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112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土地整治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项目建设缘由

1.2工程任务和规模

1.2.1工程任务

本次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区的田间工程全面配套。

合理调整田间渠系布置,对主要灌水渠道防渗衬砌渠、全面配套渠、林、路、田及建筑物,平地缩块改造畦田,实现田间高效节水灌溉。

建设规模×××万亩。

1.2.2工程规模

本次初步设计的建设规模为:

(1)衬砌典型区内×条斗渠,长×× km;

(2)配套各类建筑物××座,其中进水闸××座,节制闸××座,桥涵××座,田口××座;

(3)修建田间路××km,其中:

机耕路××km,田间路××km;

(4)营造农田防护林××株;

(5)平整土地××万亩。

1.3工程布置与设计

1.3.1工程布置

工程建设本次实施片南至××,西到××,北以农业开发项目为界,西边界为××,控制面积××万亩,灌溉面积××亩,现状有斗渠××条,直农渠××条,农渠××条,毛渠××条。

本次设计由于现状渠道布置较合理,毛渠间距进行了调整。

经设计,需新修××条斗渠××条农渠,××条毛渠,项目区结合现状渠道布设,分斗、农、毛三级固定渠道和直农、毛、二级固定渠道布设型式,项目区共设××条斗渠,××条直农渠,××条农渠和××条毛渠。

其布置详见工程平面布置图。

1.3.2工程设计

(1)渠系工程设计

斗渠流量××m3/s,衬砌采用聚乙烯薄膜+M10砂浆垫层+预制砼板的复合防渗形式;直农渠流量×× m3/s,渠道防渗采用“U”形断面。

(2)建筑物工程设计

田间建筑物工程包括:

斗渠进水闸带桥(设量水)、斗渠节制闸带桥、直农渠进水闸带桥(设量水)、农渠进水闸带桥及农渠进水闸不带桥、农渠节制闸、毛渠进水闸带桥及毛渠进水闸不带桥、斗渠生产桥及农、毛渠渠路交叉涵管等渠系建筑物。

建筑物总座数为××座。

根据斗渠、斗直农渠控制面积、设计流量及工程规模,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建筑物工程等别为V等,按5级建筑物设计。

1.4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和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及工程在停灌期间建设的原则,本工程工期为××年,施工准备期××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个月,根据本工程特点,各分项工程应尽量做到同时施工,均衡施工。

××年××月至××月及××年××月中旬至××月进行砼板预制及衬砌,××年××月初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施工准备,××年××月开始至××年××月底进行渠道开挖及回填和建筑物配套工程建设,××年××月底竣工验收。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期高峰人数××年××月,施工总工日××年××月工日。

1.5投资估算

根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概算有关定额及标准和建筑物的工程量、施工组织确定的施工方法等进行编制。

该工程总投资××年××月万元,其中建设工程××年××月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年××月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年××月万元,临时工程××年××月万元,独立费用××年××月万元,基本预备费××年××月万元。

 

2项目区概况

2.1水文、气象

2.1.1水文

2.1.2气象

2.2地形地貌及土壤

2.2.1地形地貌

2.2.2土壤

2.3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3.1区域地质概况

2.3.1.1地层

2.3.1.2构造与地震

2.3.2水文地质条件

2.3.2.1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2.3.2.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3.3工程地质条件

2.3.3.1各岩性物理力学指标

2.3.3.2建筑物基础渗透稳定性评价

2.3.3.3渠道边坡稳定性评价

2.3.3.4渠道冻涨程度评价

2.3.3.5地震液化评价

2.4社会经济概况

2.5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2.5.1水利工程现状

2.5.2存在问题

(1)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

(2)田间工程配套程度差

(3)量水设施不完善

3工程任务及规模

3.1灌溉制度

3.1.1生产结构调整

3.1.1.1现状农牧业生产结构

项目区现有灌溉面积××万亩,现状种植业结构农、牧、林比例为82∶16∶2,粮经比为84∶16,现状种植业结构详见表3-1-1。

现状种植业结构表

表3-1-1

作物

比例

(%)

一、粮豆

82.34

1、小麦

44.27

2、玉米

15.25

3、夏杂

10.49

4、秋杂

12.33

二、经济作物

16.34

1、葵花

8.08

2、油料

2.81

3、甜菜

5.45

三、林果

1.32

合计

100

3.1.1.2调整后的农牧林生产结构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及本地区的粮食需求和农产品需水预测,进行调整农牧林生产布局与种植结构。

调整后的农、牧、林生产结构为56∶30∶14,种植业粮经比为60∶40,调整后农、牧、林比例和种植结构见表3-1-2。

 

调整后农、牧、林比例和种植结构表

表3-1-2

作物

比例

(%)

一、粮豆

37.78

1、小麦

33.38

2、套种

23.37

3、夏杂

2

4、秋杂

2.4

二、经济作物

26.24

1、油料

19.22

2、甜菜

3.4

3、其它

3.62

4、复种

3.34

三、林果

10.5

四、草

25.48

1、牧草

9.18

2、青饲料

8.3

3、草田轮作

8

合计

100

3.1.2灌溉制度

××地处我国内陆,系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冬季严寒少雪,夏季高温干热,蒸发大,降雨少,土地盐碱化现象遍及全灌区,又是无灌溉即无农业的地带,无霜期短,作物一年一熟,土壤冻融长达半年。

