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要点.docx
《工程经济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经济要点.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经济要点
工程经济要点
第一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一、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
若将某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对该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费用
和收益进行分析和计量,在某一时间上,将流出系统的实际支出(费用)称为
现金流出,而将流入系统的实际收入(收益)称为现金流入,并把现金流入与
现金流出的差额称为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统称为现
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把项目在项目周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绘制在时间数轴上,就是现金流量
图。
现金流量图是反映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各年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的图解。
现金流量图的具体画法如下:
1.画一条带有时间坐标的水平线,表示一个工程项目,每一格代表一个时
时间单位(一般为年),时间的推移从左向右。
2.画与带有时间坐标水平线相垂直的箭线,表示现金流量。
其长短与收入
或支出的数量基本成比例。
箭头表示现金流动的方向,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
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
为了简化计算,一般假设投资在年初发生,其他经营
费用或收益均在年末发生。
[例1]某工程项目预计初始投资1000万元,第3年开始投产后每年销售收入抵销经营成本后为300万元,第5年追加投资500万元,当年见效且每年销售收入抵销经营成本后为750万元,该项目的经济寿命约为10年,残值为100万元,试绘制该项目的现金流量图。
解:
由题意可知,该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为10年。
初始投资1000万元发生在第一年的年初,第5年追加投资500万元(发生在年初);其他费用或收益均发生在年末,其现金流量如图2-1所示。
图2-1现金流量图
在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是衡量各个备选方案经济效益的基础。
为了对各个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必须对各种方案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预测。
二、投资
(一)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工程项目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
项目总投资形成的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
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
费用。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
资产。
(二)投资的估算
投资估算按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分别进行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
(1)生产规模指数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已知的投资指标来概略地估算同类
型但不同规模的工程项目或设备的投资额。
计算公式为:
式中K2一新建工程(或设备)的投资估算值;
K1一已知工程(或设备)的投资额;
Q2一新建工程(或设备)的生产能力;
Q1一已知工程(或设备)的生产能力;
n—工程能力指数。
(2)分项类比估算法。
分项类比估算法是将工程项目的固定资产分为三项:
①机器设备的投资;②建筑物、构筑物的投资;③其他投资。
在估算时,首先估算出机器设备部分的投资额,然后根据其他两部分对它的比例关系分别逐项估算。
(3)工程概算法。
工程概算法是将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划分为建筑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分别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估算。
2.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
(1)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一般可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
(2)分项详细估算法。
需要分项详细估算流动资金时,可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责
式中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
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项的计算公式如下:
①
式中
最低周转天数按实际情况并考虑保险系数分项确定。
②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③
④
三、成本费用及其构成
(一)总成本费用
总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
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生产成本包括各项直接支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其他直接支出)及制
造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无形及递延
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全部费用。
即: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推销费—利息支出
(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化的关系可分为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可变(或
半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
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生产规模限度内,不随产品产量而变化
的费用。
2.可变成本。
指产品成本中随产品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地增减的费用。
3.半可变(半固定)成本。
是指其费用总额随产量增减而变化,但非成比
例地变化的费用。
(四)产品成本构成
产品成本在这里系指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即将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
务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以及各项间接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它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物质。
直接工资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性消耗。
