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9165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docx

一级市政练习中的难点

1.低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的基础之间的水平净距离不应小于0.7米。

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缩缝需采用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切割,主干路填土路基在0~80cm范围内最低压实度应为95%。

3.仅用低压管网来分配和供给燃气,一般只适用于小城镇供气的城市燃气管网系统为一级系统。

4.预应力筋采用镦头锚固时,高强钢丝宜采用液压冷镦;冷拔低碳钢丝可采用冷冲镦粗;钢筋宜采用电热镦粗,但Ⅳ级钢筋镦粗后应进行电热处理。

冷拉钢筋端头的镦粗及热处理工作,应在钢筋冷拉之前进行,否则应对镦头逐个进行张拉检查,检查时的控制应力应不小于钢筋冷拉时的控制应力。

梁板架设方法分为起重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和穿巷式架梁法。

5.任何情况下需在基坑顶边堆放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基坑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2米,城市给排水管道开挖沟槽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米,同一隧道内相对开挖(非爆破方法)的两开挖面距离为2倍洞跨且不小于10m时,一端应停止掘进,并保持开挖面稳定。

两条平行隧道(含导洞)相距小于l倍洞跨时,其开挖面前后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

隧道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在不稳定岩土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土方开挖工序。

盾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工作井边缘的距离,应根据土质、井深、支护情况和地面荷载并经验算确定,且其最外着力点与井边距离不得小于1.5m。

井口作业区必须设置围挡,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并建立人员出入工作井的管理制度。

工作井不得设在低洼处,且井口应比周围地面高30cm以上,地面排水系统应完好畅通。

不设作业平台的工作井周围必须设防护栏杆,栏杆底部50cm应采取封闭措施。

井口2m范围内不得堆放材料。

工作井内必须设安全梯或梯道。

避免砼结构内外温差过大,降低砼的入模温度,且不应大于250C。

6.早晨9:

00~11:

00和下午16:

30~18:

00是浇水的最好时间,浇水频率依据当天的天气和草坪设计灌溉要求进行。

大树移植后应连续浇水3次。

7.草坪建植区1200m2以上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和完整的灌溉设备。

面积≤2000m2的草坪,利用地形自然排水;面积>2000m2的草坪,可建永久性地下排水管网,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

8.发芽率一般要求大于80%。

9.树木与架空110KV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为3米,最小水平距离为2米,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应满足:

电力线距乔木1米,距灌木1米。

建筑物外墙与乔木的距离:

有窗:

4米,无窗2米。

建筑物外墙与灌木的距离:

有窗:

0.5米,无窗0.5米。

常绿树起苗时通常土球大小是苗木胸径的8~10倍。

10.给水排水建筑物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不少于14天。

水池在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后,应加覆盖,保持湿润不少于14天。

沉井筑岛高出水面0.5米。

改性沥青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600C,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0C,碾压终了的温度不低于900C。

11.开挖沟槽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米,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米。

12.路面高温施工时砼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低温施工时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h;水泥稳定土基层应采用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3.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HPB235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2%;HRB335、HRB4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14.密闭式盾构姿态与位置控制内容有:

盾构倾角、方向、旋转、铰接角度、超挖量、蛇行量。

15.无内压推力,可以耐高压的补偿器是旋转补偿器。

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不超过2%,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不应超过3%。

16.沥青路面面层类型

①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包括SMA(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和OGFC(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等嵌挤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其种类应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孔隙率划分。

②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支路及其以下道路的路面、支路的表面层,以及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

③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在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合成沸石产生的发泡润滑作用,使沥青混合料在120~130℃时拌合。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可以同样适用。

④沥青贯入式面层

沥青贯入式面层宜做城市次干路以下路面层使用,其主石料层厚度应依据碎石的粒径确定,厚度不宜超过100mm。

⑤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

沥青表处面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与处治层厚度相匹配。

17.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普通沥青混合料AC、改性沥青混合料、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改性沥青SMA)

(一)普通沥青混合料即AC型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次干道、辅路或人行道等场所。

(二)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混合料

1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混合料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

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混合料。

2改性沥青(Modifiealbitumen)混合料与AC型混合料相比具有较高的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良好的路面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较高的耐磨耗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

3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混合料面层适用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三)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sticasphalt,简称SMA)

1SMA(混合料)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碲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

2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骨料比例高达70%~80%,矿粉的用量达7%~13%(“粉胶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沥青用量较多;高达6.5%~7%,粘结性要求高,且选用针入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

3SMA是当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四)改性(沥青)SMA

1采用改性沥青,材料配比采用SMA结构形式。

2路面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且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等路面性能都有较大提高。

3适用于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客运车轴重不断增加,严格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镇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18.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倾覆稳定时,各施工阶段的稳定系数均不得小于1.3。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3。

