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276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docx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112章

物流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范围

1物流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定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物流管理是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3供应链管理定义:

供应链管理是对从最终用户到原始供应商的关键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为客户和其他有关者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

4物流7R理论物流就是将恰当的质量,恰当的数量,恰当的价格,恰当的商品,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场所,恰当的顾客手中。

5物流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

(1)物流的启蒙阶段:

主要特征是单一职能管理,因产品品种增加以及渠道的增加所造成配送成本上升。

(2)实务配送阶段:

主要特征是材料管理与实物配送两种管理模式的出现,关注库存管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职能整合也是一个特点。

(3)物流整合阶段:

主要特征是因通货膨涨、对资本的关注、能源问题,劳工问题以及全球化等因素使企业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出现了物流外包、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内外物流流程整合的趋势,(4)供应链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换为企业群与企业群之间的竞争,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切成为可能。

二物流的分类:

1宏观物流的定义:

是指从社会化再生产总体角度进行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2微观物流的定义:

是指企业、消费者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

3国际物流的定义:

是指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发展很快、规模很大的一个物流领域。

4区域物流的定义:

是指相对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经济区域范围、城市范围内的物流活动。

5绿色物流的定义:

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净化,使自然环境与物流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7企业物流的种类:

(1)企业供应物流

(2)企业生产物流(3)企业销售物流(4)企业回收物流(5)企业废气物流。

四物流关键活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1物流关键活动的种类:

(1)运输与配送

(2)仓储与包装(3)物流信息系统。

(4)物料搬运(5)库存管理(6)需求预测(7)逆向物流。

(8)采购管理。

(9)客户服务与订单处理。

(10)工厂与仓库选址。

2物流总成本的构成:

(1)客户服务成本

(2)库存持有成本。

(3)运输成本(4)仓储成本(5)批量成本(6)订单处理与信息成本。

五物流的价值效用

1物流障碍理论:

(1)社会的。

(2)时间的(3)空间的。

2物流的四种效用:

(1)时间效用。

(2)空间效用(3)形态效用(4)占有效用3创造时间效用的三种方式:

(1)缩短时间,创造时间效用。

(2)通过弥补时间差创造时间效用。

(3)延长时间差创造时间效用

4创造空间效用的三种方式:

(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空间效用。

(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空间效用(3)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创造空间效用。

六物流对经济的作用

(1)物流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2)在特定情况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3)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质量提升。

(4)物流服务专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7物流对微观经济的作用:

(1)降低成本作用

(2)增加利润作用。

(3)提高服务作用。

七物流对组织的作用1物流对企业的作用:

(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

(2)物流是企业运行的保证。

(3)物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

2物流与生产的关系:

(1)生产运营时间以及规模化生产。

(2)产品季节性需求。

(3)原材料供应管理。

(4)包装管理。

3物流与营销的关系:

(1)价格

(2)地点(3)促销(4)产品4物流与财务的关系:

(1)减少库存增加收益。

(2)合理采购增加收益。

(3)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收益。

(4)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收益。

第二章:

物流系统

一物流系统的概述

1物流系统要素分类:

(一)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1)人的要素

(2)资金要素(3)物的要素(4)信息要素

(二)物流系统功能要素

(1)包装功能要素

(2)装卸搬运功能要素(3)运输功能要素(4)储存功能要素(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6)配送功能要素(7)物流信息功能要素(三)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1)法律制度

(2)行政命令(3)标准化(4)商业习惯(四)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1)基础设施

(2)物流装备(3)物流工具(4)信息技术及网络(5)组织及管理2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1)输入

(2)转化。

(3)输出。

3物流系统的特性:

(1)物流系统是长期存在的。

(2)物流系统跨度很大。

(3)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强。

(4)物流系统属于社会系统的中间范畴。

(5)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4物流系统的定义:

是由相互存在有机联系的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

5物流系统的一般规律:

(1)物流系统是客户服务的产物

(2)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3)高水平物流服务必然是高成本。

6物流系统的特征:

(一)物流系统的客观存在性

(二)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三)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较强(四)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畴(五)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六)物流系统的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

7物流系统的目标:

(1)客户服务目标。

(2)快速、及时目标。

(3)节约成本目标(4)规模优化目标。

(5)库存调节目标。

8物流系统管理的五个方面:

