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263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量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量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测量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测量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方案1.docx

《测量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方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方案1.docx

测量方案1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余夫公路至小曹娥互通段)第1合同段

测量技术方案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宁波余慈高速公路工程第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目录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余夫公路至小曹娥互通段)第1合同段3

测量技术方案3

一、工程概述3

二、地形气象4

三、编制依据5

四、人员组成5

五、图纸审核6

六、控制网复测7

七、施工过程测量控制10

八、测量管理专项制度18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余夫公路至小曹娥互通段)第1合同段

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述

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余姚市马渚镇大施巷东、余夫公路(S319)北侧,接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第一段高架桥设计终点;终点位于小曹娥镇符丁五丘东,接规划的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小曹娥互通,路线长度为17.9km。

工程划分为11个施工合同段,本合同段为第1合同段。

第1合同段起点位于兰曹大道与北兴路交叉口南侧约125m,里程桩号为K4+160。

路线向北展线,经马渚镇,于阳明街道南劳巷村附近设马渚互通与北环西路实现交通转换,再向北跨越南劳巷内江、舜达西路、长冷江、余方公路、余禾线,路线止于兰曹大道与规划姚慈路交叉口南侧,终点桩号K8+458.2,路线里程4.298公里。

主线桥梁桩基础、承台、墩身(含垫石)、现浇箱梁(含支座安装及防撞墙)及相关各类预埋件的施工;马渚互通区(含北环西路)匝道路基、收费站土石方填筑及边坡绿化等施工;标段范围内地表恢复、施工期围挡工程、地面道路渠化、交通组织及修复工作。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规模见下表:

 

第1合同段工程规模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路线长度

公里

4.298

2

土方数量

填方/挖方

千立方米

76.60/10.66

3

排水防护数量

浆砌片石

立方米

5653

混凝土

立方米

162

4

特殊路基处理

双向搅拌桩

721554

预应力管桩

40639

5

特大桥

米/座

4.298/1

大桥

米/座

1666.453/5

中桥

米/座

126/3

小桥

米/座

/

涵洞

2

6

线

互通式立交

1

分离式立交

/

通道

/

天桥

/

7

停车区

/

8

超限超载监测站

/

9

拆迁房屋

平方米

310

10

主体工程

148.26

含北环西路

改移沟渠道路

/

注:

①、桥梁长度为主线范围内(含互通)的主线桥、匝道桥及改路工程中的桥梁长度。

②、涵洞数为主线范围内(含互通、其他工程)的总数量。

③、土方、排水防护和占地数量均包括互通及其他工程数量。

二、地形气象

第1合同段沿线地基土浅部主要为一套全新统海积、冲海积地层,土层厚度、分布及性质均较稳定。

沿线水域除长冷江为六级通航河道外,其余主要为内陆排涝河道。

河流基本上是雨源型河流,河流多年平均水位约1.58m,大多流入杭州湾,流量和流速主要受季节和降雨的影响。

项目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

年平均气温16℃,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

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1344.7mm,降水高峰月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

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

夏秋间多热带风暴。

境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气温异常等。

三、编制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5、《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

6、《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余夫公路至小曹娥互通段)第1合同段施工图设计》;

7、设计院提供的交桩资料。

四、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项目工程测量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项目部组织成立测量小组,测量组长:

马杰,组员:

曹富兵,龙密学,李明洋。

测量组职责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

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生产计划安排及实施进度情况,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3、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

4、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5、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6、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由于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场地限制通视,测量工作任务较大,为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根据工程需要我们做如下测量操作流程图:

 

五、图纸审核

施工图纸是测量放样的主要依据,图纸数据校核是第一步,作为测量人员首先应读懂并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才能准确的进行图纸数据校核。

其步骤如下:

首先,应该了解图纸的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其次应该读懂图纸总平面设计图,了解工程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周围现状建筑物、公路、桥梁位置,合理有效利用,为今后控制点布设及施工放样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1、阅读图纸所有桩基,承台,墩身,梁片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了解它们的形状、尺寸、构造。

