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5223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docx

区域经济学之家乡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区域经济学之永康五金产业

摘要

永康五金产业是自己家乡永康的支柱产业,是永康地方性的传统产业集群,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远远超过其他产业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业绩,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是我国必不可少的代表性五金产业。

该论文将重点讲述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转型升级而进行必要的产业转移的案例,并且对五金产业在永康的发展进行总结和一系列的展望。

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永康企业的努力,希望今后永康五金产业能蓬勃向上,共创经济强市。

关键词: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产业转移、经济发展

1、基本介绍

(一)永康简介

相传,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保安康”。

吴国太病愈,孙权大喜,遂赐名为“永康”,并单立为县。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永康,古称丽州,浙江省金华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区,毗邻武义、磐安、东阳、缙云,面积1049平方公里,人口55.5万,是浙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全国著名的科技五金城,也是全国五金产业基地。

(二)中国科技五金城

中国五金史其实是一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史,从传说的轩辕黄帝在永康石城山铸鼎开始,到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勤劳的永康人就踏上了一条艰辛而又辉煌的五金之路,素有“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之说。

五千年的五金历史,铸就了一个著名的“五金之都--永康。

1992年底,中国科技五金城在永康建成,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国家经贸委重点联系批发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省质量达标市场、全国五金专业市场委员会会长单位。

近几年来,中国科技五金城交易持续增长,各种五金产品旺销不衰,进出市场客流、物流与日俱增,市场日常客流量达到万人次,日货流量已经超过一千吨,五金商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源源销往东南亚、中亚诸国、欧洲、美国、俄罗斯等30个国家和地区。

2、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相关企业、中间组织和支撑机构之间具有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且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可以是行政性区域,也可以是经济性区域,通过有机联系、合作互动形成一定的社会化网络,产生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

(1)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现状

1.2013年基本发展情况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共496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5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80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1.3亿元,比2012年增长11.9%;其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5.5亿元,比2012年增长9.5%。

其中五金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高达90%以上。

2013年规下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增长,实现规下工业总产值376.9亿元,同比增8.7%。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2亿元,比2012年增长16.2%;其中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6亿元,增长14.5%。

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家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的31.9%,利润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1.1%。

分行业生产情况来看,各行业实现全面增长,其中增长幅度居前三位的行业有门业、杯业、电动工具,同比增长分别为27.3%,20.0%、18.4%。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3年

2012年

比上年增长%

纸制品

万吨

10.28

10.13

1.49

不锈钢日用制品

万吨

11.05

11.00

0.45

铜材

万吨

14.21

10.78

31.91

家用吸排油烟机

万台

15.54

23.45

-33.74

家用吸尘器

万台

20.32

25.22

-19.42

焊接钢管

万吨

31.21

27.19

14.78

灯具及照明装置

万套(台、个)

31.22

32.78

-4.78

冷轧薄板

万吨

36.38

29.18

24.67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43.45

46.49

-6.53

电动自行车

万辆

50.55

40.22

25.68

钢材

万吨

78.39

64.70

21.15

万台

146.89

156.77

-6.30

家用燃气灶具

万台

153.46

149.70

2.51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

万个

241.59

262.88

-8.10

衡器(秤)

万台

461.67

443.52

4.09

家具

万件

1815.96

1786.16

1.67

电动手提式工具

万台

3269.45

3185.86

2.62

汽车

万辆

7.43

7.65

-2.81

铝合金

万吨

7.25

6.55

10.75

铝材

万吨

7.33

6.65

10.33

从表中可以看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大部分是五金产品,并且其中60%都实现了增长。

2.产业集聚优势基本确立

永康全市五金生产企业1万多家,从事人数超过50万人,产品达1万多种,其中口杯、电动车、防盗门等1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前三位,是“中国五金之都”、“中国门都”、“中国口杯之都”、“中国电动工具之都”、“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中国家居清洁用品之都”、“中国五金商标品牌基地”、“餐厨用品国家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当前还正在申请“中国炊具之都”。

