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8344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docx

为古代名人题写的对联

古代名人信息

题辛弃疾①

敌营曾缚俘②,管中③豪气鼓荡出;殿前数陈策④,匣里龙泉⑤日夜鸣。

①辛弃疾:

南宋大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占领。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等安抚使。

他坚持抗金主张,多张上疏,驳斥投降派的谬论,要求恢复失地,均未被采纳,并遭打击而赋闲于江西上饶一带。

其词慷慨悲壮,笔力苍劲雄厚,与苏东坡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题岳飞①

八千里风云②,所向披靡,精忠报国③,挥师破敌胆,直捣黄龙誓如山。

十二道金牌,天命难违,碧血沉怨,洒泪惊我魂,漫掩青史恨成海。

①岳飞:

南宋抗金名将。

字鹏举。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北宋末年投军。

南宋时,多次率军抗击金兵,屡获大胜。

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义军纷纷响应。

岳飞立誓要“直捣黄龙(即燕京)”,并要“迎回二圣(指被掳的徽宗、钦宗)”,但高宗、秦桧一心求和,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

后以“莫须有”罪名将其下狱并处死。

②“八千里”句:

岳飞《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题李清照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对此柔肠当寸断。

黄花怎奈西风③,阵阵紧。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缕缕断断续续,念彼伊人独憔悴。

梧桐更兼细雨,声声慢④。

①李清照:

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系宰相赵挺之之子。

历任州郡行政长官。

金兵入据中原,举家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李清照生活颠沛,在孤寂中渡过晚年。

其词调优美,善于创意出奇,语言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可与李煜相提并论。

②题陆游

①沈园壁上《钗头凤》②,诗人柔肠应九转;关河梦里《诉衷情》③,志士热血空百年。

①陆游:

南宋大词人。

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高宗绍兴23年(公元1153年)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光宗时曾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

他一生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打击,但“激发忠愤,横极才力,上法子美,下揽子瞻,裁制既富,变境亦多”(清、姚鼐语)。

论者常将他与辛弃疾并称。

题白居易①

每为他人悲,吟断柔肠,千古缠绵唯《长恨》;岂抒一己怨,唱罢新词,万里江心闻琵琶。

①白居易: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故亦称白香山。

其先为太原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

贞元进士。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别无寄托的写作。

其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为千古流传的作品。

题韩愈①

文从字顺②崛奇③笔,岂止为名山事业④?

斯文可以载道⑤。

气盛言宜⑥磊落怀,实欲济天下浸溺⑦!

陈言其唯务去⑧。

①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早孤由嫂抚养。

刻苦自学,贞元间中进士。

屡因直谏贬官,后官至吏部待郎。

卒谥文,又称韩文公。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题李煜①才子治国,造物主②偏有所失;帝王赋诗,真情者能逢几何?

①李煜:

五代时南唐第三代(也是最后一任)皇帝。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押京。

三年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死。

能诗文,擅音律,工书画。

其词形象鲜明,语言洗炼、生动,意境优美,风天然,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

再题李煜三代基业一旦亡,肉袒辞庙①,独闻更漏,梦断千里山河②;数曲词牌千端愁,雕栏犹在③,谁与登楼④?

愁满一江春水⑤。

①肉袒辞庙:

去衣露体,辞别祖庙。

肉袒,古时祭祀或谢罪时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

袒,裸露。

史载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半,宋师陷金陵。

李煜欲尽室自焚,不果行,遂肉袒出降。

李煜《破阵子》:

“最后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题范仲淹①喜忧世间情,应辨孰先孰后②。

八百里洞庭③长慕先生风。

进退寻常事,无论在朝在野。

三千尺衡山④每高贤士节。

①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大中祥符进士。

少家贫,出仕后有敢言之名。

曾任参知政事,力主改革政治,推行法制,巩固国防,却因保守派反对,不能实现。

后罢政去职。

所作诗文风格明健,抱负幽深,颇具匠心。

最著名的有《岳阳楼记》。

题林逋①人影淡如梅影②去,诗魂化作月魂来。

①林逋:

字君,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他一生过的是隐逸生活。

《宋史·隐逸传》称其“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且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事,有“梅妻鹤子”之称誉。

死后赐谥“和靖先生”。

②林逋《山园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题苏东坡①豪气、逸气自能养奇句,且看东坡大江词②!

骚人留名岂千载?

  壮思、悲思都付掩卷时,谁吟吴中《赤壁赋》③?

