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532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docx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试卷类型:

A

高一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

2020郾1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

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

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

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

是法理社会。

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

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

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

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

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

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

“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8页)

1

材料二:

传统的村落是一个靠熟人或者说人际关系来维系的社会。

但是现在农村人口大量进

入城市,进入到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他们会把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带回农村,维系

原来村落的一些制度安排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原来农业社会是以高劳动投入为主,这样形成整个村落和土地之间的半径是很近

的。

但是,现在以机械投入为主后,劳动力投入大大下降,现在村庄跟耕作土地之间的半

径也在发生变化。

出村农民的代际也在出现差异。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农民,即使来到城

市,还是会带着赚到的钱回来建设村庄,比如说会在村里建自己的房子。

70年代出生的这

一拨农民,基本上还是会带着钱回来建房子娶媳妇。

但是80后、90后农民走出乡村后,已

经没有农业生产经验,他们不再像上一代那样,对土地有那么深的感情。

更重要的是,人

走以后,钱不再带回来了。

所以,人口不断城市化的结果是村庄更进一步破落。

中国村庄最大的变化是城市化带来的,但是未来城市化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影响的方

式和程度可能会非常不同。

未来村庄跟城市的关系可能分成三类:

第一类村庄随着城市

的扩展,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第二类村庄会成为“城乡驿站”,就是城里人和村里人相互

流动的一个过渡区域。

所以这些村庄会成为城乡人口、资本和土地等要素最活跃的地区。

第三类是传统农区,有一些文化特征的传统农区可能会保留下来,但不少传统农区会趋

于破败或消亡。

村落的未来会是怎么样?

目前还难以找到答案,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未来村庄的巨

变是必然会发生的,且是不可逆的。

(摘编自刘守英《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材料三:

乡村最大的问题就是人都被城市吸走了。

乡村里原有的青年人到城市去打工,他们赚了钱就带着老婆、小孩,甚至亲朋好友一起出去继续打工,他们赚到更多的钱之后就把

父母接走。

这样的乡村由于缺乏发展的机遇等前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不断地流失原住

民。

比如说,浙江某个自然村,20世纪80年代初原有2000多人,当前只剩下10~20个老

人在坚守。

这些老人是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他们以此为家,一辈子种田种菜,不愿意

改变这种生活,他们为了这片乡村留守了下来。

所以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措施就是要唤醒

乡村,吸引原住民回流和热爱乡村的外来者投资。

这是当前乡村复兴最重要的工作,而乡

村民宿就是一种吸引人流来到乡村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

美丽乡村这个内容很大,包括各种各样的乡村产业类型。

但是这些乡村产业到底如

何落到实处呢?

应该说,乡村民宿启动性强、商业模式清晰、资金需求量小、投入小产出大

而快、可以结合“互联网+”的形式。

说白了,乡村民宿就是一个普通人(比如说白领、农民,

甚至下岗工人)在当下就能够独立做起来的事,这也是真正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事

业。

而且乡村民宿这件事特别适合设计师来做,包括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都

很合适。

所以,当前的时代背景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去进行乡村民宿创业,

为中国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摘编自俞昌斌《体验设计唤醒乡土中国》)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中国乡民被囿在土地上,由无比熟悉的人物、无须

选择的关系构成基本不变的生活环境,是自然发生的礼俗社会。

B.在传统中国熟人社会中人们彼此熟悉,长时间、多方面、经常性的接触使人们产生

亲密感,维系人际关系、保障自由不需要法律只需要规矩就能做到。

C.传统农业社会以劳动投入为主,村落和土地之间的半径近。

现代农业以机械投入为

主,劳动力投入下降,村庄跟耕作土地之间的半径相对灵活。

D.乡村民宿项目启动性强、商业模式清晰、资金需求量小、投入小产出大而快、可以结

合互联网+的形式,是当前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创业项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论语》中的话,一方面阐明在一彼此熟悉的社会中,人们如何学习及学

习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论证中国社会是一个彼此熟悉、用规矩和礼俗维持

的社会。

B.材料二、材料三都谈到农村原住民流失的问题,材料二侧重阐述出村农民的代际

差,越年轻的农民对乡村的感情越淡薄,材料三侧重阐述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由

此引出振兴乡村的措施思路。

C.材料一从生活环境、不同社会性质的对比、礼俗规矩三个角度论证了乡土中国是熟

人社会,而材料二把传统村落是熟人社会作为引子,主要论证城市化对传统乡村有

巨大影响。

D.城市化给传统村庄带来巨大的变化,有的村庄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有的会成为城

乡过渡区域,大部分传统农区可能会趋于破败或消亡。

材料三则对此提出了一些创

新思路。

3.联系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实现乡村振兴有哪些具体措施?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南海观云

