,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见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是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二、解答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

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3)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

统一于何时?

【答案】

(1)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韩、赵、魏三家分晋。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或秦朝,统一于公元前221年。

【解析】

(1)结合材料“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可知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西周初年,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2)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除晋国的最后国君,最终完成三家分晋的历程。

三家分晋是以新旧势力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晋国社会变革的结果,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3)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或秦朝。

所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或秦朝,统一于公元前221年。

27.材料一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

其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答案】

(1)商鞅变法。

内容是: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富国强兵。

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解析】

(1)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是商鞅的名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是: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的信息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个思想家的主张?

【答案】

(1)儒家学派创始人;“仁”。

(2)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老子的思想主张。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要广泛的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2)由材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所以材料二反映的是老子的思想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