静心怡寿能百年。

①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先后知密州、徐州、湖州,后因“乌台诗案”系狱,罪贬黄州。

哲宗时起复,期间曾知杭州,修建苏堤,后又遭贬谪,流放海南。

年迈北还、病死常州。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

其诗清新劲健,有宋一代难觅相侔者。

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蔡襄共称“苏黄米蔡”,绘画亦达到很高造诣。

题李白①谪仙、诗仙、酒中仙②,太白文笔世罕匹;傲气、奇气、豪放气,青莲风韵史无双。

①李白:

唐代大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他即于此出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自命管仲、谢安之才而不屑通过科举仕进。

天宝初曾供奉翰林,但因受权贵谗毁,不能施展政治抱负而去职。

安史之乱中,他怀着大济苍生和平定叛乱的志愿追随永王李起兵。

肃宗将作为叛逆讨伐并将其击败,李白受牵连而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后飘泊困顿,卒于当涂。

李白诗歌雄奇豪放,瑰玮绚烂,是继屈原以来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谪仙”句:

谪仙:

李白《玉壶吟》: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新唐书·李白传》:

“夜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

‘子,谪仙人也’”。

后人用以专指李白。

诗仙:

李白诗歌想像奇特,天才赡逸,自由舒卷,浑若天成,无人可比,被人们称作“诗仙”。

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题杜甫①沉郁②著文章,诗笔自来称高古;流离感人生,茅屋从此唱秋风③。

①杜甫:

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

其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有深刻的政治抱负,但屡举进士不第。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安史之乱,过着流离逃亡生活,后到凤翔,拜谒新即位的肃宗,被任为左拾遗。

长安恢复后,随肃宗还京,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他的许多作品显示出唐朝由开元盛世因乱转向襄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题怀素①虽为沙门②子,胸中时作风雨声;实乃癫狂僧,笔底竟走龙蛇迹。

①怀素:

唐代书法家,长沙人。

字藏真,本生钱,后出家为僧。

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

相传他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所居曰“绿天庵”。

其写秃的毛笔之多,竟至堆积成冢。

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而又有所发展,谓“以狂继颠”,与张旭并称“颠张狂素”。

②沙门:

佛教音译名词。

意谓“息心”或“勤息”。

表示勤修善法、息灭恶法之意。

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之人。

题陈子昂①一声浩唱掩天地,两行清泪流古今。

①陈子昂: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赏识。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所诬,入狱而死。

其诗歌高昂清峻,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躯。

最著名的诗作为《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题王勃①登高一赋,瑰奇文章名千古;临阁②百感,跌宕③郁气覆九州。

①王勃:

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其文以《滕王阁序》最为有名。

②阁:

指滕王阁。

题王维①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①王维:

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进士。

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居长安附近的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其山水诗、田园诗成就卓著,且含有佛教禅理,被称为“诗佛”。

题周瑜①赤壁一把火,能敌中原百万兵,谁谓英雄不少年?

  帷幄②几番计,犹输诸葛三分功,空夸公瑾有奇谋。

①周瑜:

三国时吴国名将。

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20多岁即任前部大都督。

33岁时,他率吴军大破曹操于赤壁,迫使曹操退守中原。

②帷幄:

指军帐。

《汉书·张良传》:

“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题曹植才高八斗①,还差两斗愧做天子弟;诗成七步②,只欠一步险为刀下鬼!

①才高八斗:

宋代佚名《释帝谈》记南朝谢灵运说,天下共有才一石,曹植独占八斗,他自己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②诗成七步: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即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指处死);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题曹操①老骥伏枥,烈士长怀千里志②;大盗移国③,强者固为一世雄④。

①曹操:

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有时亦称曹瞒。

③大盗移国:

《庄子·箧》: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侯”。

后指转移、篡夺国家权柄者为“窃国大盗”。

题刘备①三结义、三顾茅庐,三分天下,堪称绝代佳话;得关张、得诸葛亮,得天府地,可谓旷世奇缘。

①刘备:

即蜀汉昭烈帝。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

东汉远支皇族。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他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采用诸葛亮联吴抗曹的主张,大败曹操于赤壁,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题诸葛亮①能吟千秋史,卧龙岂唯一村夫?

堪为帝王师,诸葛原来两世弼②。

①诸葛亮: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东汉末,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12年,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死后,又辅佐其子刘禅。

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再题诸葛亮前后《出师表》①,千秋绝唱泣鬼神;

古今谟臣②心,一样精忠昭日月。

①“前后”句: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曾两度向刘禅上表以明出师之志,史称前、后《出师表》。

②谟臣:

谟,计谋,谋略。

谟臣指胸怀谋略的大臣。

题诸葛亮用兵于帷幄,治国于掌心,鞠躬尽瘁①,曾定据蜀三分策;

隆中之隐士,人间之卧龙,死而后已,每惜伐魏六出功。

题项羽①纵横数千里,所向披靡。

想当年,笑指秦王,曰:

彼可代之②!

冲天傲气播斗牛。

大小七十战,每战皆胜。

惜此时,羞困垓下,叹:

天亡我也!

