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321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docx

班主任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事5

第五章促进学生自主教育

自主教育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与教育相伴随、贯通个体生命全过程的一种现象,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基本条件之一,是个体在一定社会要求下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学习、自我培养和自我实现的活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教育的四个支柱概括为: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四个方面都不可能离开自主教育的参与,换一句话说,缺乏“自主教育”的教育是不可能存在的。

本章着重论述学生自主教育的意义、方法以及班主任所需的修炼。

第一节学生自主教育的目的与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但是当前普教的现实并不令人乐观——对学生主体性乃至个性压制,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漠视。

原因何在?

一方面是德育的实效性较差。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德育过多地强调灌输,导致德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抑制了学生的自由自愿择善的向善性。

这种无视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漠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德育,又怎能对学生养成德性、提升德性有所帮助和指导呢?

另一方面是重智主义的桎梏。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把教育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浓缩为分数,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急功近利已经把教育引向重智能成就轻德性养成、重埋头苦读轻心理健康的误区。

所有这些,都警示着我们要把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作为我们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自主教育的内涵

自主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把自身当作教育对象,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培养和增强自己独立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自主教育作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崭新的教育理论体系,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内涵。

自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他们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学习并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的人。

自主教育的客体,是教育者,即教师,他们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

在此,特别强调的是,当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教育的方法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后,自主教育的主体就发生了转变,变为了自主教育的客体。

这时,学生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教育行为自身化了。

自主教育的目的是诱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挖掘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内化新知,形成创新技能,发展独立个性,健全主体人格,从而促使自己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自主教育的过程重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引导、激发和调动学生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在自身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自主。

可见,学生是自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方,教师在自主教育过程中是真正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自主教育的最终成果表现在学生发生合乎教育目的的一系列变化上。

众所周知,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塑造或改造对象,其结果表现在教育对象发生一系列合目的的变化上。

自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其教育的成果,重点体现在教育主体——学生合目的的变化上。

可以说,学生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增强,特长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个性不断优化,人格不断完善等等,这些都是自主教育成果的体现。

二、自主教育的价值

实施自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全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社会的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以应付未来的挑战和需求,实现其终身发展?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

但是,素质无法灌输,只能培养,而研究和实践表明,素质的培养和自主性有着密切关系,“要我做”与“我要做”的自主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自主愿望越强烈,自主挖潜越深入,学生越能有效培养素质。

可见,实施自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好支点、好捷径。

实施自主教育是学校教育创新的迫切需要。

江泽民同志强调:

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为学校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高度,同时要求学校进行教育创新。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学校口头上喊教育创新,而实际上做的还是应试教育,一切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其结果如何呢?

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今知识经济的到来已迫使学校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更关注学生主体的内在因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基础,激发其内化机制。

一个不调动学生内驱力的教育,再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注定是不会取得实效的。

因此,当前学校必须把自主教育当作学校教育创新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来狠抓落实。

实施自主教育是改善学生现状的必然选择。

一般来说,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多数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弱,自立、自理能力差。

特别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就不能主动、自觉学习或者不会学习,生活也不能自理,不会独立生活。

这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当前高校实施和加强自主教育的极端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自主教育的理论依据

自主教育具有充分的、坚实的、多维度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

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发展是环境、教育与学生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环境条件和教育影响,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因素,它只有通过学生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而学生的内部因素——自觉能动性才是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由上可知,自主教育恰恰是立足于学生的内部因素——自觉能动性,强调了学生的内部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教育学基础——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其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客体。

但是从学生及其活动方面讲,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这种主体地位是学生自主性的本质体现。

据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学生具有自主性,学会自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由上可知,自主教育正是突出了教育活动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

心理学基础。

教育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特殊的心理交往活动,它伴随着教师的施教心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同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表现出不同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心理特征,这些非智力因素对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我调节与控制,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并不是先天就具有的,它需要有意识的加以培养。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突出特点就是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巩固和发展其非智力因素中的良好成分,并使其非智力因素中的消极成分逐步向积极方向转化,从而调动、启发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由上可知,自主教育就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培养上。

历史渊源。

古今中外,有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意义上提出过自主教育的主张。

在国外,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曾说过:

“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需认识的东西。

”卢梭主张要“培养自然人”,自然人的特点就是自爱、自主和自立。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学习结合”的自主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了“主动求知”,叶圣陶认为:

“教是为了不教”,郭沬若也说过: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

由上可知,自主教育观点在国内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世界教育思想上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自主教育的本质特性

自主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培养“我”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养成和发展的教育。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本质特性。

自学性。

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自主教育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自我感知、发现、探索和主动参与、体验、质疑中享受学习乐趣,激发学习欲望,尤其是从中帮助学生培养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改进学习方法,掌握能动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

