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838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

《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演课教案同名4.docx

表演课教案同名4

表演课教案

 

教学周期:

第四周——第六周(1——3周为新生军训)

教学目的:

表演教学就是要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一样,去对待一切舞台虚构。

因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使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得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

真正地相信所有的假定,从而身临其境。

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对一切虚构的舞台态度准确,舞台感觉真实,能平静自如的、内外统一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松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度,在完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表达和流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构的情境,演员就必须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造出像真实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实感,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本单元是通过无实物练习和代用实物练习,进行舞台态度和舞台感觉的训练,对事物练习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纯技术的练,另一方面要求在简单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运用,同时还采用大量的音乐、美术、音响效果和各种物品、积木等教具为诱饵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以下几点:

1、迅速地相信假使,从真实的现实生活立刻进入到虚构的舞台生活。

2、迅速地抓住各种诱饵,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3、迅速地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具体对象上,排除杂念和干扰,解放思想和机体。

4、发挥学生特长,从局部带动整体,较快地建立了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教学内容:

基本功素质训练

1、静坐收心练习

2、肌肉松弛练习

3、注意力集中练习

4、感知自我练习

5、发展想象练习

6、即兴适应练习

7、节奏变化练习

8、信念感练习

9、真实感练习

10、五觉训练

11、感受力训练

12、情绪记忆练习

13、激情反应练习

14、爆发力练习

教学要求:

表演训练不只是理解讲解,而是要通过一系列表演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

这些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到一个想象的艺术创作天地之中去。

让学生思想解放,想象活跃,信念增强,反应灵敏,激情奔放,整个集体从内到外都变得自由可塑,演员的“天真”、“童心”要获得释放,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使他们对假定的规定情境产生信念,养成习惯,按生活逻辑自觉地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素质训练方面,引进西方训练方法,这对于解放演员创作天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练习做的太多,似走马灯,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并没有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嘻嘻哈哈,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容易搞花架子,不讲实效。

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量。

(2)五觉训练不可忽视,一个演员如果连酸、甜、苦、辣的味觉都感觉不到,连困、饿、痛、冷、热都不能唤起生理、心理、形体的自我感觉,还能谈到复杂的规定情境的感受吗?

所以要强化学生的五觉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感觉记忆的习惯,而且要把五觉训练伸延到感受力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感受力已不是一种单一的感觉,而是心理、形体、生理综合整体的感觉,如对物、对人、对环境、对事件等等都应产生相应的形体心理感觉。

“演员的艺术就是感受的艺术”。

(3)观察生活、情绪记忆,这里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生活,组织小品练习有所区别,这里是指要让学生从进入这一专业课程时,就要他们养成随时观察四周生活,观察自我的习惯,要记住自身和四周所发生的事,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时就要进行,让学生讲述一件高兴的事,一件伤心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入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发现等等,情绪记忆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财富,要天天积累。

教学进度安排:

Ø全班大课,理论辅导

Ø元素训练,无实物训练

 

教学周期:

第七周——第十一周

教学目的:

当我们明确了行动之后,就知道一个演员为了完成舞台任务,必须通过许多的、不断的行动,当然这些行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合情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组合成一条积极的行动线,直到舞台任务的完成,或是不能完成而改变任务在继续完成。

这条行动线是根据人物的身份,规定情境和舞台任务以及演员对生活的理解组成的。

观众是通过演员的行动过程明确他的任务和规定情境的。

当演员有了活生生的、有机的行动过程,他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人来。

如何才能使行动过程真实有机呢?

我们还是先从生活中来认识,在生活中人总是要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和影响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人们每分钟都在产生愿望,有了愿望才有了行动。

因此,首先是真正感受到客观刺激和影响,然后通过思考判断,判明情况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也是客观规律,无可变更。

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舞台上也必须遵循生活中反映论这一科学规律,重视感受——思考判断——行动,这三个基本的环节。

思考判断非常重要,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称内心独白,伴随出现的是内心视象。

行动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如果漏掉,或是不真实,都会在舞台上出现那种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虚假表演。

因此,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认同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假定的舞台环境中真实的生活。

教学内容:

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

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

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

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

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

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

6、任务小品

7、动词小品

8、主题小品

9、物件小品

10、音响小品

11、音乐小品

12、节奏小品

13、激情小品

14、判断小品

教学要求: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

为什么?

怎么干?

