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656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docx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1

男王枢密巷

一诊七月五日

脉情虚软,舌绛嫩无苔,前月月初,胸膺仰卧息痛,咳呛不静,继而两足痿软无力,不任于地,一不留意,竟至跽而仆。

年当发育,肾气虚衰,金水不能相生,亦痿躄之机也。

经曰:

“肺热叶焦,则生痿躄。

”本证是也。

川象贝各二钱四分肥玉竹六钱女贞子六钱七月七日

凡痛着者曰痹,软而无力者曰痿,痹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痿为火热刑金,金气虚,少水不能制盛火,骨髓空虚,足之三阴有所虚赢也。

若以滋其化源也,服二剂而两足稍振,步履较便,咳呛亦稀,惟脉情虚软,尤从滋养所致。

川百合八钱女贞子六钱沙苑子六钱炒米仁一两二钱

三诊整玉竹五钱生米仁一两二钱怀牛膝五钱

四诊生百合八钱麦门冬四钱怀牛膝五钱线鱼胶六钱川杜仲四钱八

按:

《内经》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者,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

然以肺热叶焦,为致痿之源,而筋骨又为肝肾所主,故东垣治痿有补肝肾之法。

本证舌绛无苔,呛咳在前,此原肺热阴伤之体,续见两足痿软无力,是因肺虚而绝肾水之上源,即谓“金不生水”,所以治疗不离乎金水二调。

贝母、杏仁、紫苑等,在于化痰利肺,麦冬、百合、玉竹、女贞、杜仲、川断等,养阴而滋补肺肾。

暑湿致痿——不离脾胃

吴某六月十六日

每至夏秋暑湿交争,发为痿躄,两足坠重,不能步履,刻诊脉情细濡,舌苔白滑,胸脘痞闷,纳谷不馨。

病势犹在蕴酿之时,先以芳通淡渗。

制苍术二钱四分宣木瓜(酒炒)三钱

汉防己三钱六月十九日

湿热郁蒸,浸淫筋脉,而致两足痿弱无力。

前进芳通淡渗,步履稍感有力,行动已不需扶持。

惟小溲微黄短涩,下焦湿邪未净,脉濡细,苔薄白,食后尚感脘痞。

现胃气未振,脾弱运迟,精微不布,筋脉失养。

治当再参健运。

制苍术二钱四分扁豆四钱怀牛膝三钱六分建神曲六钱

按本证痿躄发生均在夏秋之交,此时湿气弥漫,暑热熏蒸,阳明太阴因受暑湿困扰。

患者胸脘痞闷,纳谷不香,而舌苔白滑,当是湿邪为主,所以治以芳香淡渗之品,重在开胃利湿。

药后步履稍感有力,此为佳兆。

二诊再参健运脾土,湿邪既化,精微得布,痿证之痊愈指日可待。

痿躄《徐恕甫—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此痿原来起于腰痛,虎潜丸之妙,权变之用,尽在疗效中

李左,35余年,日趋严重,形体大虚,小水浑浊,腰腿疼痛不能起,日夜呻吟,脉细而数。

照此情形,已成下痿现象。

姑拟虎潜丸方出入试服之。

虎胫骨3钱川牛膝2钱金毛狗脊3没药各3钱剂,腰腿痛减,稍能活动,又4剂,腰不痛,腿不受限。

再投4剂,可渐次收功。

按:

本案乃肝肾阴虚腰痛,迁延日久,精血不能濡养经脉而成痿证。

故选《医方集解》虎潜丸加减治疗,以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药证最为切体。

方中锁阳易为狗脊,盖益强腰膝之力;形体大虚,故用黄芪补气与当归配伍,有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血津液充足,筋脉以濡养,痿可复也。