据近三年统计资料,现状引水量为×××亿m3,灌溉面积×××万亩,平均灌区×××次。

平均毛灌溉定额××× m3/亩。

3.1.2.1灌溉制度设计标准及原则

(1)设计标准

设计标准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99,结合灌区特点等进行确定。

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P=50 %。

(2)依据原则

3.1.2.2生育期灌溉制度设计

(1)现有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试验成果

(2)灌溉制度设计

①设计典型年的选定

本次规划依据水利部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利用气象资料,按彭曼公式逐年推求标准作物潜在腾发量与设计缺水量值,缺水量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取其缺水量为P=50 %的年份作为设计典型年。

②灌水方法及灌水技术

实行地膜覆盖灌溉技术以及采用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

③主要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a、主要作物需水量

利用“彭曼”法及×××试验成果,分析计算各灌域主要作物P=50 %需水量,其结果见表3-1-4。

主要作物需水量

表3-1-4单位:

m3/亩

作物

小麦

玉米

油料

甜菜

牧草

(苜蓿)

小麦、玉米套种

项目区

试验值

b、灌溉制度设计

计算公式:

M=E-Po-W地-(W0-W1)

根据水量平衡公式,制定项目区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详见表3-1-5。

主要作物灌溉定额

表3-1-5单位:

m3/亩

项目

作物

需水量

有效降雨

地下水补给量

土壤储水量

灌溉定额

小麦

玉米

甜菜

油料

牧草(苜蓿)

套种

灌水时间、灌水次数

根据×××所各种作物高产的灌溉试验成果和群众高产、节水灌溉经验、渠系灌水现状以及作物生育期土壤墒情监测预测情况,拟定各灌域的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

并参照×××试验成果分析拟定,头水定额采用××× m3/亩,其余灌水定额根据×××试验成果拟定,采用灌水定额为××× m3/亩。

详见表3-1-6。

田块与灌水定额表

表3-1-6

作物

畦块

(亩)

灌水定额

(m3/亩)

田块平整程度

玉米

小麦

玉米

腹膜玉米沟灌

c、作物生育期灌溉制度

根据农牧林生产结构,灌溉制度设计原则以及确定的主要参数,制定出灌溉制度。

项目区作物生育期综合净灌溉定额、毛灌定额分别为××× m3/亩和××× m3/亩。

3.1.2.4项目区灌溉制度

根据规划水平年的农牧林生产结构、农业种植结构和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制定灌溉制度。

项目区综合净灌溉定额×××m3/亩,其中:

生育期×××m3/亩,秋浇定额××× m3/亩,生育期灌××水,头水定额在×× m3/亩,其它灌水定在×× m3/亩。

项目区灌溉制度详见表3-1-10。

3.1.3灌水率

灌水率由下式计算:

根据项目区的农林牧生产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按常规方法计算各灌域的灌水率值,设计灌水率为××× m3/s/万亩,灌水率图详见附图。

3.2工程任务及规模

3.2.1工程任务

本次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典型区田间工程全面配套。

合理调整田间渠系布置,对主要灌水渠道防渗衬砌渠、全面配套渠、林、路、田及建筑物,平地缩块改造畦田,并配套量水设施,实现田间高效节水灌溉。

建设规模×××万亩。

3.2.2工程规模

本次初步设计的建设规模为:

(1)衬砌典型区内×条斗渠,长×× km;

(2)配套各类建筑物××座,其中进水闸××座,节制闸××座,桥涵××座,田口××座;

(3)修建田间路××km,其中:

机耕路××km,田间路××km;

(4)营造农田防护林××株;

(5)平整土地××万亩。

 

4工程布置与设计

4.1设计依据及原则

4.1.1设计依据

4.1.1.1规程、规范

(1)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2)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3)SL18-2004《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4)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

(5)SL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6)SL/T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1.1.2以往规划成果

4.1.2设计原则

(1)设计指标的确定应考虑灌区现状运行情况;

(2)保证输水能力,边坡稳定,便于引水以及保证渠道不冲不淤;

(3)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结构稳定的原则,渠道尽可能顺直,使水流平顺,且挖、填方较小;

(4)渠道衬砌后水位应满足现状运行水位;

(5)设计应以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成果为基础,并与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相结合;

(6)施工、运行和管理方便。

4.2工程等别及设计标准

4.2.1工程等别

依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中防渗渠道工程级别和规模划分标准,按渠道设计流量确定本次工程等别,斗(直农渠)渠道流量小于2 m3/s,工程规模为小型,相应工程级别为5级,建筑物工程为4等5级。

4.2.2设计标准

(1)灌溉保证率

灌区属半干旱缺水地区,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考虑黄河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灌溉保证率取P=50 %。

(2)农田防护林标准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农田防护林网格面积控制在××亩左右,主付林带结构相同,各种植××行乔木。

(3)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机耕路、田间路)通直,机耕路路面宽度×× m,路基宽×× m,路面高出地面×× m,上覆×× m厚的砂石料;田间路路面宽×× m,路基宽×× m,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