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docx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篇一:
excel函数教学设计】
篇一:
excel函数使用教案
excel函数和公式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排名(ra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必要的引导,发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教法设计
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索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
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自主,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主动地去学习。
合作,通过小组伙伴关系下相互汲取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探索,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四、课堂设计
1.提出任务,讲授新课(共约30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是五个函数的使用,按照层层深入、逐步提高的认知规律,设置反馈练习:
(1)回顾、熟悉函数
本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回顾上节所学的sum、average函数,熟悉max、min、rank,if,sumif五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首先教师先演示如何使用求最大值(max)函数,指明函数应用的区域,即所求数据的范围
功能:
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的数值中的最大值。
格式:
max(指定区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
选定放置求和结果的单元格d18。
第2步:
单击编辑框,在编辑框中输入“=max(d3:
d17)”。
第3步:
单击编辑框上的确认按钮,便将d3到d17单元格中数值的最大值求出,并将结果自动填入h3。
完成以上操作后,再带领学生了解其余函数的功能及应用格式:
最小值函数min
功能:
求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中的最小值
格式:
min(指定区域)
排名rank
功能:
返回某数字在一列数值中相对于其他数字的大小排名
格式:
rank(比较值,比较区域,1/0)
说明:
1为升序,0为降序
判断函数if
功能:
判断是否满足某个条件,若满足返回一个值,不满足返回另一个值
格式:
if(条件,为真时的值,为假时的值)
条件求和函数sumif
功能:
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格式:
sumif(要进行计算的区域,条件)(简写)
具体操作让学生自己参考课本,独立完成。
最后,启发学生归纳总结这四个函数共同的应用格式:
以“=”开头,后面紧接函数名,输入“()”,括号内部是指定区域。
强调函数应用的范围是得出正确结果的根本。
(2)拓展练习
完成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补全练习四
(3)选作题
针对掌握较好,完成较快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这也完全符合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在讲解的过程中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巧妙分散难点。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适时穿插课堂讨论、学生上台操作等交互活动。
(九九乘法表)
2.总结概括、课堂延伸
通过学习excel2007中常用函数的使用,使我们认识到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日常学习中,对待同一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有许多,关键是找到一条最简捷有效,并且适合你的。
excel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还能数据排序、筛选、制作图表等操作,在以后我们将逐步学习。
篇二:
教学设计——《excel函数的使用》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现状分析
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是excel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掌握。
本节课的前一节内容是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本班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理解得也较透彻,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
2、掌握常用excel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2、通过“反应力”游戏理解excel函数
3、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l函数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主动思考、总结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三、关于教学策略、设想及预期结果
在excel中函数的许多功能也可以用公式解决,但很多情况下函数要简单得多,为了使学生有这一认识,本节课的引入用了国际象棋棋盘放米粒的传说,要求学生计算结果,不仅使学生很容易领会公式与函数的不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一举两得。
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函数中所引用的单元格格式。
本节课,通过自动求和按钮引出函数,并设计“反应力”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excel函数的意义。
根据教材要求,需掌握的具体函数为sum、average、max、min,而excel的函数有一百多个,本节课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看书、探究average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一般函数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看书自学、对“对话框”窗口的探究能力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
ppt演示文稿“”、excel文件“”
附:
《excel函数的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
2、掌握常用excel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2、通过“反应力”游戏理解excel函数
3、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主动思考、总结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excel函数、excel函数运算范围的选择
教学资源:
ppt演示文稿“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ppt”、excel文件“我的工作薄.xls”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发送“我的工作簿.xls”文件到学生机的桌面
二、引入: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棋盘上的麦粒:
有一位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打算奖赏他。
国王问他想要什么,宰相对国王说:
“陛下,请您在左边棋盘上的第一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个小格里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给的麦子都是前一小格的2倍。
您像这样把棋盘上的64个小格用麦粒摆满,就把这些麦粒赏给我吧!