2、校核桥梁桩位坐标与高程。

如果发现与图纸对应不上应该及时上报工程部,让工程部协调处理。

3、校核墩顶、承台、梁片高程,其高程应该根据桥面设计纵横断面图提供的设计高程逐层减去桥面铺装层厚、箱梁高度、支座垫石厚度,如果发现与图纸对应不上应该及时上报工程部,让工程部协调处理。

4、校核桥梁各平面尺寸及结构尺寸,检查其距离是否与对应坐标有出入。

7、校核地下管道、电缆,与设计墩位是否有冲突,如有冲突应该上报征迁办,尽早改迁。

校核图纸是工程测量的重要一步,它直接、间接的影响了工程质量与安全,图纸有问题了,如没有及时发现,等到施工在即或施工完成才发现,为时以晚,质量受影响不说,更是延误工期,损失人力、财力。

所以图纸校核应在施工前及早进行。

另外,如发现有图纸仅有细小出入,可自行进行调整,如若变化出入较大应上报监理工程部或设计院。

六、控制网复测

设计院提供的平面点和水准点是控制线路的根本,为方便施工测量,我项目部在首级控制网下布设了加密控制网,并申请公司精测队进行控制网的复测。

对控制网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复测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

(一)复测范围及内容

我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K4+160~K8+458.2里程段,即第1合同段。

主要复测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由设计院提供的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为同一点。

加密控制点的主要布置在沿线余姚大道的小桥上及公交站台的绿化带边。

互通区加密点布置在线路两侧的机耕道上。

(二)施工复测程序

(1)编制复测方案,并报于监理、业主单位审批。

(2)复测外业测量,监理平行作业或旁站。

(3)测量内业资料整理。

(4)测量成果报告,报业主、监理审查批复。

(三)仪器设备及数据处理软件

复测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均要求通过国家计量授权的测绘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仪器检定有效使用期内;且都进行了作业前检校,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平面复测主要采用徕卡GS15接收机,水准复测主要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

如有特殊情况则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其他仪器进行复测。

平面复测数据后处理软件采用徕卡office基线处理软件,基线处理后采用武汉大学开发的科傻数据平差软件进行三维和二维数据平差。

高程复测数据后处理软件采用南方平差易2002。

(四)平面控制网的复测

我项目部平面控制网的复测由公司精测队进行,按公路三等精度要求施测。

使用6台GPS,按照布点顺序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测。

测设过程及成果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基础平面控制网与仪器设备的类型和精度应与设计院提供的资料一致。

精度要就如下表:

 

等级

平均边长(KM)

固定误差A(mm)

比例误差系数B(mm/km)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三等

2.0

≤5

≤2

≤1/150000

≤1/70000

(2)、必须采用与设计院精度相同或者高于设计院所用仪器精度,即不低于5mm+1pmm的接收机施测。

等级

接收机类型

仪器标称精度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观测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GDOP

三等

双频

10mm+5ppm

≥15

≥5

≥90

10-30

≤6

(3)、测设过程中因注意事项:

a、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b、经检查仪器预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启动仪器开始测量。

c、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仪器高等信息记录在手簿上。

同时应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d、静置和观测期间应防止仪器震动,不得移动仪器,要防止人员或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e、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

(五)高程控制网的复测

高程控制网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水准仪进行往返测设,测设路线按设计院交接桩号顺序测量。

测设过程及成果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水准测量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水准仪进行,水准标尺与仪器配套。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均进行检校,并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竖直面上的夹角(i角)不超过20”;当水准标尺位于垂直位置时水准标尺的圆水准器气居中。

2.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时标尺成像清晰稳定;观测时测站视线长度、视线高度须按下表执行:

水准测量视线长度、高度(m)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

计差

视线

高度

仪器类型

视距

三等

DS3

≤75

≤2.0

≤5.0

三丝能读数

DS1,DS05

≤100

在水准测量工作间歇时,前行选择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当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条件不好时,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间歇后,先进行间歇点高差检测,只有当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才从间歇点开始观测。