其他直接支出主要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制造费用是指发生在生产单位的简接费用。
如水电费、旅差费、运输费、保险费等。
我国工业企业过去一直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如今《企业财务通则》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改革,将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这不仅简化了核算,也堵塞了以分配管理费用为手段调节企业利润的漏洞,使我国成本核算更加靠近国际惯例。
制造成本法是将与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工资费用和制造
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与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直接从当期收入中扣除。
制造成本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其它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采用制造成本法的优点:
①有助于简化成本核算。
这是因为在制造成本法中将企业管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必再进行分配,简化了成本核算;
②有助于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在完全成本法中,因管理费用的财务费用与产品受益大小无直接关系,分配上无法保证其分配标准的合理性,而在制造成本法中不存在分配费用不合理的现象,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③有助于正确考核企业生产单位的成本责任。
这是因为采用制造成本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实际上是指车间产品成本,它准确地反映了车间的成本水平,便于考核车间生产成本责任;
④有助于成本预测和决策。
这是因制造成本法将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从完全成本中剔除出去,排除了这些因素对成本的干扰,使产品成本的构成基础建立在直接与产量变动相关的料、工、费上、有助于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五)成本费用的估算
1.分项估算法
分项估算法把总成本费用分为9大项:
①外购原材料;②外购燃料及动力;
③工资及福利费;④修理费;⑤折旧费;⑥维简费;⑦摊销费;⑧利息支出;
⑨其他费用(其中包括:
土地使用税)分别进行估算。
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费十燃料动力费十工资福利费十修理费十折旧费十推销费十维简费十利息支出十其他费用
2.类比估算法
类比估算法就是认为总成本费用中各项费用之间的相对比例,在一段很长
时间内假定是不变的,并以占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费用(如材料费)为基础,
来进行总成本费用估算。
3.统计估算法
统计估算法是根据可靠的大量丰富的同类产品的成本资料,绘制成产品成
本费用与某些参数(如产量、功率、重量等)之间的关系曲线,然后利用这些
曲线可以求得不同参数值(曲线允许范围内)所对应的产品成本费用。
四、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
(一)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企业垫支资金的回收或资金增值的实现,它是企业生产成果的
货币表现。
销售收入=商品销售量×单价
(二)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定时期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衡量利润水平的
指标有:
利润总额和利润率。
1.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包括销售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2.利润率。
利润率有以下三个衡量指标:
(1)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率,
即:
%
(2)销售收入利润率。
销售收入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额与销售净收入的
比率。
即:
%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
的比率。
即:
%
(三)税金
税金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款。
主要税种有增值
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
其中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
销售收入、成本和税金的关系见图2—2。
图2-2销售收入、成本和税金关系图
五、价格
(一)产品价格
工业品价格是工业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二)市场价格和影子价格
1.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指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价格,它是计量财务支出和收入的直接依据。
2.影子价格
在技术经济分析,能直实反映产品或劳务价值,用于国民经济分析的调整价格,称为影子价格。
在技术经济分析中,能真实反映产品或劳务价值,当市场价格较真实地反映经济价值时,市场价格就是影子价格;当市场价格失真时,在经济分析中不能直接采用市场价格,而应采用调整后的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又称为计算价格或经济价格。
影子价格是建立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机会成本的概念上的。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人们放弃一种机会而由此付出的代价。
影子价格的确定,首先要区分项目投入物和产出物是外贸货物还是非外贸货物。
外贸货物是指其生产或使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进出口的货物。
外贸货物影子价格以实际可能发生的口岸价格为基础确定。
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分为产出物和投入物,根据相应的原则和方法确定。
[例1]已知某化纤厂生产规模为年产2万吨某产品,总投资额为5亿元,现要新建一年产4万吨某产品,估算一下总投资为多少?
解采用生产规模指数法来估算:
取n=0.8,则得:
[
[例2]某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能力生产期的某一年,应收帐款为1705万元,存货6813万元,现金49万元,应付帐款为1483万元,试估算流动资金为多少?
解流动资产=应收帐款十存货十现金
=1705+6813+49+8567(万元)
流动负债=应收帐款=1483(万元)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8567—1483=7084(万元)
[例3]某工程项目已耗用建筑工程费3466万元,设备购置费22331万元,安装工程费8651万元,其他费用8094万元。
按国家规定本项目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5%,建设期利息估算为4319万元,试计算其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多少?
解固定资产投资=3466+22331+8651+8094
=42542(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42542×5%=2127(万元)
建设期利息4319(万元)
合计:
42542+2127+4319=48988(万元)
[例4]某产品的材料费用为3000元,费用构成经为3:
1:
2,成本系数为2.5,试算其总成本费用是多少?
