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777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5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

【知识精讲】

一、体系构建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

(1)一看反应:

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

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

①电解质溶液;

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

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工作原理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1)反应原理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锌片

铜片

电极反应

Zn-2e-===Zn2+

Cu2++2e-===Cu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由Zn片沿导线流向Cu片

盐桥中离子移向

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2)盐桥的组成和作用

①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②盐桥的作用:

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正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

(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3)用于金属的防护:

将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①首先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

②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两个半反应,选择正、负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

三、常见化学电源及工作原理

(一)一次电池:

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

1.碱性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

Zn+2MnO2+2H2O===2MnOOH+Zn(OH)2。

负极材料:

Zn。

电极反应:

Zn+2OH--2e-===Zn(OH)2。

正极材料:

碳棒。

电极反应:

2MnO2+2H2O+2e-===2MnOOH+2OH-。

2.纽扣式锌银电池

总反应:

Zn+Ag2O+H2O===Zn(OH)2+2Ag。

电解质是KOH。

负极材料:

Zn。

电极反应:

Zn+2OH--2e-===Zn(OH)2。

正极材料:

Ag2O。

电极反应:

Ag2O+H2O+2e-===2Ag+2OH-。

3.锂电池

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

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

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

(1)负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锂 8Li-8e-===8Li+

(2)3SOCl2+8e-===2S+SO

+6Cl-

(二)二次电池:

放电后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

1.铅蓄电池总反应:

Pb(s)+PbO2(s)+2H2SO4(aq)

2PbSO4(s)+2H2O(l)

(1)放电时——原电池

负极反应:

Pb(s)+SO

(aq)-2e-===PbSO4(s);

正极反应:

PbO2(s)+4H+(aq)+SO

(aq)+2e-===PbSO4(s)+2H2O(l)。

(2)充电时——电解池

阴极反应:

PbSO4(s)+2e-===Pb(s)+SO

(aq);

阳极反应:

PbSO4(s)+2H2O(l)-2e-===PbO2(s)+4H+(aq)+SO

(aq)。

2.图解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规律

(1)充电时电极的连接:

充电的目的是使电池恢复其供电能力,因此负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以获得电子,可简记为负接负后作阴极,正接正后作阳极。

(2)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

同一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在充电与放电时,形式上恰好是相反的;同一电极周围的溶液,充电与放电时pH的变化趋势也恰好相反。

(三)“高效、环境友好”的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

种类

酸性

碱性

负极反应式

2H2-4e-===4H+

2H2+4OH--4e-===4H2O

正极反应式

O2+4e-+4H+===2H2O

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式

2H2+O2===2H2O

备注

燃料电池的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

2.解答燃料电池题目的思维模型

3.解答燃料电池题目的几个关键点

(1)要注意介质是什么?

是电解质溶液还是熔融盐或氧化物。

(2)通入负极的物质为燃料,通入正极的物质为氧气。

(3)通过介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同时考虑该离子参与靠近一极的电极反应。

【典题精练】

考点1、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例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内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一定是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

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能变化

解析:

A项,内电路中不存在电子的移动;B项,若是由铝、镁、氢氧化钠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则负极是铝;C项,若是由锌、铜、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则正极表面析出铜,没有气泡产生。

答案:

D

误区警示:

规避原电池工作原理的3个失分点

(1)原电池闭合回路的形成有多种方式,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相接触。

(2)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3)无论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考点2、考查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例2.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解析:

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③中Fe在浓HNO3中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则Fe作正极A、C错;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负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

+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④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错误。

答案:

B

练后归纳: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5种方法

说明:

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形成活泼电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考点3、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例3.4.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设计实验验证Fe、Cu的金属活动性,他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实验项目:

方案Ⅰ:

有人提出将大小相等的铁片和铜片,分别同时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据此确定它们的活动性。

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方案Ⅱ:

有人利用Fe、Cu作电极设计成原电池,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

试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标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Ⅲ: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再设计一个验证Fe、Cu活动性的简单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与方案Ⅰ、Ⅱ不能雷同),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________。

解析:

方案Ⅰ:

铁与酸反应产生气泡,Fe+2H+===Fe2++H2↑,而铜与酸不反应。

方案Ⅱ:

设计原电池时以铁、铜为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或盐酸等溶液。

实验现象是铁溶解,而铜极上有无色气泡产生。

在负极:

Fe失去电子变为Fe2+,Fe-2e-===Fe2+;在正极,溶液中的H+获得电子变为H2,2H++2e-===H2↑。

方案Ⅲ:

设计简单实验时注意原理与方案Ⅰ及方案Ⅱ的原理不同,且现象明显,操作简单。

将铁片置于CuSO4溶液,若铁片表面覆盖一层铜,说明Fe比Cu活动性强,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

(合理即可)

答案:

方案Ⅰ:

Fe+2H+===Fe2++H2↑

方案Ⅱ:

装置如图所示

2H++2e-===H2↑ Fe-2e-===Fe2+

方案Ⅲ:

将铁片置于CuSO4溶液,若铁片表面覆盖一层铜,说明Fe比Cu活动性强 Fe+Cu2+===Fe2++Cu

方法技巧:

利用原电池原理比较A、B两种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将A、B两种金属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A溶解,而B上有气体放出,则说明A作负极,B作正极,即可以断定金属活泼性A>B。

考点4、考查新型电池——可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

例4.“天宫一号”飞行器白天靠太阳能帆板产生电流向镍氢电池充电,夜间镍氢电池向飞行器供电。

镍氢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若电池总反应为2Ni(OH)2

2NiOOH+H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iOOH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a电极的pH增大,K+移向b电极

C.充电时,a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

D.放电时,负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解析:

放电时,NiOOH在正极上放电,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充电时,a电极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pH增大,K+移向a电极,B错误、C正确;放电时,负极上H2放电,D错误。

答案:

C

解题技巧:

4方面突破可充电电池

考点5、考查新型电池——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例5.如图所示为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放电过程中,电子从正极区向负极区每转移1mol,便有1molH+从阳极室进入阴极室

D.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原料广泛、操作条件温和、有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值得研究与推广

解析:

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死亡,电池不能正常工作,A选项正确;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葡萄糖失电子生成CO2气体,B选项正确;放电过程中,电子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转移,C选项错误;结合题给条件分析,D选项正确。

答案:

C

解题规律:

特定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判断

第一步:

写出电池总反应式。

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的燃烧反应一致,若产物能和电解质反应则总反应为加和后的反应。

如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

NaOH溶液)的反应式为

CH4+2O2===CO2+2H2O ①

CO2+2NaOH===Na2CO3+H2O ②

①式+②式得燃料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NaOH===Na2CO3+3H2O。

第二步:

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一般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都是O2,电解质溶液不同,其电极反应有所不同,其实,我们只要熟记以下四种情况:

(1)酸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电极反应式:

O2+4H++4e-===2H2O。

(2)碱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电极反应式:

O2+2H2O+4e-===4OH-。

(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环境下电极反应式:

O2+4e-===2O2-。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环境下电极反应式:

O2+2CO2+4e-===2CO

第三步: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写出负极反应式。

电池的总反应式-电池正极反应式=电池负极反应式。

注意在将两个反应式相减时,要约去正极的反应物O2。

【名校新题】

1.(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考模拟)下图为利用电化学方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极不能使用同种电极材料

B.工作时,a极的电势低于b极的电势

C.工作一段时间之后,a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COO-+4H2O-8e-=2HCO3-+9H+

【答案】D

【解析】图中连接负载(用电器)的装置为原电池,根据电极上的物质变化,判断得或失电子、电极名称,写出电极反应式。

A项:

电极a、b上发生的反应不同,因而两极间形成电势差,故电极材料可同可异,A项错误;B项:

工作时,电极b上CH3COO-→HCO3-,碳元素从平均0价失电子升至+4价,电极b是原电池的负极,则电极a是电池的正极,a极的电势高于b极的电势,B项错误;C项:

电极a(正极)电极反应为

+H++2e- → 

+Cl-,正极每得到2mol电子时,为使溶液电中性,必有2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a极溶液,同时电极反应消耗1molH+。

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a极区溶液中H+浓度增大,pH减小,C项错误;D项:

据图中物质转化,考虑到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关系,电极b(负极)反应为CH3COO-+4H2O-8e-=2HCO3-+9H+,D项正确。

本题选D。

2.(2019·山东高考模拟)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如图。

电池工作时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RuII

RuII*(激发态)RuII*→RuIIII3﹣+2e﹣→3I﹣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I﹣和I3﹣浓度不断减少

C.透明导电玻璃上的电势比镀Pt导电玻璃上的电势高

D.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

2Ru3++3I﹣═2Ru2++I3﹣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该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错误;

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I-和I3-浓度不变,B错误;C.根据装置图可知,电子由透明导电玻璃上通过用电器转移至镀Pt导电玻璃上,所以透明导电玻璃上的电势比镀Pt导电玻璃上的电势低,C错误;D.电池工作时,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

2Ru3++3I-=2Ru2++I3-,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3.(2019·山东高三期末)金属-硫电池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因而在电池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关注。

常温下新型Mg-S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Mg+nS=MgSn。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负极材料为金属镁,正极材料为固体硫

B.电解质溶液可选用硫酸铜溶液

C.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将金属镁换成金属钠或锂也可以形成原电池

【答案】D

【解析】A.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在反应中Mg失去电子,所以金属镁作原电池的负极,而固态S不能导电,因此不能作电极,A错误;B.若电解质溶液选用硫酸铜溶液,则在正极上就不能是S获得电子变为阴离子,B错误;C.在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移动,C错误;D.若将金属镁换成金属钠或锂,由于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也很强,因此也可以形成原电池,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4.(2019·山东高三期末)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转化为Na2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

