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812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docx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

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

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

(一)政治背景

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②和平时期:

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

(拉扎斯菲尔德:

《人民的选择》1940年)

(二)经济背景:

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

(三)社会背景:

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

①学科基础:

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

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

(一)早期: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有限效果论”

(二)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

传统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

地位:

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

价值观:

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

方法论:

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

批判学派:

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欧洲,70年代兴盛,80年代成为主流之一。

植根于历史与文化传统

批判学派理论基础:

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

主要流派:

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

价值观:

对现存的传播制度、传播文化进行批判,寻找社会公众可能的抗争方式

方法论:

注重定性研究,使用哲学的思辨方法和符号学、人类学的方法,在宏观研究领域提出了更深刻的思想

二、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从台湾开始。

台湾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是在美国经验学派和部分批判学派研究的影响下进行的。

大陆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

一、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

主要贡献:

1,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

2,提出“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

3,开创“内容分析法”,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立下功勋。

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主要贡献:

1、场论与群体动理论:

场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部分的性质由整体决定,整体特征并非部分之和。

场论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形成;群体动力论:

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成员个体的制约和影响。

2、把关“概念的提出。

传播者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观念,不仅要考虑其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其所属的群体因素。

家庭主妇是家庭消费新食品的把关人。

三、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主要贡献:

1,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

提出”舆论领袖“、提出”两级传播“概念;破除“枪弹论“→”有线效果论“《人民的选择》

2,研究论创新:

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

3,开创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两级传播理论:

讯息和影响先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舆论领袖,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是间接的,并且会受到社会基层舆论领袖的影响而削弱。

舆论领袖:

人们所认识和信赖的人,往往跟他们有相同的社会地位,被认为具有某些专长和对某些问题见解深刻。

舆论领袖能够向人们提供建议和解释,改变他们的态度和影响他们的行为。

与社会正规组织的领导人物不一样,舆论领袖是非正式的领导,给人出谋划策,其影响力常常比大众传媒更大。

四、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主要贡献:

1,由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全面总结;

2,”控制实验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代表作:

《传播与说服》

 

五、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

巨大贡献:

1,综合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研究,系统化、结构化前人成果,创立了新学科——传播学。

创立传播学的标志:

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

2,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壮大;代表作:

《大众传播学》、、《报刊的四种理论》

3,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

《报刊的四种理论》:

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

第二章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施拉姆:

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其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具体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传播史;

2,人类传播形态——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传播活动的本体运动规律

人类传播过程的研究:

1)宏观层面:

研究传播活动过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的互动关系;

2)微观层面:

细分传播活动过程——拉斯维尔5W

第二节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2、方法的综合性。

社会科学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人文科学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别:

定性方法操作的是概念体系,定量方法操作的是量化事实体系。

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

定性研究(质化研究)

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结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的结论。

1,人文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人文学科传统视传播为意义的社会生产,这种意义的生产与三个基本传播过程要素密切相关:

讯息、传播者及其再现的社会结构。

用人文科学的术语来讲是:

话语、主体性和语境。

大众传播即是社会现象,又是话语现象

语言话语分析

2.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的过程。

定性研究的诸多方法中,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符号互动论、民族志、小组座谈、投影技法等。

定性方法的研究程序:

1.资料收集。

2.分析定性资料。

3.定性研究报告。

民族志方法:

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

研究者必须“长时间参与”或以“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搜集数据。

目的在于发现他们的信念、价值、观点和动机等,而且要从团体中的成员观点,来了解这些信念和价值如何发展和改变。

参与观察法:

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采用参与观察方式进行的研究,通常不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先融入,再跳出

小组座谈法:

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

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

通过倾听一组从调研者所要研究的目标市场中选择来的被调查者,从而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

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投影技法:

一种无结构的非直接的询问形式,可以鼓励被调查者将他们对所关心问题的潜在动机、信仰、态度或感情投射出来。

在投影技法中,并不要求被调查者描述自己的行为,而是要他们解释其他人的行为。

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被调查者就间接地将他们自己的动机、信仰、态度或感情投影到了有关的情景之中。

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量化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

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

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操作程序:

1.确立研究假设。

2.确立研究方法。

3.收集各种数据。

4.整理分析数据。

5.提出研究结论,以验证最初的假设。

(一)抽样调查法:

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特点:

1,推断总体的目的性;

2,推断形式的整体性;

3,样本抽取的随机性;

4,样本误差的可控性。

分为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问卷设计:

问卷构成:

1,基本项目(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家庭人口等);

2,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

3,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

(二)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程序:

1,提出研究假设,根据假设确定研究范围;2,制定分类表,将研究内容分为若干大类与分析单元;3,将讯息内容分类编码归类,计算各类别比例关系及各分析单元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4,验证假设,提出结论。

(三)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适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程序:

1,提出假设;2,简化影响因素,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与因变量;3,控制、实验:

分出控制组、实验组4,统计、分析

给实验组提供经过简化并确定的自变量,给控制组提供普通的、非研究所用的自变量

自然实验法:

克服人为因素与缺陷,更真实客观,但难于控制

第三章传播

第一节传播

一、传播的含义: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从四方面理解: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传播的类型

自我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一、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1,符号和信号时代

复杂程度有限传播速度缓慢——生理局限性

2,说话和语言时代

口语传播的局限1)发声功能传递信息—人体能量限制—近距离内传递和交流;2)音声符号转瞬即逝—保存和积累性弱。

3,文字时代

1)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信息长久保存;2)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从传播的角度看,统治权直接表现为话语权。

印刷媒介的出现才开始被打破这一垄断。

3,印刷时代

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指出,新媒介在四个方面比早期的媒介更有效:

表达性,记录永久性,迅速性:

分布性:

从世界范围看,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这一系列事物的生成相一致、相同步的。

4,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19世纪开始

电子媒介诞生的里程碑意义:

“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播。

5,网络传播时代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时代

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财富的直接产物。

第四章

(一)三论中的信息

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信息论申农:

信息、熵与比特;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式

(2)控制论维纳:

反馈

(3)系统论贝塔朗菲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三论”中的信息概念:

1.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

2.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人们借助信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减少对事物的不确定性)。

3.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联系、差异的产物。

(二)基本分类:

社会信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信息

(三)其他几个重要概念

▲噪音

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即噪音。

▲冗余信息

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反馈

“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

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施拉姆

▲前馈

“指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

”——施拉姆

二、信息的特征:

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不同民族的文化禁忌,红十字与红新月

2、普遍性课堂上老师的语言与文字交通信号灯

3、表达性蒙克《呐喊》

4、流动性危机传播中的信息流动

5、共享性

6、载体性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多样性、片断性、时效性、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三、信息的功能

认识功能

社会功能(启迪、教育、娱乐、舆论)

三、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社会

1、信息爆炸。

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新的知识层出不穷。

2、地球村和地球都市形成。

信息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联系更加紧密。

3、信息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

信息已经取代了物质和能源成为人类生产的核心。

II、符号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一、符号的结构

符号的结构如下:

1、能指:

符号的物质形式。

如:

人、human、

2、所指:

符号所指代和表示的意义。

如:

红色代表着热情、喜庆、革命、鲜血、国旗……

符号的意义又包括:

辞典意义

引申意义

练习:

“人者,一撇一捺也。

”这句话描述的是符号的:

A、能指;B、所指;C、辞典意义;D、引申意义

二、符号的特性

1、指代性:

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

2、社会共有性:

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

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

例:

大众银行广告

3、发展性:

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

三、符号的分类

实际上,人类的传播符号经常是混合使用的。

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

——爱伯特·梅热比

III、讯息

讯息就是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信息符号。

是人类传播内容的具体单位。

是由一系列有序性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组成的表达特定信息的符号系统。

讯息这个系统包括信息和符号两个部分。

在传播中,传者传出讯息,并不意味着受者就一定收到讯息;受者收到讯息,也不能保证“翻译”、还原成传者意欲传递的那种信息。

传受两者共享信息的前提,是拥有基本相同等级的符号系统和经验系统。

 

第五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

I、自我传播

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达摩祖师:

面壁思过

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7米。

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

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

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

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了9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

