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956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

八年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前郭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张琳娜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1课时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史实理解其意义。

2.从问题入手,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深刻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全面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原因;通过探究学习,知道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课本剧表演,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认识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教学重点

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

1、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2、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教法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是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开天辟地的一课,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对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自主学习

1、学习提纲: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46-47页,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各抒己见)

2、五四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

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领导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

2、学生阅读课本后,先独立完成学习提纲,再进行小组讨论。

3、展示阶段:

小组代表脱离课本,结合提纲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对学生进行鼓励)

四、教师点拨(多媒体展示)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2、五四运动的经过(制作表格)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19.5.4

6月初

地点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三罢

学生→罢课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也决定了五四运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彻底地: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资产阶级向封建军阀妥协,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没有向封建军阀妥协。

反帝反封:

联系五四运动口号进行分析。

4、五四精神:

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1)、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五四运动期间)

(2)、阶级条件:

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巨大作用)

(3)、组织条件: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参考课本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6、多媒体列表归纳:

考考你,中共“一大”一览表

时间

地点

参加者

内容

意义

7、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学生: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进一步提问: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

又为什么说从此中国革命是“焕然一新”?

联系旧民主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

联想中国革命今后取得胜利的事实,如: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得出结论。

8、比较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

中共一大(组织建党)

中共二大(思想建党)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最高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目标: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族共和国

五、课堂评价

1、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我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爱国运动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经过:

阶段、时间、地点、口号、结果

历史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诞生:

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代表、主要议程)

意义: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二大: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前郭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第11课北伐战争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张琳娜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1课时

1、知识目标: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法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导入新课:

有一所学校的门上贴着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这是哪所学校的对联?

它是谁创办的?

他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的校长是谁?

政治部主任又是谁?

这所学校成立后做的一件大事是什么?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

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

黄埔军校;军校校门。

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

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

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

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

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

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

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结合所给的资料,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对表现好的、积极参与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

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

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主要战场在哪里?

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

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因为:

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

《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

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

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前郭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张琳娜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1课时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2.

(1)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2)明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3)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

3.

(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

(2)引导学生认识革命斗争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通过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两次起义的基本概况。

以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起义失败的原因,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的部队向农村进军?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

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这一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

为了化难为简,层层深入,采取分析比较法。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教法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一、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通过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问题: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由此讲述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二、传授新课:

子目一:

“南昌起义”,

讲授时教师播放《南昌起义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上课伊始就把学生带入历史环境中。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点。

(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指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概括叙述历史事件的方法,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整合了教材,拓展了课程资源。

接着探究:

起义胜利后,南昌起义队伍为何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要求学生讨论回答。

探究和讨论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最后教师总结:

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南昌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自然理解“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子目二: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老师播放《秋收起义视频》,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视觉上直击秋收起义的经过。

让学生结合教材,明确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点(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学会概括历史事件的方法。

接着探究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

(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走城市革命道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走城市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

教师过渡讲解:

秋收起义遇挫后,工农革命军余部退到文家市,让学生了解“文家市决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部队从此踏上毛泽东指出的开辟农村根据地的正确道路。

研讨: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为什么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

然后,层层引导:

A.在城市中敌人的力量强,而农村中敌人的力量相对较弱,并且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

因此,只有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发展革命势力,然后才能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政权。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B.井冈山条件:

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通过探究和讨论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井冈山会师:

教师出示《井冈山会师视频》,渲染会师的热闹场面,感受会师的愉悦氛围,继而带动课堂气氛。

让学生结合教材概括井冈山会师相关知识点(时间、会师队伍、会师后队伍名称、地位、领导人)

过渡:

井冈山会师后,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的奋斗历程。

教师出示“红军歌谣”,体会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投影1928—1930年中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

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同时在整理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党的革命历程,也能激发对党的热爱之情。

四、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革命领导人中,参加了南昌起义的有( )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刘少奇 ④朱德 ⑤贺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⑤

2.“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C.湘赣边界起义  D.广州起义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军队中确定绝对领导地位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三湾改编  C.八七会议    D.北伐战争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

