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944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DK152+707.35至DK158+950段

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1.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

1.3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1.4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1.5设计文件及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1.6已进场的施工机械及施工技术能力。

1.7其它相关依据。

2.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衡茶吉线DK152+707.35至DK158+950段路基。

3.工程概况

3.1工程概括

路基起讫里程:

DK152+707.35至DK158+950,全长6242.65m。

路基工程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该段线路经过安仁县禾市乡。

范围内山丘起伏,稻田分布于山丘之间,缓坡起伏,丘间谷地程狭长条带状,地形平坦。

丘坡,高阶地植被发育不良,多辟为村落、旱田、野地,有水塘零星分布。

交通不便。

该路基段主要基本上为剥蚀丘陵区,局部为附近山坡的冲积阶地,冲积阶地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冲积阶地地面标高一般为90~105m,相对高差约为2~15m;丘陵区,地面标高约为80~240m,相对高差约为20~160m,自然坡度为5~25°。

本管段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四季温差大,雨量充沛,光照较充足。

年平均气温17℃左右,最冷月为一月,平均6℃左右;最热为七月,平均可达28~30℃。

年极端最高气温42.2℃,年极端最低气温-5℃。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600~1800mm,雨量年分配不均,四~六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阴晴多变,降水偏多,但一般强度不大。

初夏时东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交接,常下暴雨,是全年降雨最多、强度最大时期。

盛夏期基本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天旱,但也常出现一二次受台风影响的降水过程。

秋季降水较少,“霜降”前后秋高气爽。

冬季则属于降水最少的季节。

路基项目有路基填挖方、基床加固、地基加固处理、过渡段路基、路基支挡结构、路基边坡防护及附属工程。

3.2主要工程数量

该段主要土石方数量为:

断面方98.8万方,其中挖方48.2万方,填方50.6万方

3.3工程特点

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干扰大、环境保护要求高、地质条件较差、雨季时间长、雨量大。

4.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及工作目标

4.1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4.1.1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成立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衡茶吉铁路工程指挥部。

指挥部下设六个工区(分项目部),该段路基由指挥部下的第二项目部负责现场管理,主要管理人员有副指挥长兼第二项目部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路基工程师5人、技术员10人、试验员3人、质检员4人、测量工9人,安全员5人、调度2人。

4.1.2施工劳务队任务划分及劳力配置

路基一队负责施工DK152+707.35~DK156+785.7永乐江特大桥至柳树下大桥间区间路基,土石方量约50万万立方米,其中小桥涵14座;路基二队负责施工DK156+785.7~DK158+950,土石方量约20.9万立方米,其中小桥涵10座。

4.1.3劳动力安排

本管段路基安排五个路基施工队,路基施工队设置机械工班、土方工班、浆砌工班、砼生产工班、后勤保障工班。

施工技术人员以本单位现有在编人员确定,技工及劳动力人员以本单位现有人员为主。

施工人员由各级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及力工组成,所有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均为正式职工,上场人员先培训,后上岗。

所在路基施工工作人员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

施工中各工种及工作内容相应固定,以使其熟练程度达到最佳。

交接班在现场,接班者应提前到现场,准备接班。

4.2工程工作目标

4.2.1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

2009年9月1日;

竣工日期:

2012年5月25日。

4.2.2工程质量目标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优良等级。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部级优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对已完工的路基及附属工程等工程的质量自检检测率必须达到100%。

认真执行三标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计划和创优规划,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大力开展“打造精品工程”的活动,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目标实现。

4.2.3环保、安全工作目标

三标一体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文明施工;杜绝伤亡,杜绝机械大事故;特别注重防汛、施工用电。

为确保施工和交通安全,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技术保证,确保施工中人身、设备的安全。

实现“无因工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交通伤亡事故;无火灾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

5.施工进度安排及机械设备配置

5.1进度安排的原则

1、根据现场自然条件、工程特点及工程总量,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科学安排计划,精心组织施工,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工期要求。

2、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单位的优势,采取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3、合理安排工期,组织均衡生产,提高设备、器材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分项工程及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安排工期时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留有余地,使工期有效可控。

实际工期将根据铁道部总体要求及建设单位审定的实施性施工组织安排随时调整。

确保按建设单位要求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以技术资料、工程量清单提供的工程数量和本工程计划投入的资源(设备、劳动力、材料、资金等)为依据,以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机械设备潜力,突出专业化生产。

以组织均衡法施工为基本方法,抓住有利季节,减少雨季和冬期影响,采取平行、流水施工的作业方法,积极谋划,超前运作。

围绕业主的总工期要求,上道工序及时为后序工作创造作业面,保证各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安排与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

5.2主要工程进度指标的确定

本段路基工程计划于2009年9月1日开工,2011年5月25日完工,总工期997天,其中:

路基主体:

2009年09月01日~2011年09月10日;

路基附属工程:

2009年09月01日~2012年5月25日;

详见“路基施工进度横道图”:

5.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配置

路基主要施工设备配置见表“进场施工机械设备表”

由于局指挥部中心试验室设置在第二项目部范围内,故本段路基第二项目部不另外配置检测仪器,试验检测由中铁电气化局衡茶吉铁路指挥部中心试验室负责。

6.生产及生活设施

生活、办公用房采用租赁民房和新建活动房相结合。

工地值班房采用新建活动房。

采用自建的原则解决生产、生活房屋。

根据本工程上场人数及施工需要,计划修建生产房屋3000m2,生活房屋2000m2。

在路基附近设置设备机械维修间,进行各种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各种机械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6.1施工便道

本段路基交通较为不便,主要道路为S316省道,需修建施工便道才能满足重型车辆与工程机械通行要求,晴雨畅通。

施工便道技术标准:

路基宽度根据填挖高度确定,边坡坡度1:

1~1:

1.5,路面宽度5m,便道面采用泥结碎石,厚度30cm。

场外施工便道尽量利用既有道路拓宽,新建便道结合地形选线,跨越沟渠及冲沟的地段设置过水涵洞。

6.2施工、生活用水

施工用水采用就地打井或由水车就近拉水。

6.3施工、生活用电

路基施工用电以自备发电机为主,以地方网电接入供电为辅。

6.4砼拌和站

就近从沿线结构物所建的大型搅拌站自动计量伴和站供应混凝土,来满足路基附属所需混凝土。

7.路基施工方案及方法

7.1施工准备

开工后首先组织测量队对全段进行复测,准确测定涵洞位置,隧道洞口位置;其次修筑通往各主要构造物的施工便道,确保机械设备及工程材料能到达各个工地;尽早修建铁路便线、便桥,以便为既有线改建施工创造条件;解决路基、涵洞施工用电和用水,确保重点段路基与涵洞工程按期开工。

施工准备完成后,路基附属工程随路基土石方进行安排。

新建桥涵分段组织施工,平行作业,影响或对行车有干扰的改建涵洞,安排流水作业。

影响行车安全的工程,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石方爆破采取控制爆破,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及施工安全。

7.2施工方案

路基施工先进行地表处理及地基加固处理。

土质地基地段,路基填筑前均进行地基应力条件分析。

路基土石方,采取机械化施工。

土质路堑采用机械开挖,石方路堑采用潜孔钻机,光面爆破。

土石方就近调运,尽量以挖作填,多余的挖方弃于弃土场。

路基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进行填筑施工。

填筑前先进行填筑压实试验,确定满足压实要求的各项工艺参数,再推广到大面积施工。

根据填料性质,改良土可采用掺入水泥进行改良。

改良土与级配碎石的生产采用集中厂拌,严格按照配合比,控制成料的含水量与颗粒级配。

过渡段与相邻路基按相同高度一起同层施工,在填筑基床下路堤本体的同时进行碎石备料,为过渡段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准备材料。

路堤施工作业顺序为基底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填筑→AB组填料→沉降稳定→路基整修→A组填料。

路堑施工作业顺序为土石方开挖→基床底层以下处理→沉降稳定→A组填料。

路基加固防护和支挡结构工程、路基其它防排水工程与相关工程、路基附属结构物随路基主体施工同步推进。

混凝土工程,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集中拌和供应,浆砌工程砂浆采用机械拌和,路基附属混凝土预制件集中生产,附属结构钢筋在预制厂集中加工制作,锚索、土工格栅、复合土工膜等从生产厂家统一采购。

施工顺序安排的原则:

1、优先开工软基处理路段,确保路基预留有足够的沉降观测期;

2、涵洞及桥台工程优先施工,为路基及过渡段填筑提供作业面;

3、挖方路段优先开工,以为施工便道和填方路段提供尽可能利用的填料;

4、完成征地拆迁后,认真测算路基土石方调配,首先进行分段、分片地基加固处理施工。

土石方开挖、填筑平行作业。

雨季根据路基填料情况安排施工,非渗水土、软质岩石路堤填筑及土质路堑不安排施工。

5、重点地段防护工程随工程进展及时施工,确保路基稳定。

6、路基排水与基底处理同步进行,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确保路基施工排水通畅。

7、过渡段尽量在构筑物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施工,留足沉降观测期。

过渡段施工条件不成熟时,留好台阶,待条件成熟时再施工。

8、隧道口的路堑尽量提前施工,为隧道提前进洞创造条件。

9、天沟、吊沟、路堤坡脚侧沟等排水设施提前施工,尽早配套完善,尤其是天沟要先做,尽早排除施工场区的地表水。

路基排水沟与相应段路基一同考虑施工。

在设有脚墙或排除地下水设施地段,先作好脚墙、排水设施。

7.3路基施工方法

7.3.1路基施工

1、施工方法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采用机械分层填筑、整平、压实。

填料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装车,重型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平整,振动压路机压实。

