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900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docx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优越性;了解中国的领土范围,体会中国“疆域辽阔”的特点;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能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图上熟练指出它们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协作交流、建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同学合作,通过查阅地图和其他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知识、借助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整理知识。

3.通过“初试牛刀、巩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疆域辽阔”的基本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和青少年对国家应有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

省级行政单位位置的掌握

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的活动能有机结合并各有侧重。

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播放歌曲《大中国》。

过渡引导:

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一.协作交流、建构知识

(一)阅读“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国 别

面积(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位次

俄罗斯

1710

加拿大

997

中 国

960

美 国

937

巴 西

851

澳大利亚

768

印 度

297

请回答:

中国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位,与洲面积最接近。

(二)阅读课本第40页图3—1“中国的疆域”。

1.根据我国的轮廓,快速找出我国的四个端点。

——最南端:

4°N附近的曾母暗沙;

最北端:

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最东端:

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端:

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用直尺量出南北、东西的图上距离。

利用该图的比例尺,计算我国南北、东西的实际距离。

3.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和纬度范围,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

——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

73°E—135°E;纬度范围:

4°N—53°N。

从经度范围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纬度范围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学习,对我国的疆域,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我国的范围很大。

5.

(1)模拟探险活动:

A:

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陆上国界,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共几个?

分别是哪几国?

B:

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经过的大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最大的岛屿的名称。

AB两组同学迅速交流一下,想一想中国疆域位置有什么特点?

——陆上邻国依次是:

东:

朝鲜

北:

俄罗斯、蒙古

西北: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

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

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南:

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

东:

韩国、日本

东南:

菲律宾

南:

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大海(自北向南):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岛屿:

台湾岛(最大)、海南岛(第二)。

(三)阅读《历史与社会图册》第16页世界政治地图。

1.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

与哪个大洋相临?

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从海陆疆域看,中国同英国有什么不同?

同蒙古有什么不同?

同美国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英国是欧亚大陆西部的岛国,濒临大西洋;蒙古位于亚洲,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内陆国;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濒临三大洋;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既不象英国那样四面环海,也不象蒙古国那样深居内陆,而是同美国一样,部分地区临海。

但又和美国有所不同,那就是美国东西都临海,而中国只有一面临海。

3.这样的疆域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

——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那么多国家相邻,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四)阅读课本第42页图3—3“中国的行政区划”及43页“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1.读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两湖两广两河山”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湖”:

指洞庭湖;“河”:

指黄河;“山”:

指太行山。

2.说出有陆上疆界的省(区),从东北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沿国界有,共有个省(区)与邻国接壤。

(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9)

3.说出沿海省(区、直辖市),从东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共有个。

(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14)

4.请来归纳一下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的由来。

(1)找出取用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作简称的(19个)

如京(北京市)、黑(黑龙江省)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

(2)找出用本省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的(6个)

如湘(湖南省有湘江)、皖(安徽省有皖山,现名霍山)

(3)用本省的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13个)

如冀(河北省)、鲁(山东省)

5.各省区之最

(1)最南、最北、最西、最东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什么?

(最南:

海南;最北:

黑龙江;最西:

新疆;最东:

黑龙江)

(2)面积最大的省区是;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与邻国接壤最多的省区是;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4)看哪条重要纬线穿过我国,自西向东穿过哪几个省区?

(北回归线从我国的南部穿过,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个省区)

(5)全部在热带范围内的省区是。

(海南省)

二.巩固练习

情境模拟:

(1)北京时间6点,我们在乌苏里江上能否看到太阳?

如果此刻我们是在帕米尔高原上呢?

请说明理由。

猜谜:

(猜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行政中心):

银河渡口——船出长江口——千里戈壁——久雨初晴——双喜临门——

国土与人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人口、民族的基本状况和有关人口、民族的基本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与同学合作,通过查阅地图和其他相关资料,提高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整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民族构成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人口和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准备

教师课前查找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中国民族的资料。

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过渡引导: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国家辽阔的疆域和行政区域的划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我国的人口和民族的基本状况。

新课学习:

一.“七嘴八舌话人口”

提问: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人口情况。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

数量:

中国人口分布:

不均匀

二.找理由

前后两桌四位同学一组,互相协作,查阅资料,阐述“中国人口数量多、分布不均匀”的理由。

三.说理由

学生出示材料来阐述“中国人口数量多、分布不均匀”的理由。

教师准备的材料:

1.中国人口数量多

材料一:

“解放后中国人口的发展图表”

年份

1949年

1957年

1965年

1975年

1985年

1990年

2000年

人口数

5.4亿

6.5亿

7.2亿

9.2亿

10.5亿

11.4亿

12.9亿

课本上的数据是2000年的人口普查的资料,你知道现在(20XX年)中国和世界的人口数吗?

材料二:

阅读《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表》,计算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是其他三国的多少倍?

项目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10

997

960

937

人口(亿)

1.48

0.28

12.95

2.69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问题1:

一克米约42粒,假如我们每人每天节约这么一克米,全国12亿人口每天节约大米多少吨?