主导的八大产业(车业、门业、杯业、电动工具、电器厨具、休闲器具、技术装备、金属材料)特色鲜明,产销量和市场知名度均居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以永康为引领的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是全省首批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也是全省唯一的跨行业、跨行政区域,年销售收入超二千亿规模的大型五金产业集聚区,2013年永武缙五金产业集聚区位列全省42个示范区考核第2名。

3.品牌质量优势基本确立

除上述一些国字号招牌外,永康还是“省质量强市示范市”、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县市。

永康立足产业发展和本地特色,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形成了以“五金”为核心和内涵,以“永康五金”区域品牌为主导、企业品牌为支撑的品牌培养体系。

在区域品牌上,“永康五金”成功获得浙江区域品牌认证和入围全省国际品牌试点试验区。

在企业品牌上,永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只、中国名牌6只、出口免验3个、浙江省著名商标69件、浙江省名牌产品61只、金华名牌产品46个。

在产品质量上,“永康五金”总体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每年一般产品质量国家监督和省级监督,永康市产品的抽查合格率均居全省领先位置。

(2)永康五金产业集群问题

1.永康产业集群缺少创新,小微企业生产管理方式比重较大。

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低质跑量”现象一直存在。

仿制现象突出,诚信水平有待提高,金融担保体系尚未建立。

近年来,企业依靠低成本参与竞争的问题日益突出。

2.企业生产经营压力难度不断加大

  企业家普遍反应,生产经营困难压力不断加大。

首当其冲为用工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大、订单生产欲望减弱。

其它还有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招工难、资金紧张等。

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乐观,加之我市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制约、资金担保链等问题屡屡出现,工业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不同程度的产品业务生产转移到其他省或县市的规上企业有6家之多,破、停产及关闭的规上企业7家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3.经济结构不合理

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3%。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可比价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9.9亿元,可比价增长9.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39.0亿元,可比价增长1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3.3亿元,可比价增长8.8%。

全市一、二、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是2.2:

61.5:

36.3。

虽然近几年来,第三产业已经逐步有了发展,但是依然需要调整三产的比例。

4.高耗能企业比重较大

2013上半年,永康市全社会用电量16.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1%,其中,工业电量12.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1%,用电量增势稳健。

进入4月份,永康市工业用电量止跌回升,并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二季度工业用电量月均增长率达16.13%,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势的主力军。

6月份工业用电量较大的行业中,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

金属制品业10.45%,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3.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7.87%。

(3)解决方法

1.发挥政府的作用

(1)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工业企业是整个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促进经济活力、增加社会就业、配套大中型企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小微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效帮助企业化解“成本高”和“用工贵”等问题,进一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还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宏观经济环境还依旧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要不断完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措施,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充分重视企业家发展信心,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加强走访企业,及时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督,防止企业瞒报漏报数据等问题。

(3)引导创建品牌,鼓励技术创新。

市政府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目标:

一是新增贷款总额不低于90亿元;二是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不低于新增贷款的80%,新增社会融资总量140亿元。

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改的资金投入,进行补贴和扶持。

同时要大力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永康产品的总体形象和美誉度能有很大提高,成为中国五金商标品牌基地。

2.企业提高技术,节省资源。

企业能耗的变化情况也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与去年同期相比,认为今年以来企业的能源消耗“明显减少”或“有所减少”的企业经营者占22.5%,“基本未变”的占56%,“明显增加”或“有所增加”的占21.5%。

其中采矿业、化工、橡胶塑料、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的能耗下降较为明显。

技术上得到发展,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成本开支,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新市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3.实行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永康企业直面外贸“寒流”,一方面开发新产品巩固欧美市场,拓展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另一方面,转向国内市场,布局销售网点。

3、产业转移案例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一)案例简介

2010年末,作为浙江省唯一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正式结盟,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全省经济布局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大决策。

作为全省21个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首次以永康为核心区,把武义、缙云两县纳入永康五金产业集群进行统一编制。

从地图上看,永康正好位于武义和缙云之间,这种天然的地理格局,催生了三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这三个毗邻的县(市),眼下已有五金制造企业15000多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这种独特的区域合作机制,最少可以给永康、武义、缙云三地每年带来超千亿元的经济价值。