权变之用。

尽在疗效中。

汤药多服,久恐伤胃,且难坚持,拟用丸药为宜

张左,71年。

首来求治,视其面色淡黄,体弱不堪,诊脉虚缓无力,尚幸阴火未动,腿虽细而皮色未枯,仍有生机,然病为痿证,最难全收。

此系先天不足,只得缓缓培补,非短时之功,其母知难之意,要求施治。

思之本为慢性难疾,汤药多服,恐伤于胃,并难以坚持,拟用丸剂为宜。

故首配补天大造丸1两高丽参6钱杭白芍8钱鹿角胶1两紫河车1月服完,腿虽不能行动,而饮食行色俱好,又拟虎潜丸加减熬膏服用,连服两5钱甘枸杞1两斤收膏,每日早晚空腹开水冲服半小茶杯。

按:

痿证的成因,多由“热”和“虚”所致。

按照《内经》的论述,由于五脏的偏热,影响到所合的五体,出现“皮毛急薄”、“心气热”、“胃干而渴,肌肉不仁”、“骨枯而髓减”等,而呈皮痿、肌痿、筋痿、肉痿、骨痿等不同疾病表现。

其病因多端,归于临床主以下肢萎废不能随意运动及不任步履为多见,故有“痿躄”之称。

本例患儿系先天不而立论,或因湿热浸淫筋脉肌肉所致而累及肝肾形成肢废,是否属于现代医学之“小儿麻痹症”今整理者难以断论,只得就徐老先生当时的辩证处理,以效为验,不作细述。

痿证《刘冠军—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14月18日因感冒发烧,畏寒怕冷,时有咳嗽,胸胁疼痛,被某医院诊断为“胸膜炎”,连续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和大量雷米封静点12月5日经脑部CT日来我科诊治。

诊见:

体格中等,营养一般,神志清楚,对话正常,问知饮食欠佳,夜寐及二便均异常,体温36.5斜,两瞳孔等大同圆,颈项对称,气管居中,无瘿、瘰及静脉怒张,全身及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脾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

痛觉、触觉减退,肱二头、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迟钝,膝、跟腱反射均0级,肌张力低下。

实验报告:

血、尿常规正常,肝功正常。

诊为“痿软证”(多发性神经炎)

治疗:

宜养阴清热、通络疏筋、益肾健脾为主法。

治疗经过:

治疗初期,由于诊断不明,按癔病性瘫痪处理,针取人中、内关、四神聪、神门,经治2周无效,后详细辩证,确认由雷米封慢性中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属罕见病例,目前一般认为恢复希望不大。

余认为患者无癔病史及其他精神因素,否认癔病性瘫痪。

同时详审病情,诊为病人年过五旬,阴气已不足,加之病起于热证感冒,治疗不当,日久余热未清,伤及肺胃之津,致使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乃至筋脉失于濡养而成痿软、完全性瘫痪,正所谓“脾主肌肉而实四肢”、“四肢不举,邪伤脾也”。

故治疗“独取阳明之法,以润宗筋,束骨节,利关节”,乃每日针灸足三里穴、胃俞、肾俞,旨在培脾土、益气血、润宗筋、养肌肉、利关节,佐阳陵泉通络疏筋,配尺泽、肺俞养阴清热,以防伤肺津,针合谷、内庭、太冲,意在清胃、肝、大肠之邪热,经用上法治疗50天,前臂能做屈伸活动,下肢亦能活动。

再诊脉来沉细,两尺尢甚,舌质微红少苔。

由于上下肢功能逐渐恢复,证明是因脾气健,津液得生,四肢肌肉得以濡养的结果,但患者腰部无明显好转,且较板硬、有冷感,仍不能起坐,知系痿软日久,肝肾阴亏,真阳亦出现不足,加之腰为肾府,肾主藏精,通于冲任,今脉来沉弱,两尺尤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肌肉,加之日久气血循行受阻,命门火衰,故肾之外无气血津液之濡养而痿软无力,据此,乃加剌华佗夹脊穴,意在通畅督脉以扶真阳,且能助膀胱之气,使之气血通畅,佐用命门、腰阳关温灸,以扶命火、通经络,肾俞、太溪滋阴,使肾阴足,宗筋得养,痿软可除。