B.放电时,a极为正极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3-

D.M可以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

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所以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B.充电时Na2S4还原为Na2S,放电和充电互为逆过程,所以a是负极,B错误;C.在充电时,阳极b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示知道电极反应为:

3I--2e-═I3-,故C正确;D.根据图示可以知道交换膜允许钠离子自由通过,所以应该是阳离子交换膜,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5.(2019·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通过膜电池可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

),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流方向从B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A极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H+的数目为0.1NA

【答案】D

【解析】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电流从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则A.B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电流从正极A沿导线流向负极B,B错误;C.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错误;D.据电荷守恒,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个数为0.2NA,而发生

,则A极区增加的H+的个数为0.1NA,D正确;答案选D。

6.(2019·山东济宁一中高三开学考试)中国科学家用蘸墨汁书写后的纸张作为空气电极,设计并组装了轻型、柔性、能折叠的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下图1,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纸张中的纤维素作锂电池的正极

B.开关K闭合给锂电池充电,X为直流电源负极

C.放电时,Li+由正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2O2+2e-=O2↑+2Li+

【答案】B

【解析】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纸张中的石墨作锂电池的正极,活泼的锂是负极,电解质里的阳离子负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正极;开关K闭合给锂电池充电,电池负极接电源的负极,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A、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纸张中的石墨作锂电池的正极,故A错误;B、开关K闭合给锂电池充电,电池负极接电源的负极,X为直流电源负极,故B正确;C、放电时,Li+由正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正极,故C错误;D、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Li2O2-2e-=O2↑+2Li+,故D错误;故选B。

7.(2019·临猗县临晋中学高三月考)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

【答案】D

【解析】A项正确的正极反应式为Cl2+2e-=2Cl-,错误;B项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故在左侧溶液中才会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错误;C项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变,错误;D项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产生0.01molAg+与盐酸反应产生AgCl沉淀,同时约有0.01mol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转移到右侧溶液中,故左侧溶液共约0.02mol离子减少,正确。

故选D。

8.(2019·山东高考模拟)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实现碳氮联合转化。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M、N为厌氧微生物电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

B.电池工作时,H+由M极移向N极

C.相同条件下,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体积之比为3:

2

D.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4++2O2==NO3-+2H++H2O

【答案】C

【解析】图示分析可知:

N极NO3-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氮气、发生还原反应,则N极正极。

M极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M极为原电池负极,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3-,A.M极为负极,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由M极移向N极,故B正确;C.生成1molCO2转移4mole-,生成1molN2转移10mole-,根据电子守恒,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mol:

4mol=5:

2,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5:

2,故C错误;D.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3-,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4++2O2==NO3-+2H++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C。

9.(2019·山东高考模拟)已知过氧化氢在强碱性溶液中主要以HO2-存在。

我国研究的Al-H2O2燃料电池可用于深海资源的勘查、军事侦察等国防科技领域,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溶液中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Al极迁移

B.Ni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O2-+2e-+H2O=3OH-

C.电池工作结束后,电解质溶液的pH降低

D.Al电极质量减轻13.5g,电路中通过9.03×1023个电子

【答案】C

【解析】A.根电池装置图分析,可知Al较活泼,作负极,而燃料电池中阴离子往负极移动,因而可推知OH-(阴离子)穿过阴离子交换膜,往Al电极移动,A正确;

B.Ni为正极,电子流入的一端,因而电极附近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得电子,又已知过氧化氢在强碱性溶液中主要以HO2-存在,可知HO2-得电子变为OH-,故按照缺项配平的原则,Ni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O2-+2e-+H2O=3OH-,B正确;

C.根电池装置图分析,可知Al较活泼,Al失电子变为Al3+,Al3+和过量的OH-反应得到AlO2-和水,Al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Ni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O2-+2e-+H2O=3OH-,因而总反应为2Al+3HO2-=2AlO2-+H2O+OH-,显然电池工作结束后,电解质溶液的pH升高,C错误;D.A1电极质量减轻13.5g,即Al消耗了0.5mol,Al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因而转移电子数为0.5×3NA=9.03×1023,D正确。

故答案选C。

10.(2019·山东高考模拟)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污水治理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可以通过膜电池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从A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B极

B.B极为电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4H2O═2HCO3—+9H+

C.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个数为0.2NA

D.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H++2e−═Cl−+

【答案】B

【解析】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e-+H+═

+Cl-,B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4H2O ═2HCO3-+9H+,A.原电池工作时,电流从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即电流方向从A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B极,故A正确;B.B极为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4H2O ═2HCO3-+9H+,B极不是阳极,故B错误;C.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