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678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docx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谈话引入

师:

上课

生:

老师您好。

师:

同学们早上好,请坐。

看到大家精神抖擞的样子,同学们应该很喜欢运动吧!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运动项目,咋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这是?

生:

篮球比赛。

师:

这是?

生:

乒乓球比赛。

师:

这个又是?

生:

踢毽子比赛。

师:

这个呢?

生:

跳绳比赛。

师:

老师经过调查,发现咱们六

(1)班的小朋友喜欢每类的运动项目各不相同,我将这些数据统计如下。

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哪个小朋友来回答一下?

小女孩请你说。

生:

条形统计图。

师:

你的记忆力真好,请坐。

那大家看一看,从这个条形统计图当中,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生:

我看到了我们班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最多。

师:

有多少人呢?

生:

有10人。

师:

你说得真好。

还有谁想说?

生:

我发现我们班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只有5人。

师:

对啦。

还有没有?

观察一下喜欢篮球的有多少人?

请你说。

生:

我看见了我们班喜欢打篮球的有8人。

师:

简单的说,从条形统计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喜欢每类运动项目的具体人数。

可是老师特别想知道,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该怎么求呢?

同桌相互讨论一下。

(全体学生讨论中)

师:

讨论到此结束。

知道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

把所有的人数加起来就是全班的总人数。

师:

算出总人数有何用处?

生:

再用全班人数除以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2.

师:

他这样想对吗?

生:

不对。

师:

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好,你来说。

生:

应该先全班的人数。

再用喜欢乒乓球的人数除以全班的人数,再乘百分之百,就是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师:

非常好。

掌声送给她。

明白的请举手。

很棒。

那么这个百分之几从条形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来吗?

生:

不能。

(评:

邹老师创设情境引出条形统计图,并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清楚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

再让学生观察能否直观看出喜欢每类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学生发现不能,但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

邹老师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你们看看,这个扇形统计图跟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的?

观察一下,你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看到什么信息?

生:

扇形统计图是圆形的。

而且它是一个整体。

师:

你真厉害。

掌声送给你。

还有吗?

生:

我看到了喜欢每个项目的人数都写成了百分之几了。

师:

说得真好,请坐。

那么我想问问,例如,这一块,乒乓球的30%是什么意思。

请你说

生:

喜欢乒乓球的占全班人数的30%

师:

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那么12.5%又是什么意思。

生:

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全班的12.5%。

师:

还有吗?

最后一个机会你来

生:

喜欢打篮球的人数占全班的20%。

师:

说得真好。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扇形统计图。

同学们回答得太精彩了。

吸引来了一位嘉宾,他是谁呢?

原来他是聪明的一休,他今天带来了好多好多问题,想请同学们来帮帮忙,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

有!

师:

第一个问题,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表示什么。

生:

整个圆表示单位“1”

师:

单位“1”,好,请坐,说得真好。

还有没有不同说法。

还有吗?

生:

这个圆代表全班人数。

师:

全班的人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了代表全班的人数。

请坐下。

一休另外一个问题。

各个扇形代表什么?

刚刚同学们你们都说到了。

谁又想说。

你说。

生:

代表里面的人数占多少。

师:

每项的人数占多少,

生:

占百分之几。

师:

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乒乓球的就是?

生:

30%。

师:

喜欢乒乓球的占全班人数的30%。

请问篮球的?

生:

喜欢篮球的占全班人数的20%。

师:

好,请坐。

同学们来读一下这句。

生:

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

师:

都懂了吗?

生:

懂了。

师:

全体同学快速说说这个。

生:

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5%。

师:

同学们请看,一休带来的第三个问题。

如果我们班有50个人,喜欢篮球的有多少人?

想你想,好你来。

生:

60%。

师: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指一指喜欢篮球的在那一块。

生:

第二块。

师:

占了全班人数的……

生:

20%。

师:

明白了吧,是20%,不是60%。

你还有没有想说的。

全班人说50人,它占到全班人说的20%,不用你算出答案,说出思路,谁有帮一下他。

生:

全班的50人乘以20%。

师:

对,用全班50人乘以20%,谁能口算出来。

等于多少?

生:

10人。

师:

好,请坐。

为什么要用乘法?

谁能来说说理由。

好请你说。

生:

如果一个班有50人,那么50人就是一个整体。

篮球占一个整体的20%。

师:

所以50的20%就是?

生:

50乘以20%等于10人。

师:

我懂了,你们懂了没?

生:

懂了。

师:

说得真好,那我们再看,如果喜欢跳绳的有9人,那么这个班有多少人?

生:

9除以15%等于六

(1)班的总人数。

师:

为什么这样呢?

你说说理由好吧。

生:

因为喜欢跳绳的有9人,

师:

嗯,跳绳是在整体中占了15%,用具体的人数除以15%,等于一个总人数。

掌声送给她。

算出来等于多少?

生:

60.

师:

好,请坐。

那么我们再来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

扇形统计图当中,所有扇形的百分比之和等于多少?

谁的眼睛最雪亮?

女孩子你来。

生:

等于1。

师:

你们发现了吗?

生:

发现了。

师:

等于1也可以说是100%。

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与什么的关系?

请你说。

生:

每部分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

师:

那如果老师将这道题我们六

(1)班换成牛奶,里面各个扇形表示牛奶的成分,那还能说是人数吗?

生:

不能。

师:

那么这里面的一个个扇形代表的是什么?

生:

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

师:

那谁来说一说这个圆代表的是什么?