肝肾阴亏,此非针灸调节能凑全功,故投熟地黄滋肾水,益真阳,填精髓,长肌肉,生精血,臣以枸杞助熟地黄以增补肝血、益精血、扶阳气、壮筋骨之效用,使以黄芪健中州、升清阳、补肺气、布津液以振奋元阳,尤妙在淫羊藿辛以润肾,温以助阳,巴戟天助淫羊藿以壮腰脊,少加龟板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牛膝、红花通经络、壮腰膝、利关节、起痿软,上方每日一剂,分2次服,经60天,四肢功能恢复明显,下地行走、起坐、翻身均如常人,仅稍感不灵活,惟手足指感觉迟钝,不能持物,且有麻木、冷感,知经络通,但气血有受阻,四末阳气不足,乃加剌十宣出血,针八风、八邪以消瘀滞,以利经气之通畅。

4米无疲倦、软弱之感,起、坐、翻身、持物如常人。

神经系统检查:

触觉正常,肱二、肱三头肌、膝、跟腱反射存在,肌力上下肢恢复5级,肌张力正常,四肢粗细均等,确认“四肢痿软”恢复正常,出院。

随访一年,已能参加劳动而痊愈。

按:

痿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所谓“弱而不用者”为痿。

它的发生一般为感受邪热,伤及血脉,致使经筋、骨髓、血脉、肌肉、皮毛痿弱无力,而其病位多主张肺先受之。

实际上,痿除肺热叶焦发生痿证外,临床每见有因虚、痰、瘀诸因致痿者,所以临证主张审热浅深,虚实之缓急,更察何脏受邪,不泥守“主热而投凉药”,正治之法,应审热灼肺津以清热润燥,养肺生津为主;湿热浸淫以清热利湿,通利筋脉为主;脾胃虚弱以补脾益气健运升清为主;肝肾亏损以补益肝肾、滋阴壮骨为主法。

每针药兼施,收效颇速。

临证组方,常用熟地黄、山茱萸、麦冬、玄参、牛膝、豨莶草为主方。

凡病在肺,出现皮痿者,加板蓝根、大青叶以清热解毒;口渴甚,加生石膏、知母、水牛角;实热便秘,加大黄以泻热;病在内,出现肉痿,加参、芪、术、甘以健脾,加苍术、萆薢、薏苡仁以利湿;病在骨,出现骨痿,加狗脊、肉苁蓉、巴戟天以强筋壮骨;病在筋,出现筋痿,加木瓜、白芍以舒筋;病在脉,出现脉痿,加茯神、柏子仁以安神;日久气虚,加参、芪益气;血虚加熟地黄、鹿角胶养血;精髓空虚加龟板、鹿角胶、牛骨髓、紫河车以填精补髓;瘀血伤络,加赤芍、三七以活络消瘀;日久阴损及阳,出现怕冷、脉沉细无力,加鹿茸、补骨脂、附子以温阳;痛甚加天麻、乳香、没药止痛;抽掣加钩藤、全蝎;知觉减退加闹羊花;肌肉消瘦加鹿茸、肉苁蓉、石斛,兼服鹿马起痿丸。

针灸疗痿,首遵“独取阳明”。

可取肩髃、曲池、合谷、髀关、伏兔、足三里、腰阳关等,是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痿病初发有热者,施用泻法以清其热,可配尺泽、肺俞、大椎,热退之后,应复其气血,可加脾俞、阳陵泉健脾化湿、调健中州;日久出现肝肾亏虚,由于肝主筋、肾主骨,故加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骨会大杼以舒筋、壮骨、生髓,此为治痿之大法。

由于痿证病情复杂,病程长,临床不可泥守“阳明”,应本“治法因乎术,变通随乎症,不随乎法”的原则。

随症施治,旨在润宗筋,主束骨,利关节,使滋生气血津液,以营养肌肉宗筋,以助痿弱之恢复。

由于痿证主要病在肌肉,上肢活动靠三角肌的收缩,此肌肉恰是手阳明经所过之处,故应重剌肩髃、臂臑、手三里、曲池、合谷为主穴,下肢活动靠股四头肌的收缩,此肌群恰是足阳明经之所过,故应重剌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解溪为主穴。