2、施工工艺

基床以下填土路基施工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填筑压实工艺流程见图7-1。

(1)、填料选择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选用A、B、C组填料或改良土。

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填筑。

整形验收阶段

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图7-1填筑压实工艺流程

(2)、分层填筑

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

每200m或两结构物之间划为一个施工段。

为便于击实参数取得及控制压实度,并保证每一水平层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

填料取用按不同类型土层分层开挖,如同一类型土层厚度大于2.5m,为便于挖掘机作业并保证作业安全,按每层2~2.5m厚度分层开挖。

路堤每20m设一组标高点,画在两侧放样的竹杆上。

填筑虚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

自卸车卸土,应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层厚度均匀。

为了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筑时路基两侧应各加宽50cm左右。

(3)、摊铺平整

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

每一压实层面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以利排水。

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初平时用水平仪控制每层的虚铺厚度。

(4)、洒水晾晒

细粒土和粉砂、粘砂土填料碾压前应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加水量可按一般规定中加水量公式计算,洒水可采用取土坑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基内洒水搅拌两种方法,当填料含水量过大,可采用取土坑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拉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5)、碾压夯实

(一)、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的速度等。

(二)、根据填料的不同和路堤的不同部位,采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先内侧后外侧,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0.4m。

(三)、施工控制中,按照工艺试验确定的有关参数(例如虚铺厚度、含水量、碾压遍数、机械组合、振动碾压能量等)达到要求后,由项目部试验组进行跟踪检测,指挥部中心试验室进行复检,待复检达到规定标准后,再报请监理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

(四)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验达到设计及验标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应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要求重新压实,对重新压实的土的检测点数量应增加一倍,直到合格为止。

(五)、每填筑一层,应将边桩翻到施工高度。

每填筑3m高度或到基床底部时,必须恢复中线,重放边桩,以保证路堤结构尺寸,避免超填或欠填。

(6)、路基整修

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路基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应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整修达到检验标准要求。

7.3.2填石路堤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施工方法

石方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整平,拖式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

2、施工工艺

填石路基填料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级配较好的硬质岩块,严重风化软岩不得用于路基填筑,易风化者不得用于路堤浸水部分,最大粒径不超过2/3层厚。

填石路堤按“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严禁倾填施工。

填石路基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2。

(1)、划分区段

在验收合格的地基上划分作业区段,各区段依次循环作业,达到要求标准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2)、边坡码砌

边坡两侧用干砌片石按直角梯形分层码砌,并与中间石方填筑同时进行。

边坡使用较大石块砌面,大面朝下摆放稳固。

(3)、分层填筑

每一层厚度一般为80~100cm左右,具体层厚由工艺试验确定,较大石块予以解小,填筑时应安排好运行线路,专人指挥卸碴,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

(4)、摊铺平整

卸下的石质填料用推土机整平,使石块间无明显的高差,个别不平的地段配合人工用细颗粒料找平,个别尖角用8磅大锤人工砸掉。

准备阶段

整形验收阶段

施工阶段

图7-2填筑压实工艺流程

(5)、布测点

沿线路纵向每隔20m设一断面,在每一个断面上由路基中心开始向两侧每隔5m设一个测点。

测点要设在一整齐而且坚硬的块石上,防止破坏。

次一填层的测点位置与上一填层的测点位置相同。

(6)、检查松铺厚度

用水准仪测出点的高程,此数与上次该位置处的高程之差,即为本层的松铺厚度。

(7)、压实

采用50t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碾压速度2.5km/h,碾压遍数按工艺试验数确定。

碾压时应先两侧后中央平行操作,行与行之间要重叠0.4m左右,前后相邻区段也要重叠2m,以保证各区段碾压密实。

(8)、质量检测

包括:

填料、填筑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路基填筑断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层在纵向和横向是否均匀平整;K30值是否达到标准。

地基系数采用K30试验车检测每层填筑区段的K30值。

施工中采用跟踪检测、复检、抽检方法进行压实质量控制。

7.3.3基床施工

基床填料使用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基床表层填料采用A组填料,底层采用AB组填料。

7.3.3.1级配碎石表层

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和级配碎石填料。

级配碎石利用采购的25~45mm、16~25mm、7~16mm、小于7mm四种规格的粗细集料,分别按基床表层的粒径级配范围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验证取得的配合比,进行配料,经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和机拌和,生产出级配稳定、质量合格的级配碎石混合料。

在基床表层填筑前2个月开始储备各种规格的集料。

为保证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填料随拌随用。

1、级配碎石工艺流程见图7-3

 

