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631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docx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含答案

2012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

(二)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2.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4.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  )。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5.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6.概念的结构不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7.“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这是(  )的观点。

  A.布鲁纳  B.克伯屈

  C.赞科夫  D.怀特海

  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惩罚和服从定向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没有正确答案

  11.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  )。

  A.比奈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纽厄尔和西蒙  D.布鲁纳

  13.小学生的思维(  )。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4.《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C.不为金钱,自甘寂寞  D.自强不息,无私奉献

  1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  )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C.1986年4月2日  D.1995年9月1日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1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  )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

  A.群众性活动  B.以学生为核心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班级授课制

  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

  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E.不均衡性

  5.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  )。

  A.道德意识  B.道德动机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E.道德行为方式

  部分试题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依法治校

  2.课外活动

  3.精细加工策略

  4.教学

  5.学习迁移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

  3.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哪些?

  4.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有哪些?

  5.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2.请分析下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

“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

”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

“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

”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

“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要感谢谁呢?

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11岁)。

  3.C[解析略。

  4.A[解析儿童(2岁~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

这些阶段是: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1~12岁)。

  5.C[解析略。

  6.D[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要成分。

  7.A[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

  第二,“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第三,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8.C[解析略。

  9.D[解析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第一水平:

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主义阶段;

(2)第二水平:

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3)第三水平:

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10.A[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2)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3)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11.D[解析略。

  12.A[解析桑代克以猫为对象,通过猫走迷宫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一样,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

  13.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14.B[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为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5.A[解析略。

  16.B[解析《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8.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9.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20.B[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2.ABCD[解析在法律实践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所作的分类,即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四种。

  3.ABCD[解析略。

  4.ABCDE[解析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

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5.BE[解析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

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

  四、名词解释

  1.依法治校:

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3.精细加工策略:

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4.教学: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答案要点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3.[答案要点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4.[答案要点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答案要点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其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2.[答案要点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名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

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