否则从前一个水准点起测。

3.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凡经检验超出规定限差均进行重测;

(2)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首先对靠性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段重测;

七、施工过程测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应制定严格的施工放样实施制度、放样成果检核制度、放样成果交底制度、测量成果报审制度和测量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制度。

控制测量统一由测量组进行测设。

测量队根据区段里程划分进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并做好作业记录和相关资料整理,严格按照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步骤方法进行操作。

施工测量控制主要内容

(1)钻孔桩施工测量:

桩的平面布置、桩顶标高;

(2)基础、承台施工测量:

承台的外形尺寸、纵横向轴线位置中心坐标及底、顶面高程;(3)墩柱、墩台施工测量:

墩中心坐标、外形尺寸、垂直度、支座垫石的位置、外形尺寸及标高;(4)箱梁施工测量:

箱梁轴线坐标、外形尺寸、线型、细部尺寸,纵横向梁底面、顶面高程,以及支座中心位置和高度;(5)桥面系施工测量:

沿线路中线的纵断面设计图,根据桥面设计横断面图,确定桥梁上部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及标高。

(6)道路施工测量:

沿线路中线的纵断面设计图,根据桥面设计横断面图,确定道路中轴线、边线和路面布置线,确定道路各施工层顶底面及路面上各功能结构标高。

(1)步骤和主要方法:

桥梁测量按照以下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

报施工测量报验单

打护桩、桩位自检

测放承台的各个角、便于模板安装

承台施工、预埋墩身钢筋

墩身施工

预埋垫石钢筋

垫石施工、搭设满堂支架、铺设方木

铺设底模、翼板

 

(2)钻孔桩测量

a、根据设计图纸复核各桩位中心点坐标(坐标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采用全站仪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b、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

c、每次桩位放样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避开施工干扰每个墩位每次放样1个桩位或隔桩(跳桩)放样,不得连续放样,放样时应记录原始地面高程和护筒高程。

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交予现场技术员。

 

桩位放样、护筒校正示意图

d、桩位测量放样资料必须进行报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校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3)承台测量

a、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承台基坑四个角点及高程以指导基坑开挖的平面位置和深度。

b、开挖基坑过程中,跟踪测量基地高程和量测平面尺寸至开挖结束,确保不超挖。

c、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测放承台角点控制点。

d、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交予现场技术员。

e、按照图纸计算出墩身预埋筋的位置坐标。

待承台模板立模后,在承台钢筋上测放墩身预埋钢筋位置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钢尺测距法测量各承台角点控制点,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或采用线锤控制,确认准确无误后交予现场技术员

承台放样示意图

(4)墩身测量

a、墩台身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此方法先按照图纸计算出墩身各个角点的坐标。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b、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确认准确无误后交予现场技术员。

C、按照图纸计算出垫石预埋钢筋的位置坐标,待墩身模板立好后,在墩身钢筋上测放垫石预埋钢筋位置并对墩身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钢尺测距法测量各墩身角点控制点,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或采用线锤控制,确认准确无误后交予现场技术员。

墩身放样示意图

(5)支座及垫石测量

a、在支座施工前,必须进行平面控制点、高程点的复测及墩顶高程复测,并要与相邻标段联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b、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在墩顶放出支座垫石的角点准确位置,支座垫石顶面高程通过转点至各墩顶,并复核测量后进行水准高程测设。

c、全站仪坐标法测量放出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并使用全站仪或钢尺复核相邻支座垫石的间距;支座垫石顶部高程使用精密水准测量法控制。