治痿独取阳明是最佳的规律,而痿这能否起步首要在于能否恢复这些肌肉之功能。

上下肢的活动功能,大都是以上带下,如上肢是上臂的神经、肌肉支配着前臂,前臂又支配着手指,据此上肢痿当先选上臂经穴,使上臂功能得以恢复,就能带动前臂及手的活动。

下肢由腰脊神经肌肉支配带动着股、股带动胫、胫带动足,据此下痿当先解决腰脊功能,应先取腰、臀、股、胫部经穴,特别是腰脊部经穴是治下痿之要穴。

痿弱后期,常遗留肢体一侧麻木、削瘦、痿软,导致肢体内、外或前、后的肌力失衡,从而形成内外斜、内外翻等畸形。

临床应针对症状,区别是哪一经麻痹,哪些肌力不足,加以调整、纠正,运用补其不足、泻其亢盛的方法,才能纠正经气失衡所引起的畸形。

如肩外展困难多是三角肌麻痹,而三角肌是手阳明经经过、濡养的处所,故肩髃、臂臑、曲池为其要穴。

如肩部伸展困难多是肱二头肌麻痹,可取天泉、天府为主。

如腕伸展困难多是三角肌麻痹,可取曲池、手三里以及外关疗之;若屈曲困难,乃腕屈肌麻痹,则当剌郄门、内关疗之。

这些选穴方法都体现“随经所在而调补之”的法则。

下肢大腿内收困难,当取箕门、阴包、阴廉以促进内收肌之恢复;膝无力伸展,当取髀关、伏兔恢复股四头肌之功能;若膝无力屈曲,当取大肠俞、承扶、殷门以恢复股后肌群之功能;足无力背屈,当取足三里、上巨虚促进胫骨后肌之功能;足无力外翻,当取阳陵泉、绝骨、昆仑以促进腓骨长短肌之功能;足无力内翻,当取委中、承、三阴交、太溪以促进胫骨后肌之功能,由此可见,“治痿独取阳明”贯彻治疗之始终。

至于针剌之先后,又应根据以上带下、以主带次的法则,即上肢先肩部、上臂经穴,以带动前臂和手,下肢先补腰、臀、股、胫,以带动小腿和足。

痿证日久,应区别哪经亏损,加以调整,一般下肢内斜是外侧少阳经不足,足下垂多为为足阳明经之虚所致。

由于痿证病情复杂,又应随症调治,如肺热加尺泽、肺俞以清热益肺;湿热责于脾,可加阴陵泉、脾俞;肝肾亏损,加肝俞、肾俞、太溪;腰肌麻痹,以取相关夹脊穴、腰阳关、命门为主;腹肌麻痹,加天枢、带脉、梁门以及相关夹脊穴;咽下,加天突、廉泉;失语加哑门、通里;流涎加地仓、承浆、合谷;小便失禁,加次髎、中极、三阴交。

针灸治疗本病,早期宜多针浅剌,日久可采用透针,出现肌痿宜灸,或加温针,此为治痿应守之原则耳。

痿证《费而隐疑难奇症医案选评》

痿证,内经、难经分五藏,其实不外本在肾,标在肺。

所以云:

肺热叶焦,则生痿躄是也。

病者数年,腰、髀、腿、膝无力,两足不任地,伸缩不能自由,此乃久病沉疴,下元虚甚,水不荣木,肝肾收纳失权,奇经八脉气衰,不司约束,而成痿躄服药难期速效,理应肝肾同治,辅正兼理八脉,多药庶乎有验。

嫩淮耆3克,苏芡实6克,云茯神5克,酸枣仁3克,麸只壳四分,炒谷芽3克。

连进三十余剂后,沉疴似有起色,足以任地,伸缩自由矣。

再仰原方加熟地、杜仲、牛膝、首乌、萸肉、续断、桑枝合卅剂熬膏,蜜糖收,服之年余,身体健壮。

评按:

痿证是手足痿软无力,百节缓纵不收的一类病证。

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不能行走者较为多见,故又有“痿躄”之称。

本案叙症,病见下体无力,两足不任地,伸缩不自由。

先生分析病机为肝肾收纳无权,奇经八脉气衰,不司约束而成,廖廖数语,论述精辟,立法肝肾同治。

辅正兼理八脉,亦颇中的,方中参、耆、术、苓、草补肺益气,俾化源充足则筋骨得养;当归、白芍、沙苑子、淡大云、山药等补益肝肾精血,温理奇阳兼濡润奇阴,俾宗筋收,机关利而病俞。

但值得一提的是,先生论痿证病机时说:

“其实不外本在肾,标在肺”,证这临床,素体脾虚或因病致虚,使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而致痿证,亦机率多多,清人邹滋九说:

“夫痿证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症”,较之先生之论,似更为精详。

脚痿《名老中医漆济元医案珍藏录》

例65月16日。

患者曾患膜炎治愈后,两脚痿软乏力,步履不稳,视地不平坦,步履时上下左右不定,舌净脉缓。

证属痿证,治以补肝肾,强筋骨。

当归10克五加皮10克木瓜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续断12克何首乌10克骨碎补20克5剂。

后随访健步如常。

按:

痿之为病,《内经》有“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之论。

后世则有所发展,认为痿证非为火证,元气败伤者亦有之。

凡无发热,缓慢起病,渐至痿躄不用者,多属肝肾不足,元气败伤。

王肯堂说:

“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

本例患者曾患脑炎愈后身体虚弱,两脚痿软无力,步履不稳,视地如坎坷,乃大病后肝肾虚弱,肾主骨,肝主筋,步履健壮,全靠筋骨强盛,今步履上下左右不定向,乃筋骨不坚也。

故用补肝肾强筋骨之剂而获效。

痿证: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岁,供销社干部,1963年7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黧黑,神疲气怯。

自诉两足痿软无力,内热外凉已数年,伴背劳腰困,气短乏力,屡治效不显,诊其双脉无力。

辨证:

房劳精伤,肝肾亏损,日久而为骨痿。

治宜滋阴补肾,强盘壮骨。

方用知柏地黄合加味金刚丸化裁。

克,茯苓6克,泽泻6克,川牛膝10克,杜仲6克,白术10克,五味子10次年7月9痿与痹临床互见,因痹久成痿,痿痹常相伴出现,经常通称,实乃二证。

临床表现有别,痹病周身肢节疼痛,痿病两足痿软不痛。

本病形体消瘦,面色黧黑,两足痿软无力,背劳腰困,内热外凉,此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热灼筋骨,故病骨痿。

治用知柏地黄合加味金刚丸化裁,滋阴降火,强筋壮骨,因药证合拍,故两次诊治,就能药到病除。

痿证年3月7年。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髋关节疼痛,右下肢不能站立行走,被某医院诊断为:

右侧股骨头坏死。

多方治疗无效。

现症:

双膝关节发软,右腿肌肉轻度萎缩,纳可,眠可,舌质淡红,苔腻,脉沉。

西医诊断:

右侧股骨头坏死。

辨治:

患者右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已经年余。

经反复治疗,疗效不佳,现在家中需卧床,勉强外出要扶杖跛行。

拟养血补气,益肾强筋。

黄芪30g,杭白芍24g,党参24g,丹参30g,山药24g,杜仲12g,炙甘4g,生姜9g,龟板胶30g年3月21,党参30g,苍白术各15g,枸杞子15g,金毛狗脊15g,鸡血藤30g,杜仲12g,大枣15g,肉苁蓉24g,龟板胶30g。