(2)转移原因

1.经济发展需求

“十二五”期间,永康将着力建设中国五金产业核心区,实施五金区域特色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新战略,提升发展五金区域特色产业“总部经济”,力争成为浙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以及各乡镇工业功能区是永康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要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土地存量,按照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现有园区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

2.土地资源缺少

因为多山少地,永康工业用地一直十分紧缺。

“洼地效应”使武义、缙云自然纳入了永康五金经济圈,一个打破了行政区域界线,以“五金”为纽带的产业集群,会使永康在浙中西部产业辐射能力更加突出。

永康近年积极携手武义、缙云,发展以永康为核心的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

3.产业转移为了形成更好的产业集群

对于永康来说,部分企业的转移是产业转移,但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

不仅能够刺激本地企业地蓬勃生长,也能带动缙云和武义两地五金产业的共同进步,全面推进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培育竞争优势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转移结果

自2001年以来,有近千家成长性较好的永康企业陆续向周边地区迁移。

据统计,缙云工业园区70%企业来自永康的梯度转移,而武义的企业有80%来自永康。

永康的生产加工基地向武义、缙云转移,同时吸收众多在缙云、武义周边地区企业在永康设立总部,享受永康总部中心各种配套服务,弥补企业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资源供应的不足,实现区域间互惠互利的合作局面。

(4)转移好处

1.破解永康资源难题,缓解土地供应紧张

例如:

生产电动车电机的永康“尤奈特”公司,在永康城西有一片5700平方米的厂区,但这样的规模显然承载不了日益庞大的生产需求。

后来,他们就在邻近的武义建造了占地5万平方米厂房。

2.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推动工业化发展

由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牵头编写的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未来3年,该产业集群将形成以日用五金制造业为支柱,以经济环保型汽车和特色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新特材料、铸锻造及模具制造业为基础产业的复合型大工业发展格局,成为推动全省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极。

”一个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以“五金”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已成为撬动浙中地区发展的财富轴。

骨干企业核心产业关键的车间留在永康,辅助的协助的配套的一些车间可以轻度的扩散,这样既发展了永康,保持了永康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使周边地区得到了发展,实现先发地区带后发地区,先富地区带后富地区。

永康和周边地区互动,永康跟国内国际互动,这样发展自己,也提高自己,同时也扩大自己,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3.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丰富经济版图内涵

这种“溢出效应”,并不让永康人忧虑。

当地政府提出,引导产业适度转移,探索借地发展,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一种重大探索。

总部中心的服务平台,将整合500多家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源,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及终端零售等环节,创造一种低成本服务模式。

生产日用五金产品起家的永康,正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路径。

正是现在越来越多和世界接触的机会,悄悄地改变着永康企业的理念:

当加工制造业发展到较高层次——他们更加注重利用工艺设计、功能创新、文化嵌入等途径提升产品档次。

四、永康五金产业的展望

(一)统筹协调抓“强市”。

1.抓总结。

认真总结永康改革开放3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三个坚持”走“工业强市”之路。

(1)坚持解放思想。

发展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思想的差距、理念的差距。

永康工业要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2)坚持创新发展。

从手工作坊到产业集群,从杯业到门业再到汽配业,永康掀起一次次产品创新浪潮,带动五金产业不断升级,出现了独特的“浪潮现象”。

(3)坚持抓环境优化。

凭借“领先半步”的理念,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

始终牢记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要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全力打造服务高地,为工业发展创造最佳条件。

2.抓政策。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助推工业发展,每年工业的财政资金奖补实现同比20%以上的增长,2013年达2.4亿元。

重点对“机器换人”、科技创新、商业贸易、质量创强、金融扶持、资源保障等诸方面予以引导和奖励,其中,“机器换人”最高奖补达16个百分点;商业贸易方面,近年每年奖励总额均超过4500万元;给予低效厂房改造报批费用全额奖还,并分类补助100、200元每平方米的奖励;创新出台“缴一贷一”政策,即无抵押无担保,以基准利率发放与项目保证金等额度信用贷款。

