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污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镇污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污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镇污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第一章概述
1.11.1研究结果摘要
1、项目名称:
XXXX镇污水处理工程
2、建设单位:
XX镇人民政府
3、工程规模:
2000m³/d
4、建设内容:
新建2000m³/d的污水厂一座、污水管网8.2km
5、污水厂位置:
位于XXXX镇镇区东北部某河南岸,距镇区约500米。
6、工程总投资:
1518.21万元
1.21.2编制目的
在XXXX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结合XX镇城建情况,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如下目的:
1、论述XXXX镇污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对与本项目相关的主要因素,如水质、水量进行论证,确定建设规模。
3、综合考虑技术、经济、运行等方面的因素,提出推荐建设方案。
通过以上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1.3设计依据及设计资料
1、设计委托
2、项目建议书批复
3、《XX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某省豫建设计院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J3082-1999)
9、《地面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41.4编制原则
1、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执行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
2、在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下,以统筹兼顾、分期实施为原则,解决城镇污水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改善镇区河渠及下游河流的水体质量,实现工程建设和城镇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效益。
3、在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XX镇镇区排水现状,准确预测城镇污水量,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排水体制。
4、处理工艺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力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运行稳定、管理简单、高效节能。
5、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6、积极稳妥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7、项目的目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地方排水规划,工程设计执行国家规范和标准。
8、根据财力、物力科学的安排工程进度。
1.51.5编制范围和主要内容
1.5.11.5.1编制范围
本工程为XXXX镇污水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和污水管网工程。
污水处理工程服务整个XX镇镇区,本次管网工程主要为进厂干管及部分主干管。
1.5.21.5.2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XXXX镇总体规划,结合目前镇区排水现状及排水规划,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新建2000m³/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管网8.2km。
1.61.6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44—93)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GJ50—79-199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J3082—1999)
《地面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lO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B50034—2004)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HG20505—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HG20508—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20509—2000)
《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20511—2000)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20512—2000)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20513—2000)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GB50093—2002)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技术规范》(GB50198—9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S00162006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2第二章项目背景
2.1自然概况
XX镇位于XX西北部,苏鲁豫皖交界处,具有百年建镇历史,陇海铁路、310国道、301省道横贯镇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全镇辖13个村,5个社区,112个自然村,总人口9.9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8万人。
镇区面积已扩大到5.8平方公里,总长度10000多米的五纵五横的镇区街道。
2.2XX镇发展规划
根据《XXXX镇总体规划》,XX镇将建成以加工工业、商贸服务及运输业为主的某区西北部地区的区域中心镇。
镇区2015年规划人口为10.2万人,2020年为15.6万人。
2.1.1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
近期需水量:
2028吨/日
远期需水量:
4290吨/日
2、规划净水厂
规划净水厂位置在黄河故道上游,用地规模0.3公顷,近期供水2028吨/日,远期供水4290吨/日。
净水方法:
河床地下水→一级泵站→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供水管网。
水源地卫生防护:
规划水厂周围50m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并建立必要的卫生防护制度。
3、管网布置
管网布局:
采用环状与树枝状相结合的混合式管网,对于输配水干管,规划成环网,以增加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对于配水支管,则应根据供水对象的重要性,分别采用环状或树枝状供水。
供水管网均沿规划道路埋设,要求供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东侧,供水管道管径为DN150~DN500mm。
沿供水管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
2.1.2排水规划
镇区目前还没有完善的雨污水排放系统,雨水和生活污水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排入某河,对河流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某河。
2、污水量预测
污水排放量近期按取水量的80%计算,则近期排水量1623吨/日;远期按取水量的90%计算,远期排水量3861吨/日。
3、污水厂规划
在某河下游规划一座污水处理厂,用地规模1.0公顷,污水处理近期规模为2000吨/日、远期规模为4000吨/日。
4、污水管网布置
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南侧,管径一般为DN400~DN800mm。
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汇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某河。
2.1.32.2.3防洪规划
现有沟渠不能满足防洪规范,现规划如下:
(1)按城市排水标准拓宽某河,疏浚河道,拆除各类阻水建筑、构筑物,扩大行洪能力。
取直部分因折曲而行洪不畅的河段。
河道两侧各留出15米宽的绿带,低洼地区的绿地建设应利于汛期的蓄洪。
在现有大部分堤岸的基础上加固加高,使其堤岸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
(2)完善镇区内排水管网建设。
(3)在某河的两侧设置6m宽的沿河步行道,汛期时可作为防灾救灾通道。
3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3.1项目建设的背景
随着镇区的迅速发展,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得地表水体不能承受过多负荷。
过多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水体污染,环境污染,不但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解决上述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XX镇人民政府开展了本次污水工程项目。