每年节约大米多少吨?

请再算一算:

假如我们每人每天吃一两米(50克),那么全国12亿人口每天要消耗多少吨大米?

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该怎么办?

2.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材料一:

《历史与社会图册》第21页“中国省级行政单位面积和人口比较表(2000年底)”。

仔细观察:

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什么?

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人口在东、中、西部情况,由多到少为东部4.9亿人、中部4.2亿人和西部3.6亿人;而东、中、西部地区面积大小排序恰好倒置,依次为108.6万平方千米、158.5万平方千米和692.7万平方千米。

请回答:

计算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东部、中部、西部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材料三:

课本第44页图3—4“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

在图中找到黑龙江省的漠河和云南省的腾冲用尺子和笔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

比较一下这条线两侧人口密度的差异。

问题1:

你认为中国人口分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东部多为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生活,西部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

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

问题2:

这种人口分布状况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我们该怎么办?

目前我们我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东部人口过分集中,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

西部人口稀少,人才资源缺少。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欣赏:

《爱我中华》

过渡引导:

从歌曲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中国有56个民族,他们热爱祖国,团结友爱,亲如一家。

(二)民族组成

1.显示“中国民族名称图”

注意这个图的单位是万人!

我们这个大家庭共有哪些民族组成?

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占全国总人口的多少?

2.辨一辨:

1980年印制的面值拾圆及拾圆以下的7种人民币,正面图案分别绘有14个不同民族的人物头像,你能辨认出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物头像吗?

人民币面值

民族人物头像

拾圆券

蒙古族(左)汉族(右)

伍圆券

回族(左)藏族(右)

贰圆券

彝族(左)维吾尔族(右)

壹圆券

侗族(左)瑶族(右)

伍角券

苗族(左)壮族(右)

贰角券

布依族(左)朝鲜族(右)

壹角券

高山族(左)满族(右)

(三)民族分布

1..阅读《历史与社会图册》第23页“中国民族分布图”,想一想:

在汉族人居住的地方就没有少数民族生活吗?

同样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就没有汉族人生活吗?

归纳我国民族的地区分布的特点?

——不是。

汉族和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就是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少数民族又相对集中的生活在一些地方。

大杂居、小聚居。

2.参考课本P42中国政区图,找一找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我国民族这样的地区分布有什么好处?

——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繁荣。

这样的民族才有凝聚力、向心力。

只有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4、少数民族图片欣赏

第二课山川秀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的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和平原。

懂得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地形多样。

了解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理解山区的特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过阅读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饼状比例示意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思想目标:

通过对我国地形特点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地形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地势的特点。

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提问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在音乐背景下,用多媒体显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黄土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祖国的风光。

二、新课教学

教师在刚才动人的歌声和美丽的图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山河壮丽、山川秀美,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了解祖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我们学会保护自然环境,使壮丽山河长在,灿烂文明永传。

提问:

我国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哪些地形?

学生:

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板书:

(一)地形复杂多样。

师:

请同学们看图册“多样的地形”全班分8大组。

1.分组找出中国各种地形的名称。

分为:

高原组、平原组、盆地组、丘陵组。

另外,由于我国山脉较多,我们把山脉细分成四组:

东西走向山脉组,南北走向山脉组、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组。

2.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如有必要,成员可适当补充。

教师用多媒体上在图上显示相应的地形单位。

学生:

高原组:

四大高原分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适合种耐寒的青稞。

藏族人喜食的青稞酒和糌粑,都是以青稞为原料制成的。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平原组:

三大平原分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物产丰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盆地组:

四大盆地有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环抱,其中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

丘陵组: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东南丘陵海拔不高,山上生长着许多茶树和竹林.茶叶和竹制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高山组:

天山山脉、秦岭、南岭、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阴山、太行山、雪峰山、台湾山脉等。

出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饼状图。

提问:

中国各类地形中山地面积占多少比例?

生:

山地面积占33%。

相当于总面积的1/3。

提问:

山区面积又占总面积的多少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请同学弄清楚山地和山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山区包括:

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

学生:

山区占总面积的2/3。

师;这说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我们来看看小明和小玲各自对山区的感受。

小明:

山区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泉水,洁净的空气。

一到夏天,我们就经常到山区游玩。

小玲:

山区条件可艰苦了,道路坑坑洼洼,上次坐车颠得我够呛。

师:

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

请说说你的意见。

指导学生分析对话,鼓励学生结合旅游等亲身体念和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1:

小明观点正确。

因为山区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

学生2:

小玲的观点正确。

因为上去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

学生3、学生4略。

师: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既然我国有广大的山区,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如何开发这片广大的土地?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山区的利与弊。

学生意见:

利: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森林资源、珍稀动物资源、旅游资源。

弊:

交通不便、人口少。

山区一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少。

师:

大家回头看一下中国的地形图,找一找,我国山区主要集中在哪里?

