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089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胰腺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急性胰腺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急性胰腺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急性胰腺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急性胰腺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胰腺炎.docx

《急性胰腺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胰腺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胰腺炎.docx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属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经3~5天积极治疗多可治愈。

治疗措施:

①禁食;②胃肠减压:

必要时置鼻胃管持续吸引胃肠减压,适用于腹痛、腹胀、呕吐严重者;③静脉输液,积极补足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维持热能供应;④止痛:

腹痛剧烈者可予哌替啶;⑤抗生素:

由于急性胰腺炎是属化学性炎症,抗生素并非必要;然而,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生常与胆道疾病有关,故临床上习惯应用;如疑合并感染,则必须使用;⑥抑酸治疗:

临床习惯应用Hz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静脉给药,认为可通过抑制胃酸而抑制胰液分泌,兼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重症胰腺炎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积极抢救治疗,除上述治疗措施还应:

内科治疗

  1.监护如有条件应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针对器官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采取相应的措施。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应积极补充液体及电解质(钾、钠、钙、镁等离子),维持有效血容量。

重症患者常有休克,应给予白蛋白、鲜血或血浆代用品。

  3.营养支持重症胰腺炎患者尤为重要。

早期一般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如无肠梗阻,应尽早进行空肠插管,过渡到肠内营养(EN)。

营养支持可增强肠道黏膜屏障,防止肠内细菌移位引起胰腺坏死合并感染。

谷氨酰胺制剂有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作用,可加用。

  4.抗菌药物重症胰腺炎常规使用抗生素,有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的作用。

抗生素选用应考虑:

对肠道移位细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且对胰腺有较好渗透性的抗生素。

以喹诺酮类或亚胺培南为佳,并联合应用对厌氧菌有效的药物如甲硝唑。

病程后期应密切注意真菌感染,必要时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并进行血液及体液标本真菌培养。

5.减少胰液分泌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胰液和胰酶分泌,抑制胰酶合成的作用。

虽疗效尚未最后确定,但目前国内学者多推荐尽早使用。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剂量为250/~g/h;生长抑素的类似物奥曲肽为25~50”g/h,持续静脉滴注,疗程3~7天。

 

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治疗

  AIH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异常,减慢向肝纤维化的进展。

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

  1.治疗指征:

  

(1)绝对指征血清AST≥10倍正常值上限,或血清AST≥5倍正常值上限伴γ-球蛋白≥2倍正常值上限;组织学检查示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

  

(2)相对指征有乏力、关节痛、黄疸等症状,血清AST和(或)γ-球蛋白水平异常但低于绝对指征标准,组织学检查示界面性肝炎。

  2.初始治疗方案

  

(1)单用强的松疗法 适合于白细胞明显减少、妊娠、伴发肿瘤或硫嘌呤甲基转移酶缺陷者,或仅需短程治疗者(≤6个月)。

第一周:

强的松60mg/d;第二周:

40mg/d;第三周:

30mg/d;第四周:

30mg/d;第五周起:

2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2)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合疗法 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心理不稳定或有高血压者。

强的松剂量为第一周:

30mg/d;第二周:

20mg/d;第三周:

15mg/d;第四周:

15mg/d;第五周起:

10mg/d。

第一周开始即同时服用硫唑嘌呤5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3.初始治疗的终点及对策成人AIH应持续治疗至缓解、治疗失败、不完全反应或发生药物毒性等终点(见表3)。

90%患者开始治疗2周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γ-球蛋白水平即有改善,但组织学改善滞后3~6个月,所以通常需要治疗12个月以上才可能达到完全缓解。

尽管有些患者停止治疗后仍可持续缓解,多数患者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4.复发及其对策复发指获得病情缓解并停药后转氨酶再次升高超过正常上限值3倍和/或血清γ-球蛋白水平超过2000mg/dL。

一般在停药后的2年内发生。

复发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发生消化道出血及死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性更高。

对首次复发者可重新选用初治方案,但复发至少2次者则需调整治疗方案,原则是采用更低剂量以及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以缓解症状并使转氨酶控制在正常值5倍以下。

