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部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docx
《22《礼记》二则部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礼记》二则部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礼记》二则部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礼记》二则
◇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主要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3.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4.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理念或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和现实社会,探讨对于“教学相长”这一理念和“大同”社会理想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对偶和排比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
2.难点:
(1)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2)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诫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嘉肴(yáo) 弗食(fú) 兑命(yuè)
教学相长(zhǎng)学学半(xiàoxué)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通假字]
①兑命(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②学学半(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①虽有嘉肴(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味美。
今义:
意义,用意)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
困惑。
今义:
困难)
2.了解作品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它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
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三、学习新课《虽有嘉肴》
步骤一:
指导朗读,疏通文义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查一学生朗读,教师强调字词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义,并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补充总结。
5.朗读课文,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步骤二:
问题探究,拓展延伸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论证思路)
明确: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归纳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1)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2)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
二者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的论据,是用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3.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