”)引出话题:
1、提问:
国王需要拿出多少麦粒?
2、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可能多数学生完成不了这一操作)ppt演示棋盘1+2+4+8+16+32+64+128+?
这样从1开始,共64个数相加,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两倍。
那么我们怎么利用电子表格来输入这些数字并计算呢?
请大家打开电子表格,试着计算一下。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看看哪个组完成的我人数最多?
[学生操作]:
输入等比数列:
1248?
?
利用公式计算和
演示一位学生的答案:
大家看,这个答案是1.84467e+19,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请你
谈谈你计算过程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
很麻烦
三、自动求和:
仅仅64格的麦粒就让国王破产了,这位宰相真是聪明。
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计算这个结果时肯定化了很多功夫。
我也发现刚才很多同学对输入公式有些不耐烦了,的确,当我们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使用公式就不太合适了。
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答案就藏在书本的126页,请大家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去寻找答案:
1、你的计算结果放在哪一个单元格?
跟书上例子的结果单元格一样吗?
框住?
3、当你完成求和的计算后,再选中目标单元格,编辑栏中显示的是什么?
你能说出它的含义吗?
请做好的同学举手。
(学生看书学习、操作,并请学生演示、总结方法,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方法:
选定存放答案的目标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回车确定。
四、excel函数的使用:
1、引出求和函数
显示的是:
“=sum(a1:
a64)”;
含义:
p126,sum是求和函数,(a1:
a64)表示求和的范围是“a1”到“a64”那么,到底什么是函数呢?
2、电子表格中的函数代表什么意思?
反应力游戏:
a举左手b
c起立d
举右手起立并举手
规则:
屏幕显示出字母编号和需要表演同学的座位号,相应的同学完成相应的动作。
如:
屏幕显示“b
(2)”,每一组的第2位同学举右手。
屏幕显示“c(1:
3)”,每一组的第1位到第3位同学起立。
屏幕显示“a(2,4,6)”,每一组的第2、第4、第6位同学举左手。
游戏开始
函数就像屏幕上显示的口令,用简短的字母指代一种动作(计算方法,比如求和函数就是:
sum),每种函数对应相应的计算公式,因此在计算时我们不需要考虑具体的数学公式,只要记住函数名称以及它的功能就可以了;跟在函数名之后出现在括号中的单元格的名称指定了参与函数计算的数据范围。
sum(a1:
a64)计算a1到a64单元格中数据的和
学生练习:
打开桌面上的“我的工作簿”文件,计算1月份上、下半年的用水量注意:
被虚线框住数据就是参与计算的数据。
3、学生尝试使用average函数
“自动求和”按钮是使用sum函数的一种方法,那么在电子表格中还有其它函数吗?
怎样使用呢?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书p131,学习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并用你学会的方法求2006年的平均用水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在这个过程中请大家考虑:
(1)
当你按书上的方法打开了“粘贴函数”对话框(p131图f1.4.18)后选中了average函数后,请在这个对话框中找一找,你能找到有关这个函数的说明吗?
(2)(3)(4)
你能知道在常用函数中还有哪些函数吗?
在计算过程中你是否需要改变数据范围?
如果你在使用average函数的过程中,弹出的对话框将数据档住了怎么办?