一般在采用泼尼松诱导缓解后每月减量2.5mg,直至保持上述指标的最低剂量(多数患者的最低平均剂量为7.5mg/d)后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为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可在病情缓解后将泼尼松在每月减量2.5mg的同时增加硫唑嘌呤每天2mg/kg,直至将泼尼松撤除单独应用硫唑嘌呤的最低维持量。

此外也可采用联合治疗的最低剂量。

  5.替代治疗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下仍无组织学缓解,或出无法耐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其他药物作为替代方案。

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布地奈德等可能对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成人患者有效,对不能耐受硫唑嘌呤者可试用6-巯基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

此外,也可试用熊去氧胆酸、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但上述药物的疗效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酒精性肝病

 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是:

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戒酒

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重要的措施,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

营养支持

  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

  

(2)美他多辛可加速酒精从血清中清除,有助于改善酒精中毒症状和行为异常。

  (3)S一腺苷蛋氨酸治疗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指标。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4)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常伴有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故应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

目前有多种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或方剂。

  (5)积极处理酒精性肝硬化的并发症如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细胞肝癌等。

6)严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考虑肝移植,但要求患者肝移植前戒酒3~6个月,并且无其他脏器的严重洒精性损害。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或门体分流时复杂代谢紊乱的结果,治疗需在多环节,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注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确认并去除诱因:

在肝硬化基础上的急、慢性肝性脑多有各种各样的诱因。

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可有效地制止肝性脑病的发展。

例如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后可发展成肝性脑病,积极止血、纠正贫血、清除肠道积血等可以制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其他如积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消除便秘、限制蛋白饮食、改善肾功能等措施有利于控制肝性脑病的发展。

  

(2)营养支持

  (3)减少或拮抗氨及其他有害物质,改善脑细胞功能

  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可导泻或灌肠来清除肠道内的积血、积食及其他毒性物质。

或用不吸收双糖的应用如乳果糖(lactulose)、乳山梨醇(lactitol)口服或灌肠,使肠腔pH降低,减少NH3的形成并抑制氨的吸收;有机微粒的增加使肠腔渗透压增加及酸性产物对肠壁的刺激作用可产生轻泻的效果,有利于肠道内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排出。

  精氨酸:

是肝脏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中的中间代谢产物,可促进尿素的合成而降低血氨。

临床所用的制剂为其盐酸盐,呈酸性,可酸化血液,减少氨对中枢的毒性作用。

可用25%的盐酸精氨酸40-80mg,加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谷氨酸钠、谷氨酸钾不能降低脑组织中的氨,且可诱发代谢性碱中毒,反而加重肝性脑病,因此,目前临床上已少用。

影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药疗效尚不确定,临床应用的也较少。

  支链氨基酸可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抑制大脑中假神经递质的形成。

摄入足量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混合液对恢复患者的正氮平衡是有效和安全的。

可以每日250-500ml,静脉点滴。

  有脑水肿时,应予以脱水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失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抗感染、控制内毒素血症;防治消化道出血与休克;预防和治疗肾功能、心功能及呼吸功能的衰竭。

  (4)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

轻微肝性脑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但患者可能会有日常活动中操作能了的降低或睡眠障碍。

治疗方案:

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减少蛋白的摄入量;可试验不吸收双糖如乳果糖、乳梨醇等;睡眠障碍者切忌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免诱发显性的肝性脑病。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

钠的摄入量每日为250~500mg。

如果尿钠在10~50mmol/24h,说明钠潴留不甚严重者,钠的摄入量每日为500~1000mg,即氯化钠1200~2400mg,相当于低盐饮食。

一旦出现明显利尿或腹水消退,钠的摄入量每日可增1000~2000mg。

一般每日摄水量应限于1500毫升。

如血清钠小于130mmol/L,每日摄水量应控制在1000毫升以下。

血清钠小于125mmol/L,每日摄水量应减至500毫升到700毫升。

  2、利尿剂治疗:

如双氢克尿噻,每次25~100mg,隔日或每周1~2次服用。

氨苯蝶啶,每日量50~100mg,饭后服用。

主要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

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的比例为100mg:

40mg。

开始用安体舒通100mg/天,速尿40mg/天。

如利尿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加量。

利尿治疗以每天减轻体重不超过0.5公斤为宜,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

  3、反复大量放腹水加静脉输注白蛋白:

用于治疗难治性腹水。

每日或每周3次放腹水,每次4000~6000毫升,同时静脉输注白蛋白40g。

  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血浆或白蛋白。

  5、腹水浓缩回输:

用于治疗难治性腹水,或伴有低血容量状态、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和肝肾综合征病人,以及各种原因所致大量腹水急需缓解症状病人。

禁忌症包括:

感染性腹水、癌性腹水和内源性内毒素性腹水;重度肝功能损害(血清胆红素大于85umol/L),严重凝血机制障碍或肝性脑病(3~4期)病人;近期内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伴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病人。

一般每次放水5000~10000毫升。

浓缩每1000毫升腹水中加肝素5~10mg。

通过浓缩处理成500毫升,再静脉回输。

  6、腹腔-颈静脉引流术:

即PVS术,它是有效的处理肝硬化、腹水的方法。

但由于其有较多的并发症,如发热、细菌感染、肺水肿等,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目前,主要适用于下列患者:

顽固性腹水无法行肝移植者;顽固性腹水,而有许多腹部外科手术瘢痕不能行腹穿放腹水的患者;顽固性腹水无条件行反复放腹水治疗的患者。

  7、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创伤小,安全性高。

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和难治性腹水,但易诱发肝性脑病。

难治性腹水的治疗

  顽固性腹水(refractoryascites)又称难治性腹水(intractableascites),是指患者经正规利尿剂治疗6周(有文献主张12周)、腹水仍无明显消退或加重并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一种腹水状态。

  难治性腹水的治疗相同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但经以上处理后可能效果不佳。

近年认为,应用特例加压素与大量白蛋白输注对治疗顽固性腹水有效,但因价格昂贵限制该治疗方案的应用。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良性肝脏疾病患者的根本性治疗措施。

顽固性肝腹水患者经上述治疗病情缓解后应争取尽早进行肝脏移植。

[4]

上消化道出血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 引起窒息。

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

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9g/dl,收缩血压低于12kPa(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的全血。

对肝硬化站静脉高压的患者要提防因输血而增加门静脉压力激发再出血的可能性。

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1.胃内降温通过胃管以10~14℃冰水反复灌洗胃腔而使胃降温。

从而可使其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并可使胃分泌和消化受到抑制。

出血部位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减弱,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2.口服止血剂消化性溃疡的出血是粘膜病变出血,采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8mg加于冰盐水150ml分次口服,可使出血的小动脉强烈收缩而止血。

此法不主张在老年人使用。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因抑制胃酸提高胃内pH的作用,从而减少H+反弥散,促进止血,对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防治有良好作用。

近年来作用于质子泵的制酸剂奥美拉唑,是一种H+、K+ATP酶的阻滞剂,大量出血时可静脉注射,一次40mg。

  4.内镜直视下止血局部喷洒5%Monsell液(碱式硫酸铁溶液),其止血机制在于可使局部胃壁痉挛,出血周围血管发生收缩,并有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内镜直视下高频电灼血管止血适用于持续性出血者。

由于电凝止血不易精确凝固出血点,对出血面直接接触可引起暂时性出血。

近年已广泛开展内镜下激光治疗,使组织蛋白凝固,小血管收缩闭合,立即直到机械性血管闭塞或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作用。

  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非外科手术治疗  

(1)气囊压迫:

是一种有效的,但仅是暂时控制出血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半个世纪以来,此方法一直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首选方法,近期止血率90%。

三腔管压迫止血的并发症有:

①呼吸道阻塞和窒息;②食管壁缺血、坏死、破裂;③吸入性肺炎。

最近几年,对气囊进行了改良,在管腔中央的孔道内,可以通过一根细径的纤维内镜,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静脉曲张出血及压迫止血的情况。

  

(2)经颈内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

经颈内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是指经颈静脉插管至肝静脉后,穿刺肝实质至肝内门静脉分支,将可扩张的金属支架植入后建立肝内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分流道,以使整个肝外门静脉系区域的压力显著降低,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腹水等门脉高压并发症。

  当药物治疗和内镜下常规治疗方法均不能控制急性出血时,患者的死亡率可达80%。

其中,许多患者因全身状况差、病情危重和严重的肝病而不适宜并较少接受外科手术。

根据既往经验,这类患者接受急诊外科分流术亦有较高的死亡率(31%~77%)。

  多项研究表明,急诊TIPS对于90%~100%的急性出血患者有效,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16%~30%,早期或6周住院死亡率为17%~55%。