同时,近期永康正在组织实施10亿元规模的“转贷通”项目,将全面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无压力转贷服务;资源保障方面:

仅去年我市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43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100亩,落实省林转用指标1400亩,完成低丘缓坡征地报批2000亩,落实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浙商回归园首批1500亩的项目供地。

3.抓服务。

念好考核“紧箍咒”。

建立争创“工业强市”考核制度,把部门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广大企业家的心聚起来、信心鼓起来。

每季度对工业性投入等十四项指标进行考核,督促部门单位多深入企业、多解决实际问题。

(1)把好发展“方向舵”。

明确工业强市要以“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为发展方向和路径,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目标,一方面,抬高新项目准入门槛,引进高精尖项目;另一方面,深入实施“四换三名”,提升传统产业。

随着增量带动和存量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

(2)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指导思想。

近年先后组织实施总部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家级五金工具及门类产品质检中心、创新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每年举办中国五金博览会、国际门博会、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科技架桥”、市外永康商会会长会议等,全力为工业提供服务和支撑。

(3)做好增长“稳定器”。

先后筹建金融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转贷中心,用好用活3亿元应急转贷资金,开展政银企互动系列活动和打击非法集资“除霾”专项行动,建立企业风险“四色”预警机制、信息互通联动机制和“政府主导”的企业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开展异地授信划转和规范清理企业互助基金会等,全力维护经济稳定。

(二)突出重点抓“强镇”、“强区”

及时下发《关于推进工业强镇(街道、区)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1153”计划,力争到2016年,工业强镇(街道、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工业总产值规模超50亿元的镇(街道、区)10个,其中超150亿元5个,超200亿元1个,超600亿元1个。

1.抓建设。

按照“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强工业园区(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开发建设水平和产业承载能力。

重点做好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村集体留用地开发利用、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加快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扎实推进园区集约化、生态化、特色化发展。

2.抓规划和整合。

永康原先八大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总体较为混乱,同质化竞争激烈,要素制约凸显,整合提升难度大。

为此,2012年我们围绕新型工业化目标,积极探索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新机制和新途径,遴选现代五金、汽车及零配件、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产业作为今后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按照企业进园区、园区强产业、产业有特色的要求,重点做好重大工业项目招引推进、低小散污染行业整合整治等,扶持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推动强镇(街道、区)建设。

3.抓培育。

我们充分结合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进一步集聚园区的资源要素和政策要素,重点打造设计、物流、检测、技术创新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力度,重点通过“一企一策”招大引强选优,培育科技型、成长型、产业提升带动力强的特色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化、高新化和特色化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

(三)打造标杆抓“强业”、“强企”。

1.抓协会建设。

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看,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是政府机构改革实现职能转变的需要;从企业发展看,需要行业协会统一协调利益关系,规范经营行为,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截至目前,永康市建有13个工业行业协会。

近年来,行业协会在标准制定、产品和人才维权、行业自律、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

文教用品行业协会,成功争创“中国文教用品生产基地”,并牵头组建文教用品生产联合体,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有力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2.抓“四换三名”和“四破整治”。

将“四换三名”与“四破整治”有机结合,重点从政策扶持、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强势引导和督促企业转型升级,我们构建并严格执行“亩产论英雄”约束评判机制、土地使用税征奖机制、用地用能清算机制和高门槛项目准入机制,进一步强化奖优惩劣,全面提升精细化生产水平,提升工业基础和条件,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2013年永康市的“低效厂房改造”、“机器换人”工作得到李强省长批示肯定,并先后承办全省“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现场会,永康经验全省推广。

3.抓人才引育。

我们积极发挥“总部中心”、“丽州英才联谊会”、“商会人才工作站”等平台作用,通过研究制订《重点企业研究院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支持企业采取聘用、技术合作等形式引进各层次、类型的人才。

鼓励和支持企业参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模式,成立科研院校人才工作站,加大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浙江日报》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二版)

2014年《永康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永康统计信息网

2013年7月23日新华网

中国行业研究网

浙江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