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记录的整理及会议简报的写作方法.docx
《会议记录的整理及会议简报的写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议记录的整理及会议简报的写作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议记录的整理及会议简报的写作方法
会议记录的整理及会议简报的写作方法
篇一: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和会议记录写法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一、新闻稿的六要素和五部分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学生会新闻稿: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效果影响三段标题落款
二、报道新闻的文体新闻稿、通讯稿、评论稿
实例剖析
1、晚19点15分——A、精确到时B、晚七时or19点
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学生会——去掉“校”
3、校学生会——我校学生会
4、开头如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会”则其他组织也应用全称,例“共青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委员会”、“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等
5、领导介绍——头衔+人名,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刘淑艳,副院长李建军、陆晨、赵文祥、李绍勋,学生工作处处长李明刚,学生工作处处长助理、代团委书记唐洪刚”
6、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副部长——不要出现人名。
主席团——包括主席、副主席、常务副秘书长。
各部部长8人;副部长——除办公室、权益部、文体部、外联部2人外,学习部、女生部、网络部、宣传部均1人,共12人。
7、严禁出现错别字
8、常用称谓——A、教学楼B、报告厅一C、化工楼D、机车楼E、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后勤产业处、保卫保密处、教务处F、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羽乒中心H、第一
(二)饭堂
9、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表逻辑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表并列
特点:
(1)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内容新鲜,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
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
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
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2)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
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
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3)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
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写法:
1.标题
(1)多行标题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
(2)单行标题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1)叙述式。
(2)提问式。
你见过四千多人共同用手语演绎歌曲《爱的奉献》吗?
本周日,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操场上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诞生。
(3)描写式。
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共同庆祝‘三八’妇女节”。
(4)评论式。
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
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
(5)引用式。
“我考取职业技术认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北理工珠海学院的刘同学如是说。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1)主干突出。
(2)内容充实。
(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
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新闻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有的新闻,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公文写作大全
(1)如何撰写新闻稿
(一)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1.基本要求——准确、客观、清楚
第一,面向大众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使读者易于理解;
第二,文字使用应切合一般人的阅读水平,避免过于个人化和自我缩小读者群效应;第三,简明扼要,选择最关键、最能吸引注意力和最能说明主题要点来写;第四,注意多运用与众不同的叙事角度和观点分析。
2.新闻六要素——Who,When,Where,What,Why,How
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和结果)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信度高。
但应注意的是,每篇新闻要向公众传达的信息不同,因而侧重点也不同,若平均处理这六个要素,会使新闻主题不够鲜明。
所以,在撰写新闻稿时应该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二)新闻稿的组成
1.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主要要素全部概括出来,只要能够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因为有的内容还要在主体部分中加以表达。
(1)新闻标题的结构新闻标题由主题、引题和副题组成。
主题是对新闻中最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
引题和副题则是用来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任务的。
如果主题能够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引题和副题也可以省去。
(2)新闻标题的要求
第一,应用简明扼要且能吸引读者的句子来概括新闻的重点和主体;
第二,句中最好避免词汇的重复;
第三,阅读断句不产生歧义,避免使用带有感情色彩、价值判断、夸张渲染的词汇;第四,熟悉的名字可用缩写代替以减少字数。
(3)新闻标题的拟写方法
第一,拟写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没有导语的新闻,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将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第二,拟写引标题时,我们要把目光锁定在新闻的背景中,因为背景是介绍主体事件发生的环境、原因和目的,引标题正是要告诉读者这些信息。
所以,要注意“在?
?
下”和“为了?
?