张拉横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的最大挠度不得大于2mm。

锚板受力中心应与预应力筋合力中心一致。

1挂篮结构主要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挂篮质量与梁段砼的质量比值控制在0.3~0.5,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0.7。

(2)允许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为20mm。

(3)施工、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4)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5)斜拉水平限位系统和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19.熟悉专项方案编制与论证要求

本条文所指专项方案系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

一、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

(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详见“办法”附件一)。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二)需要专家论证的工程范围

1深基坑工程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2)砼高大模板支撑工程:

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3)承重支撑体系:

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4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5拆除、爆破工程

(1)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2)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

(3)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

(4)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信设施或其他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5)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

6其他

(1)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2)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3)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4)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

(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二、专项方案编制

(一)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二)专项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

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

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6劳动力计划: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有计算、验算、设计图、文字说明)

三、专项方案的专家论证

(一)应出席论证会人员

1专家组成员;

2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3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4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二)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专家组对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论证时,须察看施工现场,并听取施工、监理等人员对施工方案、现场施工等情况的介绍。

(三)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

1专项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

2专项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3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

(四)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

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

四、专项方案实施

(一)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二)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

(三)专项方案经论证后需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并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如因设计、结构、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确需修改的,修改后的专项方案应当按“办法”第八条规定重新审核,并应当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1K420054熟悉交通导行方案设计要点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通常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绿地或其他公用设施,交通导行方案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条文简要介绍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和实施要点。

一、现况交通调查

(一)现况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疏导方案的前提,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部署,调查现场及周围的交通车行量及高峰期,预测高峰流量,研究设计占路范围、期限及围挡警示布置。

(二)应对现场居民出行路线进行核查,并结合规划围挡的设计,划定临时用地范围、施工区、办公区等出口位置,应减少施工车辆与社会车辆交叉;以避免出现交通拥堵。

(三)应对预计设置临时施工便线、便桥位置进行实地详勘,以便尽可能利用现况条件。

二、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原则

(一)施工期间交通导行方案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周密考虑各种因素,满足社会交通流量,保证高峰期的需求,选取最佳方案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交通导行方案要有利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且使施工对人民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交通导行应纳入施工现场管理,交通导行应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设计交通导行方案。

(四)交通导行图应与现场平面布置图协调一致。

(五)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保证交通流量、高峰期的需要。

三、交通导行方案实施

(一)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后组织实施

1占用慢行道和便道要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按照获准的交通疏导方案修建临时施工便线、便桥。

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设置围挡,严格控制临时占路范围和时间,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

3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

4组建现场人员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组织交通。

(二)交通导行措施

1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范围。

2统一设置各种交通标志、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3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

4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应与作业队签订《施工交通安全责任合同》。

5依据现场变化及时引导交通车辆,为行人提供方便。

(三)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按照施工方案,在主要道路交通路口设专职交通疏导员,积极协助交通民警搞好施工和社会交通的疏导工作;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现象。

2沿街居民出入口要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必要处搭设便桥,为保证居民出行和夜间施工创造必要的条件。

20.沉井筑岛高出水面高0.5米,深水河流中必须搭设水上作业平台,作业平台应根据施工荷载、水深、水流、工程地质状况进行施工设计,其高程应比施工期间的最高水位高700mm以上。

21.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

本条文简要介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的常见措施。

一、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

地质勘探主要存在勘探孔间距太大、孔深太浅,土工试验数量不足、土工取样和土工试验不规范,桩周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设计文件主要存在对地质勘探资料没有认真研究、桩型选择不当、地面标高不清等问题。

(二)预防措施

在桩基开始施工前,对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认真研究。

对桩基持力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场地,应适当加密地质勘探孔;必要时进行补充勘探,防止桩端落在较薄的持力层上而发生持力层剪切破坏。

场地有较厚的回填层和软土层时,设计者应认真校核桩基是否存在负摩擦现象。

二、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的误差

(一)孔口高程的误差

孔口高程的误差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地质勘探完成后场地再次回填,计算孔口高程时疏忽而引起的误差;二是由于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废渣的堆积,地面不断升高,孔口高程发生变化造成的误差。

其对策是认真校核原始水准点和各孔口的绝对高程,每根桩开孔前复测一次桩位孔口高程。

(二)钻孔深度的误差

有些工程在场地回填平整前就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地面高程较低,当工程地质勘探采用相对高程时,施工应把高程换算一致,避免出现钻孔深度的误差。

另外,孔深测量应采用丈量钻杆的方法,取钻头的2/3长度处作为孔底终孔界面,不宜采用测绳测定孔深。

对于端承桩钻孔的终孔标高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为准,不宜以固定孔深的方式终孔。

因此,钻孔到达桩端持力层后应及时取样鉴定,确定钻孔是否进入桩端持力层。

三、孔径误差

孔径误差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疏忽错用其他规格的钻头,或因钻头陈旧磨损后直径偏小所致。