虽然缺乏随机对照研究,但临床实践已达成共识,即TIPS是内科和内镜治疗无效的急诊静脉曲张出血唯一的“救命治疗(rescuetherapy)”。

  药物和内镜治疗是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一线治疗。

药物或内镜下治疗对于预期1年内再出血率为40%~50%的患者疗效有限。

几项研究结果均提示,与内镜治疗相比,TIPS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但也以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代价,而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

因为接受内镜治疗或TIPS之后,患者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所以TIPS多在药物和内镜止血无效的情况下作为二线治疗进行的。

  (3)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

使出血处血流量减少,为凝血过程提供了条件,从而达到止血。

不仅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而且对溃疡、糜烂,粘膜撕裂也同样有效。

可选用的药物有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二种:

①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以垂体后叶素应用最普遍,剂量为0.4u/分连续静脉滴注,止血后每12小时减0.1u/分。

可降低门脉压力8.5%,止血成功率50%~70%,但复发出血率高,药物本身可致严重并发如门静脉系统血管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管收缩等,应与硝酸甘油联合使用。

该品衍生物有八肽加压素、三甘氨酰赖馆酸加压素。

②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近年合成了奥曲肽(善得定,Sandostatin),能减少门脉主干血流量25%~35%,降低门脉压12.5%~16.7%,又可同时使内脏血管收缩及抑制胃泌素及胃酸的分泌。

适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出血,其止血成功率70%~87%。

对消化性溃疡出血之止血效率87%~100%。

静脉缓慢推注100μg,继而每小时静滴最为25μg。

③血管扩张剂:

不主张在大量出血时用,而认为与血管收缩剂合用或止血后预防再出时用较好。

常用硝苯啶与硝盐在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没有特效方法,但是可通过药物促使结肠病变愈合,也可以缓解腹泻、直肠便血和腹痛等症状。

治疗的两个基本的目标就是消除症状和维持无症状的状态。

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分为以下4类:

  水杨酸类药物:

这类药物最便宜的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后需要人体肠内细菌的帮助才能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分解的另一种药物成份磺胺吡啶则对肝脏可能会有损害,因此服用该类药物的患者最后不要同时服用抗生素,并每月定期检查肝功能(转氨酶)。

为了避免这种副作用,目前药物公司推出了纯化的5-氨基水杨酸并精心包装使其不被胃酸破坏只在结肠病变部分释放发挥作用,由于这种制备工艺的提高,药品相应也较贵。

这些药物可以口服,也可以塞肛,它们能够改变患者机体的功能,延缓炎症的进程。

这类药物对轻到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果,同时,也可预防该疾病的再发。

  糖皮质激素:

这类药物主要有口服制剂强的松,重症患者也可短期使用静脉制剂。

因为它的副作用较多,不推荐作为长疗程治疗或维持治疗。

在选用该类药物时医生可能会就其疗效和副作用与患者详细讨论。

  免疫调节剂:

这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6-MP)、环孢霉素。

药物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控制炎症的继续发展。

免疫调节剂适用于那些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无效或部分有效的患者,也是目前维持治疗最好的药物之一。

它也可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

当患者对其他药物无反应时,它可能对维持疾病的缓解起作用。

但该类药物一般服用3月左右开始起效,部分患者易出现白细胞降低。

  生物治疗:

这是一类最新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

相对于其他药物,它是一种疗效较高的一种药物,主要是阻断肠粘膜炎症反应的”开关”。

这种药物起效快,能达到粘膜的长期修复,减少复发,可以帮助类固醇撤药,也是缓解期的维持用药。

  药物治疗往往是长期的,因此医生在制订治疗方案是常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疾病的分期、是否有并发症、经济状况等选择不同的个体化用药案。

消化道溃疡

一般治疗  1、饮食要定时,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过饥。

  2、戒酒及戒烟亦为治疗的一部分。

  3、应禁用能损伤胃粘膜的非甾体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稳定情绪,解除焦虑。

  药物治疗  1、抗酸剂。

主要为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次碳酸铋。

常用复方制剂有:

胃舒平、铝镁合剂、胃疡宁、乐得胃、复方钙铋镁等。

  2、胃酸分泌抑制剂。

常用的有:

颠茄,阿托品,山莨菪碱,哌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洛赛克。

  3、加强保护因素的药物。

常用的有:

硫糖铝,三钾二枸橼络合铋,生胃酮。

  4、抗菌治疗由于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可能有关。

加服抗菌剂如痢特灵等。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为:

经过严格内科治疗不愈的顽固性溃疡,胃溃疡疑是恶变者或有严重并发症内科治疗不能奏效者。

并发症治疗

  一、大出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小量镇静剂如安定等。

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呕血及黑粪的数量、血压与脉搏、尿量等。

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尿素氮等。

除大量呕血外,一般不必禁食,可给全流食,以中和胃酸,减轻胃饥饿性收缩以利止血。

  2、止血措施一般性止血剂如止血芳酸或止血敏可以应用,但效果不肯定。

白药(0.5每日3次)口服,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冷盐水100~200ml口服或胃管内灌注,有一定效果。

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哌(每日0.8~1.2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或呋喃硝胺都有较好的疗效。

内镜下直接喷洒止血剂如1~5%孟氏(Monsell)溶液以及内镜下高频电凝及激光止血等有较好的疗效。

  3、补充血容量立即配血,静脉输液,先补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浆代用品,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早输血。

  4、外科手术如内科治疗无效,应急症手术。

  二、幽门梗阻的治疗  1、纠正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碱中毒,根据情况每日静脉输复方氯化钠及10%葡萄糖(1∶2)液2000~3000ml,有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氯者应注意补充。

明显代谢性碱中毒者可缓慢地以2%氯化铵溶液200~400ml加入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肝肾功能差者忌用)。

注意补充热量并适量给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等。

  2、胃管减压:

插入胃管抽尽胃内潴留物,每晚睡前用生理盐水洗胃一次,并测定胃内溜留量,以了解胃排空情况。

经过3~5天抽吸洗胃,若病情显著好转,则提示幽门梗阻为功能性。

此后可给流质食物,少量多餐,逐渐增加流食量,并给抗酸药物等治疗,但禁用抗胆碱能药物。

  3、手术治疗经1~2周上述治疗未见好转者,提示梗阻为器质性,应外科手术治疗。

  三、溃疡病穿孔的治疗  1、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突然穿透而发生急性穿孔,以胃窦小弯及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多见。

部分患者有饱餐、粗糙食物、腹压增加等诱因。

溃疡急性穿孔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腹痛,始于上腹逐渐延至脐周,有时胃肠内容物沿肠系膜根部流向右下腹,致右下腹痛酷似急性阑尾炎穿孔。

数小时后出现腹膜刺激症,多数患者有气腹征,部分患者伴有休克症状。

需与其它急腹症鉴别,确诊后常需紧急手术治疗。

  2、亚急性穿孔往往破损不大,其过程介于急慢性穿孔之间者,临床症状不如急性穿孔剧烈,一般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可以痊愈。

  慢性穿孔指的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及部分胃窦后壁或小弯溃疡浸及浆膜层,常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粘连然发生穿透,多穿入邻近脏器如胰腺等处,其发展呈慢性过程,称慢性穿透性溃疡,与急性穿孔不同,一般无急腹症表现,患者溃疡疼痛节律性消失,但较剧烈且顽固,常放散致背部,内科治疗难以奏效,需考虑手术治疗。

  四、癌变的治疗:

  如胃镜病理活检确诊胃粘膜癌变,需限期手术治疗。

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总的原则是按不同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在未能明确诊断时,应积极的给予抗休克等治疗。

患者绝对卧位休息,禁食或低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经静脉或肌肉途径给予止血剂。

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

注意腹部情况,记录黑便或便血次数、数量,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肝功能等。

急性岀血性胃炎

对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应针对原发病和病因采取防治措施。

对处于急性应激状态的上述严重疾病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常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胶囊)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胶囊),或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作为预防措施;对服用NSAID的患者应视情况应用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预防。

对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者,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静脉给药可促进病变愈合和有助止血,为常规应用药物。

[3]

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油腻食物,严重者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2.解痉、镇痛药物治疗:

阿托品0.5mg或654-25mg肌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