(学生看书学习、操作,并请学生演示、总结方法)
方法:
选中目标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选择所需函数→选择数据区域→“确定”。
4、其它函数的使用(max、min)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据表中,还有“最高”和“最低”两项没有计算,请大家用函数的方法计算全年最高用水量和最低用水量。
然后请大家完成表格中其它数据的计算。
(学生讨论、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总结方法)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公式可以复制,当然函数也可以复制。
总结不连续单元格的选择,sum(c3,e3,g3,h3)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函数的使用,ppt出示该课题)
篇三:
《excel数据公式的使用》教学设计
《excel数据公式的使用》教学设计
设计人:
马晓宇
一、概述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数据公式计算,公式计算的最大优点是更能灵活地计算,特别是对复杂具体实用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很实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掌握excel公式的概念,输入方法以及公式的自动填充的应用。
2、掌握excel中相对地位和绝对地址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
学会利用excel中的公式计算功能,完成生活中有关数据的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互帮互助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2,前面学习了excel自动求和计算。
3,学生平时学习自主性比较差,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另外,每个班都有几个平时操作能力比较好的,适合分组教学。
四、教学策略
1,讲解法:
excel公式概念,运算步骤及注意问题要讲解清楚
2,小组合作,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动手好的学生带动不太好的。
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效果。
3,演示法:
例题和课堂习题适当演示。
五、教学资源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学课件4,相关教学素材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excel自动求和计算,但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这种计算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应用是没法用自动求和来完成,那么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的公式,公式计算的最大优点是计算方式更加灵活,特别是对复杂具体实用的计算。
下面同学将会看到某育智幼儿园的一些数据资料。
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些真实情景数据的计算。
(二)、讲解新课1、公式:
公式是以对工作表数值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等运算,公式由运算符、常量、单元格引用值、名称及工作表函数等元素组成。
运算符用来对公式中的各元素进行运算操作。
excel包含四种类型的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其中,算术运算符是我们用得比较多的,它用来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算术运算符为:
+-*/%^
【篇二:
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孔春丽
教学内容:
1、单元格引用2、输入和编辑公式3、插入和使用常用函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
2、技能目标:
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公式的使用
2、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3、常用函数的使用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
2、自学法、图示说明法、探究法、演示讲解法3、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2分钟)(讲解法)
导入:
excel的主要功能,制作表格,运算和分析数据,可以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单元格的格式、单元格地址等概念,这一节将一起来完成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新课程:
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二、新课教学(总计38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单元格的引用(12分钟)
在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引用的作用是引用一个单元格或一组单元格的内容,这样可以使用工作表不同部分的数据进行所期望的计算。
在excel2003中,可以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及混合引用来表示单元格的位置。
所以,在创建的公式中必须正确使用单元格的引用的类型。
(1)单元格的相对引用(5分钟)
下面以计算2门学科的总成绩为例。
如下图所示,将d2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a2+b2+c2”,回车后d2单元格将得到图示的结果。
根据例子,让同学自主完成“任务一”——学生成绩统计表中的“总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最后教师做点评总结。
(2)单元格的绝对引用(5分钟)
在学习绝对引用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任务二”——某产品不良率抽样检测的百不良率计算。
根据学生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结果,提出“绝对引用”的概念。
在列字母及行字数的前面加上“$”号,这样就变成了绝对引用。
例如,把单元格d2中输入“=$a$2+$b$2+$c$2”,再把d2中的公式复制到d3中,将看到另一种结果。
如下图所示。
(3)单元格的混合引用(2分钟)
在某些情况下,复制时只想保留行固定不变或保留列固定不变,这时可以使用混合引用。
例如,引用$c5使得列保持不变,引用c$5则是行保持不变。
2、输入公式和编辑公式(12分钟)
(1)基本概念介绍(5分钟)公式形式:
=操作数和运算符
运算符运算符是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
excel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连接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加)、—(减)、*(乘)、/(除)、%(百分比)、^(乘方)运算结果:
数值型
关系(比较)运算符=(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
于等于)、
运算结果:
连续的文本值
[1]字符型单元格连接例:
b1=足球比赛b2=赛程表d1=b1b2运算结果:
d1=足球比赛赛程表
注意:
要在公式中直接输入文本,必须用双引号把输入的文本括起来。
[2]数字连接例:
e1=123456运算结果:
e1=123456引用运算符
:
冒号,区域运算符,完成单元格区域中数据的引用;,联合运算符,完成对单元格数据的引用。
例:
“a1:
a4”表示由a1、a2、a3、a4四个单元格组成的区域例:
“a1,a2,a5”表示对a1、a2、a5三个单元格中的数据
这4类运算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引用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连接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每类运算符根据优先级计算,当优先级相同时,按照自左向右规则计算。
(2)在公式中使用函数(2分钟)
公式“=(sum(f4:
f12)-g13)*0.5”由三部分组成:
等号、运算数和运算符。
创建公式步骤:
①选中输入公式的单元格;②输入等号“=”;
③在单元格或者编辑栏中输入公式具体内容;
④按enter键,完成公式的创建。
提示:
当公式所引用的单元格中的数值被修改时,excel将根据修改后的数值重新计算结果。
(3)编辑公式(2分钟)
对单元格中的公式可以像对单元格中的其他数据一样进行编辑,包括修改、复制、移动和删除等操作。
1)修改公式
步骤:
单击包含要修改公式的单元格—在编辑栏中对公式进行修改—按enter键,完成修改
2)复制公式3)移动公式
4)删除公式:
删除公式的方法与清除单元格数据一样步骤:
单击【编辑】∣【清除】∣【内容】,或者按下delete键。
学生完成“任务三”(3分钟)。
3、插入和使用函数(13分钟)1.手工输入函数(2分钟)
对于一些单变量的函数或者一些简单的函数,可以采用手工输入函数的方法。
手工输入函数的方法同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方法一样。
先在编辑栏中输入“=”号,然后直接输入函数本身。
例如:
可以在单元格中输入下列函数:
“=average(b2:
b4)”、“=sum(c3:
c9)”。
2.使用函数对话框输入函数(2分钟)
对于比较复杂的函数或者参数比较多的函数,则经常使用函数对话框来输入。
利用函数对话框输入可以指导用户一步一步地输入一个复杂的函数,以避免在输入过程中产生错误。
步骤:
选择要输入函数的单元格—选择【插入】∣【函数】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函数】—选择所需要的函数
3.常用函数(2分钟)
介绍sum,average,max,min函数。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中余下的工作(7分钟)。
三、课堂小结(1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在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学生在本节学习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篇三:
《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案例期】
口/王琦
《excel公式与函数》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excel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在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加深学生对电子表格数据处理的认识,强化学生对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公式与函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管理身边的信息资源,体会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并在科学管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有效管理数据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正确使用公式与函数。
难点:
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先让我们欣赏一段精彩的影片,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片段。
师:
谁能告诉我们这段电影描述的是什么?
生:
这是电影《后天》的片段,讲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场面。
师:
这样的灾难性场面令人触目惊心,幸好它只是科学幻想。
然而,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我们应该正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全球变暖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实际能感受到的全球变暖的现象有哪些呢?
学生观看教师准备的几张图片,了解现实生活中全球变暖带来的实际问题。
师:
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打交道,阻止全球变暖,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示一组关于家庭使用水、电、天然气和汽油的数据,引出课题,请学生计算这组家庭的碳排放量。
设计思想:
通过视频和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从我做起,利用身边的信息,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信息。
2.注重基础活学活用
教师介绍可以通过转换系数计算出水、电、天然气和汽油使用量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演示使用公式计算a101家庭使用自来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演示过程中,强调公式必须以“=”开头,通过单元格的名称引用单元格中的内容,提示学生注意编辑公式与编辑完成时单元格与编辑栏内的变化。
编辑公式时,单元格与编辑栏同步显示正在编辑的公式;编辑完成后,单元格显示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而编辑栏中显示公式的原貌。
师:
完成了一户家庭的自来水对应碳排放量后,如何快速地计算出其余家庭的自来水对应碳排放量?
excel拥有强大的自动完成功能,使用填充手柄可以实现快速计算。
教师演示自动完成的使用。
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理解填充柄的工作原理。
教师布置任务1,请学生完成表格中10户家庭水、电、天然气和汽油使用量所对应的碳排放量。
学生动手完成计算。
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指导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引导完成速度快的学生尝试计算表格中的碳排放总量。
师:
小结公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