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480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docx

杭州某学校总说明完全篇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楼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第一篇建筑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本工程隶属于XXXXXXXXXXXX,由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楼和金工实训中心组成,学院大楼的兴建将满足浙江工商大学学院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和实验的需要,同时提供给学科研究足够的使用空间,创造良好的硬件。

2、规划用地及建筑规模

本项目位于XXXXXXXXXXXX,在已建成的文科实验楼的南边,信息、电子学院大楼的东侧。

地块南端是整个校园的机动车环线道路相邻,相对于整个校园规划,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东面与开阔的钱塘江咫尺之遥,考虑与总体规划相协调,继续发展与深化“百舸争流”的意蕴。

A、学院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两个学院楼总用地面积:

33945.28㎡(包括拟建研究生教学楼用地),总建筑面积为:

34591.47㎡(不包括拟建研究生楼)

其中地上:

28651.97㎡

半地下自行车库:

5939.50㎡

⑴、食品学院楼建筑面积为:

地上18643.17㎡;半地下室4021.96㎡

⑵、环境学院楼建筑面积为:

地上10008.8㎡;半地下室1917.54㎡

总占地面积:

7839.57㎡

其中⑴、食品学院楼占地面积为:

4021.96㎡;

⑵、环境学院楼占地面积为:

2035.29㎡

(3)、拟建研究生楼占地面积为:

1782.32㎡

建筑密度:

23.1%

绿化率:

37%

机动车停车位按照《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需要配建38个机动车位,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这些车位已经就近安置在#3地下车库内。

B、XXXX中心位于XXXXXXXXXXXXXXXXXXX,在已建成的风雨操场的西侧,锅炉房的北面。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3560.82㎡(包括已建成的锅炉房)

总建筑面积:

3848.25m2

占地面积:

1523.35m2

建筑密度:

48%

绿地率:

30%

本次设计总建筑面积为38439.72m2

3、设计依据

3.1浙计投资[2001]1210号《关于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新校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3.2浙江工商大学关于食品学院楼、环境学院楼及金工实训中心的《设计任务书》

3.3浙计办基综[2001]147号《关于印发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东区)浙江工商大学等五所高校新校园及公建设施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

3.4《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5杭州经济技术开发规划建设局编制的《规划用地有关技术指标》。

3.6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3.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10《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

4.建设场地和自然条件

4.1自然条件

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交替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6.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9.6℃,台风过境中心风力高达12级,基本风压0.35KN/㎡,土层冻结深度为20~30厘米。

现状用地地形平坦,黄海高程6米左右,现状基本为围垦地,北部有大量鱼塘,南部有少量民房。

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老防洪堤,高出地面3米左右,堤坝两侧边坡上有高大的枫杨树,堤坝的防洪功能已经被新的沿江大堤所替代。

4.2地震设防

根据历史地震和近期地震资料,杭州属长江中下游Ⅲ等地震区的上海——上绕地震副带,上海——杭州地震危险区的一部分,从发震震级看,杭州是一个比较相对稳定的地区,其基本烈度为6度区。

4.3外部条件

规划区距离杭州市中心约为20公里,德胜路将直接通到规划区北侧;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位于规划区以西,在西北角处有大型的立交桥,向北通到沪杭高速公路的第二入口。

经济开发区的道路已经延伸到规划区西侧,交通联系非常方便。

优越的环境条件。

东侧的钱塘江,宽阔的水面、江对面的山丘,无空气、噪声、水等污染,气候条件环境质量较好。

资源的集聚优势。

众多高校科研单位的集中建设有利于高校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便于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建设与管理成本,适于营造高质量的工作生活的环境,可为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实践和就业,便于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4.4存在问题

城市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匮乏;地处钱江口,台风的影响较大;地势相对比较低洼,防洪,泄洪比较复杂;地基较差,造价上相应增加

5、规划指导思想

5.1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四化”原则(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发挥多科学交叉综合的优势,建设一种有利于学科之间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布局模式,区别于早期大学各院系分散独立设置的传统布局。

5.2缔造标志性、统率性工程所需的形式特征,创造个性鲜明、寓意深刻的校园形象特征。

充分运用地理优势、环境特点,把建筑置身于特定的环境氛围内,植根于特定的“地形土壤”中。

本次项目的重点是建设两个学院的教学、科研实验室用房,为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5.3符合大学城建设要求,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丰收。

用寓意深刻的形式,纯洁的色彩,营造出丰富的群体效果,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

6.主要设计要求

6.1消防类别:

食品学院实验楼,研究生教学楼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6.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二、总体布局

1、建筑朝向

考虑到杭州、特别是下沙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等情况,我们将主要教学及科学实验用房的朝向定位于南北向。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个别用房采用了东西向,同时设计了遮阳措施。