学生:

在中西部地区。

师: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山区的优势,大力开发中西部地区。

我国目前正进行西部大开发。

(二)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

过渡: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要请同学们来回顾一下我国地形的特征:

生:

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师:

大家是否知道区分各类地形最大的依据是什么呢?

(海拔)

请学生看图《沿北纬32度的地形剖面图》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高度是多少?

学生读图回答。

模拟旅游:

如果你沿着北纬32度从东向西旅游,会看到地表起伏有什么变化?

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下我国地势的分布特点。

学生得出结论: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请学生介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状况。

学生: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阶梯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第二阶梯是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中部地区,主要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最东边是第三阶梯,主要分布着平原和丘陵。

师:

你能解释“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原因吗?

学生:

这是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决定的。

归纳:

我国的江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的交通,还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的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教师出示《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和《中国的地形》你可以发现我国人口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

我国西部以山区为主,地广人稀;东部以平原为主,人口稠密。

(三)季风

师: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在加上不同的纬度,各地的气候差异显著。

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图》,请学生来介绍各地不同的气候特征。

我国气候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其中季风气候对我们影响最大。

出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客拉山-冈底斯山为分界线。

从中看出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位于季风区内。

我们家乡属于什么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们台州位于季风区内。

请同学们回忆当地冬季吹什么方向的风?

夏季吹什么方向的风?

看图《夏季风和冬季风》

教师解释:

每年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

这就是夏季风。

温暖湿润。

冬季,盛行西伯利亚和蒙古吹来的偏北风。

寒冷干燥。

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吧。

提问:

季风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照51页的图文材料以及幻灯上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西亚的沙漠图。

开展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在季风区,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是富饶的宝地。

在季风吹不到的地方,却是沙漠广布,人迹罕至。

季风的好处:

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不利方面:

有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有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或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形成干旱和洪涝。

(见图)

三、课堂巩固:

根据板书体系回顾我国地形的特征,地势特点。

按照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对地形分布做综合性归纳。

我国

地形

分布

第一阶梯

高山、高原为主: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为主:

四、课后探讨:

我们的家乡台州是什么地形和气候,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说说这会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怎样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山川秀美

 

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分布:

山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中国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利、弊)

第二课时

母亲河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河段的基本情况,理解黄河、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2.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黄河、长江是母亲河,是抚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对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 通过诗歌、音乐、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母亲河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母亲河现状的思考。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让学生课前预习《母亲河》的教学内容,对黄河、长江的地理特点有个初步的认识。

分长江之星和黄河之星两大组分工在课外寻找长江和黄河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吗?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这些国家的文明从她们的发源地域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我们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哪几条大河流域?

引出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播放黄河、长江视频。

让学生在壮观的风光中得到感染,自然生发对黄河、长江这两条河的敬意。

二、朗诵诗词.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他们的足迹到达这两条河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颂他。

让学生根据

媒体设置的情境朗诵两首有代表性诗词。

《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

请同学们以诗词或歌曲形式来展示黄河和长江的风采及历史文化价值。

可分长江之星和黄河之星来分组竞赛。

(内容可以朗诵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将进酒》等。

唱《长江之歌》《黄水谣》

(过渡:

)师:

看了刚才的视频和听了优美的诗词和美妙的音乐,同学们可能在想,如果能够亲临黄河、长江,一睹母亲河的真实风貌那该多好啊!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对母亲河作进一步的了解。

三、黄河

a)出示黄河流域图。

请同学们在社会图册中找一找。

1.黄河的发源地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河口、孟津.3.黄河的主要支流-渭河和汾河.

b)由同学扮演讲解员角色.上讲台在黄河流域图上指出.

c)教师出示五幅图片,根据53页的5段文字描述,请学生分别判断每幅图的名称。

1.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

2.黄河入海口4.壶口瀑布5。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5.悬河

思考题:

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地上河”现象?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四、:

我们再来看另一条母亲河---长江.

a.出示《长江流域图》,要求学生找出

1.长江的源头。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宜昌、湖口。

3.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另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

b..由同学扮演讲解员角色.上讲台在长江流域图上指出.

c.教师出示五幅图片,根据53页的5段文字描述,请学生分别判断每幅图的名称。

1.长江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峰。

2.虎跳峡3.武汉港4都江堰.5.长江入海口

d.出示《长江三峡工程图》,指导学生阅读“三峡工程”阅读卡。

提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长江流域有哪些重要意义?

生:

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等多种效益。

联系社会实际。

提到现在我们浙江缺电严重。

经常停电。

三峡工程利用水力发电,对华东电力严重缺乏局面起一定的缓解作用。

六、“大家谈”—母亲河的现状与未来。

千百年来,黄河、长江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母亲河历尽沧桑,正在失去昔日的风采。

它的现状令人担忧。

讨论:

黄河断流、长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该怎样做?

(由于A:

人类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高,B:

人与水争地。

人类围湖造田等错误做法。

减低了河湖的蓄洪分洪能力。

措施:

作好上游、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不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等,作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合理的分析或有新的建议和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适当引导。

五、课后小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是如此的令人神往,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为母亲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