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8914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docx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可填空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描述地理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银河系——地月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物质(特殊性)的行星的原因或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的内在条件

引力适当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变化及人类活动提供了能源

提供光和热(、等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称为化石燃料)

影响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活动提供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光球层)、(色球层)周期: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

公转

方向

 

 

侧视:

自向

自向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

真正

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恒星年(365日时分秒)

使用

周期

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小时)

回归年(365日时分秒)

速度

角速度

除两极为外,各地,均为15º/h

近日点(月初)最

远日点(月初)最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两极为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然现象由变为)

晨昏线(圈)

(与太阳光线垂直)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然现象由变为)

周期:

1个太阳日,即小时

生活中的一天,基本的时间单位

意义

长短适中,昼夜温差小,适合生物生长

地方时和区时

东早西晚,方法:

东加西减

A地方时

a经度不同,地方时(15º~1h,1º~4min);

b同一经线,地方时;

c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B时区、区时

a全球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

b区时=经线的地方时;

c相邻时区,区时相差小时;

d北京时间=区的区时=东8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东经的地方时

≠北京(116°E)的地方时

③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偏转规律:

沿着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

影响:

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节气(日期)

(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

春(秋)分日

(3.21、9.23)

——

夏至日

(6.22)

冬至日

(12.22)

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变化幅度:

赤道上全年昼夜;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极圈内有、现象。

a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夜,且纬度越高,昼越。

北半球:

夏半年(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

夏至日,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极昼范围达最,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现象;

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

冬至日,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极夜范围达最,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现象。

b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太阳直射,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均为小时(点日出,

点日落)。

c赤道,全年昼夜(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赤道全年点日出,点日落)。

季节更替

我国传统:

以“”为四季起点

四季西方:

以“”为四季起点

气候统计工作(温带国家):

3、4、5月作为春季,依次类推

以回归线划分热带、温带

以极圈划分温带、寒带

读地球公转图,回答: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北半球节气:

A B 

C D 

(3)在A、C图中分别画出晨昏线,

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4)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5)图中点(填字母)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6)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7)由B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8)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为。

(9)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10)地球处在B、D时,太阳直射,全球各地昼夜;地球处在C处时,太阳直射,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主要特点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它只能在中传递;

(2)图中各层名称:

ABC;其中,圈层由岩石组成,且厚度不一;

(3)地壳和以上的上地幔部分(即上地幔顶部),合称;

(4)图中分界面D是E是。

(2)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及对流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地球外部圈层图,回答:

(1)图中代表大气圈的是;地球外部圈层

是指、、(填字母)。

其中,最

活跃的圈层是;

(2)C圈层的特点是;

(3)B圈层是由地球所有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

的圈层。

它与圈、圈和圈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层是层,其气温变化特点,

因为。

(2)图中B层是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空气以

运动为主。

(3)C层是层,其中的_________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4)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天气复杂多变的是_______层,因为、;飞机多在层飞行,因为、。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2)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完成下图)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变质岩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包括、、和地震

(2)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

地质构造地貌

 

(3)外力作用主要有、、、作用等

(4)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风力地貌形态:

风蚀蘑菇(作用)、沙丘(作用)、黄土高原(作用);

流水地貌形态:

黄土高原的沟壑(作用)、峡谷(作用)、瀑布(作用)、岩溶地貌(作用)、冲积平原(作用)、冲积扇(作用)、三角洲(作用)。

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量来源

大气的根本热源是,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吸收红外波段;吸收紫外波段)

反射作用:

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白天多云,气温较)

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黎明、黄昏天空明亮

影响削弱作用大小的主要因素:

、大气状况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起作用

(晚秋、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读“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

A太阳暖大地C大气还大地B大地暖大气

(1)①、③、⑤表示的地理名称。

①;③;⑤

其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2)②、④中,是大气升温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理由是

(3)图中,由于、(填数字)存在,使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4)比较晴天与阴天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并简述原因:

图示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回答:

(1)A表示_________辐射。

(2)B表示_______辐射,易被大气中的_____、吸收,使大气增温,因此

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C表示辐射,它补偿了,因此对地面起到了。

(4)A、B、C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

青藏高原的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4)近地面大气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但它又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