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

始至今日,遗址犹存。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主我

I

客我

Me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

[GeorgeHerbertMead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SouthHadley)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因心力衰竭逝于美国芝加哥。

主要著作:

当代哲学:

ThePhilosophyofthePresent.1932

心灵,自我与社会:

Mind,Self,andSociety.1934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MovementsofThoughtinthe19thCentury.1936

行动哲学:

Thephilosophyoftheact.1938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interaction)。

(三)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

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自我传播的主要特性

自我传播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以下三点:

①隐蔽性,这种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身,常常不要求、不希望与其他人共享。

②内动性,自我传播即人的自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这一切的传播活动都是发生在由自己开拓的内心世界的“小天地”里。

③短途性,传播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总是从甲流到乙,并从乙流动到甲,而自我传播就是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达到主我和客我的信息交流和对话,瞬息之间就完成了一个自我的传播过程。

自我传播的形式:

1,感觉和知觉

2,记忆

3,思维

4,想象

5,情绪和感情

感觉:

包括“五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这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知觉:

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

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

理解自我传播: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大仲马:

自得其乐

有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

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送给那位服务员。

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飞奔离去。

大仲马拈须微笑,自得其乐,他想:

“我的画虽不如我的文字传神,但总算有两下子,行!

一刻钟后,那服务员气喘吁吁地回来,手里拿了一把雨伞对他说:

“先生,你需要的东西,我给你找来了!

一、人际传播的形式和使用的符号

1、面对面

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号等

2、借助听觉媒介如电话

口语、类语言等

3、借助视觉媒介如书信、网络的即时交流工具等

书面语、绘画语言等

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1、直接性

2、随意性强

3、保密性强

4、反馈迅速

5、可控性强

三、人际传播的动机/功能

1、罗洛夫认为,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的主要是六种资源: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人际传播

2、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

3,库利的“镜中我”(looking-glassself):

 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

这就是"镜中我"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素: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4、约哈里之窗

开放区域

个人资料,如名字、相貌、身份、职业等

盲目区域

缺乏自知之明的那一部分

秘密区域

隐私,或者尚未公之于众的东西

未知区域

潜质、潜能

他人了解

他人不了解

自己不了解

自己了解

5、普遍而言,人际传播的动机如下:

(1)认识自我

(2)建立人际关系

(3)控制周围环境

(4)进行情感沟通

五、人际传播的符号互动过程

施拉姆循环模式

六、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

1、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其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

2、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

3、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

七、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其他传播形式共同构成了社会信息的交互网络。

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规模化延伸,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补充。

并不能简单判定谁的效力更大,只能说两者各有所长。

2、大众传播主要传递基本信息,而人际传播的劝服能力更强。

3、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获取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4、在大众媒介上呈现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制作手段和节目样式。

2008年四川广元“柑蛆事件”:

2008年10月4日,《华西都市报》以三分之一版的篇幅刊发了《好可惜!

万吨柑橘长蛆被深埋》一文,详述四川广元旺苍县嘉川镇鸡鸣山果园发现大实蝇(俗称柑蛆)疫情,当地政府出资300万元统一收购,然后深埋、消毒,进行了无公害化处理。

第二天发表跟踪报道《误食“柑蛆”莫慌!

人体不会有大碍》。

这些消息发表后,部分传统媒体加以转载,媒体报道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社会关注。

10月20日,网易论坛上出现帖子《柑蛆(大实蝇)疫区看来只是四川广元》。

发帖网友强调:

“有新闻写了这件事情,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大家还是注意一下吧。

”各大论坛社区纷纷转载,很快促使“告诉家人和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

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

请转发给每个你关心的人”这条短信的疯狂转发。

这条短信讲述的事实基本是真实的,但是却导致全国柑橘市场急速萎缩。

根据“小世界网络传播”理论,如果以网易论坛中的帖子作为起点来推算,在10月20日发帖当天,有3935人通过浏览该帖知晓“柑蛆”事件。

假设在一天的时间里,这些消息源会与其人际传播网络中的所有人进行一次人际沟通,沟通中有60%的人会谈到“柑蛆”事件,则在10月21日,就会有70,948人知晓该事件。

假设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