”等表明事件背景或行为目的的词语,或者注意从新闻中筛选出体现这些信息的关键词语,连缀成大致的引标题。
第三,拟写副标题时,应把目光锁定在结束语部分,这是因为结束语是交代新闻主体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的,而副标题的作用就在于此,所以结束语中的关键词句是构成副标题的重要来源。
2.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即新闻稿首段,是新闻事件的浓缩版,应以扼要和简洁的语句,叙述新闻的要点和事件的轮廓,使读者迅速了解其性质和内容,并吸引他们进一步读完全文。
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应注意:
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
3.正文
正文是新闻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将导语中提及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叙述,使读者深入了解;有时也补充一些导语中未提及的资料,如,事件的背景说明等。
4.其他补充
第一,图片:
可令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对新闻稿件有补充及说明的意义;
第二,图表:
可帮助理解资料性的内容,也容易看到重要的需突出的部分;
第三,插图:
多用于杂志文稿中,大部分为编辑自己制作,使文章更加生动。
(三)新闻稿的叙事结构
在撰写新闻稿时,一般都采取“倒金字塔式”,即按内容的重要性来安排段落的次序。
(四)如何写好一篇新闻稿
1.用语准确
词不达意、用错词语等,会使内容有所偏差。
2.语句清晰
使用简单的句子,少用从句或复句,因为过于复杂的语句,会使读者误解或难以理解内容的意思;保证语法结构的正确。
3.报道客观
切勿加入个人的主观意见和评论,并避免使用带有价值判断的语句,除非是确定事实,否则不宜写在新闻稿中。
4.用词庄重得体
尽量使用一些庄严和文雅的字词。
5.善用数字资料
在标题中运用数字可突出新闻价值及卖点,但在运用的同时要写明背景及第三方出处
(2)怎样写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如实记录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中的报告、讲话、发言、决定、决议、议程以
篇二:
会议纪要、会议简报、会议决议、会议记录的写法
会议纪要、会议简报、会议决议、会议记录的写法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中规定,党政机关公文种类有15种,纪要是其中的一种。
新《条例》规定,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纪要作为党政机关的法定文种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会务管理活动之中,较好地发挥了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统一认识、指导工作的作用。
然而,因纪要在名称、适用范围方面均有所变化,加上以往会议纪要的法定效力存在模糊和不确定状态,特别是新《条例》没有对纪要的形式要件、生效程序、效力范围等做出更明确的说明,这就直接导致在撰写纪要的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情况。
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和写作实践,简要分析纪要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认清文种嬗变之“源”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首先需要确认该选择哪个文种。
不同文种有不同写法,同一文种,由于历史嬗变的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文种名称、适用范围、内部分类、内容要素及写法技巧等等,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鉴于此,写作者理应了解各文种的来龙去脉,以便从中进行“你从哪里来”的哲学观照,从而更能在本质上把握该文种写作的精神内核。
纪要的“纪”通“记”,是记载、记录的意思。
我国古代公文中,没有“纪要”这一公文名称。
“纪要”产生于现代应用文体的会议记录。
我国把纪要作为正式公文是1987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公文处理办法》。
在这之前,纪要实际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使用,只是未被列为正式公文。
1993年11月修订前的纪要,是用于“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文种。