在设计中力图使建筑朝向好的景观,同时避免不良景观。

实验楼充分考虑了主导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便于气流畅通,主体建筑朝向布置在与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在30°~60°之间的朝向上,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2、功能分区

本次方案分成两个地块设计,其中一块位于新校区的中心区靠近东南部,主要建设食品学院位于该地块的西侧,北面紧邻已建成的文科实验楼,西面为建成的信电大楼,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楼的东面布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楼,同时在环境学院的北面预留拟建研究生教学楼的位置。

从校园整体规划来看,食品学院楼和环境学院楼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栋楼,同时规划与拟建的研究生楼错落排列并与原来的二级学院文科实验楼从空间上围合形成系列内聚的交流、学习场所。

楼与楼的南北间距都大于25米。

日照也满足规范要求。

另一个为金工实训中心,位于校园的西南角,与原有锅炉房相邻,东侧就是建成的风雨操场,给中心主要为工程类专业提供实践场所,布局简洁,交通方便,做到对教学区影响最小,同时与北边的体育场呼应,形成校园西边独特的风景。

3、交通分析

车行系统:

基地南面为校内主要机动车道路,故我们将食品学院楼和环境学院楼的货物流线设置在大楼的西面,使得两个学院实验所需的货物流线通过南北向道路从主要机动车道路接入。

非机动车系统:

非机动车作为学生在校内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我们在大楼的半地下室设计了非机动车停车位,每栋楼均有两个出入口,与内部环通道路形成基地的基本行进系统,考虑大学城的总体规划,学生主要从北边进入校园,非机动车出入口主要设置在学院楼。

交通组织详见交通分析图。

人行系统:

学生人流方向主要考虑从东、北、西三侧校园道路进入。

外来参观学习人员主要由南面学院主入口进入。

这样可以基本做到人车分流。

消防车基本流线,两栋大楼利用原有道路和新设计的道路形成环形车道,解决消防问题。

4、绿化与园林

环境最基本的元素是场所,是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本案设计强调场所精神,强调环境的认同感和环境蕴含的意义。

建筑则被视为是对场地的一种紧密而灵活的控制,同时又与环境保持清晰的关联。

我们的绿化设计结构可以概刮为“一轴,两带,三广场”。

一轴是指南北向主景观轴位于两栋学院大楼的中间,是本次设计的主要景观轴,两带指与南侧道路和北侧文科实验楼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三广场是通过建筑物围合形成,一个是沿基地北侧与文科实验楼之间形成一片绿化广场,一个是食品学院楼自身形成的内院广场,另一个是环境学院楼和北侧拟建的研究生楼形成的绿化广场。

三、建筑单体设计

1、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楼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楼的主入口设计结合已有道路形成明显入口标志,次入口是从聚集学生人流的广场引入形成的。

食品学院大楼主体五层,采用“U”形平面布局,结合中间走廊两边布置实验室,采光良好,两翼以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为主,主体为省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技平台等科研实验室及其他学科科研实验室。

入口、走廊、楼梯等处局部放大,形成开敞通透、可供交谈、休息的空间节点。

垂直交通方面,设置四部疏散楼梯,两台电梯兼做无障碍设计。

考虑到学生自行车的停放,设计半地下层为自行车停放处,同时做下沉广场,使景观自然引入,并考虑部分库房。

2、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楼

环境学院楼成一字形布置,在食品楼的东侧,以本科教学用实验室,工程教学实验室,以及学生开放实验室等,专业教室等为主体。

同时学院管理及教师办公用房设于大楼西侧部位,通过中廊紧密联系,既方便学生的交通,也形成了更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与景观特质。

垂直交通方面,设置三部疏散楼梯,两台电梯兼做无障碍设计。

与食品学院相同设计半地下自行车库作为学生自行车停放处,并分隔出教学用的库房。

3、金工实训中心

金工实训中心主要分为两部分,靠西面与校外道路相邻的作为辅助用房,东面为机加工车间等实践用房,形成独立的两个体系,分别有各自的垂直疏散楼梯,满足规范要求。

同时兼顾与原有锅炉房的平面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立面造型

两个学院楼立面风格相互协调统一,均为简约的现代教育建筑风格,与校区其它建成建筑立面形式相统一,但也有自身的建筑个性。

作为校园内部的重点学科的学院建筑,其立面效果尤为重要。

首先通过建筑体块造型的设计延续校园总体规划的“百舸争流”建筑意象,其次采用体块的凹凸以及开窗形式的变化削弱了建筑大块的体形,形成了宜人的尺度。

通过大片的实墙面与韵律排列的窗洞的对比强化了建筑的体积感。

局部的幕墙处理和半地下室架空层的设置,既打破了大面积开窗的单调性,又使得立面更具现代气息,结合半地下层的地面部分的造型处理形成三段的变化,与整体风格更为有机地融合。