解:
生产成本C=M+L+G
=
=6000元
总成本费用C总=a.C=2.5×6000=15000元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
所谓工程实践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实践方案的“所得”同“所费”的比较,或者说是“产出”同“投入”的比较。
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即:
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耗费
劳动耗费是指在生产过程工中消耗和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有用成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占用劳动后创造出来的对社会有用的劳动成果。
二、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所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相互配合,较全面地反映或说明与特定技术方案相联系的特定对象的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有机整体性指标。
评价工程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有:
反映劳动成果(或收益类)的指标;反映劳动耗费类的指标;以及同时反映收益与耗费的综合指标(或称效益类指标)。
(一)反映收益类的指标
1.数量指标
产品数量指标反映生产活动的直接有用成果,可用实物量和价值量表示。
用实物量表示的数量指标是指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实物产量。
用价值量表示的数量指标有:
商品产值、总产值、净产值、销售收入等。
(1)商品产值。
商品产值是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外销的产品、半成品以及工业性作业的价值,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①由企业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
②由订货单位来料生产的成品的加工价值;
③预定外销的半成品价值;
④预计完成的工业性作业的价值。
*商品产值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2)总产值。
总产值是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三部分所组成。
它包括:
①商品产值;②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来料价值;③期初期未在制品结存量差额的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
总产值=商品产值+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期未在制品结余额价值-期初在制品结余额价值)
*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
(3)净产值。
净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量总和。
它包括两部分:
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它与总产值的区别,就是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即从总产值中扣除各种物质消耗价值以后的剩余价值。
净产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①生产法。
用总产值扣除物质消耗价值求得净产值的方法。
工业净产值=总产值-各种物质消耗价值
②分配法。
将构成净产值的各要素值相加求得净产值的方法。
工业净产值=工资+税金+利润+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费用
2.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是指经济用途相同而实际使用价值有差异的同种产品。
品种指标有品种数、新产品增加和代替老产品的百分数、产品配套率和产品自给率等。
3.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性能、功能和满足使用者要求的程度。
反映产品质量的指标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反映产品内在质量的专门性指标,如规定产品的某些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应达到什么程度;另一类是反映生产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各种产品都有自己的专门性指标,其质量特性可划分为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三类。
反映生产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有:
(1)产品合格率。
(2)等级品率。
(3)废品率。
4.利润指标
利润是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后经营成果的综合性指标。
反映利润大小的指标有利润总额和利润率。
(二)反映劳动耗费类的指标
反映劳动耗费类的指标主要有产品总成本费用指标、投资指标和时间指标。
1.年总成本费用指标。
年总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2.投资指标
投资是实现方案所需要的一次性支出的资金,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
投资指标有以下两种形式:
(1)投资总额。
投资总额是为实现方案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借款利息以及流动资金投资之和。
(2)单位产品投资额。
投资总额与年产品量(或年生产能力)之比,称为单位产品投资额(或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
它反映了技术方案的投资水平。
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Kg—单位产品(或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
K—投资总额;
Q—年产品产量(或年生产能力)。
3.时间指标
时间指标是指实现技术方案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如产品研制周期,项目寿命周期,工程建设周期,产品生产周期,新建或扩建、改建企业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的时间等。
(三)反映收益和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
反映收益与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可分为绝对的效益指标和相对的效益指标。
1.绝对的经济效益指标
绝对的经济效益指标,反映一项技术方案或技术本身经济效益的大小。
主要有: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可说明一个工业企业、一个工业部门的整个工业的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为:
(2)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是一种物化劳动利用率指标。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单位材料制出的成品数量来说明材料的利用程度,其公式为:
%
另一种是用产成品所包含的原材料净重与所耗用的材料来对比表示材料的利用程度,其公式为:
%
(3)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表现企业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实际运用状况,其公式为:
%
它反映固定资产在量上的利用程度。
(4)固定资产盈利率。
固定资产盈利率是指盈利额和占用的固定资源丰富产数量的比例。
即:
%
(5)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2.相对的经济效益指标。
相对的经济效益指标,反映一个方案相对于另一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效益
主要有:
(1)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