3.2存在问题
XX镇现状主要水源为地下水,主要供水方式是通过水塔或无塔装置,部分机关、学校等重要单位自备有水井。
镇区目前尚没有实现集中统一供水。
现状道路几乎均铺设有排水沟渠,除东门大街等个别街道实现了雨污分流外,其它区域仍为雨污合流,污水不经处理,汇同雨水一起,直接排入某河。
综上所述,目前当地排水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排水设施不健全,区内部分雨、污、废水未做到分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现状沟渠。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排污量也逐年增加,排水管网应与城市建设同步,以贯彻实施建设和谐城市这一政策。
但是建成区内部分管网尚未形成。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环境保护的要求
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造成了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不仅加剧了某河水体污染,使得境内饮用某河浅层地下水的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污染。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某河水水质,拟建设一座近期2000吨/日,远期4000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是完全必要的。
2、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XX镇将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发展均衡、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地区。
为此,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形成高效能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本项目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4方案论证
4.1总体方案
2008年12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皖环文[2008]84号)的文件。
文件规定为完成水污染物减排任务,必须继续强化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需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50万吨/日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至85%以上,30%以上的重点乡镇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所有产业集聚区实现废水的集中收集、处理;进一步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脱氮除磷能力,国家重点流域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XX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积极响应了省环保厅的要求,有利于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的控制,有利于促进XX镇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镇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4.2排水体制论证
排水体制的选择不仅影响排水系统的工程总投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而且对区域环境保护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合流制排水系统按雨、污、废水产生的次序及处理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处理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直排式合流制是指将雨水和污废水直接用同一套排水管网排放至河流。
截流式合流制是在进河流前设置截流干管,当雨量小时雨水和污水通过截流干管都进入水处理厂,当降雨量大时,超出管道负荷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溢入合流。
全处理式合流制是指雨污水采用一套灌渠收集,并全部汇合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雨污水采用不同的管渠系统进行处理收集和排放。
根据雨水排除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截流式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完全分流制是指仅对收集的污水进行处理,雨水收集后直接排入水体。
截流式分流制是在雨水进入河流前设置截流干管,截取初期雨水径流,引至污水处理厂与污水汇合后进行处理。
不完全分流制是指只设置完整的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排至水体。
这两种类型共6种具体形式的排水制度各有其有缺点,具体见表4-1。
表4-1不同排水制度的优缺点
排水制度
环境污染
管网投资规模
污水处理厂投资规模
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影响程度
管理复杂程度
合流制
直排式合流制
严重
低
——
——
简单
截流式合流制
一般
低
高
大
复杂
全处理式合流制
轻
低
很高
大
复杂
分流制
完全分流制
轻
高
高
小
一般
截流式分流制
最轻
高
很高
大
复杂
不完全分流制
一般
较低
高
小
一般
注:
表中“——”是表示没有此项。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综合当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考量。
其中完全分流制的环境效益突出,投资规模适中,运营管理较简单,且雨水不进入污水管网系统,不会形成污水处理厂的雨季冲击负荷,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XX镇位于国家重点控制的淮河流域,是某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某省茶产业明星乡镇。
为了维持XX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采用对环境影响小、投资规模适中、运营管理较简单的排水体制。
由于直排式合流制环境污染严重,截流式合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全处理式合流制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投资大、管理复杂。
因此,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两种排水制度比较适宜。
鉴于XX镇经济规模较小、政府财力有限,完全分流制能节省不少投资。
另外,XX镇镇区面积较小、规划合理,面源污染有限,采用截流式分流制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处理的环境效益不显著。
因此采用完全分流制的排水制度最为合适。
这与《XX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议的雨污分流制一致。
4.3建设规模
4.3.1用水量预测
用水量的预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生活用水指标和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指标分解法,结合城镇居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含服务行业、市政公共设施、绿化等用水)的增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等因素确定;
(2)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或者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3)数量统计法,即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数学原理,对收集的历年供水量数据,经分项整理后,拟合一条适当曲线,使实际值与曲线函数值的离均差平方和尽可能为最小,以此来预测今后的用水量;(4)弹性系数法;(5)比例法;(6)类比法。
鉴于XX镇的给水厂和给水管网尚处于在建和规划状态,目前的镇区供水量不具有参考价值,因此采用生活用水指标和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指标分解法来确定镇区的用水量。
XX镇地处某省南部,属于《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规定的第二分区。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二分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的规定,确定XX镇2015年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120L/人·d,2012年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160L/人·d。
XX镇镇区目前的工业发展水平低,镇区无规模型工业。
《XX镇总体规划(2006~2020)》将镇区的性质确定为:
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商贸、仓储物流、服务、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小城镇。
因此,工业用水量在近期和远期均可忽略。
未预见及管网漏水量按工业、生活总用水量的20%计算。