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冷热不均

②形成过程

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

(根本原因)(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热力环流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A地面气温低,B地面气温高,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画箭头,完成大气的热力环流过程。

(2)A地面由于气温低,空气____________(收缩下沉或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________(高压或低压),高空则形成______(高压或低压);B地面由于气温高,空气_____________(收缩下沉或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_______(高压或低压),高空则形成_______(高压或低压)。

(3)A、B、C、D四处,气压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1)图中A、B、C、D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2)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填图:

在下图相应的位置填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并画出风向。

 

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性移动规律:

①地表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记住名称、位置、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对称;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风带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偏北

(2)各气压带、风带空气运动特点及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多的气压带和风带:

(3)气压带、风带对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及温度海洋气候形成的影响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地中海气候

30º-40º之间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º-60º之间大陆西岸

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回答:

(1)在图中补画箭头,表示“三圈环流”

(2)图中气压带A、C、E、G的名称:

A是C是

E是G是

(3)图中风带B、D、F的名称:

B是D是F是

并在图中画出风带的风向。

(4)简述气压带A的成因;气压带G的成因。

(5)在A控制下,降水(多或少),因为。

形成气候,气候特点是

(6)在C控制下,降水(多或少),因为。

形成气候,气候特点是

(7)在E控制下,降水(多或少)。

(8)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填字母)控制,气候特点是,冬季受(填字母)控制,气候特点是。

(9)纬度40º~60º之间的大陆西岸,在(填字母)控制下,降水(多或少),形成

气候,气候特点是

(10)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C.低压一定比高压热

5.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要求:

根据图表判别天气系统;明确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1)冷锋、暖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冷锋

暖锋

锋面与天气示意图

 

锋面符号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共同特征

冷气团在下方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温暖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过境后

雨区位置(均在冷气团一侧)

主要在锋

锋前

天气实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的大风、寒潮、沙尘暴,一场秋雨一场寒

3.准静止锋

形成原因: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地形阻挡

过境时天气:

实例: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天气。

冬季,云贵高原东侧的准静止锋。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气流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压(中心高,四周低)

示意图

北半球

 

南半球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现象

天气实例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

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

读天气系统图,回答:

 

(1)表示暖气团的是

(2)甲图为锋,移动方向是,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前、后),

该锋过境时常出现天气,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原因是。

(3)我国北方冬春的沙尘天气是受影响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天气是由

锋形成的;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寒潮,是(季节)受(气压)影响形成的。

(4)锋面附近天气的共同点是。

锋过境后天气的共同点是

 

读锋面天气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地是(冷锋或暖锋天气)

(2)锋面推进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锋面

小时后到达A城市上空,A城市的天气状况

读北半球某地的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1)就大气运动形式而言,图中甲是

乙是;

(2)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图中甲是

乙是;

(3)比较图中AC两点的风力大小,

理由是。

(4)在图上绘出A、B、C、D的风向。

判定图中BD两点的风向:

BD

(5)比较甲、乙两地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理由是

(6)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台风的天气系统是,我国长江流域夏季的伏旱天气是在________控制下形成的。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回答:

(1)从图中用“高”、“低”分别标注出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

(2)分别填出下列两气团性质:

A        B           

(3)分别填出下列两地的风向:

A偏   ,B偏    ,

A地风力比B地      。

(4)冷暖锋都能引起降水,则甲、乙、丙、丁四地

处于雨区的是          和。

6.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内陆循环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运用示意图说明)

(3)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tell告诉toldtold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feed喂fedfed

(1)在图中线段的一端加绘箭头以表示水循环环节。

(2)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B

CDEFG

come来camecome(3)人类主要改变了环节。

(4)海陆间循环包括的环节是    (字母)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    、

动词原形中文意思过去式过去分词    。

sow种植sowedsown/sowed7.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light点着lit/lightedlit/lighted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运用洋流分布示意图)

stick坚持;伸出;粘住stuckstuck北半球:

