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654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脑血管疾病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脑血管疾病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脑血管疾病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脑血管疾病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脑血管疾病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脑血管疾病2.docx

《心脑血管疾病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脑血管疾病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脑血管疾病2.docx

心脑血管疾病2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一、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三高症”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有讲究,有原则,对于老年降压药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病情、体质情况来选药。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

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糖尿病病人在降血压的药物选择上,跟非糖尿病只有一点点差别,就是注意在降压的同时,引起血糖升高,引起代谢紊乱,我们不建议患者大量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降压降脂降糖。

因为量大了,虽然降压了,但是会引起糖尿病病人血糖指标的变化,我们建议这类的患者用药更需慎重,考虑老年人疾病情况比较复杂多变,并发症较多,对老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医嘱用药。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家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

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

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

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

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

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

心脏为了保持身体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

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四、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10大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从整体上讲,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下述因素有关:

(1)饮食。

不合理的饮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以下情况:

①摄入过量的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胆固醇。

②饮食总热量大大超过身体热能消耗,尤其是食用过多糖类,使糖在体内转化为脂肪。

③过量饮酒,刺激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增多,引起高脂血症。

酒可减少体内镁的含量,使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脑出血。

(2)吸烟。

吸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以下影响:

①使血小板粘附增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②尼古丁被吸收后,产生慢性中毒,使动脉收缩,可引起心绞痛、高血压病和脑出血等。

③使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加,可达10%-15%,产生低氧血症,诱发心绞痛。

④烟碱使血脂增加。

(3)精神。

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精神紧张使交感神经释放,茶酚胺增加,导致动脉收缩痉挛,诱发高血压病和心绞痛、心肌梗塞及脑出血。

(4)职业。

从事体力活动少、精神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的职业,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机关办公人员更甚。

北京有资料统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冠心病发病率之比为2:

1。

长期处于对视觉和听觉有慢性刺激的环境中,容易引起高血压病。

(5)遗传。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遗传有较密切的关系。

高血压病人中,59%的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据资料统计,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员其冠心病发病率为无冠心病家族史的5倍。

(6)年龄。

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多发生在40岁以上。

有资料提示,到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75%为40岁以上,平均初发年龄为46.6岁。

资料还表明,高血压病在中年之后逐渐增加:

20岁以下为3.11%,20-29岁为3.91%,30-39岁为4.95%,40-49岁为8.6%,50-59岁为11.38%,60-69岁为17.23%。

其原因是年龄增大后,体内生理变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7)脂质代谢失常。

血脂蛋白增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血脂蛋白增高的原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2种。

外源性,如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以及总热量过多;内源性,即机体本身代谢不正常。

血脂蛋白分为4种类型,即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其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亦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

(8)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体内脂肪代谢发生紊乱,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同时,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功能异常,合成血栓素A2增加,而前列腺素减少,进而使血管痉挛的阻塞,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因此,糖尿病病人中有1/2并发冠心病。

(9)内分泌因素。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和胆固醇含量增加,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10)肥胖。

肥胖使身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血脂蛋白增加,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肥胖还可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冠心病。

五、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

1、心理要平衡,做人要乐观

良好的心态可改善血管壁功能和血液中的物质代谢。

2、适量运动  

   即是有氧运动。

运动不足,可引起血液中的不良脂质增多并沉积于血管壁上,促进血管硬化。

如每日坚持半小时的健身锻炼(有氧运动),则能舒张血管,增强其弹性和韧性,且能提高被称为”血管清道夫”的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的水平,清除血管壁上的不良脂质,保护血管壁。

3、戒烟限酒

 烟中的尼古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血管内皮细胞危害极大。

吸烟者必须戒烟,愈早戒烟愈好,但不管吸烟多长年数,只要戒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还是有利的。

适量饮酒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

4、合理饮食

   

(1)清淡为主,防止营养过剩,切实做到”三低”------低盐,低糖,低动物脂肪。

( 2)碱性食品可防止不良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预防血管硬化。

故要常吃绿色蔬菜瓜果、牛奶、豆类、粟子、杏仁、山芋、土豆、西红柿、桔子等碱性食品。

( 3)常吃有鳞海类、红葡萄、红葡萄酒(每日1—2两)、芥菜、红萝卜、山楂、紫菜、海带、黑木耳、玉米、黑芝麻、燕麦、红薯、核桃、香茹、草莓、菠萝、菜椒、柠檬等具有活血化瘀(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品。

(4)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

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

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

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

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 6)少食油炸、熏、腌食品。

( 7)不暴饮暴食。

5、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6、注意”抗旱”

   老年人血液多较粘稠,多呈高凝状态,切忌血中水分不够。

故要在平时餐饮之外,另加6杯20----25℃的白开水或淡绿茶水,每杯200毫升(约中等大的碗半碗),三餐饭前1小时、夜间睡前、半夜、晨起时各一杯.

7、防治

积极防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千万不可以为无自觉症状就不必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硝酸酯类(治疗心血管疾病,扩张血管)药和维生素E,来防治血管各种硬化性病变。

8、体检

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

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尤其在有各种刺激因素时(如情绪的变化、运动量的变化),机体往往处于应激状态更应做详细检查。

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脂类糖类代谢紊乱、血液粘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低,易使血栓形成,故就达到期监测,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8、控制高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高血压与脑卒中(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18.7/12千帕)时为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认真规范地服降压药,不能只根据自己的症状来服药。

有头晕、头痛,自认为血压高了,服药;以后感到舒服一点,就停药,也不测量血压。

这样血压无法真正得到控制,起不到预防中风和心肌梗塞的作用。

因此要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地服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9、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超重和肥胖,保持正常体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保持正常体重的关键是控制总热能的摄入和增加能量的消耗,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状态;,假如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能量就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积累起来,体重就会增加。

对超重和肥胖的人来说,应当使总热能略低于消耗的热能,以使体重逐渐下降。

低热能的饮食应当是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高膳食纤维的饮食,以防止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在降体重的同时仍能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10、保持血脂的正常。

血浆中胆固醇(TC)浓度超过5.7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和/或甘油三脂(TG)浓度超过1.5毫摩尔/升~1.69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150毫克/分升)时称之为高脂血症。

由于血浆中的脂质多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形式,故高脂血症必然伴有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三大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之一。

目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饮食措施除控制总热能保持正常体重外,脂肪摄入量在总热能摄入量中的比例应小于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小于10%,多不饱和脂肪宜占10%~15%,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50%~60%,蛋白质占10%~20%,胆固醇应小于300毫克/日。

对Ⅱ级高脂血症者,饱和脂肪酸应小于7%,胆固醇应小于200毫克/日;避免食含胆固醇高的猪肝、猪心、鱼子、蟹黄、鸡蛋黄等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