10肾主骨,骨生髓,骨之不健肾主之。

血不行,气主之,“气帅血行”,故补气、养血、益肾、生髓则骨病可痊愈。

以当归补血汤、四物汤以补气血,补肾之阴阳以达生髓之效,佐以通络以加速血脉之通调,全方配伍合理,在病人坚持服药的基础上取得了应有的疗效。

其中,鹿角霜、肉苁蓉、狗脊、菟丝子、枸杞子、杜仲、怀牛膝温补肾阳;龟板、熟地滋补肾阴;当归、熟地、白芍、鸡血藤养血;党参、黄芪、山药、大枣、炙甘草补脾益气;木瓜、威灵仙、桑寄生、狗脊祛风除湿;小青皮、白芥子行气散结;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桂枝温阳;甘草、大枣调和诸药。

《百岭堂临证验案》

痿病岁

病史:

双目眼睑下垂,晨轻暮重已七月余。

经多方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来症状加剧,前来我院就诊。

初诊:

1992日,双目眼睑不能抬起,晨轻暮重,或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可缓解,视物模糊。

纳食少,眠可,大便略溏,小便正常。

诊见:

神疲,双目眼睑下垂,掩盖瞳仁,舌淡苔白,脉沉细。

盖眼皮属脾,脾胃气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肌肤失养,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用补中益气汤:

炙黄芪30g炒柴胡6g全当归10g月10日,服药后症状好转,双目眼睑能抬起,纳食增进,仍守前法,加入温肾助阳之品。

方用:

炙黄芪30g炒柴胡6g全当归10g锁阳片10g嘱进7年未见复发。

按语:

脾主升清,若脾虚不能升清,水谷精微失于输化,则气血生化乏源,出现气虚下陷等表现。

上睑属脾,脾虚气陷则升举无力,眼睑下垂,《素问·痿论》提出:

“治痿者独取阳明”的基本原则,以补中益气汤最为合拍。

又脾与肾关系密切,肾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精气之所在,与脾生理上相互资助,在病理上互为因果,正所谓“脾阳根于肾阳”周期性瘫痪

李××,男,36日,自述:

今日下午在锯木时,突然双足乏力,不到数秒钟即双足跪地,痿软难行,即护送到某地就医,诊为周期性瘫痪。

肌注维生素B1锁阳10g枸杞子10g桂枝尖10g菟丝子10g末梢神经炎

元××,女,20个月前外出劳作,突感双下肢无力,摔倒在地,双脚麻木感,不能站立。

后在×医院诊断为末梢神经炎。

住院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求诊于我院中医治疗。

初诊:

1996日,患者双下肢无力行走,肢凉发麻,由家人撑扶入院。

诊见:

神志清楚,面色无华,舌红,苔腻有瘀斑,脉弦细。

因时值夏秋季节,湿气较重,感受湿热之邪,浸淫筋脉,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病。

治以祛湿热,除痹活络。

1京丹参20g全当归10g白僵蚕10g北细辛6g炙甘草3g嘱进10条制马钱子10g日,药后症状好转,双下肢较前有力,可扶杖而行。

药已中病,故嘱服原方日,药后患者已能站立,但精神萎靡,周身乏力。

舌正红,苔薄白,脉弦细略滑。

宜原方加入黄芪30g日,药后患者已能正常行走,无诉不适,可从事较轻的体力劳动,仍处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

后随访多年未再复发。

按语:

本例末梢神经炎,症状属中医的痿证范畴。

一般而言痿证以虚为主,或本虚标实。

但临证以来,并非痿证都属虚证。

此例患者起病急骤,病程较短,且年龄较轻,故属实证。

因时值夏秋季节,湿气较重,外感湿邪为患,湿邪下注肢体,致气血痹阻发而为痿。

故应以祛湿活血为其治则。

方中以四妙散加木瓜为君以散湿热之邪。

但湿邪难化,应加以川乌大辛大热之品以助祛湿,且湿得热则化,亦能助它药以活血通络的作用。

忍冬藤不仅通经活络,还能祛风,兼以制川乌之热。

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大血藤、地龙干则强活血。

桂枝、细辛、僵蚕以助祛风除湿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