动地歌声是楚音③。

 ①项羽:

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出身。

秦二世元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起义。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败于刘邦。

最后从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杀。

题韩信①常忆漂母餐②,一饭之恩思反哺;修栈道③、度陈仓,声东击西,为报丞相三荐情。

能忍胯下辱④,万里雄飞看振翮:

灭秦兵、殛楚酋,兔死狗烹⑤,枉殒大将七尺躯。

①韩信:

淮阴(今江苏清江)人,汉初诸侯王。

家贫。

刘邦纳丞相萧何言,任其为大将。

楚汉战争时,率兵围垓下,为扫灭项羽立下大功。

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继为吕后所杀。

②漂母餐:

《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③“修栈道”句:

元·无名氏《气英布》一折:

“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定三秦,劫取五国”。

④胯下辱:

《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下,蒲伏”。

⑤兔死狗烹:

《史记·淮阴侯列传》:

“果若人言: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题司马迁①著史如著诗,千秋浩气铭青简②。

笔下锋芒,能夺鬼神志;

 读文胜读人,万丈幽情上碧霄。

心中云霞,常慰猛士魂。

①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为武帝时太史令,后又任中书令。

所著《史记》一书开创纪传体史书形式,为我国最早的通史。

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之《离骚》”,对后世史学与文学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题司马相如①置杯挑琴瑟,难偿文君当垆恩②;登陛赋《上林》,竟佐武帝凌云志③。

①司马相如:

西汉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因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所作《子虚赋》为武帝赏识,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用为郎。

②“置杯”句: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

临邛人卓王孙为当地巨富,有女名卓文君,新寡,她喜欢音乐。

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心挑之”,文君夜间与相如私奔。

相如家徒四壁,二人回到临邛,买下一酒店做生意,文君坐在店前卖酒,相如则亲自穿着围裙和佣人们一起干杂活、洗酒器。

卓王孙深感耻辱,被迫认亲。

垆:

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子,因以为酒店的代称。

③相如作赋,本有劝诫讽谏武帝之意,谁知武帝读其赋,竟“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题屈原①伊曾泣血赋《楚骚》,令五千年诗国,壮其源,阔其流;

  我今洒泪祭湘灵,书三万行文字,随之歌,为之哭!

①屈原:

名平,字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主张革新政治,修明法度,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流浪于沅、湘之间。

郢都被秦兵攻破时,自沉汩罗江而死。

他的诗歌想像丰富,瑰丽奇特,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题嬴政①身前一把火,焚书坑儒,一统列国情何壮;

身后一把火,阿房②成灰,二世亡秦事可哀。

①嬴政:

即秦始皇,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

他在位期间,以10年时间灭掉战国七雄中的其它六国,统一中国,并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法律,为维护统治,以残暴手段镇压“异端”思想,焚烧过去各国史书和民间藏书,坑杀儒生、方士460多人。

②阿房:

阿房宫,秦始皇统治时开始建造的巨大宫殿,“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史记·始皇本纪》:

其前殿“上可以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全部工程至秦亡尚未完成,为项羽所焚。

其遗址仅存巨大的夯土台基。

题李斯①敢谏《逐客令》,曾将乾坤运于掌;惜贪相国位,竟被阉竖②弃之市③。

①李斯:

秦代政治家,楚国人,后为秦客卿。

秦始皇接受秦国贵族建议,恐各国客卿在秦做间谍,下令“逐客”。

李斯上《谏逐客令》书,为秦始皇采纳,并任用其为廷尉,后又为相。

他对秦国统一六国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始皇死后,他追随宦官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谋成后,又被赵高所杀。

②阉竖:

即宦官。

阉,阉割。

竖,古以“竖子”为鄙贱的称呼,犹今天“小子”。

③弃之市:

弃之于市。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称“弃市”。

《礼记·王制》:

“刑(依刑法杀死)人于市,与众弃之”。

题荆轲①猛士去②国,为报知己恩,易水③风寒波恸容;侠客赴机④,欲抗虎狼秦⑤,关山月冷筑⑥衔悲。

①荆轲:

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

他游历燕国,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且派他去刺杀秦王。

功不成,被秦王卫士所杀。

③易水:

在河北省西部,大清河上源支流,流出易县,属燕国境内。

《史记·刺客列传》: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⑤虎狼秦:

战国时秦势强大,对各诸侯国不断以武力相侵逼,被称为“虎狼之国”。

《史记·苏秦列传》:

“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

题刘邦①三尺青锋斩白蛇②,天教炎汉③诛暴秦;

  一介无赖登帝基,谁伴亭长唱《大风》④?

①刘邦,字季,沛县人,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他起兵响应。

秦亡后,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谥“汉高祖”。

②“三尺”句:

《史记》载,刘邦为亭长时,曾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劳役,民夫很多在路上逃跑了。

刘邦估计到达骊山,民夫会全跑光,于是途中把他们放了,并说“吾亦从此逝矣!