对于直径800~1200mm的桩,钻头直径比设计桩径小30~50mm是合理的。

每根桩孔开钻时,应验证钻头规格,实行签证手续。

四、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一)主要原因

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

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钻孔偏斜;

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4钻进中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二)控制钻孔垂直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2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

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4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

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黏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

5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

五、塌孔与缩径

(一)主要原因

塌孔与缩径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地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砼等原因所造成。

(二)预防措施

钻(冲)孔灌注桩穿过较厚的砂层、砾石层时,成孔速度应控制在2m/h以内,泥浆性能主要控制其密度为1.3~1.4g/cm3、黏度为20~30s、含砂率≤6%,若孔内自然造浆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可采用加黏土粉、烧碱、木质素的方法,改善泥浆的性能,通过对泥浆的除砂处理,可控制泥浆的密度和含砂率。

没有特殊原因,钢筋骨架安装后应立即灌注砼。

六、桩端持力层判别错误

持力层判别是钻孔桩成败的关键,现场施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非岩石类持力层,判断比较容易,可根据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取样进行综合判定。

对于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的桩,判定岩层界面难度较大,可采用以地质资料的深度为基础,结合钻机的受力、主动钻杆的抖动情况和孔口捞样进行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原位取芯验证。

七、孔底沉渣过厚或灌注砼前孔内泥浆含砂量过大

孔底沉渣过厚除清孔泥浆质量差,清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外,还有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

要准确测量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准确测量桩的终孔深度,应采用丈量钻杆长度方法测定,取孔内钻杆长度+钻头长度,钻头长度取至钻尖的2/3处。

在含粗砂、砾砂和卵石的地层钻孔应优先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

当采用正循环清孔时,前阶段应采用高黏度浓浆清孔,并加大泥浆泵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顺利地浮出孔口。

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把孔内泥浆密度降至1.1~1.2g/cm3。

清孔整个过程应专人负责孔口捞渣和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时对孔内泥浆含砂率和孔底沉渣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若出现清孔前期孔口泥浆含砂量过低,捞不到粗砂粒,或后期把孔内泥浆密度降低后,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较多,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泥浆的黏度和稠度偏小,砂粒悬浮在孔内泥浆里,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施工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八、水下砼灌注和桩身砼质量问题

砼质量关系到砼灌注过程是否顺利和桩身砼质量两大方面。

要配制出高质量的砼,首先要设计好配合比和做好现场试配工作,采用高强度水泥时,应注意砼的初凝和终凝时间与单桩灌注时间的关系,必要时添加缓凝剂。

施工现场应严格控制好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和搅拌时间。

掌握好砼的和易性及其坍落度,防止砼在灌注过程中发生离析和堵管。

(一)初灌时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规范规定,灌注导管底端至孔底的距离应为0.3~0.5m,初灌时导管首次埋深应不小于1.0m。

在计算砼的初灌量时,除计算桩长所需的砼量外,还应计算导管内积存的砼量。

首批灌注砼所需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二)灌注砼时堵管

1灌注砼时发生堵管主要由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砼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砼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原因引起。

2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可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孔洞和裂缝、接头是否密封、厚度是否合格。

3灌注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气压。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砼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

4灌注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0.3~0.5m,在灌浆设备的初灌量足够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取大值。

隔水栓应认真细致制作,其直径和椭圆度应符合使用要求,其长度应≤200mm。

5完成第二次清孔后应立即开始灌注砼,若因故推迟灌注砼,应重新进行清孔。

否则可能造成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下沉而使孔底沉渣过厚,并导致隔水栓无法正常工作而发生堵管事故。

(三)灌注砼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

1主要原因:

(1)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砼过早结块,当砼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时,结块的砼托起钢筋骨架;

(2)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砼逐渐升高,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

(3)砼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

2预防措施:

除认真清孔外,当灌注的砼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灌注速度。

当砼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四)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

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砼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和水泥质量差。

预防措施:

严格把好进厂水泥的质量关,控制好施工现场砼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砼的和易性。

(五)桩身砼夹渣或断桩

1主要原因:

(1)初灌砼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砼;

(2)砼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砼面;

(3)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砼上部结块,造成桩身砼夹渣;

(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沉积砂层,阻碍砼的正常上升,当砼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砼内。

严重时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导致砼灌注中断。

2预防办法:

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之间。

砼灌注过程中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分别采用理论灌入量计算孔内砼面和重锤实测孔内砼面,取两者的低值来控制拔管长度,确保导管的埋置深度≥2m。

单桩砼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倍砼初凝时间内。

(六)桩顶砼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主要原因是超灌高度不够、砼浮浆太多、孔内砼面测定不准。

对于桩径≤1000mm的桩,超灌高度不小于桩长的4%;对于桩径>1000mm的桩,超灌高度不小干桩长的5%。

对于大体积砼的桩,桩顶10m内的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