用水量的预测:
根据XX镇近、远期的规划人口数量(2015年规划人口16000人,2020年规划人口26000人),2015年用水量为2304m3/d;2020年用水量为4992m3/d,详见表4-2。
表4-2XX镇预测用水量
年限
项目
2015年
2020年
综合生活用水量(m3/d)
人口(人)
16000
26000
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
120
160
综合生活用水量(m3/d)
1920
4160
工业用水量(m3/d)
——
——
——
未预见及管网漏失水量(m3/d)
占工业、生活总水量的20%
384
832
合计(m3/d)
——
2304
4992
注:
表中“——”是表示没有此项。
4.3.2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预测采用的是用水量折减法。
通常城市的供水量与排水量存在一定比例关系,由于管网收集的关系将用水量乘以折减系数即得到污水量。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推荐的折减系数,并结合XX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XX镇2015年及2020年的污水量折减系数均为80%。
据此可预测,XX镇2015年污水量为1843m3/d;2020年污水量为3994m3/d,详见表4-3。
表4-3XX镇预测污水量
年限
项目
2015年
2020年
总用水量(m3/d)
2304
4992
折减系数
80%
80%
总污水量
1843
3994
4.3.3工程规模的确定
根据《XX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建议的排水体制规划和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排水体制论证结论,XX镇的排水体制采用完全分流制,雨水通过管网排放。
因此,XX镇污水处理厂收水类型不考虑截流雨水量。
综上所述,确定XX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近期(2015年)为2000m3/d,远期(2020年)为4000m3/d。
4.4项目组成
本项目为XXXX镇污水处理工程,包括污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两部分。
4.4.1污水管网工程
在现状建成区按雨污完全分流排水体制新建污水管网主干管网及附属设施。
4.4.2污水处理厂工程
污水处理、污泥处理构筑物及其配套设备;辅助生产建筑物等设施;配套公用工程(含供水、供电、维修、化验、交通运输、通讯、绿化、消防等)。
4.5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4.5.1进水水质的确定方法
影响污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排水体制、污水管网和完善程度、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等。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通常根据污水水质实测资料、《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项目所在地其他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及城镇未来发展水平等方向进行综合考虑。
XX镇的污水管网尚不健全,无法获得实在污水水质,因此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理论预测和参考某市其他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综合考量后确定。
4.5.2理论进水水质的预测
根据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的规定和XX镇的城镇发展水平,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做如下预测:
综合生活污水水质:
BOD5按21g/人·d计算,SS按30g/人·d计算,BOD5/CODCr按0.4,TN按7g/人·d计算,NH3-N为TN的0.6,TP按0.6g/人·d计算,平均日综合污水定额按平均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的80%计算,即为120L/人·d。
综合生活污水水质的预测结果见表4-4。
表4-4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参数
污染物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mg/L)
175
438
250
58
35
5
4.5.3项目所在地其他污水处理厂水质情况
某市现有污水处理厂仅有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在运行。
XX镇位于XX,居民生活方式与城区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因此,某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进水水质对本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详见表4-5。
表4-5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参数
污染物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mg/L)
160
350
200
40
30
4
4.5.4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确定
综合理论预测污水水质和某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水质,确定XX镇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详见表4-6。
表4-6XX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污染物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mg/L)
160
350
250
40
30
4
4.5.5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本工程出水排水某河,并最终汇入淮河。
根据国家环保部2006年5月8日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修改单,以及2011年11月4日某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污水处理厂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豫环文[2011]229号)等文件要求,淮河流域为国家重点控制的流域,因此XX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必须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具体标准值详见表4-7。
表4-7XX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污染物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mg/L)
10
50
10
15
5(8)
0.5
主要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
CODcrE≥87.5%
BOD5E≥94.4%
SSE≥96%
NH3-NE≥85.7%
T-PE≥90%
5第五章方案论证
5.15.2厂址论证
5.1.15.2.1原则及依据
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既要服从城镇总体规划和远期发展规划,又要兼顾考虑建厂条件、地理和气候条件、城市布局、建设投资、社会影响、生态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做到合理布局;同时还应考虑到与配套管线的近、远期结合,以便于实施。
厂址确定的原则:
(1)少拆迁,少占农田,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2)充分利用地形,如有条件可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需要,减少工程土方量。
(3)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方便的交通、运输、水电条件。
(4)厂址不应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靠近水体的处理厂,要考虑不受洪水威胁。
(5)厂址的选择应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有扩建的余地。
(6)厂址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且应设在城镇、工厂厂区及生活区的下游和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
(7)与收纳水体的距离较近。
5.1.25.2.2厂址论证
根据上述选址原则及XX镇规划区域内可用地情况,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初步确定镇区东北部两个厂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
厂址一:
XX镇镇区东北部某河南岸,距镇区约500米,距某河约150米。
厂址二:
XX镇镇区北部某河南岸,镇区边缘处。
两个厂址方案的共同点:
①两厂址均靠近某河,污水厂尾水排放较方便;
②两厂址均靠近公路,交通运输方便;
③供水供电比较便利。
两个厂址方案的不同点:
厂址一:
该厂址距离镇区较远,空地面积较大,有利于污水厂远期扩建或未来改建。
另外,该厂址位于居民保护区以外,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影响较小。
厂址二:
该厂址距镇区距离较近,从镇区到水厂的污水管道埋深较浅,有利于格栅井的施工和降低费用。
但是,以后的长期运营中产生的噪音及气味可能影响到镇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