可见,自主教育在学生学习方法方面具有自学性的特点。

自理性。

学生在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能力,对于他本人今后走向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诸如公益劳动、清洁卫生、美化、绿化校园等自我服务性活动中,自觉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掌握生活技能和劳动能力,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而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通过这样的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和锻炼,学生能够学会当家作主,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从而养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可见,自主教育在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具有自理性的特点。

自护性。

对于新时期大学生而言,懂得如何珍惜自己、保护自己,这是成才的最基本要求。

自主教育能够从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坚持以日常生活为载体,以主动参与为手段,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感悟、体验、责任、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防范观念,增强其洁身自好的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卫生公德,提高其自救防护的能力。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那些不敢跟坏人作斗争,明哲保身,只顾自己生命体的行为不能说是自护,自主教育主要是激励学生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坚持理直气壮地讨公道,机智勇敢地保护自己。

可见,自主教育在学生社会活动方面具有自护性的特点。

自律性。

学会做人,就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和修养,这也是自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自主教育力求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让学生通过督导、评议、激励等,培养道德情感和判断,加强自我分析与评价能力,尤其是帮助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选择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道德实践,以评判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找出差距和不足,进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最终达到自我锻炼、自我修养、自我践行文明道德行为习惯的的目的。

可见,自主教育在学生品德修炼方面具有自律性的特点。

自强性。

学生要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培养个体的内在素质,培养独立品质,提高精神世界,使之成为健全人格的人。

自主教育从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出发,通过不断开展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有长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重视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树立进取向上的意识,增强其自信心,磨练意志,培养学生不畏任何困难和挫折,经得住各种风浪和考验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百折不饶的作风,从而把学生塑造成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有坚强不屈的毅力,有宏大高远的志向,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有勇往直前精神的新人。

可见,自主教育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具有自强性的特点。

五、自主教育的目的

一个很现实的理由——被动的教育管理,让教师太累、学生太苦。

教师整天把自己拴在学生身上,还担惊受怕,唯恐出乱子。

学生呢?

对教师也不领情,干嘛老盯着我,我能做好。

自主教育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人格自尊,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言行自律、锻炼自觉”的自主能力,让学生逐渐达到人格自我完善、生活自我管理、学习自我激励、行为自我约束、身体自主锻炼、活动自主组织,还学生一个自主成长的空间,给教师一条解放的途径,变被动教育管理为主动发展,从而达到教师专业而轻松、学生独立而自主的双赢境界。

第二节促进学生自主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了确保自主教育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我们应当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自主教育的领导;强化专业提升,提高自主教育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自主教育条件。

核心是真正确立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

一、学生自主教育的机制

自我教育就是给学生一个自主管理的支点,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实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让他们直接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班级工作中必须构建完善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主的机制,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自主教育制度化——有章可循

自主教育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成间接调控。

班主任对班级的间接调控主要是通过班级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的,因此,实施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模式,就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2、自主教育目标化——有的放矢

通常学生的自我意识差,心理和行为上已经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不高。

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完全有可能让他们实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让他们自己直接参与到管理中来,成为真正的主人。

我们老师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学习,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理清自己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实施策略,尽快适应新的教育管理改革。

3、自主教育全员化——各负其责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通常是由班主任统领全班,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工作,班内事务或由班主任亲历亲为或由班主任指令班干部完成。

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处于被管理的位置,精神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消磨了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员参与”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每位学生都有一项管理职责。

每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同时接受其他同学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

这样使得所有的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了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管理格局。

4、自主教育网络化——横纵延伸

教师首先是要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学生。

这里的了解必须是全面的,是指对学生学习、纪律、特长以及不良习惯,甚至是脾气、性格等各方面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各个小队的能力,使各小队在一个起跑线上,可以相互竞争、相互学习。

这些工作是需要班主任进行协调的,如果放任让学生自由组合,则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到时就无竞争性和可比性了。

因此,班主任在构建班级自主管理网络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小队之间的平衡,做好协调者。

另外,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组长、组员,将班级管理的形式介绍给家长,听取家长的意见。

也可以建立家校平台,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

5、自主评价多元化——优势互补

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激励往往是班主任或学校领导对学生实行上励下受、单向而行的"一元化"激励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受激励对象少,不能对每一个同学起同等作用,同学之间出现不合作、或不健康竞争现象,大大地削弱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这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以来,教师或领导就不必“事事关心”只需在一旁稍微“旁击侧敲”渗透一下。

学生的评价工作就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教师家长协助评等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其按“自主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奋发进取,争取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

二、学生自主教育的手段

一靠制度。

制度是学生自主教育管理的依据。

完善的班级自主教育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下面五个机制:

活动竞赛机制、管理代谢机制、矛盾协调机制、教育引导机制、民主监督机制。

二靠文化。

班级文化是学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班级活的灵魂。

建设班级文化,下面五句话值得推广:

(1)“我很重要!