修订后一直到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
从以上纪要流变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新《条例》规定,从2012年7月1日起,“纪要”取代“会议纪要”,其法定性未变,但名称和适用范围发生变化。
纪要的主要用途是“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故此,从办文的角度来看,纪要更多的是作为阅件而存在,如果要下发执行,势必要假借于其他文种,或其他法规,如通知、办法等。
明确了纪要的“源”头,写作者的“活水”自然从中来。
二、重视材料本身之“纪”
如前所述,纪要的“纪”通“记”,是记载、记录之意。
从写作学的角度看,纪要的写作素材来自于会议记录,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紧扣会议主旨,忠于会议精神,经过文字或录音整理,去粗取精、概括归纳而成的。
纪实性是纪要的基本特点,也是撰写纪要的基本原则。
因此,撰写纪要,首先要做好会前准备。
要掌握会议的全部情况,弄清楚会议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形式,掌握会议的所有文件材料。
其次,要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撰写者应该参加会议的全过程。
做会议记录,一般地,应该做到“有言必录”,以同步进行的文字笔录为主,适当辅之以录音。
撰写者在综合与会者的发言时,不能断章取义,扭曲他人意见,要尽可能忠实于发言者的原意,使用其原话,保持其语言风格。
再次,要特别注意阅读会议的主体文件、材料、领导同志的发言,掌握会议的主要精神。
三、突出内容精简之“要”
纪要的写作,应该在“纪”的基础上突出“要”,即“纪”其“要”。
要围绕会议主旨,深入提炼会议精髓,择要表述。
一是抓住要点,突出会议主题。
纪要虽然是反映会议情况和结果,但也不能面面俱到,
要围绕会议主题,抓住要点,突出会议重点。
会议成果是纪要写作的主体,也是会议要点所在。
会议的目的和任务,会议就重要问题达成的共识,会议上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的指导性意见或政策性规定以及领导总结性发言,都是写作的要点。
二是文字表达简明扼要。
一方面,对会议形成的材料要去粗取精,删繁就简,选取典型事例和准确的数据反映会议的概况、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另一方面,语言尽可能简短、通俗,切忌长篇大论,应以叙述为主;在层次结构、段落安排上,要条理清楚,篇幅一般不宜过长。
四、注意相近文种之“忌”
党政机关召开会议,可能涉及多个文种,如会议记录、决议、会议简报、纪要等。
因为这几个文种都跟会议的内容和整个过程密切相关,在写作时,难免会在选择文种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更重要的是,几个文种在写法上也有相似或交*的地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错用文种的现象,或写出一个“四不像”的会议文书。
因此,纪要写作者下笔之前,很有必要掌握几个相近文种的区别。
1.纪要忌写成会议记录。
纪要以会议记录为基础和依据,表现会议的主要内容。
会议记录则是如实记录。
另外,会议记录只作为机关单位内部存查使用的文书,不对外公布,纪要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传达,作为正式党政机关公文使用。
2.纪要忌写成决议。
新《条例》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决议”和“公报”。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纪要与决议都跟会议有关,都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但两者在写作上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第一,从内容上看,纪要的内容更为广泛,所记内容有轻有重,展现的是会议的全貌;而决议涉及的主要是会议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第二,纪要可以反映与会者(单位和人员)的不同观点;决议只能反映整个大会的统一观点。
第三,纪要草拟后,只要主管负责人审阅同意即可发布;决议须与会者按照法定程序表决通过才能生效。
3.纪要忌写成会议简报。
二者都是会议文书,在格式方面有相似之处。
二者在写作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首先,纪要是正式的党政机关公文,如果内容中有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与会单位必须认真遵守、执行;简报只用于反映情况,是有关单位开展工作的参考资料。
其次,纪要反映的是会议的整体内容,是全面的概括;而会议简报反映的是会议的阶段性内容。
再次,纪要只能在会议结束后印发,且只能印发一次;会议简报在会议的每个阶段都可印发。