施工准备

配合比设计

级配碎石料的集中路拌

级配碎石料运输堆放

推土机平地机配合人工摊铺

碾压

质量检验

进入下一道工序

 

图7-3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图

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

(1)、外购25~45mm、15~25mm、7~15mm、小于7mm四种规格的碎石和石屑粉集料。

(2)、贮存集料时用装载机及时转运,分层堆放,防止形成自然坡角的堆,避免颗粒发生离析,各种集料隔离堆放。

(3)、根据各集料用级配碎石方孔筛的筛分结果,按《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规定的粒径级配范围要求,分别设计出三种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例。

(4)、按设计的配合比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从中分别优选出合适比例、并求得混合料颗粒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5)、采用具有自动计量配料系统的拌和机,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加水量根据气候及运距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增加1~2%)进行配料和拌和,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和含水率合适的级配碎石混合料。

(6)、经检测混合料级配、含水率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允许范围方可出场。

3、质量控制与要求

(1)、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2次),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

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7.3.3.2改良土

改良土生产采用路拌法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4。

2、施工要求

(1)、化学改良土路拌法施工,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洒灰和搅拌作业。

(2)、运输及摊铺

将运到路基上的土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标准厚度摊铺均匀,再用改良剂撒布车按规定的掺量将石灰或水泥均匀地撒布在土层上。

修整养护

 

图7-4改良土路拌法施工艺流程图

(3)拌合及洒水晾晒

(一)、采用路拌机将改良土干拌一遍,用快速法测定初拌后混合料的含水率。

(二)、改良土的含水率如小于最优含水率2%,则采用喷管式洒水车将水均匀地喷洒在混合料上;如含水率高于最优含水率2%时,则应翻耕晾晒。

(三)、将含水率合适的混合料,再用路拌机拌合二遍,使混合料充分拌合均匀。

拌合深度应直到改良土底部,严禁在拌合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拌合时应略破坏下承层的表面(约1cm左右,不应过多),以加强上下层粘结,设专人跟随拌合机械,检查拌合深度及均匀性并随时调整。

(四)、在洒水拌合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均匀程度和含水率。

拌合均匀的标志是:

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团,灰条,且水分合适均匀。

4、整形

(1)、混合料拌合均匀后,先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

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

用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形,并碾压一遍。

(2)、整形过程中及时消除坑洼现象。

对局部坑洼处,用齿耙将其表面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整形,最后用平地机再整形一次。

(3)、每次整形都要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要注意接缝处的整平,以保证接缝平顺。

(4)、在整形过程中,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5、碾压

(1)、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

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

(2)、按照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0m。

(3)、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

(4)、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确保改良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6、检测试验

碾压至工艺试验确定的遍数,且无明显轮迹时,再按规范规定频次检测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K30。

经检测达到压实质量标准,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

7、修整养护

(1)、局部表面不平整,要补平并压实,使外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已填筑的化学改良土应保持良好养生,养生龄期不得少于7d。

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铺筑另一层改良土,不需进行专门养生。

(3)施工控制

(一)、填料质量控制:

需改良的土和掺入的石灰改良剂及改良土混合料按规定的试验项目及频次进行复查试验。

施工中检查核对土和石灰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土和石灰发生变化时,另取样试验进行鉴定。

(二)、路堑基床底层填筑过程控制:

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应现场检查混合料含水率、摊铺厚度、填层面纵横向平整均匀度等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参数及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三)、路堑基床底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

压实质量应符合《新建时速200Km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规定。

7.3.3.3桥涵缺口填筑

必须待桥涵圬工达到设计要求并完成防水层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填筑。

桥涵缺口按设计要求采用级配碎石和级配碎石掺5%水泥进行填筑,台后基坑应以砼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压实。

涵洞缺口的填料粒径应小于15cm,填筑必须两侧分层对称进行;当顶部填土厚度大于1m时,方可通行机械。

桥涵缺口、桥台及挡土墙背后填土采用人工摊铺平整,1t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平板振动冲击夯碾压,其压实厚度不超过40cm,填料的含水量和各种机型碾压遍数通过工艺试验确定。

基床以下桥涵缺口填土压实度指标。

大型机械作业时,应与桥台、涵洞及挡墙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间距。

7.3.3.4路堑施工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一)、施工前首先对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调查与核对,恢复中线,复核横断面。

(二)、永临结合设计排水系统。

设计原则:

水不对路基产生危害,不排入农田、耕地,不污染自然水源,不引起冲刷和淤积。

临时排水系统包括:

堑顶截排水沟及引至永久排水系统的沟渠,路堑施工时引排地下水的临时排水系统。

(2)、现场准备

(一)、调查自然状态下山体稳定状况,分析施工期间边坡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二)、清理现场,做好堑顶截排水设施。

(三)、在开工前清理场地,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