A.湘南起义 B.广州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5.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B.广东革命根据地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湖南革命根据地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B.必须与国民党分裂

C.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必须夺取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权

五、课外作业:

完成下节课的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火种: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点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旺盛:

井冈山会师

形成: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前郭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张琳娜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1课时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2.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3.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带了一首毛泽东的诗送给大家,《七律·长征》。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学生读诗词《七律·长征》.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关于什么的内容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出示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毛泽东诗词中的红军走过的画面。

红军长征途中走过了千山万水,你看这是他们走过的高不可攀的五岭,险象环生的乌蒙山;这是他们渡过的浊浪滔天的金沙江,险桥横架的大渡河;这是他们爬过的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这是他们走过的荒无人烟的水草地。

(二)长征的历史背景

过渡: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这样恶劣的环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

(1)读教材81页并回答。

老师总结原因。

(2)我们通过下面这张简表来看这四次反“围剿”情况。

(出示表格)

次序

敌军人数

红军人数

敌我力量对比

红军歼敌数

领导人

第一次

10万

4万

2.5:

1

1.5万

毛泽东

第二次

20万

3万

6.5:

1

3万

毛泽东

第三次

30万

3万

10:

1

3万多

毛泽东

第四次

50万

7万

7:

1

3万多

周恩来

朱 德

第五次

100万

8万

12.5:

1

王 明

a.从这张概况图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b.前面四次胜利是怎样取得的?

(学生回答)毛泽东和朱德是怎样打的?

(出示)面对四次围剿四次失败的结果,蒋介石甘心吗?

1933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发动第五次“围剿”,这次敌我力量悬殊更大了。

如果你是当时的红军领导人,你准备怎样打?

讨论并出示结果。

这时红军只有进行长征才能保存实力。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齐读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漫漫长征路

过渡:

漫漫长征路,红军走过了哪些地方呢?

出示路线图。

让我们一起走一走。

你感受到了什么?

知道多远吗?

(二万五千里)除了路程长所经历的时间也长(1934.10——1936.10)。

我们当时有飞机吗?

有,那不是我们的飞机,那是蒋介石的敌机在头顶盘旋。

有保护红军长征的护卫队吗?

有,那是蒋介石派出的追兵。

在这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红军靠什么走完了这漫漫征途?

让我们走进长征路上的故事,也许我们会有所体会。

(四)长征路上的故事

1.读《小董过雪山》,分组讨论:

小董过雪山的艰难。

(衣、食、住、行)出示图片。

即使这样艰难,13岁的小董还是胜利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大雪山。

你从中体会到了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2.长征路上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1)学生说故事,并及时总结。

(2)出示总结性语言。

(3)只有……也只有……

(4)长征精神不仅激励着我们,领导人毛泽东曾这样说过(出示课件)。

(5)外国人也对长征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出示课件)

(五)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1.大渡河水不停地在咆哮,泸定桥的铁索还在悠悠摇荡,长征的脚步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它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

今天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来重温长征呢?

那是因为——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平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发言)遇到这些困难时你是怎样面对的呢?

今天我们了解了长征精神后你今后准备怎样处理这些困难呢?

(学生说)总结:

是呀,不管是在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齐读: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2.今天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了解了长征,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精神,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走好我们人生的长征之路。

最后,让我们带着红军长征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齐读《七律长征》。

老师要看看你没有没有真正地领悟到长征精神,看谁读的豪迈、有气势。

(六)当堂训练:

(七)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过程:

瑞金-遵义-吴起镇-甘肃会宁

长征精神:

理想坚定不怕困难和牺牲团结互助乐观向上

 

前郭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张琳娜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1课时

1.知道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成立初期艰难的探索。

2.学生们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它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3.学生明确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难点

明白当时的救国之路

教法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导火索)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3、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并高呼“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但遇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4、五四运动的中心先在北京(学生是运动的主力),后转移到上海(工人是运动的主力)。

 

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最能反映的口号是: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精神:

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追求科学民主的精神。

 

 中考链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