五、辨析横向比较之“特”
纪要与其他14种党政机关公文相比,在格式和写法上均有所不同。
同时,《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规定,纪要格式可以根据实际制定。
写作者掌握这一特点,有助于写好纪要,发挥纪要的特定功能。
1.格式特定。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格式有通用格式和特定格式,其中,特定格式里就包含有“纪要格式”。
2.要素特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纪要标志使用“××××纪要”格式,不加“文件”二字;纪要编号取代通用格式的发文字号;纪要不用写主送单位和落款;成文时间一般写在红色分割线右上方;纪要不盖公章。
3.表述主体特殊。
纪要以会议为表述主体,常用的句式有:
在说明会议过程时,常用“会议听取了×××汇报”、“会议传达了×××文件(讲话、会议)精神”、“会议围绕×××进行了热烈讨论”等语句样式;在阐述会议精神时,常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提出”等语句;在介绍领导讲话时,常用“××指出”、“××强调”等语句;在表述会议决议时,常用“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语句。
篇三:
会议记录写作指导
会议记录写作指导
目标导航
了解会议记录的基本要求,学会整理简单的会议记录。
重点提炼
1、熟悉会议记录的文面构成。
2、掌握会议记录的记录要领。
知识点拔
一、会议记录的定义、作用、特点和类型
1、定义
会议记录,是开会当场把会议的情况如发言人姓名、会上的报告内容、讨论的问题、与会者的发言、通过的决议等如实地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它是由会议组织者指定专人,如实、准确地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和会议内容的一种应用性文书,要求真实、全面地反映会议的本来面貌。
2、作用
(1)依据作用
会议记录忠实地记录了会议的全貌。
会议精神、会议形成的决定和决议、会议对重大问题作出的安排,如果在会议后期需要形成文件,要以会议记录为依据;如果不形成文件,与会者在会后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和决定是否准确,也要以会议记录为依据进行检验。
(2)材料作用
会议进行过程中连续编发的会议简报,以及会议后制作的会议纪要,都要以会议记录为重要材料。
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可以对会议记录进行一定的综合、提要,但不得对会议记录所确认的内容歪曲和篡改。
可以说,会议记录是形成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的基础。
(3)备忘作用
会议记录可以作为会议情况和会议内容的原始凭证,起到留存备查的作用。
会议记录还可以成为一个部门和单位的历史资料,若干年后,通过大量会议记录可以了解这个单位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状况。
3、特点
(1)真实性
会议记录的执笔者与其他文章的写作者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他只有记录权没有改造权。
会议是个什么样就记成什么样,与会者发言时说了些什么就记下什么,记录者不能进行加工、提炼,不能增添、删减,不能移花接木,不能张冠李戴。
(2)原始性
会议记录是会议情况和内容的原始化的记录。
所谓原始,就是未经整理,未经综合。
在这一点上,它跟会议简报、会议纪要有着很大不同。
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也是真实的,但不是原始的。
虽然在内容上可能没有太大差别,但在存在形态上,会议记录跟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的差异甚大。
(3)完整性
会议记录对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主持人、议程等基本情况,对领导讲话、与会者的发言、讨论和争议、形成的决议和决定等内容,都要记录下来,一般没有太多的选择性。
4、类型
(1)简要记录
一般会议只要求有重点地、扼要地记录与会者的讲话和发言,以及决议,不必“有闻必录”。
所谓重点、要点,是指发言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事实、结论。
对一般性的例行会议,只要概括地记录讨论内容和决议的要点,不必记录详细过程。
简要记录,一般是要在开会时认真记,过后不必整理。
(2)详细记录
对特别重要的会议或者特别重要的发言,要作详细记录。
详细记录要求尽可能记下每个人发言的原话,不管重要与否,最好还能记下发言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及与会者的反应。
如果发言者是照稿子念的,可以把稿子收作附件,并记下稿子之外的插话、补充解释的部分。