”有十多人愿跟他一起走。

走到沼泽地,一条大蛇挡住去路,刘邦“拔剑击斩蛇。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③炎汉:

炎,火。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汉德属火,尚红色。

《史记·高祖本记》:

“……乃立季为沛公。

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

帜皆赤……”所以后人又将汉朝称炎汉。

 ④《大风》:

刘邦夺得天下,衣锦还乡时写下著名的《大风歌》。

题伍子胥①报父兄之仇,去父母之邦,纵能鞭尸亦何益?

知古人之心,论古今之事,如此开卷必有得。

①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大夫。

名员,字子胥。

其父伍奢为楚国大夫,楚平王受谗杀奢及子胥兄尚,子胥逃吴。

后引兵入楚,攻占郢都,掘平王墓鞭其尸以报父仇。

后吴王夫差亦受谗疏远子胥,并赐剑命他自刎而死。

题范蠡①谋国经商其道一也:

陶朱公本乃范蠡;功成身退斯名垂矣,宫廷外便是江湖。

①范蠡:

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后为越国大夫。

辅越王勾践灭吴,功成身退,游于江湖。

又更名陶朱公,经商致巨富。

题苏秦①三寸舌敌百万师,束甲息兵②因合纵;一番策换六国印③,前倨后恭为多金④。

①苏秦:

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纵横家,和张仪亦为鬼谷子学生。

他说服燕王,与齐、楚、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史书上说秦国因此“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一时各国皆“束甲息兵”。

②束:

绑。

束甲息兵意为收起铁甲兵器,不再作战。

③“一番策”:

指苏秦提出的“合纵”主张。

当时除秦以外各国均任命他为相,推他为“纵约长”。

④“前倨”句:

倨,傲慢的样子。

起初,苏秦到秦国游说,希望见用,奈秦惠王不纳其计。

回家后“妻不下织,嫂不为炊”,遭到冷眼。

后来他身佩六国相印,驾着华丽的马车衣锦还乡,其嫂“俯伏侍取食”。

苏秦笑谓其嫂曰:

何前倨而后恭也?

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

“见季子位高而金多也”(《史记·苏秦列传》)。

 题庄子看破①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②知忘我;

  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③,濠上观鱼④能齐物。

③《庄子》书中有《养生主》、《逍遥游》等篇。

④濠:

水名,在今安徽凤阳县附近。

濠上观鱼:

《庄子·至乐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题颜回①谁识陋巷出贤人?

自古柴门隐圣才②。

①颜回: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

孔子学生,被列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孔子称赞他: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题孙子①兵行诡道②,《十三篇》字字写奇谋;战为利器③,廿四史页页染血痕。

①孙子:

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再题孙子兵形似水①,变化总在无穷数,唯有存乎一心;

  人欲如火,争战何止千百年,须当慎其双刃②!

①兵形似水:

《孙子兵法·虚实篇》:

“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②“须当”句:

《孙子兵法·作战篇》: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题蔺相如①谋臣事主,岂与同列争庙堂?

睨柱迫秦,笑从渑池归完壁②。

①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被赵惠文王破格任用为相。

老将廉颇不服,相如出于团结御敌目的多次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两人终成至交。

②“睨柱迫秦”句:

睨:

斜着眼睛看。

秦王听说和氏璧藏于赵王府库,提出以城池相交换。

赵王迫于秦王威势,带蔺相如携璧赴渑池与秦王会谈。

相如见秦王并无诚意,持璧睨柱,说如秦王无信,他将与璧一同在柱上碰得粉碎。

秦王终不敢过于无礼。

题老子①法天法地法自然②,抱元守一;说道说气说阴阳③,返朴归真。

①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

②《老子·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道、气、阴阳:

皆为道家用来阐述其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

题孔子①万世师表②治平③事,千秋昭明日月心。

①孔子:

名丘,字仲尼,鲁国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

②师表,表率;学习的榜样。

《史记·太史公自序》: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000余年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历代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加封他为“万世师表”。

③治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大学》,为儒家提出的贤人君子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简称“修齐治平”,有时更简称为“修齐”或“治平”。

题孟子①天将降大任也②,为传圣道悠远,堪与素王③比肩④祀;

  时岂无巨擘⑤哉?

乃发仁义精微,每令后学扪膺⑥思!

①孟子: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坚定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儒家哲学的贡献仅次于孔子。

②“天将降大任”句:

《孟子·告子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

③素王:

古代道家称有王之德,但不必居王之位的高人贤士。

后被儒家借用特指孔子。

④比肩:

并肩。

⑤巨擘:

大拇指,用来比喻特出的人或物。

⑥扪膺:

扪,抚摸;膺,胸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