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是表示两个方面案对比时,在投资和成本都不同的条件下,一个方案比另一个方案多节约的成本与多支出的投资之比。
(2)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
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是表示两个方案对比时,一个方案多支出的投资通过它节约的成本来回收差额投资所需要的期限。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实质,就是对可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多种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根据技术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对两个以上的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效益比较时,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可比原则:
(1)满足需要上的可比;
(2)消耗费用上的可比;
(3)价格指标上的可比;
(4)时间上的可比。
(一)满足需要可比原则
满足需要可比原则是指相比较的各个技术方案应该满足同样的社会实际需要。
从技术经济的观点来看,一个方案要与另一个方案相比较,必须以满足相同需要为条件,否则就无法进行比较。
具体要求有:
1.产量可比
产量可比是指各技术方案实际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产量应该相等。
(1)产量相等时,其投资和经营成本可直接比较;
(2)产量不等且差别不显著时,可用单位产品投资额和单位产品经营成本相比较;
(3)产量不等且差别显著时,可重复建设一个方案,再用上述方法比较。
2.质量可比
产品质量可比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各方案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二是当某一技术方案的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如产品的使用寿命或可靠性等),对方案的比较有明显影响时,为了做到满足需要的可比,应作质量可比的修正计算,即将质量的差异换算成可比的产量。
其具体做法是:
(1)将质量的差异程度用使用效果系数k来表示:
式中Ek0—产品改进前的使用效果;
Ek1—产品改进后的使用效果。
(2)用使用效果系数调整其中一个方案的产量指标。
(3)按产量可比修正计算方法,调整其中一个方案的指标,再来比较。
3.品种可比
在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时,为符合产品品种可比的要求,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调整:
(1)为达到同样的使用性能,对不同的品种可采用折算系数进行折算。
(2)可按费用的多余支出或节约来调整,然后再进行比较。
(二)消耗费用可比原则
消耗费用的可比原则是:
在计算和比较费用指标时,不仅要计算和比较方案本身的各种费用,还应考虑相关费用,并且应采用统一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来计算各种费用。
相关费用是指实现本方案而引起生产上相关的环节(或部门)所增加(或节约)的费用。
采用统一的原则是指在计算技术方案的消耗费用时,各方案的费用构成项目的计算范围必须一致。
(三)价格可比原则
价格可比的原则是:
在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计算时,必须采用合理的一致的价格。
“合理的价格”是指价格必须正确反映产品价值,各种产品之间的比价合理。
“一致的价格”是指价格种类的一致。
在对不同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时,必须采用相应时期的价格。
即在分析近期技术方案时,应统一使用现行价格,而在分析远景技术方案时,则应统一使用远景价格。
(四)时间因素可比原则
时间因素的可比原则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寿命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时,应采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基础;二是技术方案在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效益与费用,不能直接相加,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1.对经济寿命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时,必须采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比较的基础。
关于采用相同计算期的问题,有下述三种情况:
(1)相比较的各技术方案的经济寿命周期有倍数关系时,应采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各技术方案的共同计算期。
(2)当相比较的各技术方案的经济寿命周期没有倍数关系时,一般可采用20年作为统一的计算期。
(3)如果相互比较的各技术方案由于投入期、服务期和退役期不一致,而使它们的寿命周期有所不同,应采用约定的计算期作为共同基础,进行相应的计算比较。
2.技术方案在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效益和费用,不能直接简单地相加,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四、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将资金作为某项投资,由于资金的运动(流通生产流通)可得到一定的收益或利润,即资金增了值,资金在这段时间内所产生的增值,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如果放弃资金的使用权利,相当于失去收益的机会,也就相当于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一定时期内的这种代价,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利息和盈利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两种表现形式,都是资金时间因素的体现,也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
利(息)率和收益(利润)率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二)资金的等值计算
在同一投资系统中,处于不同时刻数额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相关资金,按照一定的利率和计息方式,折算到某一相同时刻所得到的资金数额是相等的,则称这两笔或多笔资金是“等值”的。
利用等值的概念,可以把在不同时点发生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的金额,然后进行比较。
把将来某一时点的金额换算成与现在时点相等值的金额,这一换算过程称为“折现”。
未来时点上的资金折现到现在时点的资金的价值称为“现值”。
现值即资金的现在瞬时价值。
同样,与现值等价的未来某时点的资金价值称为未来值或终值。
决定资金等值的因素有三个:
①资金的金额大小;
②资金金额发生的时间;
③利率的大小。
资金等值计算,就是以资金时间价值原理为根据,考虑到资金的盈利能力,把资金的使用时间与盈利联系起来,对投资系统中现金流量进行折算,以求在某一确定时间上的等值金额。
资金等值计算有单利和复利之分。
1.单利计算法
单利就是只对本金计算利息,即通常所说的“利不生利”。
其计算方法如下:
I=Pin
F=Pin+Pin=P(1+in)
2.复利的概念
(1)复利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本期的本金,再投入到资金流通过程中去继续增值,即本期计息的本金是上期末的本利和,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利生利”,它克服了单利计息的缺点,可以完全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
(2)复利计算的基本公式
复利计算中常用现金流量表示符号作如下定义:
P——现值;i——利率;n——计息周期
F——终值;A——等值;G——梯度增量
资金等值计算常用的基本公式有九个,见表3-1。
表3-1复利法计算公式一览表
支付
方式
公式名称
已知数
所求项
复利计算公式
一次支付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