顺时针环流

南半球:

逆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环流

sink下沉sank/sunksunk/sunken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冬逆夏顺

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方向

 

(2)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航运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对气候

巨大的洋流系统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暖流对经过的地区起的作用(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寒流对经过的地区起的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

对渔场的形成:

交汇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寒流中的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处(秘鲁渔场)易形成大渔场。

对海洋环境:

洋流对海洋污染物起到和的作用。

对航海:

船只顺着洋流航行速度,船只逆着洋流航行速度。

第3章自然环境的内在规律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气候影响外力作用的类型及地貌特点

(2)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

世界各地河流的流量多少,取决于此河流所在地的气候特征(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一般的规律是:

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冬季降水少(地中海气候等除外),河流流量小。

因为河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多少取决于温度高低)。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各要素相互影响、渗透、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由等要素组成。

组成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例如:

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分交换,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的交换,因此一个地区的水文现象必然是地理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分布特点(延伸、更替)

典型地区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不同,热量、水分也不同,受条件影响大

与纬线大体平行,以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低纬和高纬地区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受水分条件影响大,也受热量影响

与经线大体平行,沿经度方向更替

中纬地区

垂直地带性

高大山脉,地势高,气温低

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中、低纬的高大山脉

非地带性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非地带性分布

安第斯山东面的巴塔哥尼亚沙漠,新疆的绿洲等

48.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①.图中A、B、C的分异属于分异规律,受的影响,以

变化为基础,一般呈现延伸、更替的特点

②.图中D、E、F的分异属于分异规律,受的影响,以

变化为基础,在中纬度的温带地区表现的最明显,植被由沿海向内陆体现了

--的分异

③.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自然带的地带性。

但是,在干旱地区,由于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热量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也不同。

④.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基础上,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这也正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的含义

自然资源——人类可以从直接获得,并能用于和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水和陆地水,即地球上所有的淡水和咸水,狭义的水资源指淡水资源。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从河流的径流量看以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而大洋州为最少。

河流径流量多少的变化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

(2)淡水资源短缺及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工业不用水,如在食品、造纸、印染、化学、电镀等工业都需要用较多水,这些水在使用后含有大量的杂质,如果不加以处理,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当今世界工农业用水量占人类总用水量的80%以上,农业是最大用水部门,地球上的水不仅孕育了人类和一切生物,而且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和生存环境要素,如果水质达不到人体饮用标准,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如果淡水资源缺乏并被污染,对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原因:

寒潮到来对应的天气系统是

危害:

降温形成冻害,影响农业生产

大风海上翻船事故,摧毁建筑物

雨雪

冰冻

(2)构造地震及其危害

构造地震:

由构造运动特别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引起地面震动称为构造地震。

地震的危害:

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

3.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球气候变化的表现:

冷暖干湿交替。

(2)近代气候具有整体变暖的趋势------全球变暖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特点是,但各地不均。

呈全球气候趋势。

全球变暖对农业影响:

可能使气候带和农业带向两极方向移动,对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全球变暖对工业的影响:

使部分工业结构和工业部门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增加疾病的危险和死亡率),也有间接影响(提供健康、医疗和卫生服务的能力下降,减弱对疾病的免疫力)。

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会促使大洋海水热膨胀、陆地冰川消融,从而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严重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加剧海水入侵和对海岸的侵蚀,使洪涝灾害加剧。

(1)引起气温和干湿变化:

低纬度地区农业产量,高纬度地区农业产量。

(2)引起海平面上升,它是由、造成的,对、地区影响大。

(3)影响水循环:

蒸发,水旱灾害的频次、强度,水资源。

读下图回答

①.图中A、B、C、D、E、F所示的水循环为各环节的名称分别为

②.水循环的意义至少有

③.在C值一定的情况下,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增加的是(E或D),同时会产生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

④.该图所示的地质构造为(褶皱或断层),其中a为b

图中b处岩层缺失的原因是受所致;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和天然气,应在a、b两处中的处开采,若地下岩层是干涸的,则隧道工程应在处开通。

请填出下列四地景观的所属的外力作用

AB

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