刘汉俊

(1)南海观云,亦是好景致。

(2)南海是中国海区能见度最好的海,云则是最好的云,而且是低层云,就悬浮在你

的头顶。

(3)海上看落日,需要压低你的视线。

看云,却是必须仰视的。

当你目送完壮丽的落日

后,才发现红霞还在,云阵依旧,她们一直铺到你的头顶,枕着你的后脑勺。

猛然转身,你

会发觉自己早已处在云的包围中,心如飞鸥,在云中翔。

云是那么亲近,那么贴切,或舒或

卷,就在你的额前,你随手扯下一把,既可以擦拭满脸的风尘,揩干眼角的相思泪,也可以

揉巴揉巴塞进你的心袄。

转秋的南海,晚上有了些凉意,凉生思,暖生情,你得煮一锅海

水,用云彩做味道,喝下去,温暖你那饮风餐浪、疲惫苍凉的心窝。

(4)你这么想着,可云不这么想。

(5)她依然静观、默视着你。

浮云生根,长天无语,远远近近,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稀

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8页)

3

稀密密,薄薄厚厚,她们既不簇拥你,也不远离你,任你情生万万种,心有千千结,云们依

然布阵如初,守望如初。

满以为可以亲抚,却发现她正眺远方,一朵朵独立的云柱,一尾一

尾地悬挂在西天,像水里游弋的水母。

她就这么淡定从容,处世不乱,处变不惊,千年万年

如此。

满以为云定气静,却发现密云阵脚已经生变,翻覆腾挪,吞吐呼应,时过景移、面目

全非竟然发生在分秒之间、眼皮之下。

(6)其实,是船在位移,心在位移。

(7)赏不尽的烟霞,流连不够的云景,彤云满天霞光万道,乌龙翻滚风起云涌,万马奔

腾群羊牧天,闲云野游孤云静坐,仿佛有一只魔术师的手,变幻着这海天的无常,让你蘸

尽南海的水也描摹不尽。

(8)但是徐悲鸿可以。

他把蓝天当纸,海水当墨,无须用笔,只抓起几团云彩随意挥

洒,天空中就出现了他的《八骏图》,神来之笔奔放但不狂狷、精微而不琐屑。

再向天边猛

一展臂,满天立即涌起奔马万千如阵,咆哮嘶鸣如雷,怒卷的狂飙把个完整的晴天碧海踏

了个粉碎,旌旗猎猎,惊尘翻卷,入诗成画。

(9)黄宾虹可以。

他用云彩作画,那样的构图,山峦叠翠,林木扶疏,水流潺潺,又有仙

风道骨深居陋室入定;那样的着色,既有泼墨重彩,黑密浓厚,又有焦黑渴笔,纤毫若现,

每一笔都是自然与贴切;那样的笔意,既取势雄浑而高远,又笔趣意象万万千,勾皴染点

之间,虚实轻重繁简浓淡有致,向远处横亘,一直绵延到天际。

(10)吴冠中可以。

他用云朵作画材,把张家界从仙境搬到了天境。

站在船舷旁看云,

如倚立天阶看山,喀斯特地貌山形之间,岩层分明,沧桑斑驳,云山叠嶂,天外有天。

又如

火山突然间爆发,岩浆流了半个海。

忽有大片云床铺开,倏地扫荡出一扇冲积平原,坦白

无奇、纯净无奇,有村庄坐落其间,田园风光盎然。

远处有梅里雪山、玉龙雪山、珠峰雪山

并列耸立如军阵,冰砌玉雕雪堆满地,一片圣洁与庄严。

转眼间,丹霞中耸起另一座冰峰,

有金銮殿翼然其中,金碧辉煌,高洁神圣,整个云景像海市蜃楼,飘渺在海平面之上。

(11)圣桑也可以。

他把一曲《动物狂欢节》回放在南海上空,搅得风云翻滚乱云飞渡。

谁家的翻毛狗儿白的黑的没看住,全都蹦上了天。

虎狼出洞,张牙舞爪,声势夸张,一脚踩

翻一海云水,泼金流银,一泻千里。

金鱼披头散发边幅不修,水母漂游随意张合有致。

骆驼

昂起干瘦的颈,竭力辨寻干漠里远方的月牙泉。

群鸡相斗,疯癫撒泼一地飞毛;对虾互戏,

轻描淡写无须深墨。

天鹅凫水,倒影里清洗满湖的羽毛;野鹤无聊,拆了自己的一双翅膀在

晒。

今天的圣桑,变幻神奇,拉出一支诙谐的旋律,洒满了南海的天,还邀来徐悲鸿的马,齐

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黄永玉的火烈鸟。

整个南海,就是动物们集体出演的狂欢曲。

(12)最后,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一古脑儿交给铁匠史密斯,和他那永远通红的铁匠铺

子。

老铁匠也不懂啥叫经典佳作,只夹了火球,点了火炉,把锤子蘸了海水,一钉一锤,叮

叮哐哐,打造了一大堆长长短短、方方圆圆、错落有致的条状云,半浸在海水里,红彤彤、

热烘烘地垒在天角,直到炉火黯红,余烬消退,细看却也是一幅传世之作。

所有的浓云淡

云,一律凝成墨汁般的海水,等待明天白云的漂洗。

(13)南海的云,有最丰富的表情,却只是“南海故事集”封面上最生动的题词。

翻开

它,只能算掀开了美丽中国的一角。

(节选自“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南海九章》,有删改)