”——认识自我、激发自信,培养敢于担当精神的自爱自重武器;

(2)“我们与他们不一样!

”——防止堕落、防止松懈,守护自我的自律自强武器;

(3)“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和谐人际关系、营造集体环境,塑造人格魅力的自知武器;

(4)“我能成功!

”——持续激励学生挑战自我精神的自立自强武器;

(5)“我有自己的准则并奉行不悖。

”——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形成独立人格的自主自立武器。

三靠活动。

活动是承载教育目的、实现教育职能的关键因素,班主任要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管理目的、计划、步骤和任务。

三、促进学生自主教育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自主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强化学生“自主意识”,注重情感领域的需求,让每一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表现的机会,挖掘潜能,培养自信,保护自尊,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任务。

1、在主题活动中实施

根据德育活动系列化要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即每个月确立一个活动主题,使学生按照主题内容,自觉地完成月份工作。

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突出小、易、“自主”的特点。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要坚持评价改革,注重过程,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位教师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充分地挖掘可用资源,研究开发了符合本校发展要求的校本课程,使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要积极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为特长生创设发展机遇。

3、在参与学校管理中实施

组织学代会和团代会。

为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给学生“当家作主”的机会,学校定期召开学代会和团代会。

代表通过“海选”产生,不能委任指定,不分成绩好坏,要真正代表广大同学行使权力。

学生代表每届任期半年,学生代表要在代表会上审议学生会团委的工作报告,选举学生会,团委干部,并监督他们的工作,在校方与同学之间起到沟通的作用。

通过校长信箱、校长对话的形式,反映社情民意参政议政,对学校工作可以“指点江山”,对学生活动可以“品头论足”,突出学生的小主人地位,增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在班级管理上,推行值周班制度。

按班级顺序每周轮换一次。

值周管理班由班主任带领,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纪律、卫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及学习等情况的检查、指导。

通过实行值周班管理制度,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既保正校园的整洁,维护校园纪律,又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自主管理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在班内管理上,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实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关键。

“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友谊、进步的足迹,针对同学们所犯的错误,把它拿到同学当中,让大家去评说,全班同学帮他解决问题。

这样,既教育犯错误者本人,同时也教育大家。

既扩大教育范围,又提高教育效果。

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自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营造自由与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

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灵魂。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条件。

所以,我们要注重学习课程与活动课程、课内与课外的协同配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提供探究与独立的新时空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

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3、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

夸美纽斯认为:

"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有效地提供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主动地展开认识性的大脑操练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习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

4、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某一具体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或者是别的什么思维。

创新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既需要逆向思维,也需要正向思维。

任何一种创新都不是单一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

因此,在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除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之外,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还能够怎样做”。

5、努力构建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

课堂教学中也应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

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6、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重新体验知识和产生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

怎样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呢?

教师首先要从基本事实出发创设教学的情境。

7、留给学生发表主见的机会

一件事的成功,往往取于当事人的积极态度。

有的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和见解,首先因为他想说,有说的欲望。

为此,在教学中,应该提供学生自主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

五、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与计划

目标和计划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让他们相信自己:

“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树立这样观念的学生,就会具有最大的独立性,就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就。

那么,怎样制定的计划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订立计划,实现效率会更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平常就要令其订立明确的目标,那么,积极的实行目标时具体要达何种程度呢?

很简单,就是叫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安排如何去完成自己必须做的课题。

计划表不应拘于时间表的形式,学生可以在白纸上自行画个表格,然后用自己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字眼,填在计划表上,这样的计划或目标,才会有具体性与实在感。

六、帮助学生矫治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是学生提升自身自主教育能力的大敌。

为抓实学生不良习惯矫正,需要以案例剖析为切入,以活动载体为抓手,以效果巩固为保障,让学生在醒悟、转变、巩固的过程中,渐次推进不良习惯的矫正与转化。

1、抓剖析,促醒悟。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让学生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危害性,才能对他们有所触动,生发出矫正意向。

对此,一是理清学生不良习惯现状,组织学生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反思、交流、讨论,列举出自己最厌烦的不良习惯和自身急需矫正的不良习惯,使研讨活动转化成学生认识加深的过程,为确立矫正对策奠定基础。

二是运用案例剖析警醒学生。

针对当前学生相对重视自我感受、难于接受说教的特点,以身边案例说话,引领学生认清不良习惯的危害,引发学生的心理感悟和思想震撼,从而为不良习惯的矫正消除思想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