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772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上教学反思.docx

《二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上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上教学反思.docx

二上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我也安排每天不同形式的反复背诵,对口诀的背诵已经算是比较熟练了,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

根据两个班孩子的能力情况,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

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

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

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

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

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

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学生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已经有了对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写等初步的经验基础,因此,在设计《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活动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口诀的编写过程,学会有序的整理口诀。

(重点)

2.能用有效的、优化的方式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有关口诀解决问题。

(难点)

3.鼓励学生积极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同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有了前面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这节课学生并不会感到很困难,所以我把学会探究、学会总结、学会解决问题作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

1、我充分利用教材书上的情景图,通过观察小青蛙一次接一次的跳远,学生说出了小青蛙从0点开始,每次都是跳8格,利用这个数学信息,我提出了“一次跳8格,也就是一个8,用算式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自己列出了关于8的乘法算式,接着我又提出了“要把这些算式计算得又对又快,要用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经验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要用8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出课题8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中,出现小青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8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数学。

2、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相信学生能学会,所以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讲解者。

在总结8的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口诀的总结方法,为8的总结做个铺垫,然后自己试着来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先自己来探究,最后在小组内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独立地总结出口诀,只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困难,通过小组交流也较好地解决了。

    

出现的纰漏:

1、对于识记口诀设计得不够好,识记口诀有困难,有待改进。

在记忆口诀的环节,我采取的是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然后找一两名记得快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的,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句记起来有困难,全班一起想办法来记。

通过这几个环节有多半学生能够较好的记忆,但还是有少数学生应用的时候出现了口诀记忆错误。

我当时觉得很着急,再说时间也不够了,所以叮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但事后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课后了解到,记得快的孩子大部分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对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堂探究,交流、总结,他们很快就能记住口诀,看来,课前预习也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在下一阶段的口诀学习中我得加强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2、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

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特别的积极,都想到前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看到他们那么强烈的表现欲望,我感受到了他们那份成功的喜悦,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通过这个环节我也反思到,以前的教学有时我把得太死了,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3、学生展示中教室中一片寂静,可细看,有很多同学在心不在焉的听,好像学生对类似的口诀课已经麻木了。

再加上刚开始展示时学生的紧张,我又没有随机点燃气氛,以至于课堂沉闷,最后时间把握的不是多好,课堂作业也没完成。

4、课堂生成的太少,质疑补充的声音太小。

5、学生倾听习惯还有待加强。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

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

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另外,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作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接着我再把口诀中的积,用数字的形式出示,学生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发现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九、三九和八九等,它们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相反的,我再用课件演示。

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

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

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课尾再回到“九九歌谣”,同时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

看一看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1、运用充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

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

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

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

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这是我想到今后教学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

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

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

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

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

例如:

利用第一节上课的时间8:

2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

例如在教学8:

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

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

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搭配》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活动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我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运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了要按规律有次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怎样促使更多的学生明白根据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学习的顺利,是我感到有点迷茫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