详细记录,不仅在开会时认真记,会后还要加以整理,必要时还应经会议主持人审阅。
(3)录音记录
就是用录音机完整地录下原话,会后再根据录音整理。
对于重要的会议,还可以运用录象等手段,完整地记录下会议的全貌。
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哪一种会议采用哪种记录方法舒适,要根据会议的性质、目的、要求及讨论的问题来决定。
二、会议记录的文面构成
会议记录的文面结构大致为两个部分组成:
会议概况和会议内容。
1、会议概况
(1)会议名称
会议名称包含在标题之中。
标题由会议名称加文体名称组成,如《××××会议记录》。
如果使用的是专用的会议记录本,连“记录”二字也可省略,只写会议名称即可。
(2)会议时间
要求写清具体时间,要写明年、月、日,上午、下午或晚上,×时×分。
(3)会议地点
要求明确,如:
“××会议室”、“××礼堂”、“××现场”等。
(4)出席人
根据会议的性质、规模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出席人一项的详细也会有所不同。
有时可以只显身份和人数,如“各院系党总支书记和直属党支部书记31人”、“各部门经理”、“全体与会代表”等。
如果出席人身份复杂,如既有上级领导,又有本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还有各种有关人员最好将主要人员的职务、姓名一一列出,其他有关人员则分类列出。
(5)缺席人
如有人缺席,应作出记录,并要注明缺席原因。
(6)列席人
包括列席人的身份、姓名,可参照出席人的记录方法。
(7)主持人
主持会议的负责人姓名,要注明职务,如:
“校党委书记×××”、“公司总经理×××”。
(8)记录人
包括记录人的姓名和部门身份,如:
××(××办公室秘书)。
2、会议内容
这是会议记录的主要部分,主要有:
主持人发言、会议的报告或传达的有关事项、与会者的发言、讨论的问题、会议的决议、会议涉及的其他主要内容等。
主要有以下三点:
(1)议题
即会议分项议论的内容的摘要或标题,可列序号。
这样显得内容分明,便于查阅。
如果是专题性会议的记录,就没有列议题的必要了。
(2)议论
即会议中围绕议题展开讨论的发言记录。
这是会议记录的主要内容,记写在发言人姓名之后。
(3)议决
也称“决议”,即讨论结果,通常由会议主持人加以归纳,也可直接用“决议”作栏目替代,其后写上具体决议结果,包括弃权、异议、重要保留意见等。
另外,在会议记录的结尾,可将主持人宣布的散会一项记入,也可以将散会一项略去不记。
最后,由主持人和记录人对记录进行认真校核后,分别签上姓名,以示对此负责。
以上是会议记录的文面构成,这只是一种常用的格局。
三、会议记录的记录要领
会议记录的要求是快和准。
快才能完整、全面地记录,准是为了忠实于原意。
1、真实准确
纪实性是会议记录的重要特征,因此确保真实就成了对记录稿的必然要求。
记录人要忠于职责、严肃认真地追踪会议发展的过程,力求把会议的情况全面客观地记录下来,要求忠于事实,依实而记。
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夹杂记录者的任何个人情感,不得断章取义,尤其是会议决定之类的东西,更不能有丝毫出入。
要如实地记录别人的发言,决不能任意增减或改变,特别是关键词语不能走样。
2、突出重点
记录人要积极动脑,密切观察,分析会议动向,作出灵敏反应,将与会议主题最相关的议论、决议和情况记录下来,游离于会议主题之外的内容是不必进入记录的。
发言要点要记得完全,不能漏记、少记。
要善于边听发言边分析,判断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该详则详,该简则简。
记录的详细与简略,要根据情况决定。
一般地说,决议、建议、问题和发言人的观点、论据材料等要记得具体、详细。
一般情况的说明,可抓住要点,略记大概意思。
就记录一次会议来说,要围绕会议议题、会议主持人和主要领导同志发言的中心思想,与会者的不同意见或有争议的问题、结论性意见、决定或决议等作记录。
就记录一个人的发言来说,要记其发言要点、主要论据和结构,论证过程可以不记。
就记一句话来说,要记这句话的中心词,修饰语一般可以不记,要注意上下句子的连贯性,一篇好的记录应当独立成篇。
3、快速成效
这是记录的基本功。
要做好记录,必须眼、耳、脑、手一起动员,密切协调,既要追求质量,也要讲究效率。
而讲效率,还要字迹清楚,不能潦草到事后自已也不知所云的地步。
字要写得小一些、轻一点,多写连笔字。
要顺着肘、手的自然去势,斜一点写。
欲求把记录做得又好又快,可以适当运用简称、缩写、符号以及暂时空缺、事后补记等方法,但关键途径还在于平时锻炼,不断提高记录能力。
下面简单介绍两种速记的方法:
省略法和替代法。
(1)省略法
在记录中可使用省略法,如使用简称、简化词语和统称。
省略词语和句子中
的附加成分,比如“但是”只记“但”,省略较长的成语、俗语、熟悉的词语,句子的后半部分,画一曲线代替,省略引文,记下起止句或起止词即可,会后查补。
(2)替代法
即用较为简便的写法代替复杂的写法。
一可用姓代替全名,二可用笔画少易写的同音字代替笔画多难写的字;三可用一些数字和国际上通用的符号代替文字;四可用汉语拼音代替生词难字;五可用外语符号代替某些词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