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00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docx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四季循环更替,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在天地荫庇哺育下,与草木鸟兽和谐共生。

我喜欢徜徉在田埂阡陌之间,踏着朝露或披着晚霞,极目郁郁葱葱的田野和山林,留下红霞满天或夕照青山的甜蜜记忆。

A.yīnbìbǔqiānmòcháoB.yīnbìpǔjiānmòzhāo

C.yìnbìbǔqiānmòzhāoD.yìnbìpǔjiānmòcháo

2.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此时此刻,已是金秋季节,草色开始枯黄,白霜已经迷茫,鸿雁又在南飞。

皑皑白雪已经在远方的山颠闪现。

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

A.山颠B.瓦砾C.废墟D.陨灭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说,在对酒当歌的欢宴时刻,感到人生犹如易逝的朝露转瞬即消,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两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二、其他

4.诵读过《短歌行》后,你觉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5.《归园田居(其一)》中,标题中的“归”字是这首诗的诗眼,那么诗中围绕“归”具体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6.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

“诗言志”,从诗人的“忧”看出他有怎样的“志”?

7.这首诗中诗人提到了“明月”“乌鹊”等意象,作用是什么?

又引用了哪些诗句和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8.找出《归园田居(其一)》诗中写景的句子,欣赏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9.《归园田居(其一)》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10.《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是如何描绘田园美景的?

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分别比喻什么?

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归园田居(其一)》,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

在当今社会,也有人远离喧嚣的都市,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你又怎么评价呢?

14.钟嵘在《诗品》中说: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

“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

”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小作文

15.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充满了生活气息,请同学们根据作者写景的顺序和手法,写一段24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

用散文的笔法,加入适当的想象,注意描写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诗歌鉴赏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①竹绕篱,榆钱②田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③归。

西村

[宋]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④黄昏。

(注)①陂田:

山田、水田。

②榆钱:

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称榆钱。

③两两:

成双成对。

④耿:

微明的样子。

16.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寒鸦”写出了晚秋的宁静肃穆。

B.《村居》以绮丽的语言客观描绘村居所见,情感内蕴不露。

C.《西村》除了描写自然风光,还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幻。

D.两首诗都描写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17.“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人推赏,请简要赏析。

18.《村居》与《归园田居(其一)》都描写了田园风光,但在写景和抒情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

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

yìnbì、bǔ、qiānmò、zhāo。

故选C。

2.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

A项,“山颠”改为“山巅”。

“山巅”即山顶。

故选A。

3.D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

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分析错误,“尘杂”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灰尘和杂物,实际上还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故选D。

4.慷慨悲壮。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此诗的开头感叹人生短暂,去日苦多,虽然有些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诗人希望通过招纳更多的贤才来首先归心的目的,因此,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所以诗歌的情感基调应该是慷慨悲壮的。

5.因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怎样。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意思为: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此处交代了作者为什么回归田园;由“尘网”“樊笼”可知,作者从官场回归到田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为: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此处交代了作者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意思为: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此处交代了回去后生活怎么样。

6.

(1)①忧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②忧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③忧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志向:

广纳贤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鉴赏能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意思为: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这是对人生苦短的忧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意思为:

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

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

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

这是对贤才难得的忧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思为:

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

若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皆归向于我也。

这是对功业未就的忧思。

曹操为人才而忧,终究是为了是实现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7.

(1)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把贤才喻为“明月”;“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2)用典。

“青青子衿”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这首诗多处用了比兴的手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此处把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此外,引用典故也是本诗的特点:

“青青子衿”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

原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思念的心情。

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8.

(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是清新淡雅之景: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恬静幽邃、自然和谐之景;(3)生机盎然:

诗人描绘的这片田园,远景近景相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动景近景相结合,使得画面富有生机和活力,意趣横生,生机盎然。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景物的鉴赏能力。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中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朦胧中透出一股绿意。

这是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画;“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中摇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

田野远处,村落隐隐,炊烟袅袅,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幽邃深远。

屋宇巷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那些没有出场的“往来种作”“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之人,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田野上,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

诗人描绘的这片田园,桃红柳绿,鸡鸣狗吠,无生命的房屋和草木似乎变得富有生机,情意绵绵。

9.一是因为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二是诗人回归田园后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

因此,诗人笔下的景自然融入了诗人这种恬然自适、安闲自在的情感。

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并彻底逃离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

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

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

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

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10.

(1)写景顺序为由近及远,先写房屋周围的景象,再写村庄的轮廓、炊烟。

(2)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景,动静结合,以狗吠鸡鸣之声衬托乡村的平和、宁静。

(3)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不加渲染,如“方宅十余亩,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