”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

训练要领:

(1)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

(2)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

(3)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

(4)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无实物练习是“动作性想象”和“有机行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扎实。

要用实物来检查,迫使学生认真地抓住无实物练习的行动顺序、行为逻辑、质感、量感、体积大小、空间、部位、速度、节奏,不漏掉任何环节,“下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一练习的科学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乎逻辑行动的习惯。

会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进入“下意识的创造”。

这一练习又是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目的、任务、思考、判断等等元素的综合训练。

无实物练习可以从简入繁,可以逐步加进规定情境,变化节奏,强化职业特殊性等等,甚至可以过渡到单人小品、交流小品。

(2)舞台真实是想象的真实、态度的真实,对物体、对环境、对人的态度变化、实质上是舞台行动的变化。

这种练习也是舞台“假定性”最好的练习,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未来创作不同风格的现代派戏剧并不困难。

(3)单人小品不要求太复杂的心理生活,避免学生“演情绪”,“挤感情”而是更多一些有过生活体验或间接体验的生活小片断。

(4)在小品中也要避免机械性的形体动作,做完这件事,做那件事,动作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形体动作的堆砌,要有中心任务。

在小品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你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干什么?

(5)要抓思考判断,在帮助学生完善合理舞台行为的时候,往往会帮助学生构思出许多有趣的行为,忽视思考判断过程,其实任何一个简单的舞台行动都有思考判断的过程,“不会思考就不会演戏”。

(6)不能忽视舞台空间的处理,这既是表演教师的任务,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

“在不合逻辑的空间里无法有机的行动”。

(7)小品的思想性应给与恰当注意,我们防止左的教条主义倾向,但不能让不健康的现象在课堂上不受批判的呈现。

(8)帮助学生合理地组织小品的过程,但决不能用“我不包办代替”来草率从事。

经过修正,学生才可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学到东西,才可能有新的提高。

“从一个达到完美程度的小品学到的东西,更比一个浮皮潦草的小品能学到的东西多的多”。

期中考试形式:

两组交流,用单人小品参加考试。

 

教学周期:

第十二周——第十九周

教学目的:

在一、二单元的学习基础上,学会相互行动。

要求和同台演员,按不同的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运用动作和语言等表现手段,在相互行动的过程中产生活生生的真实有机的交流适应。

交流是一个人作用于周围的人,而他本身又感受周围人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然后通过行动,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深入到对方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碰撞。

通过感受对方的行动了解到他心里到底想干什么,无论是说话或是沉默的时候,你都在不断地揣摩他人心里到底想什么。

简而言之,即通过二个人之间的相互行动,将生活中活生生的有机思想感情进行传递。

学会认真感受活的对象给与自己的刺激和影响,产生新的适应。

相互动作必须要有对象、,要影响对方,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影响对方,例如用语言、动作、手势、情绪、感觉等。

我们通过二人以上的交流练习和小品的形式贯彻教学内容,并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训练同学的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

有机交流,互相动作

1、有机交流游戏

2、真听、真看、真判断练习

3、互相适应练习

4、即兴适应情景联系

5、即兴有机沉默交流

6、一句话即兴交流

7、给任务的即兴交流

8、特定的规定情境的即兴交流

9、毫无提示的即兴交流

10、命题交流小品

11、自由构思小品

12、集体交流小品

教学要求:

舞台交流是有机行动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有机行动的中心环节,是表演技巧训练中最为复杂,最难掌握的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互相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下意识中进行的。

因为对手的话,对手的反应都是未知的,而是此时,此地发生的,所以演员必须真听、真看、真想,这是生活现象。

但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事先知道的,因此表演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演员在舞台上不能和对手真实的有机交流,而只是机械地背台词、走地位。

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在假定的规定情境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流练习中不要预先知道对手的反应,而能抓住真听、真看、真想、真思考、真判断、真正的感受对手这些环节,能注意力集中的不间断的接受对手的信息和刺激,同时产生恰如其分的适应,让有机交流在特定的舞台上也能自然而然的出现。

即兴交流要领:

(1)真实性:

真听、真看、真思考、真判断。

(2)进攻性:

牢牢地抓住任务,积极进攻毫不妥协。

(3)感受性:

接受对手提供的信息,冷静判断对手虚实,一环扣一环地有机地向前推进。

(4)有机性:

千万不可脱离自己和对手的言行逻辑,而乱扯,失去有机性。

(5)有效性:

机智灵活,善于找到有效的反击手段,说服、诱导、威胁、请求等等,可软硬兼施,不单会用语言,而且要用喜怒哀乐的表情、声调、形体动作、变化节奏用多种手段来影响对手,战胜对手。