高一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上看落日需压低视线,看云却必须仰视。

这里采用对比手法,鲜明地表达了南海

云的壮美景色比落日的景色更为壮观的意味,寄托了作者对云更为喜爱的情感。

B.文章(2)~(7)段采用第二人称写景抒情,像导游一样带领人们欣赏南海的云,这样

写拉近了与读者心灵的距离,便于情感的交流,让情感变得浓酽,让喜爱变得炽烈。

C.作者纵情想像,把南海的烟霞云景比作著名画家徐悲鸿、黄宾虹、吴冠中笔下的宏伟

画作,比作著名音乐家圣桑《动物狂欢节》旋律里的各色动物,幻化奇瑰,汪洋恣肆。

D.第(12)段是全文写景的收束,作者把南海晚霞璀璨奇丽的景色写得极具动态感,同时

也写出了时间变化的层次感。

“永远通红的铁匠铺子”这一喻体形象生动又妙趣横生。

5.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第(5)段简要分析。

(6分)

6.如何理解“翻开它,只能算掀开了美丽中国的一角”这句话?

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完成7~11题。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属则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吾与子之所共适。

(5)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劝请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扣:

敲击

C.寄蜉蝣于天地,:

沧海之一粟:

:

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

整理

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8页)

5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

7物与我皆无尽也②于其身也,

7耻师焉

则则

B.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则于

C.①苟非吾之所有②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

之限

则于

D.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②吾尝终日

而思矣

于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展示了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喜悦之情。

B.第二段承接上文景色描摹,写作者的歌声与客人的箫声,苏子饮酒放歌,客人倚歌

而和,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其乐融融的境界。

C.第四段作者以明月、江水来阐释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作者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

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D.全文因景生情,借景喻理,将画意、诗情、理趣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

又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10.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分)

11.第(3)段中“客”用对比的方式抒发了“悲”,请问“客”的“悲”由哪三个方面的原因构

成?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13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注】洪崖:

古仙人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

笙鹤:

仙乐声。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到了登山过程,作者伴着和风、轻云登到岱顶,站在泰山极顶纵览壮丽的景

观,“此观”就是颔联中描写到的泰山景色。

B.李贺曾在《梦天》中写到:

“遥望齐州九点烟。

”作者化用此诗句,用“万古齐州烟九

点”一句描绘出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耸峙的景象。

C.作者观赏到太阳从云海中涌出的壮观美景。

“五更沧海日三竿”一句写泰山日出,

“沧海”指云海,刚刚五更,云海之上日已三竿。

D.尾联写作者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泰山共

鸣。

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高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13.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说明

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秦观《鹊桥仙》中的“,”两句,表达出只要彼此情意

相通,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

(3)《静女》中,描写小伙子赴约时因见不到姑娘而痴情张望的句子是“,

(四)课内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本题共2小题,6分)

1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

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强调教育

的作用,《劝学》是他强调学习的名篇。

B.北宋的苏辙和哥哥苏轼,父亲苏洵合称为三苏,他们三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

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

并重。

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

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张岱等。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

歌305篇,又称“诗”“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部分。

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在字数、体式、语气、题旨和思想内容上均有

严格限定,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语

还有“谪、贬、左除、左降”等。

C.“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采用干支纪年法;“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采用月相纪

日法,农历每月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

D.“泰山之阳”中的“阳”指泰山的北面。

在地理方位上,“阳”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

变它的。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

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

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

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

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

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

件;譬如秋风忽至,()。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去

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8页)

7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雕刻洒落寂静设身处地

B.雕琢平铺落寞身临其境

C.雕琢洒落落寞设身处地

D.雕刻平铺寂静身临其境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B.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播散在满园中,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C.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播散在满园中

D.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19.请写出选文中的两种修辞手法,并简要写出对应的语句。

(4分)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问题,请写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

(4分)

《校庆特刊》征稿启事

①为了庆祝我校80周年生日,学校计划出一期《校庆特刊》,②希望同学们踊跃投

稿。

具体要求:

③一、内容能表达我校每一位莘莘学子的爱校情怀、奋斗故事,体裁不限。

④二、大约500字左右,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⑤三、有想法的请于1月16日前将稿件交给班级宣传委员。

校团委

2020年1月12日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个字。

(5分)

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

李子柒荣登榜单,被评为“年度文化传播人物”。

李子柒的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古朴的

传统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花酿酒、制作传统中国美食;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

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作品传达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传达出独立自强的奋

斗精神,曾被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等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

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很受

欢迎,在国外同样也非常受欢迎,可谓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全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到: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

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现实中的你,无论是男孩

子,还是女孩子,跟母亲,跟身边所有关爱你的亲人、老师或者朋友,又发生过怎样的故

事?

故事里的你又有哪些人生感悟与思考?

请以“在那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

细节具体生动;(3)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一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高一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郾1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1.B(“维系人际关系、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