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623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docx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汇编

第二章

一、重点名词:

1、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效用:

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6、边际效用: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7、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8、消费者均衡:

指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最大效用,即消费者实现最佳购买行为

9、商品边际替代率:

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时,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二、重点问题:

1、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即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每一条需求曲线代表一种需求,离原点越远,则需求越高;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即需求增加,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右下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左上方移动。

参见教材P30图2-1

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

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

绝对值大于1。

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

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

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3、需求和均衡价格、均衡产量成同方向变动。

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产量成同方向变动。

4、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

消费者预算线(消费者可能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预算线公式是:

消费者均衡:

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点就是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E,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在这个相切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即MRSXY=PX/PY,这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学习辅导

一、重点名词:

1、边际产量(MP):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L=TPL/L,MP=dTP/dL,MP=TP/Q

2、机会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处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边际成本: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4、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指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称为生产扩展线。

表明在生产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调整产量或成本时,应沿着生产扩展线选择要素投入组合,因为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会使厂商得到一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或一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

7、

二、重点问题:

1、等产量曲线及特点: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等产量曲线特征与无差异曲线特征很相似:

等产量曲线具有斜率为负,因为要保持产量不变,在合理投入范围内,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要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两种要素是互相代替的。

在一个平面图中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一个平面图中有无数条曲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明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

2、等成本曲线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大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选择任意一点进行生产都是可行的,但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选择最佳的要素投入组合。

这个最佳组合点就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

在切点,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

-MPL/MPK=PL/PK

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为:

MPL/PL=MPK/PK

它表明:

当生产者花费在各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产量相等时,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

即在既定的产量目标下使成本最小或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使产量最大。

如果投入要素有多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公式为:

MP1/P1=MP2/P2=·····=MPn/Pn

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

一是技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一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于所以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要经过递增、递减,甚至成为负数的过程。

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以生产实践经验为根据的一般性概括,它指出了生产过程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对于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生产函数都是适用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6.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

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

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从左向右上方倾斜,再向右下方倾斜的。

当边际产量大于0时,总产量是增加的,当边际产量小于0时,总产量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第四章厂商均衡理论

一、重点名词:

1、完全竞争市场: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它兼有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的特点。

4、寡头垄断(又称寡头)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二、重点问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变价格,需求曲线即价格线是水平线,同时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

P=AR=MR=d

但这里所说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而不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

与此同时,厂商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R也是递减的,且在每一个销量下,都小于AR,所以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第五章生产要素质价格决定

一、重点名词:

1、洛伦兹曲线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

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3、边际产品价值反映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量所引起的总收益增量的变化。

4、劳动的价格是工资,土地的价格是地租,资本的价格是利率。

二、重点问题:

1、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主要表现为:

供求主体不同

需求性质不同

需求特点不同

2、参见期末复习43页

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劳动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劳动的价格——工资,而且也取决于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或闲暇时间的多少,所以研究劳动供给要从劳动者对既定的时间资源分配开始。

劳动者能把多少时间用于闲暇时,主要考虑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小时工资率。

小时工资率是劳动者享受闲暇的代价,它代表享受1小时闲暇必须牺牲1小时工资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

小时工资率越高,即闲暇的机会越来越高,劳动者会多选择劳动、少选择闲暇;反之,小时工资率越低,即闲暇的机会成本低,劳动者会少选择劳动,多选择闲暇。

劳动与闲暇时间的最优选择,即理想的均衡就是1小时闲暇的边际效用等于1小时劳动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

4、结论: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如果任一人口的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的百分比,即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这时洛伦兹曲线为正方形对角线,这是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

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其余人口一无所有,显然,这时洛伦兹曲线为图中对角线下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

A

基尼系数=————

A+B

当A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当B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1,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均状态。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

经济学家根据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认为吉尼系数高低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关。

第六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一、重点名词:

1、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

2、定理可表述为:

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3、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公共物品在消费上或使用是不排他的。

二、重点问题:

1、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这无疑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外部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小于社会最优的产量。

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

换言之,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2、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外部影响内在化。

  主要政策手段包括:

  税收和补贴。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实行征税,其征税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造成的损失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予补贴,其补贴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收益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

  企业合并。

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政府如果把这两个厂商合并或两个厂商自愿合并,则外部性就“消失”了或被“内部化”了。

合并后的厂商为本自己的利益,使生产确定在MR=MC水平上,容易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明确产权。

在许多情况下,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多是由产权不明确造成的。

如果产权完全确定并能得到充分保障,就可杜绝一部分外部性发生。

因为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外部性问题。

  前两个政策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后一个政策则强调依靠市场本身解决外部性问题。

3、关于什么是科斯定理,西方学者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该定理可表述为:

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

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

因此,科斯定理宣称,只要交易费用为零,不论产权归谁,自由的市场机制总会找到最有效率的办法,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关于科斯定理,大致的意思便是如此,科斯本人并没有对该定理加以精确的证明,仅仅使用了类似上述的数字例子加以说明。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

4.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按生产阶段的不同,所有产品和劳务可划分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在此阶段生产出来后就归消费者直接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用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此阶段生产出来后还要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

(2)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而且,其所占比重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非生产性劳务虽然不同于物质生产,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属于现代的综合性生产。

因此,把非生产性劳务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情况,也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

(3)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

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

资本存量(包括工厂、设备和房屋等)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消耗,其价值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

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

但存在重复计算。

(4)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

10.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

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

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

个人收入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第四,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

1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和国内生产总值相同,但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即只要是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其价值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以领土即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即只要是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都应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12.GDP指标的缺陷及其校正

GDP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的总体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

但是GDP的统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总体经济活动,一些经济活动没被计入GDP。

(1)GDP是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活动无法被计入。

如自给性的生产与劳务、物物交换等。

(2)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计入GDP。

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

其次,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

GDP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

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

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

鉴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在反映福利方面的上述局限性或缺陷,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对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统计项目进行调整。

提出调整的三类指标:

加上闲暇、加上地下经济、减去环境破坏

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一、重点名词

1、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即APC=b=C/Y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示,即:

MPC=

3、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二、重点问题:

1、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时,仍然有消费C0,消费和收入的变化规律与长期消费函数相同,即如果Y从Y1增加到Y2,则C从C1增加到C2。

2、持久收入理论

是由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理论将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

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

持久收入理论把消费分为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持久消费是指长期的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暂时消费是指一时的偶然的消费,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两种收入和两种消费的关系如下式:

YT=YL+YS,CT=CL+CS

弗里德曼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如下式:

CL=bYL

如何确定持久收入YL是持久收入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定时期的持久收入水平,应该由过去持久收入水平与当年实际收入,即现期收入水平共同决定。

如果一个人现期收入水平高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则他现期持久收入水平应该高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反之,现期持久收入水平,则低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

可用下式表示:

YLt=Yt-1+

(Yt-Yt-1)(0<

<1)

Ylt=

Yt+(1-

)Yt-1

3、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

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如下:

C=a·WR+b·YL

式中,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1)消费和劳动收入的关系。

假定不考虑未成年期,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

工作时期和退休时期。

假定工作期为WL,一生生活时期为NL,则退休期为NL-WL。

假定不考虑财产收入,即只靠劳动收入进行消费,设每年劳动收入为YL,每年消费为C,则一生中劳动收入和消费如下式:

C·NL=YL·WL

(2)消费和财产的关系,假定一个人在第T年有一笔财产WR,在T年后的工作期(WL-T)中的每年劳动收入为YL,即总劳动收入为(WL-T)YL,T年后的预期寿命为NL-T,则有财产后的最大消费为:

C(NL-T)=WR+(WL-T)YL

有财产收入后的年消费(10-12a)大于只有劳动收入时的年消费(10-11a)。

消费水平比没有财产时增加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取得财产(WR)的数量;二是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