(6)复杂性:

要充分发挥联想,在相互动作中能不断的充实人物关系,深化规定情境,强化矛盾,揭示出人物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要让学生明白舞台交流的实质是舞台斗争冲突过程中对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会掌握动作和反动作。

(2)舞台有机交流的障碍是表演的重复性,不可能总是即兴创作,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进行训练,就是要养成学生具有良好的即兴适应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排练好的小品,不能随意改动,也同样有即兴的可能,那就是“今天、此时、此地”,即流水不腐。

(3)即兴有话交流小品,可能学生的话很多,有机沉默很少,在这种情况之下,千万不要阻止或批评学生,相反要表扬和肯定那些精彩有效的对话。

引导学生正确地进入交流状态,能平静地接受对手的刺激,而不是一味地喊叫,演情绪,为说而说,而是把语言作为战胜对手的手段,要让他们懂得寻找准确的语言适应的重要性。

同时在即兴练习中,有时也会产生有机沉默交流,有时甚至是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进行回击时,产生了静场、停顿,教师可以抓住这些事例加以说明,有机沉默下是更有效的交流时刻,思考判断时刻、寻找有效手段时刻,千万不要慌张,此时就是要善于利用静场和沉默、停顿、善于用眼神、形体、调度道具声响影响对手。

(4)即兴小品是训练有机交流的有效手段,是本单元教学的基本形式,但即兴小品不能跑马灯似的走过场,而是要有选择的进行课堂评论、分析、讲解、示范,对某些即兴小品进行修改、提示,重作。

要让学生懂得为何掌握有机交流的重要性,并学会组织互相行动。

(5)即兴小品以外可以让学生做命题交流小品,自由构思小品,集体小品,课堂内外同时进入创造。

小品规格:

(1)有一个小小的故事情节(事件)

(2)有矛盾、有障碍、有高潮(冲突)

(3)事件要有铺垫,矛盾发展要有层次,克服矛盾要有过程(层次)

(4)有头有尾(完整)

(5)有思想性(主题)

(6)空间设置要合情合理(布景)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汇报

考试形式:

交流小品

考试要求:

Ø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能平静自如地投入;

Ø信念感强,想象活跃,具有一定独立构思能力;

Ø能抓住上场任务,行动积极,行动过程有思考判断;

Ø能和对手积极相互动作,能一环扣一环向前推进,层次清楚;

有激情。

考试评分标准:

Ø出勤率:

无故旷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Ø平时分占25%,两次测验占各25%,期末考试占25%。

(平时分包括课堂排练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回作业的情况;课后自习等。

 

表演课教案

授课地点:

表演教室201

授课班级:

04级影视表演班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

康爱石

上课时间:

周一下午1:

30——4:

40

周三上午8:

30——11:

40

学生人数:

14人

教学周期:

第一周——第八周

教学目的:

这个阶段的教学时间比较长,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通过模仿一定量的动物和人物,更深入地由内到外、由外而内的掌握一种迅速捕捉形象的能力。

动物模拟就是要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各种不同的动物,大的、小的、凶猛的、温顺的、狡猾的和憨厚的等等,再次鲜明的外部特征下,努力去寻找、发现它们的内在特征,了解它们的心理状况,通过我们的肢体模仿和眼神的运用,形象地展示出来。

如果我们只是模仿其外表,那将是没有生命的,缺乏活力的,因此由表及里的观察能力是需要同学们掌握的。

人物模拟或模仿,应该说是表演教学必不可少的复杂阶段。

我们都知道学习表演就是为了解他人,演绎人生的。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是完全相像的,同时他们的思想情感、生活环境、行为逻辑以及脾气秉性等等都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当我们在观察某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去发现他的职业特点、习惯动作和步态特征,甚至要发现他的呼吸及眼神、气质。

如果不能养成这样的观察能力,只注重外表,那一定会出现两张皮现象,有血有肉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是为了今后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打基础的,不可小视。

教学内容:

观察与模拟

1、动物模拟:

动物的内外部特征明显,易于捕捉,有利学生心理、形体的解放,先做动物模拟练习,进一步可以组织动物寓言小品。

2、人物速写:

不要强求学生一开始就组织观察生活小品,而是要强调学生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如火车站、菜场、医院、商场、饭店、养老院等真正在现实生活中捕捉人物形象,抓住他们的生活状态,行动规律,年龄特征,职业特征,生活特征,性格特征等等,进行简单的人物行为特征的速写。