生:

一个整体。

师:

真棒,部分对整体。

扇形统计图就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大家一起齐读这句话。

扇形统计图预备走……

生齐读。

师:

那扇形统计图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生:

圆代表整体,扇形代表部分,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评:

这部分邹老师的设计比较细腻,问题一环紧扣一环,由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探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各部分占总量的百分比。

师:

一休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请一位声音响亮的小朋友读读题,请你来。

生:

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水分多少克?

师:

读得真好。

同学们观察一下,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

我看到了水分占这袋牛奶的87%

师:

还有没有?

生:

乳糖占了总数的5%。

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

从旁边那个颜色图。

师:

就叫做图例。

乳糖是什么颜色的?

生:

绿色。

师:

再从这个统计图当中找绿色的扇形,发现占了整袋牛奶的5%。

生:

现在动笔算一算这袋牛奶中有水分多少克?

生计算。

师:

做好的小朋友请举手。

倒数第二位女孩子你说。

生:

217.5g。

师:

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

生:

我是用整袋牛奶250g乘以87%,算出来就等于217.5g。

师:

答案同她一样的请举手,大家做得真不错。

现在大家自由挑一种成分再算算。

开始。

师:

好,小男孩你来汇报一下你算的是哪种成分?

生:

我算的是乳糖。

师:

你是怎么算的?

生:

师:

咱们一起来校对一下。

掌声送给他。

师:

还有其他的吗?

生:

我算的是脂肪,

师:

是这样吧,请坐。

还有算不同成分的吗?

生:

我算的是蛋白质,

师:

掌声奖励他。

还有吗?

女孩子你来

生:

我算的是其他。

师:

真好,回答正确。

一休又带来了一个问题。

他问道: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两种统计图,分别是什么?

生:

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

师:

还有吗?

生:

还有扇形统计图。

师:

你记得真清楚。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道题目:

绿茵小学从2005年至2009年数目总量变化情况如统计表所示,请问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生:

条形统计图。

师:

这是你的想法,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

我从变化情况一词看出要采用曲线统计图。

师:

等等,咱们有学过曲线统计图的吗?

生:

是折线统计图。

师:

还是说对,掌声送给你。

谁挺清楚了这位小朋友说了哪个关键的词语?

生:

变化情况。

师:

也就是说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接着再看,有需要哪种统计图呢?

请最后那位女孩子说说。

生:

扇形统计图。

师:

证明你今天的知识学得特别棒。

那如果是这样的统计表又该采用哪种统计图?

你来说。

生:

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是数量统计。

师:

也就是说你看到了每种数的具体数量,是这样的吗?

生:

是。

师:

我们现在一起来回忆一下:

哪种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生:

条形统计图。

师:

真好,请坐。

什么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

折线统计图。

师:

最后一个,请你来。

生:

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师:

大家一起读一读,条形统计图预备走。

生齐读。

师:

同学们,一休还是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这张小纸张,观察一下你从这道题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

我看到了优秀的占总人数的60%,成绩良的占总人数的25%,及格的占总人数的10%。

师:

请坐,除了从这个统计图中你发现了每项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

我发现了不及格的有3人。

师:

说得真好。

那么这道题该怎么着手,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想一想,开始。

生做题。

师:

好,请你说。

生:

我先算出不及格的占全班的5%。

然后用不及格的人数3除以5%就等于全班的总人数60人。

师:

很好,老师想请问一下5%怎么来的?

生:

我是用单位1减去60%,再减去25%,最后减10%。

师:

掌声送给他。

这位小朋友先求出了不及格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5%,又已知不及格人数有3人,那么就可以算出总人数60人。

接着又该怎么做?

生:

可以用60乘60%得出优的人数36人。

师:

对了,请坐下。

还有吗?

生:

及格的人数是用60乘10%等于6人。

师:

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有没有小朋友说说良的?

生:

用总人数60乘25%等于良的人数15人。

师:

答案一样的就送给他掌声。

整道题全队的请举手。

相当不错。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道思考题: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整体,那么扇形A占了整个圆的百分之几?

思考一下。

生:

扇形A占了整个扇形统计图的25%。

师:

你怎么能这么快算出来的?

生:

因为扇形A是一个直角扇形。

师:

直角扇形就能说明什么吗?

生:

因为能把整个圆平均分成4份。

师:

我懂了,你们听懂了没有?

生:

听懂了。

师:

求出了扇形A占总体的25%,那么扇形B呢?

生:

用1减去A和C的和就等于扇形B的百分比。

师:

说得真好,大家帮忙计算,得出B扇形占了41.5%。

请看第二个问题

生齐读: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参加北京奥运会的10000名队员,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人呢?

师:

你能马上计算出来吗?

试试看。

生:

师:

你的口算能力真棒。

(评:

邹老师很用心设计了练习题,题目层层递进,类型丰富,既比较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巩固学生的课内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延伸,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师:

好啦,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还有扇形统计图的用处。

师:

请问用到哪些地方呢?

生:

知道了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师:

还有吗?

你来说说。

生:

我们学习了以后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师:

说得真好,还有没有人想说?

生:

这节课老师帮我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知识。

师:

那以前学了什么呢?

生: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师:

那谁能补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

生: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师:

最后一个机会,你来说。

生:

扇形统计图表示百分比。

师:

即什么与什么的关系?

生: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相信大家都收获了很多,那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

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

同学们再见。

(评: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是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学习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邹老师这节课找准了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合理地选用教材,突破了以往练习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上,有机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抓住新知的切入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又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