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258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2018年是“2025中国制造”启动年,而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

B.我国发射的“北斗组网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C.高纯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D.钾一钠合金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钾与钠都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大,易吸附氢气,所以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故A正确;

B.碳纤维,是一种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光导纤维化学成分为SiO2,与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故C正确;

D.钾位于第四周期,第四周期是长周期,故D错误。

故选D。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2gCu在足量O2或硫蒸气中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均为NA

B.常温下,0.5LpH=14的Ba(OH)2溶液中OH-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5.6L乙烷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1.5NA

D.一定条件下,32gSO2与足量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32gCu是0.5mol,在足量O2或硫蒸气中完全反应分别生成氧化铜和硫化亚铜,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NA和0.5NA,故A错误;

B.常温下,pH=14即c(OH-)=1mol/L,0.5LpH=14的Ba(OH)2溶液中OH-数目为0.5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5.6L乙烷是0.25mol,其中含有的极性键(碳氢键)数目为1.5NA,故C正确;

D.一定条件下,32gSO2与足量O2反应,因为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故D错误。

故选C。

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Z<W

B.简单离子半径:

Y>X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在常温下pH>7

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X是Na;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Y是Al;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Cl。

A.HF分子间能形成氢鍵,而氯化氢不能,所以沸点:

HF>HCl,故A正确;

B.Na+、Al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Al3+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NaF溶于水,F-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Na、Al、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別为NaOH、Al(0H)3、HCIO4,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所以两两之间均能相互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微粒半径的比较:

(1)先看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看核电荷,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

(3)电子层数和核电荷均相同时,看电子数,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4.银一Ferrozine法检测甲醛(HCHO)的原理为①在原电池装置中,氧化银能将甲醛充分氧化为CO2;②Fe3+与产生的Ag定量反应生成Fe2+;③Fe2+与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④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g2O+4H++4e-====4Ag+2H2O

B.①中,溶液中的H+由正极移向负极

C.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

D.④中,甲醛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CHO-4e-+H2O==CO2↑+4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g2O+4H++4e-=4Ag+2H2O,故A错误;

B.①中,溶液中的H+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

C.存在关系式:

HCHO~4Ag~4Fe2+,故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故C正确;

D.甲醛浓度越大,理论上生成Fe2+的浓度越大,进而得到有色配合物的浓度也越大,溶液吸光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1-甲基-1-环己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含有六元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该物质为芳香烃

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反应生成的产物有2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物质含有六元环的同分异构体,将甲基置于序号处或把双键放在环外,可形成三种同分异构体(如图),故A正确;

B.由于这六元环不是苯环,根据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和乙烯分子的六原子共面结构可知,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该物质中不含有苯环,所以不是芳香烃,故C错误;

D.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是产物只有一种,故D错误。

故选A。

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①中试剂

①中现象

解释

A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B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2SO3>H2SiO3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SO2具有还原性

D

酸性Ba(NO3)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SO32-与Ba2+生成BaSO3沉淀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该实验体现二氧化硫漂白性,故A正确;

B项、亚硫酸酸性强于硅酸,向Na2SiO3溶液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白色胶状硅酸沉淀,故B正确;

C项、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实验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C正确;

D项、将SO2通入Ba(NO3)2溶液,酸性条件下硝酸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硫酸与硝酸钡反应,有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

7.常温下,向10mL1mol·L-1元酸HA溶液中,不断滴加1mol·L-1的NaOH溶液所加碱的体积与-lgc水(H+)的关系如图所示。

c水(H+)为溶液中水电离的c(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Kα(HA)的数量级为10-4

B.a、b两点pH均为7

C.从a点到b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D.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起点溶液中-lgc水(H+)=12可知,酸电离的c(H+)=10-2,故Ka(HA)=10-4,故A正确;

B.从图像中可知,HA是弱酸,曲线的最高点为NaA溶液,b点溶液的溶质是NaA和NaOH,溶液呈碱性,pH>7,故B错误;

C.a点到b点,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可水解的盐,然后碱过量,所以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不断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的离子总浓度不断增大,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通过分析溶液中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分析溶液中离子总浓度的变化对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硫化氢毒性很大,俗称“一口闷”,工业废水中的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会以硫化氢的形式逸出。

某课外小组以碘量法测定废水中的硫化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吹气、固硫

连接装置,打开氮气源,检查装置气密性。

移取一定体积1mol·L-1乙酸锌溶液于两支吸收管中,取200mL水样于反应瓶中,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移取10mL盐酸于反应瓶中,水浴加热,继续通入氮气。

已知乙酸锌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锌沉淀(硫化氢被完全吸收)。

Ⅱ.滴定

关闭气源,往两个吸收管中各加入0.010mol·L-1的碘标准溶液100mL(过量),再加入盐酸5mL,静置。

加入淀粉指示液,用0.010mol·L-1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两支吸收管中的液体进行滴定。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瓶中前后通入氮气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碘标准溶液时,吸收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使用两个吸收管的原因是____,若只使用一个吸收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填“高”或“低”)。

(4)实验室常用FeS固体与酸常温下反应制取H2S。

实验室制取H2S时,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性质和反应条件分析,下列发生装置中可选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上图a中盛装液体药品的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__。

(6)将二氧化氯溶液加入硫化氢溶液中,然后加入少量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写出二氧化氯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2).将硫化氢鼓入吸收管中(3).ZnS+I2=ZnI2+S(4).保证硫化氢被完全吸收(5).低(6).bc(7).分液漏斗(8).5H2S+8ClO2+4H2O=18H+++8Cl-

【解析】

【分析】

(1)反应前通入氮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后通入氮气,将硫化氢鼓入吸收管中。

(2)加入碘标准溶液时,碘将硫化锌氧化;

(3)气体与液体的反应,只在接触面上反应,吸收不充分;

(4)选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的装置;

(5)使用分液漏斗是为了方便添加液体;

(6)二氧化氯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写出离子方程。

【详解】

(1)反应前通入氮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后通入氮气,将硫化氢鼓入吸收管中。

(2)加入碘标准溶液时,碘将硫化锌氧化,吸收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S+I2=ZnI2+S;

(3)气体与液体的反应,只在接触面上反应,该实验使用两个吸收管,是保证硫化氢被完全吸收,若只使用一个吸收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4)实验室常用FeS固体与酸常温下反应制取H2S。

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加热,则实验室制取H2S时,可选用制氢装置:

a、加热,故不选;b与c、固体与液体,不加热,b、c适合;d、加热固体,故不选;故选bc;

(5)为了方便添加液体,图a中盛装液体药品的玻璃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6)二氧化氯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5H2S+8ClO2+4H2O=18H++5SO42-+8Cl-

9.磁性材料产业是21世纪各国竞相发展的高科技支柱产业之一,作为信息产业和机电工业的重要基础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军事技术等领域。

碳酸锰主要用于制备软磁铁氧体,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碳酸锰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

Fe2+

Fe3+

Cu2+

Mn2+

开始沉淀的pH

7.5

3.2

5.2

8.8

完全沉淀的pH

9.2

3.7

7.8

10.4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溶浸工序中原料的浸出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