3、性格化练习:

1)情绪、情感的变化和表达方式的训练

Ø长时间的大笑

Ø不敢和不能出声的笑

Ø痛苦的笑(有规定情境)

Ø大哭

Ø无声的痛哭

Ø大声的抽泣

Ø高兴的哭(有规定情境)

●当把不同形式的笑和哭用到表演练习和小品时,必须强调内外统一,真实有机。

2)形体控制训练:

学生必须学会指挥和控制自己肌体的任何器官,使各部分能灵敏、准确地服从指挥并要有所感觉。

Ø控制自己的肌体

Ø步态的训练

Ø眼睛的训练

Ø生理和病理引起的形体变化

Ø昏迷和死亡

●在形体控制的训练中,要克服学生形体上的坏习惯,提高模拟能力和可塑性。

3)声音、语言、造型训练

Ø音量大小强弱的训练

Ø音色变化的训练

Ø语言通过高低快慢的训练更好的传情达意。

4)速度和节奏的训练:

准确地速度和节奏是创造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情感的有效手段。

5)病态训练

教学要求:

演员的最终任务是要塑造不同性格、不同形象的人物,表演技能中最为重要技巧之一,就是要善于模仿,善于抓住人物的内外部特征,善于从生活中吸取营养。

因此在学生进入片断创造人物之前,就让学生学习观察生活,模仿人物,让他们从简单的模仿人物外部形态和各种特征开始,让他们懂得应用自己的形体、声音、言语、面部表情、姿态、动作去塑造另一个他,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模拟不仅是外部的模仿,而是一个从外到内的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要经过观察、感受、想象、移情、体味等多层次心里融会贯通,经过反复练习和体验,以至达到能掌握住被观察对象的形体,心理的自我感觉,逐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观察模仿练习是极好的开掘学生创作个性,进一步解放学生创造天性的阶段,也是让学生跳出自我,进入性格化创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些训练不是教师掌握一套表演程式去进行程式化训练,而是提出这些命题,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进入创造,让他们懂得这些因素是进行有效地外部性格化的手段,教师无疑要积累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

单人小品,交流小品阶段主要是内部素质训练,有机行动的内部元素,而观察生活小品是在内部素质训练的基础上进入外部素质结合训练。

当今中国话剧、影视的创造太多的本色表演,太多的模式化,很少能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化的这一个,因此本阶段训练应引起重视。

教学周期:

第九周——第十九周

教学目的:

通过片段教学,学会分析剧本和人物的基本方法,获得角色的形体、心理自我感觉并能以作家所提供的规定情境,按角色的行为逻辑有机的行动起来。

第一批片断应选择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近的剧本片断或小说片断。

片断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尝试各类角色,接触各类风格的剧本,这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表演技术以外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风格的角色,可以全面发展,认真地创作个性,拓展他们的戏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才能,早日奔向成才之路。

教学内容:

片段教学《父归》

第一批片断,以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的片段入手,学会分析剧本,分析角色,组织角色有机的行动。

如何分析剧本和角色:

(1)主题思想

(2)时代背景

(3)中心事件

(4)矛盾冲突

(5)单位任务

(6)角色自传

(7)角色的贯穿动作

(8)人物之间关系

(9)角色的性格特征

(10)角色所处的规定情境

(11)角色的思想线、行动线

(12)片断在剧中的作用

(13)风格体现

(14)潜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从解放人的有机天性入手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单人小品、交流小品、在自己构思的规定情境里,以我的名义有机动作,到作家提供的规定情境里,按角色的行为逻辑动作这是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要掌握好这两个阶段过渡的问题,不要失去前一个阶段所掌握的有机动作诸元素。

(2)应适当地应用小品分析法,在动作中分析角色,用小品练习接近角色。

独幕剧《父归》角色分配:

菊池宽(1888—1948),日本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主张“艺术至上”,曾主办《新思潮》及《文艺春秋》等著名杂志。

时间:

明治四十年

地点:

宗太郎家

人物:

黑田贤一郎三十八岁演员:

张国豪

新二郎(弟弟)二十三岁演员:

张兆德

胤姑(妹妹)二十岁演员:

徐华芸

珍娘(母亲)五十一岁演员:

汪佳燕

宗太郎(父亲)五十三岁演员:

俞翔

《父归》剧本及人物分析:

这是一部描写人性回归,亲情难舍,血缘难离的动人剧作。

二十年前由于父亲宗太郎的抛妻弃子,使得母亲珍娘忍辱负含辛茹苦代大的两子一女,她曾经带着三个孩子一起自杀,但没有成功而被人解救,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长子黑田贤一郎正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样,打小就承担了与他的年龄很不相当的繁杂工作,正因如此,生活的磨难促使他形成了冷峻而刚毅的性格特征。

俗话说“长子为父,长女为母”这话一点不假,在这样的特殊家庭自然而然地拉起了贤一郎的特殊地位,他懂得生活的艰难,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在家里他几乎说一不二的,就是在外面打工他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会轻易被人左右。

父亲的突然归来是贤一郎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他忽然间有一种茫然,潜意识里产生了某种地位的“动摇感”,此时此刻他恐惧、厌恶、憎恨、悲哀,二十年的仇怨使他不得不爆发了,写歇斯底里了。

我们说柔情和血缘是任何东西也无法阻隔的,当贤一郎那暴风雨般的发泄过后,当他目睹了母亲和弟弟、妹妹那种对夫爱、父爱的渴望之后,他不会无动于衷的,因为这是人性,是血缘的魔力,“弟弟,快去把父亲找回来”这一句台词是不容易说出来的,这需要很好的感受和极深刻的体验才能完成。

母亲珍娘是那种心底善良、任劳任怨,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二十年的活守寡的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对于长子贤一郎在童年时所吃的苦、受得累和在生活中给予她的关怀,她都深深地牢记在自己的心底,在她看来这一生都对不起自己的大儿子,她无奈、她疼爱、她欣慰、她钦佩、她内疚和敬重着长子贤一郎,为此对贤一郎的话她几乎是惟命是从,甚至在自己日思夜想、阔别多年的丈夫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时,当她看到贤一郎对父亲的无情唾骂时,她都不敢轻易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是察言观色地看着儿子的脸色行事,丈夫被亲生儿子赶走,她无能为力,她只有哭,伤心地哭、悲哀的哭。

父亲这个人物在剧中应该是一颗重磅炸弹,是“戏核”,他的戏看起来不多,台词也很少,但不好演,要求很高。

从剧本里看,宗太郎给我们的印象是:

花花公子,没有责任心,而且是一个心肠极狠的男人,二十年前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居然和那个不知名的女子私奔,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并将家中仅有的十六元钱也拿走了,全然不顾家中还有结发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十恶不赦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居然在二十年后的今天突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他疲惫不堪、食不果腹且身无分文,过去的风流倜傥、玩世不恭已经荡然无存,他就像是一只丧家犬,经过了风风雨雨后又回到了自己的老窝,他在自家的门前徘徊了三天三夜,终于鼓足勇气走进了曾经被他无情遗弃的家,他受到了他自己意想不到的接待,妻子和小儿小女很轻易地就接纳了他,尽管他不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些,但他的内心是忐忑的,他向最大程度地做出一些轻松的姿态,他也企图谈笑风生,也找回一些作为父亲的尊严,但是他失败了,长子贤一郎的冷漠和仇恨使他吃惊,他可能在过去的三天里什么都想到了,就是长子的此举使他一筹莫展,他深深地感到这个家已经没有他的一席之地,他自惭形秽,只好再回到他的过去,去过那流浪艺人的生活,他很明白落叶已不能归根,自己的路早已被自己堵死了。

可是,剧作者区没有把这样一个几乎是从唾弃的父亲,打入万丈深渊,因为这个家里的大部分人是不懂得仇恨与爱憎,而是包容、有善心,他们知道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尽管这样的错误让人难以接受,但这里毕竟有亲情、有血缘,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休呀!

胤姑与新二郎都比较青春,他们没有太多的家庭压力,他们比较理想化,很少怀疑,也不愿意仇恨,当然他们没有哥哥那样的经历,也无法体验哥哥的心情,虽说母亲与哥哥抚养了他们,但他们缺少的是真正的父爱,这种爱他们在哥哥哪里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宗太郎的突然而至,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惊讶,而且很顺理成章地接受了他们的父亲,这种事情的出现他们感到新奇,认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这个剧的字里行间都给我们透露着柔情和血缘的无可抗拒,因为血缘一词非同一般。

《父归》这个剧本没有更多的波澜起伏,但它地下的“岩浆”却在激烈地翻腾着,所以要求演员深入分析人物心理,体验角色的内心活动,要设身处地,要有日本剧的独特风格,台词要有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