确认准确无误后交予现场技术员。

(6)箱梁及其他上部结构测量

a、本工程上部结构1#--50#墩为连续箱梁,其余是预制箱梁。

连续箱梁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后,将对支架进行预压,及时做好预压沉降观测。

b、根据图纸计算出箱梁底板边线坐标及高程,报监理测量工程师复核无误后再进行施工放样。

放出箱梁底板轴线和边线,直线段10米1个断面,曲线段5米1个断面,调整好底板标高后,报监理复核,无误后进入下道工序。

c、根据图纸计算出箱梁翼板边线坐标及高程,报监理测量工程师复核无误后再进行施工放样。

放出箱梁翼板边线,调整好翼板标高后,报监理复核,无误后进入下道工序。

d、梁片施工完成后,对梁片标高进行检核,根据图纸计算出防撞墙位置的坐标及高程,报监理测量工程师复核无误后再进行施工放样。

在防撞墙模板架立好后,对模板高程进行符合,准确无误后在进行下道工序。

(7)道路测量

a、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护坡道、等的具体位置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

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

(一)表示挖方。

b、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

c、路基施工期间应经常检查水准点,对有沉降的点位须及时更正。

d、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5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

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

e、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每隔10~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f、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

(8)涵洞的测量放样

a、根据设计图纸的桩号,调查当地的水系和道路情况。

b、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涵洞各基点的坐标,利用加密的导线控制点,用坐标法放样出各个基点的平面位置。

c、根据实测坐标,做好交底记录,并与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施工交底。

d、台背回填,在台身背测,用钢卷尺,每隔15cm做一标记,作为回填时的松铺控制线。

(9)道路沉降观测

a、观测点位的布设原则

纵向:

非结构物一般路段纵向每100m左右布设一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布置三个观测断面,第一个位于桥台桩基基础方向5-10m,第二个位于第一个过渡段中间,第三个位于第二个过渡段中间。

在跨度超过50m的桩基结构物的两端各设一观测断面,跨度小于50m时仅在一端设置;田河塘路段纵向每50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横向:

在路堤中心布设1个沉降观测点,两侧路肩各布设1个观测点(单向单车道匝道路堤中心可不布设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

b、观测频率

施工期:

路堤填高达到预压高度之前,每填一层调料需观测一次,因故停止施工,每三天观测一次。

预压期间:

预压期(6个月):

1次/3天;非预压期:

1次/周。

c、临时水准点的设置

临时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垂直向和水平向变形影响的坚固的地基上或永久建筑物上,其位置尽量满足观测时不转点的要求,每3个月用路线测设中设置的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对设置的临时水准点校核一次。

(10)下穿高铁段的安全监测

a、监测内容:

铁路桥墩承台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隆起;

b、监测点布置:

为保证高铁运营安全,需要对墩台变形进行安全监测。

监测范围主要包括施工范围内两侧铁路桥墩及其相邻墩。

每个承台的四个角各布置一个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

c、监测要求:

施工前对承台原始数据进行收集。

施工期间要对全过程进行观测,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监测资料,以便发现数据有误时,及时改正和补测。

当发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八、测量管理专项制度

8.1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1)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

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湿和粉尘环境中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擦拭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水汽晾干。

为保持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和稳定性不下降,或损坏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仪器操作者不得远离仪器,使仪器设备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2)测量仪器的检校。

用于测量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强制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生产。

(3)测量仪器要作好日常检校,定期了解使用仪器的精度状况。

(4)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

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5)仪器的使用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避免一切会对仪器造成损伤的行为,以免影响精度.

8.2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测前控制,每次测量作业前必须明确测量内容、方法,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

(2)桩点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的高差,当检测结果表明桩点准确可靠时,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

(3)仪器对中整平,确保建站点、后视点和测点处仪器的对中整平正确,防止对点错误的发生。

(4)放样测量作业后应及时利用测距、测角、测坐标、测平面尺寸、测与相邻结构间距离等方式进行复核,做到步步有复核。

(5)野外放样时记录下测站点与后视点的方位角、距离记录员必须在记录簿中记录清楚测量人员和测量时间,观测员与记录员之间应密切配合,观测速度与记录速度协调一致,记录员必须对记录数据进行回报,以防止记录员忙中听错记错观测数据。

(6)内业资料及时完成,并上报监理签字后要及时归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