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名师教案[精].docx
《[新版]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名师教案[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名师教案[精].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
《涉江采芙蓉》名师教学设计渝中区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何燕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抓住重点意象和关键字词,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意象图式理论强调,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常用身体经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来理解各种事物。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剖析这组诗所蕴含的意象、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揭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从而帮助读者对这组诗中的隐喻及诗人的内心情感有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古典诗词的研究和赏析提供新的视角。
3.审美鉴赏与创造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二、教学参考
(一)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学习指导中,编者写到: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诗歌时,一个大的指导思想是要多诵读,因声求气,在节奏的把握中和联想想象中揣摩诗歌情感,并注意三首诗歌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涉江采芙蓉》篇幅短小,字面意思和情感内涵都很容易把握,所以,学生应以本诗为载体,重点训练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由此提高审美能力,并把握“悬想”的创作手法和体会“芙蓉”这一意象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重点意象、发挥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画面的能力,并由此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2.把握“悬想”的创作手法,品味“芙蓉”意象的基本特征和其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悬想”的创作手法,品味“芙蓉”意象的基本特征和其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一课时)
1.激趣导入
《幽梦影》中有云: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古人常触景生情,因眼前的美景而产生无限遐想,那么,面对江中那一支美丽的芙蓉,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2.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描摹诗歌画面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边读边揣摩情感,然后找男生女生各一名起来诵读,体会诗歌由乐转哀的情感基调变化。
画面联想:
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涉过江水去采摘荷花。
可是采的荷花要送给谁呢?
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意:
“遗”“还顾”“浩浩”三个词语的读音与意义。
3.问题讨论:
(1)谁在思谁?
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
明确:
女子思夫。
理由:
芙蓉,谐音双关,暗关“夫容”,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多情而忧伤的思妇的缠绵深情。
游子思乡。
诗中明确说到“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而诗歌创作的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
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那颗疲于奔波的心又怎能不对那美好的故乡和故乡的恋
人无限怀想?
补充说明,若将抒情主人公看作是女子,则本诗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法“悬想”。
悬想,是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拟的手法,又叫“主客移位”,也称对写,《诗经》中早已有之,对后人诗歌创作也有极深影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这对全诗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它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经历岁月的沉淀,在屈原、周敦颐那里,荷花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风,在郑愁予、徐志摩那里,荷花(即莲花)有不胜凉风娇羞的佳人之姿,而在江南民歌那里,荷花更是爱情的象征。
触景生情,折芙送给远方的恋人,这既是古人简朴而美好的生活情调,更与兰泽、芳草等上下呼应,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此外,全诗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没有希望的叹息结尾,先扬后抑,营造了一种很茫然的意境。
4.能力拓展
比较《庭中有奇树》和《涉江采芙蓉》的区别。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明确:
相同点:
主题相同表达的都是折芳赠送所思念的人而不得的痛苦。
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六句都是对花树的极力赞扬,最后两句表明了全诗的主题。
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不同点:
一个是以芙蓉为寄托,以乐景衬哀情,末句感情哀伤不止。
一首是以树为寄托物,末句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