(1)结果导向

(2)按照顺序排列。

(3)最佳时机(4)最佳地点。

(5)权衡管理。

三物流系统分析

(一)制造业物流系统的特征

(1)工厂是物流系统的出发点和接受点

(2)物流中心越少越好(3)减少中间环节

(二)批发业物流系统的特点

(1)批发业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

(2)物流中心的增殖服务开发将带来新的利润源(三)零售业务系统的特点:

(1)配送中心的建设非常关键

(2)缺货损失对零售商影响很大。

(3)及时交货是物流系统的前提(4)供应管理与品类管理将为零售业带来新的机遇

2物流系统的四种分析方法:

(1)进货和出货物流分析方法1)对称系统2)偏进货型。

3)偏出货型4)逆向系统

(2)物流网络、结点、链条分析方法:

1)物流网络2)物流结点3)物流链条。

(3)成本分析方法(4)物流渠道分析方法:

1)一对一2)一对多3)多对多

四物流系统设计

1影响物流系统设计的三个方面:

1)竞争关系2)产品关系3)空间关系。

2改善物流系统的四种方法:

(1)改善成本与服务,改变物流系统。

(2)提高物流服务,取得竞争优势。

(3)采用成本对策,改善物流服务(4)降低物流成本。

3物流系统设计步骤:

(1)定义问题

(2)分析数据(3)选择系统(4)完成设计。

第三章物流功能

1包装定义:

包装是指在物流过程中能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总称。

2包装的特征:

包装具有三大特性,及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及便利性。

这三大特性具有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的四大功能。

3包装的分类方法

(1)按照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运输包装和商业包装。

(2)按包装使用的广泛分类:

专用包装和通用包装。

(3)按包装容器分类:

按包装的容器的抗变形能力分为硬包装和软包装两类,按包装容器形状分为包装袋、包装箱、包装盒、包装瓶及包装罐,按包装容器结构形式分固定式包装和拆卸折叠式两类。

按包装容器使用次数分为一次性包装和多次周转两类。

4包装管理合理化:

(1)防止包装不足。

(2)防止包装过剩。

(3)根据物流的特征来确定包装方式。

二装卸搬运功能

1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

(1)决定物流速度

(2)决定物流质量(3)决定物流成本

2装卸搬运的特性

(1)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2)支持性、保障性的活动。

(3)衔接性活动。

(4)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动。

3装卸搬运的分类:

(1)按装卸搬运施行的物流设施、设备对象分类。

(2)按装卸搬运的机械及机械作业方式分类。

(3)按被装货物的主要运动形式分类。

(4)按装卸搬运作业特点分类。

(5)按装卸搬运对象分类。

(6)托盘装卸。

(7)集装箱装卸。

4装卸运输合理化:

(1)防止无效装卸。

(2)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4)提高:

“物品”的装卸搬运活性。

三运输功能

1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1)物流重要功能要素之一。

(2)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创造“空间效用”(4)体现物流成本的最大部分。

2运输的分类:

(1)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

(2)按运输线路区分的运输方式。

(3)按运输的作用区分的运输方式。

(4)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区分的运输方式。

3运输合理化的要素:

(1)运输距离。

(2)运输环节(3)运输工具(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

4运输不合理化的表现:

(1)返程或起程空驶。

(2)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5)倒流运输。

(6)过远运输。

(7)运力选择不当。

(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5运输合理化的措施:

(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2)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6)配载运输。

(7)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8)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四存储功能

1存储的定义:

是改变物品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以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获得更好的效用。

2储存的地位、作用:

(1)储存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储存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储存可以创造“时间效用”(4)储存是“第三个利润源泉”的重要源泉之一。

3储存的逆作用:

(1)固定费用支出

(2)机会损失(3)陈旧损坏与跌价损失(4)保险费支出(5)进货、验收、保管、发货及搬运等可变工作费。

4储存储备管理形式

(一)按储备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的管理形式:

(1)生产储备

(2)消费储备(3)流通储备

(二)按储存集中程度区分的管理形式:

(1)集中库存

(2)分散库存(3)零库存

5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1)质量标志

(2)数量标志(3)时间标志(4)结构标志(5)分布标志(6)费用标志6储存合理化实施要点:

(1)将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

(2)实施重点管理(3)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

(4)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5)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6)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形式(7)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

(8)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储存装备一体化的方式(9)虚拟仓库和虚拟库存。

(10)追求经济规模,适当集中库存。

五流通加工功能

1流通加工定义: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

2流通加工的作用:

(1)桥梁和纽带作用。

(2)优化系统的作用。

3流通加工的类型:

(1)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

(2)为了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服务加工(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加工(4)为了提高物流效率(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6)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7)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流通加工(8)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9)以提高经济效益。

追求企业利润为目的的流通加工(10)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的流通加工形式。

4流通加工不合理化原因:

(1)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2)方式选择不当。

(3)作用不大,形式多于环节(4)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5流通加工必须考虑方面:

(1)加工和配送相结合。

(2)加工和配套相结合(3)加工和运输相结合。

(4)加工与合理商相结合。

(5)加工与节约相结合。

第四部分:

物流社会化与物流企业

一物流社会化与物流服务。

1物流社会化趋势:

(1)社会服务业的发展。

(2)社会化专业分工。

2物流社会化形态:

(1)物流社会化需求社会化

(2)物流基础平台提供。

(3)物流服务社会化(4)业务外包——委托承包方式。

2物流网络与物流结构特点。

(1)物流网络构造:

物流线路和物流节点。

(2)物流结构点作种类:

转运型结点、储存型结点、流通型结点及综合性结点。

(3)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的不同:

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4)物流结点功能:

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

三物流企业

1物流服务业的构成

(一)物流基础服务业

(1)运输业

(2)仓储业(3)基础设施服务业(4)起重装卸业(5)快递服务业(6)配送服务业(7)租赁服务业

(二)物流中介服务业:

货运代理业和其他服务业。

(三)物流装备制造业(四)物流软件和咨询业(五)企业自营物流。

四第三方物流

1第三方物流的种类:

资产型、管理型、综合型。

2第三方物流优点:

(1)信息优势

(2)专业优势(3)规模优势(4)服务优势。

3企业选择企业的优缺点:

优点:

(1)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2)减少投资,降低风险(3)节省费用,降低成本(4)减少库存。

(5)提高服务水平(6)提升企业形象。

缺点:

(1)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

(2)客户关系管理的风险。

(3)公司战略机密泄漏的风险。

(4)出现连带经营风险。

4企业外包需要考虑的因素:

(1)企业规模

(2)企业物流活动的性质和地位(3)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4)成本与服务水平的衡量。

(5)物流职能和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

(6)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

第五章客户需求与服务管理

一客户需求概述

1顾客价值的种类:

(1)顾客让渡价值。

(2)客户价值。

2客户需求的特征:

(1)初始需求与派生需求

(2)产品或服务可替代性(3)顾客购买决策(4)顾客满意。

3物流需求的特定因素:

(1)需求因素。

(2)持续时间。

(3)距离(4)目的地。

二客户需求管理

1客户需求管理定义:

集中精力来估计和管理客户的需求,并试图利用该信息来制定生产、销售以及物流的决策。

2需求管理的本质:

在整个供应链中促进企业的能力,尤其通过客户获得生产信息来协调与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关活动。

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为最终用户和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3客户关注的难点:

(1)部门职能分散带来的客户需求信息无法传递。

(2)过多的强调需求预测,不重视协同合作和根据计划产生的战略和生产计划。

(3)客户需求信息过多地用于策略和生产作业而不是战略目的。

4客户需求管理的方法:

(1)需求预测。

(2)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处理订单。

(3)制定合理的客户服务政

三客户需求预测策

1需求预测定义:

客户需求预测说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准确了解。

而客户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也影响着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决策。

2相关需求和独立需求相关需求:

是指某种物资的需求量与其它物资的需求量有直接的配套关系,当其他某种物质的需求量确定后,就可直接推算出来。

独立需求:

是某种物资的需求量是由外部市场决定的,与其他物资不存在直接的连带关系。

3客户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

(1)基本需求

(2)季节性因素(3)趋势因素(4)周期性因素(5)促销因素(6)不确定性因素4客户需求预测方法:

(一)自顶向下法。

(二)自低向上法。

5需求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预测方法:

(1)德尔菲法

(2)市场调查法(3)小组讨论法(4)专家调查法。

(二)定量预测法

(1)简单预测。

(2)移动平均法。

(3)加权移动平均法(4)指数平滑法。

6产生预测偏差的原因:

(1)用于预测的信息与资料引起的偏差

(2)预测方法及预测参数引起的误差(3)预测时间长短引起的误差(4)预测者主观判断引起的误差。

四客户服务管理

1客户服务中的物流要素

(1)时间要素

(2)可靠性要素(3)信息沟通(4)便利性

2客户服务过程要素:

(1)交易前

(2)交易中(3)交易后客户服务的改善:

(1)客户需求调查

(2)客户分类管理(3)制定改进方案(4)实施方案并持续改进。

五客户订单管理

1客户订单管理定义:

是买卖双方交流有关产品订单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2订单管理流程:

(1)订单准备阶段

(2)订单传输阶段(3)订单输入阶段(4)订单履行阶段(5)订单信息跟踪。

(6)订单处理结果反馈。

第六章物流信息

一物流信息概述

1物流信息的定义:

是应用电子处理介质来收集、分析和评估数据,并实现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信息传递。

2物流信息的特征:

(1)信息量大

(2)更新快(3)来源多样化。

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1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

物流信息系统是把物流活动和物流信息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用各种方式选择收集输入物流计划的、业务的,统计的各种有关数据,经过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计算处理,即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采用特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原始数据处理后输出对管理工作有的信息的一种系统。

2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

(1)条形码

(2)销售点数据收集系统POS系统。

(3)射频技术(4)全球定位系统(GPS)(5)人工职能与专家系统。

(6)数据库管理(7)数据源管理(8)地理信息技术(GIS)(9)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3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1)缩短订单周转时间

(2)最低库存(3)提高搬运效率(4)提高运输效率(5)提高订单处理能力(6)提高订单处理精度(7)增加客户服务的可靠性(8)调整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

4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

(1)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正常运营的保障

(2)物流信息系统加强物流系统的管理能力(3)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科学决策能力。

5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

(1)交易层次系统

(2)管理控制系统(3)决策分析系统(4)战略计划系统

三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的定义:

是指以数字数据处理和传递完成交易。

2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1)增加市场销售渠道

(2)降低企业运营成本(3)增加交易效率(4)简化减少有纸操作(5)消除了时间和地点的够物障碍。

3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二)对订单处理的影响(3)对物流信息和库存管理的影响。

(4)对生产采购的影响(5)对逆向物流的影响

四物流应用软件

1计算机软件分类:

(1)系统软件1)操作系统2)语言处理系统3)常用服务例行程序

(2)应用软件(3)计算机信息平台2物流应用软件分类

(一)物流软件按通用性分类

(1)物流通用应用软件

(2)个性化的物流应用软件分类

(二)物流应用软件按功能分类

(1)操作系统软件

(2)管理系统软件(3)物流营销活动软件(4)电子文件及数据传输软件(5)集成物流活动软件

3主要物流应用软件:

(1)仓储管理系统软件

(2)库存管理软件(3)物流业务管理系统。

(4)物流资源管理系统。

第七章采购管理

1采购的定义:

是指为满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需求而获取物品和服务的所有必要活动。

2采购的重要性:

(1)降低成本为企业必选的方法之一

(2)时间和质量的控制对自动化生产的重要性(3)JIT生产模式的出现(4)全球化市场竞争所引起的跨国采购(5)企业经营对资产回报率的重视。

3采购管理的任务:

主要是要获得恰当的物料、数量适当的物料,以恰当的时间发送到恰当的时间地点,并要确保是由合格的供应商提供这些物料。

3采购管理的三个层次:

(1)交易管理,简单购买

(2)采购管理(3)战略性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二采购管理流程

1采购管理基本流程:

接受需求→需求评估→采购决策→确定采购类型→进行市场分析→搜寻供应商→评估资源→筛选供应商→确定供应商→接受产品的发运和服务→进行购买后的表现评价

2采购外部关系

(一)与任何供应商的关系的基础由下列因素决定:

(1)采购的特性

(2)供应商或采购对于买方公司的重要程度。

(3)供应商营销和销售策略

(一)买方讨价还价的实力由下列因素决定:

(1)所占有的销售量的份额。

(2)对供应商的吸引力。

(3)供应物流。

(二)卖方的讨价还价的实力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竞争的存在

(2)替代品的可用性(3)市场中可利用的总供应量。

三采购管理决策:

1品种质量决策:

就是要决策采购产品的品种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

质量包括八方面的要素:

(1)性能

(2)特性(3)耐久性(4)可靠性(5)合格性(6)服务性(7)美学性(8)影象质量

2采购周期的决策:

(1)订货周期

(2)订货中期的长度和可变性。

3采购数量的决策:

(1)定量订货法

(2)定期订货法(3)固定的和可变的订货数量系统的比较4采购方式的决策:

(1)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

(2)现货采购远期合同采购(3)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4)招标采购5采购价格决策:

(1)价格来源

(2)定价方法(3)折扣的方式6采购商品的决策:

(1)原材料/敏感性商品

(2)特殊商品(3)标准商品(4)低值易耗品。

7供应商选择的决策:

(1)质量

(2)可靠性(3)能力(4)财务能力(5)其他因素(6)地理位置

四采购管理先进方法

1零库存采购的定义:

就是将企业采购环节中的库存保持到最低的水平,甚至为零。

2基本思想:

就是通过严格管理,杜绝生产待工、多余劳动、不必要的搬运、加工不合理及不良品返修等方面的浪费,达到零故障、零缺陷和零库存。

3零库存管理目标:

(JIT)

(1)废品量最低(零废品)

(2)库存量最低(零库存)(3)准备时间最短(零准备时间)(4)生产提前期最短(5)减少零件搬运(6)机械率损坏率低。

(7)批量小。

4电子采购的优缺点优点:

(1)降低了采购的运营成本

(2)减少了电子资金转帐的文书工作(3)减少采购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4)减少了供应商搜寻时间,提高效率。

(5)增进了信息交流缺点:

(1)安全性问题

(2)买卖双方之间缺乏面对面的沟通。

(3)技术问题(4)知识接受能力

第八章:

库存管理

一库存管理概述:

1库存的定义:

库存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未来销售或使用,同时为满足业务的任何需要而持有的所有的物品和材料。

2库存的作用:

(1)企业获得规模经济。

(2)平衡需求和供给(3)专业化生产。

(4)防止不确定性造成的波动。

(5)在整个供应链中起着缓冲器的作用。

3库存的逆作用:

(1)库存造成资金积压,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2)潜在投资利润的损失。

(3)由于库存物品价值变化,造成利润降低。

(4)影响新产品的市场。

(5)增加了储存成本。

(6)降低了物料搬运效率。

4库存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

商品库存和制造业库存

(2)库存按物品所处状态分类:

静态库存和动态库存。

(3)库存从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

(1)经常库存

(2)在途库存(3)安全库存(4)投机库存(5)季节性库存(6)沉淀库存或积压库存(7)促销库存

5库存管理定义:

库存管理是根据外部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定、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订货方法、定货数量及订货时间。

6库存管理的目的:

在于保持存货量与订购次数的均衡。

一方面维持适当的库存;列一方面也能合理的运用资金,以提高效率和利润。

简单说库存管理就是解决何时补货、补货的数量、库存系统的安全库存量、平均库存量及库存周转率等问题所采取的方法。

7库存管理的总目标:

是以最合理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所期望水平的服务。

二库存成本管理

1影响库存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1)采购成本

(2)库存持有成本(3)缺货成本

2库存持有成本的计算:

(一)库存投资的资金成本:

(1)直接成本

(2)完全成本

(二)库存服务成本:

(1)税费

(2)保险费(三)空间成本:

(1)工厂库存费用

(2)公共仓库费用(3)契约仓库费用(4)公司自营仓库(四)库存风险成本包括:

(1)报废成本

(2)短少成本(3)破损成本(4)重迁移成本

3库存价值记忆的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后进先出法(3)平均计价法(4)标准计价法(5)市场计价法

三库存控制方法:

1库存控制的定义:

库存控制是以控制库存为目的的方法、手段、技术以及操作过程的结合,它是对企业库存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主要工作。

2定量订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