给混凝土建筑注入新的生命。

4、剖面设计(层高)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楼:

半地下室3米;一层为4.8米,二层到五层:

3.9米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楼:

半地下层:

3米;一层为4.8米,二层到五层:

3.9米

金工实训中心:

一层到三层:

3.6米

5、建筑经济指标(见下表):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工实训中心

用地面积:

33945.28㎡(包括拟建研究生教学楼用地)

总建筑面积:

34591.47㎡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28651.97㎡

半地下建筑面积:

5939.50㎡

建筑占地面积:

7839.57㎡

建筑密度:

23.1%

容积率:

1.20(控制性指标)

绿化率:

37%

建筑高度:

<24米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楼

11926.34㎡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10008.8㎡

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1917.54㎡

食品学院楼建筑面积:

22665.13㎡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18643.17㎡

半地下建筑面积:

4021.96㎡

金工实训中心

总建筑面积

3848.25㎡

第二篇:

结构设计说明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分食品学院楼和环境学院楼两部分。

食品学院实验楼平面呈凹字形,环境学院平面为一字形。

两幢楼均为半地下室一层,地上五层,总高度20.4m。

食品学院楼最大长度99.8m,最大宽度65.7m;环境学院楼最大长度102.2m,最大宽度19.8m。

面积指标详见建筑说明。

二、主要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浙江省标准)

2、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50一遇)0.45KN/m2

2)基本雪压(50一遇)0.45KN/m2

3、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杭州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05g,相应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

4、工程地质条件暂未提供。

三、上部结构设计

1、结构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定为50年。

2、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项目中的建筑属于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构造措施均按6度进行设计。

3、上部结构受力体系:

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上部结构的楼板厚度一般按120厚考虑。

4、主要土建材料:

结构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现浇;钢结构采用普通的钢材;墙体材料:

内墙拟采用沙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采用多孔砖;钢筋采用:

HPB235(Ⅰ级钢)、HRB335(Ⅱ级钢)HRB400(Ⅲ级钢)。

5、缝及后浇带的设置:

本工程两幢楼均超长,考虑到抗震及混凝土收缩要求,对食品学院楼拟采用在适当部位设置抗震缝及混凝土后浇带两种措施;对环境学院楼拟采用设置后浇带措施。

对超长部分拟通过加强梁、板配筋采用“抗”的方式解决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问题。

四、基础设计及地下室

地基基础设计安全等级为丙级。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楼有半地下室,参考邻近本工程的二期外语学院楼地质资料,本工程拟采用梁板式筏基。

由于地下室范围较大,地下室需设置多条后浇带,以解决地下室超长和砼的收缩问题。

金工实训中心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上三层,总长82.7m,总宽24m,总高度10.8m。

面积指标详见建筑说明。

二、主要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浙江省标准)

2、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50一遇)0.45KN/m2

2)基本雪压(50一遇)0.45KN/m2

3、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杭州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05g,相应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

4、工程地质条件详见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5年5月《浙江工商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艺术及外语教学楼、主体育场、金工车间、花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三、上部结构设计

6、结构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定为50年。

7、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项目中的建筑属于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构造措施均按6度进行设计。

8、上部结构受力体系:

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上部结构的楼板厚度一般按120厚考虑。

9、主要土建材料:

结构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现浇;钢结构采用普通的钢材;墙体材料:

内墙采用轻质墙体,外墙采用多孔砖;钢筋采用:

HPB235(Ⅰ级钢)、HRB335(Ⅱ级钢)HRB400(Ⅲ级钢)。

10、缝及后浇带的设置:

本工程长度超长,拟采用设置后浇带及加强梁、板配筋的措施解决混凝土收缩要求。

四、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安全等级为丙级。

本工程中单柱所受最大荷载达4500kN,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若采用天然地基,以2-1层灰色砂质粉土作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60kPa,则独立承台面积将超过28m2,不经济。

因此,本工程考虑采用直径500预应力管桩。

在此,根据地质报告,比较长桩及短桩的经济性。

以2-3层和2-4层砂质粉土作为短桩的持力层,桩长约12m,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40kN;以6-1层粉质粘土作为长桩持力层,桩长28~35m,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250kN。

结合打桩的难易程度,本工程拟采用短桩方案。

第三篇: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任务及建筑专业、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国家及浙江省其他相关规定

二、给水设计:

1、水源

本工程由校园给水管网各接入二路DN100给水管,在基地内成环后,接各用水点。

利用校园给水管网压力对本建筑物供水。

室外消防水源由校园消防管网接入二路DN150给水管提供。

2、用水量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68.8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

11m3/h。

详见下表:

序号

用水部门

用水定额

(L/人.d)

用水人数

(人)

用水时间(hr)

时变化系数(Kh)

最大日用水量(m3/d)

最大小时用水量(m3/h)

1

食品学院实验楼

25(L/人.d)

1500人

9

1.5

37.5

6.25

2

环境学院实验楼

25(L/人.d)

1000人

9

1.5

25

4.2

3

未预见水量

10%

24

2.0

6.25

0.52

4

合计

68.8

11

三、排水设计:

1、污废水

本工程设计污水量按设计给水量的95%计,计65.4T/d。

室内污废水、实验废水分流。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废水合并排入校园排水管网,实验室废水经酸碱中和池调节后,作一级处理达标后排入校区排水管网,酸碱中和池体积按最大日排水量的25%取值,取16m3。

(一级处理由专业厂家负责设计)。

2、雨水

屋面雨水有组织排放,经室外收集后接入校园雨水管网。

室外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

雨水按杭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如下(屋面暴雨重现期P=5,室外暴雨重现期P=3):

金工实训中心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任务及建筑专业、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国家及浙江省其他相关规定

二、给水设计:

1、水源

本工程由校园给水管网各接入二路DN100给水管,在基地内成环后,接各用水点。

利用校园给水管网压力对本建筑物供水。

室外消防水源由校园消防管网接入二路DN150给水管提供。

2、用水量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38.5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

6.9m3/h。

详见下表:

序号

用水部门

用水定额

(L/人.d)

用水人数

(人)

用水时间(hr)

时变化系数(Kh)

最大日用水量(m3/d)

最大小时用水量(m3/h)

1

金工实训中心实验人员

40(L/人.d)

500人

8

1.5

20

3.75

2

金工实训中心工作人员

300(L/人.d)

50人

8

1.5

15

2.8

3

未预见水量

10%

24

2.0

3.5

0.3

4

合计

38.5

6.9

三、排水设计:

1、污废水

本工程设计污水量按设计给水量的95%计,计36.6T/d。

室内污废水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废水合并排入校园排水管网。

2、雨水

屋面雨水有组织排放,经室外收集后接入校园雨水管网。

室外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

雨水按杭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如下(屋面暴雨重现期P=5,室外暴雨重现期P=3):

 

第四篇:

电气设计说明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

一、设计依据

本工程根据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16--2008)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以及各有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进行设计。

二、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属多层建筑。

其主要功能为实验室、教室、办公等。

为此,其供电等级均为三级,电源从附近已建变电所引来,供电电压为0.4KV,配电系统形式为TN-C-S制。

三、负荷计算与楼内配电

负荷估算,由于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功能较单一,基本为实验室与办公,故室内照明按10W/m2计,共340KW;预留空调电源450KW;建设单位提供实验设备安装容量为2000KW;动力设备50KW.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内总配电设备选用GDH型落地式配电箱;各楼层的分配电设备选用PXT型墙挂式配电箱。

配电竖向主干线采用VV--1KV型电力电缆,敷设于竖井中的T型桥架内;水平干线及分支线采用BV--500型绝缘电线敷设于金属线槽内及穿金属管暗敷。

四、照明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内设有普通照明和应急诱导照明。

普通照明以荧光灯为主;走廊及公共场所照明以节能灯为主;应急诱导照明采用带镉镍电池的应急灯。

各场所设置一定量的插座,实验室根据其特性设置各种插座及插座箱。

五、防雷与接地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为民用二类防雷建筑。

各屋顶设有避雷带,防雷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主钢筋。

并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所有进出各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入户处均应可靠接地。

以防直接雷、感应雷与静电。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设置一共用接地系统,接地极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底层配电间内设置二组楼内总接地端子排,一组作为PE线用;另一组作为特殊设备的逻辑零电位,各特殊设备的逻辑零电位由BV--500--16mm2导线分别引上。

弱电

一、设计依据:

关设计规范、标准等: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二、本专业设计内容:

p

1、电话通信系统

2、闭路电视系统

3、计算机信息系统

三、电话通信及计算机信息系统: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的电话总进线电缆由校模块局引来,在本楼群的底层配电间设计算机总配线架,系统光缆由此箱通过竖井配线至各层的楼层分线箱,再由楼层分线箱经弱电线槽及配线钢管引至各信息出线插孔。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的网络信号取自校区计算信息中心。

系统干线采用光缆,分支线采用超五类线。

由于本楼群范围较大,各楼层的平面距离较长,故每座每层设一个集线器。

四、闭路电视系统:

食品学院环境学院楼根据校方的任务书设置闭路电视系统,闭路电视信号源取自校影视制作中心(总体设计方案考虑该制作中心设于图文信息中心内)。

由于全校的有线电视系统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