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552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docx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选择题及精细解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A.“冷战”秩序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签署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答案】B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经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必修二。

材料“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判断这一组织应为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性经济组织,排除A,世界贸易组织在1995年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1994年正式成立。

2.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C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具体包括:

①对手思维,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指向就是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失去对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所适从,急于树立新的敌人。

②绝对安全,自身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仍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

③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把别国对安全的追求理解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

④强权政治,总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别国,不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

⑤用争霸史、挑战史来看待新兴国家,将它的发展视作对自己的挑战。

⑥推行渔翁战术,总是挑起争端,以从中渔利。

”题干正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3.明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答案】C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经济——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和学生阅读判断能力。

材料“……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的允许海外贸易。

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本题主要考查阐释问题的能力。

“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国王的话体现他的“君权神授”思想;“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法官的话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学说。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作为封建君主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而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官依据的则是人民主权。

5.《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

‘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学生解答本题时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各选项.材料信息表明,清朝官员认为葡萄牙人在澳门与广东商人通商,容易“激变”,于是“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可见清朝延续了明朝末年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意思,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

6.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

“(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

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

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知识点。

结合材料“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判断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A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项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D项指渡江战役的结果。

7.梁启超说:

“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

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

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

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这表明他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

从材料“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可知梁启超并没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只是认为“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所以梁启超的观点应是“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8.恩格斯说:

“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

”在德国国家机构中,最有可能被工人阶级“利用”的是

A.宰相B.内阁C.联邦议会D.帝国议会

【答案】D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德意志帝国宪法》。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各邦代表组成,而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所以在德国国家机构中,最有可能被工人阶级“利用”的是帝国议会。

9.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

本题的形式十分新颖,让考生判断这段话的句读错误,不少考生出考场后议论纷纷,认为此题貌似语文,而非历史。

但其实这道题本身的难度并不大。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认为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是立国之本,而同时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⑥将“体用”截然分开,属于明显错误。

而①亦将“本末”一词拆分为二,已不成句子。

故有此三处错误。

10.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

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B.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

C.研究“神”的本质D.研究人类社会

【答案】D

【解析】略

11.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能力。

依据所学,科举制以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方式,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C项不符合。

梭伦的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开辟道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故D项不符。

罗马的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主要调节经济和民事纠纷。

故A项不符。

三者的共同作用是扩大了统治基础。

考点: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科举制·梭伦改革·罗马法。

12.1898年梁启超在《说动》一文中,将“力”视为宇宙的本原,认为整个宇宙充满了一种宇宙力。

力是万物的动力,是世界的源泉,世界之所以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其渊源就在于这种无所不包的动力。

材料中所说的“力”体现了

A.家因斯坦的相对论思想

B.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C.牛顿的经典力学思想

D.普朗克的量子论思想

【答案】B

【解析】略

13.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

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C

【解析】略

14.中国占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答案】B

【解析】略

15.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

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认为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的理由是①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奠定了基础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③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④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略

16.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所著《罗斯福》中,把罗斯福对付国会的方法列举出来如下:

“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

选择有利时机。

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

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

用人必须审慎。

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

诉诸国民公断。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时

A.对三权分立制度进行了改革B.选举议院议长时进行干涉

C.并未动摇美国宪政的基础D.国家权力重心在参众两院

【答案】C

【解析】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宪政的重要基础,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正当法律程序本身的理论,而且促进了宪法、宪政的发展。

一、从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到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 二、正当法律程序的实践检验标准

(一)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的司法检验标准

 2、严格检验标准 3、中间层次检验标准

(二)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的实践标准

17.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历史依据一

历史依据二

历史结论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因此很容易的得出结论: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故选A。

B项错误,农民家庭出身并非说明毛泽东就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的代表;C项明显错误,甲的历史依据是准确的;D项错误,乙同学的结论不准确。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

18.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其中“其弊”是指

A.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B.八股盛而《六经》微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说明是隋以来废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实行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其中“其弊”是指九品中正制。

A是指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B是指明清八股取士,C是指昔日世家大族的衰落,D是指以门第出身为选官的依据,符合九品中正制。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9.整理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学习古希腊雅典政治文明内容时,某学生整理出一知识结构见下图,该结构最能反映的主题是

A.民主范围有限B.民主方式直接C.民主政治完善D.民主观念形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_男性公民_,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0.有人形容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牢狱的围墙”被突破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裂缝是指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

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

牢狱指的是天然的地理障碍阻止西欧对外的交往。

力量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牢狱的围墙”被突破是由于新航路开辟。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1.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

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

“某地”是指

A.英国的伦敦B.法国的巴黎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D.意大利的威尼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17世纪的荷兰掌握世界商业霸主地位,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选C项。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

22.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A.“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B.“认识你自己”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人是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出自苏格拉底,C出自智者学派,都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D出自文艺复兴;A出自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符合“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说法。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23.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也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

梁启超说: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

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

”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投身洋务,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

”比喻刻意模仿别人,反而会弄巧成拙。

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未真正认清西方富强的根源,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有梁启超“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的评论。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24.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中时间“1938年”。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1945年,都与时间不符,因此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25.2011年7月杨恒均著的新书《黑眼睛看世界:

一个民主小贩眼里的世界》中写到“在90年前新文化运动的传承下,今天的知识分子能对先贤的理论补充些什么?

能对当下的民众启蒙些什么?

毕竟在光明中拉开灯不算什么本事,在一片黑暗中找到火烛以达黎明,才是伟大之处。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主张维新变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A是辛亥革命的影响,B是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属于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的主张,因此答案选C,新文化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符合“在一片黑暗中找到火烛以达黎明”的意思。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

26.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

“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

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

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

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B.维护国共合作

C.维护《临时约法》D.反对国民党分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题干时间“1924年10月”,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A项早已提出;C项不符合史实;D项没有体现。

据材料含义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国共合作,故答案为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

27.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

“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出现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解析型选择试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因此被马克思称为“魔鬼的化身”。

同时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理论。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28.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655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减少,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一战期间企图独霸中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特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9.“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

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

”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已经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引文中的材料是在讲电话的作用,材料来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当时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属于自然科学成果,因此这篇国文教材只能来自当时的新式学堂。

故选C。

A项错误,电话只是在大城市刚刚出现;B项明显错误。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 。

30.《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下列说法与材料中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D.“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明确宗族派系中的突出作用,结合备选项中含义只有D项也是强调宗法制在族群联系中的重要作用,A项强调的是血缘亲情,BC两项内容与宗法制无直接关系,故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31.下图是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是战国中期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启为楚怀王之子)用以运输商品的免税通行证,由青铜铸造,形似竹节,上面刻着错金铭文。

下面有关鄂君启金节的论述正确的是

A.说明在战国时期安徽省已开始实行郡县制

B.鄂君启金节上的文字可能是隶书,书法精妙

C.青铜错金工艺高超说明安徽省是当时的青铜铸造中心

D.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免税通行证体现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启为楚怀王之子)用以运输商品的免税通行证,由青铜铸造”说明春秋时期楚怀王与“鄂君启”之间仍旧是分封关系,因为启仍然称君而非称郡守后县令,所以D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郡县制,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隶书秦代才开始出现,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2.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

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