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887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docx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

找准定位知难而进重点突破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

湖南大学副校长钟志华

(2005年1月21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

我想根据谷校长作的完整的主题报告来讲一些具体的想法,包括对观念方面的一些理解和一些政策和措施方面的探讨。

那么,在讲之前,我想先作一个说明。

就是自从我去年正式接到教育部任命开始管科研工作以来,开始参加了“985”的论证,做了一些辅助工作。

但是我觉得在科研的管理方面应该说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就是书记和校长包括我们整个班子对我这个科研管理有很大的期望,大家可能也有很大的期望。

但是这个工作,应该说我个人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

也就是说通过这个会,也通过后面跟大家的讨论以及调研,希望能够更好地进入状态。

那么,今天我这个发言里面只是有一些初步的想法和一些思路,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觉得作为一个探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这个探讨,使我们在2005年保证教学评估这个中心地位不动摇的情况下,使我们的科研管理和我们科研工作的业绩都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我跟大家汇报的内容就分这六个方面,那么有的方面,今天上午的报告还有刚才谷校长的报告都讲得非常清楚,我就不会详细来讲,但是会过一遍。

第一就是关于科技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首先就是做科研,我们为什么要做科研?

我们做科研要得到什么?

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

那么我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结果,我觉得有两条技术路线:

第一条就是如何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然后就是解决谁来获取的问题;第二条路线就是解决谁来获取,然后解决如何获取的问题。

我认为这两条技术路线有一个本质的区别,第一个技术路线就是先规划,再设计,再引进人,再干。

那么规划的话就是我们解决要什么,为什么要的问题,然后就设计一下怎么样来做到这一点,然后再引进人,根据我们的设计,我们的规划来干。

第二个技术路线就是我们先引进人,再根据这个人来规划,再设计,再干。

那么这两个不同的技术路线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应该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第一条路线更适合于学校与院系管理层面,我们应该有个宏观的规划,应该还有一个设计。

为什么我提设计呢?

就是我们光有规划还不够,我们要对规划进行一些细化。

就像我们做建筑设计,做机械设计和课程设计一样的,不能只有一个大的概念。

还有,我们要实现这些目标,它的一些细节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所讲的设计。

在这方面呢,我个人认为可能要大大加强。

那么第二条路线呢,可能更适合于学科与团队管理层面。

比如说我们学校决定,在哪些学科一定要上,然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这在学校有一个定位,包括院系。

然后我们再引进人来干,所以,这两个有区别。

另外,我个人感觉到,要做好科研工作,科研管理部门本身应该要强调对管理的研究。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研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主要是要明确思路,找准定位,提高效率和效益,所以我感觉到思路务虚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不能总是务虚,务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务实。

现在就回到科研是要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那么今天上午的报告和谷校长的报告都讲了科研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里我就不打算详细讲了。

我这里有一些细化,在哪些层次,就是人才培养的层次,哪些环节是与科研直接相关的。

比如说人才也好,实践能力的培育也好,创新思维的培育也好,我想对这个大家都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应该是很显然的,学科建设今天上午也讲了不少。

刚才我讲的做科研,为什么要做?

我们到底要获得什么?

从不同的层面我们应该获得什么样的东西。

那么我认为,从个人的层面,学科的层面和学校的层面,我们的目标不完全是一样的,当然是相互关联的。

个人能力,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科技的创新能力。

我们具体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有论文、著作、专利、成果获奖或者产业化。

那么,通过这个来达到我们学术地位的提高,我个人感觉到这个是目标。

那么其中实现这个目标,当然有科研经费。

我这里为什么没写科研经费呢?

就是因为后面我会讲到科研经费是一个手段,是一个获取成果的手段,是一个开展研究的手段,是一个水平的标志,就是说科研经费应该说是能力的标志。

那么对学科来讲,我们科研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呢?

除了我们高水平成果的总量要增加,就是我写到这里的白色的字,那么这个高水平成果的总量是可以把每个单个人的成果加起来所得到的一项东西。

但是作为一个学科光有这个还不行,它必须要有优势的研究方向,要有研究团队,要有科研基地和重大标志性成果。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学科来讲,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授的结果加起来,你就能说明这个学科的成果是高的。

这样的话,各个成员应该有个相互的关联,研究方向必须稳定,而且大家做的事情还必须相互关联,出重大标志性的成果。

所以,学科的研究水平,并不是个人的研究水平简单相加,也就是不同的人员组成,它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那么,对学校来讲,又不是简单的学科成果相加。

我认为,除了高水平成果总量以外,还要有优势学科和领域的总的数量和重大标志性成果的总量。

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认同这样一种定义的话,我们科研的目标就是围绕这个科研水平的标志去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的效率,达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我的思考就是根据现在高校的任务和我们面临的问题,我想我们近期发展的科研目标,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和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全校总体科研能力和实力,力争在若干重点方向和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出标志性的成果,使科研高水平成果的总量明显增加,为顺利进入“985”三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想这个是我们科研这一块应该完成的总的目标。

那么,具体的任务呢,刚才谷校长的报告中也提到了,我这里就列出一个总的任务,后面我再单独讲,所以我就不一条一条过了。

现在再来看一下,我们科研成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的大学和国内的大学研究的一些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这里列了9个方面,其中标成黄颜色的这五个方面都是与科学研究直接相关的,然后其他几个方面应该说是间接相关的。

这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

那么,我们再看两个具体的例子。

剑桥大学,大家知道,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学。

那么它的研究领域都是比较前沿的,而且跟企业紧密结合,原来是在生物、电子、化学和计算机等领域。

近几年又在制药和计算机等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而且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跟企业紧密结合。

这就是它的研究经费来源和整个研究机制都能够有不断的发展的原因。

产生了一大批科学大师,还产生了对人类的进程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比如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三位首相以及一大批企业家。

也就是说,它著名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作为研究型大学,在于它的研究成果和它所开展研究的内容。

另外一所学校,就是大家可能也听说过的,就是卡内基·梅隆。

那么这个学校又是另外一个特色,它比较小,但是它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它集中精力做一两件事,而且做到世界领先,选择的是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都属于所谓的朝阳产业,这是一个小而优、小而美的学校。

举这两个一流大学的例子,就是再一次验证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对学校知名度的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学校定位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转型,必须要注重研究,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另外,我们再来看一看“985”高校的科研情况对比。

由于内容比较多,后面不一定看得清楚,这个主要是涉及了一些指标。

第一个表示国家三大奖的情况。

大家可以看出来,凡是在国内排名比较前的,国家三大奖的数量就会比较多。

这是一个,当然不是绝对的,这里面也有,还是有一些模糊的界限。

另外就是SCI收录的论文数,也是与学校的知名度有直接关系的。

还有就是EI的收录数。

另外一个指标就是科研经费数。

科研经费数的统计也不一定很完整,但是,它能够反映一个大概的趋势。

第五个重要指标就是专利数。

现在,大家知道专利越来越被重视,我们学校目前在这个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我们创新性的成果很多会要以专利的形式来体现。

为什么要选这几项指标呢?

也就是说目前来讲,即使是按照国内的研究成果的标志,这几项指标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就是要这几项指标来出成果。

等下我会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可能花了很多经费,但是他的成果还不一定很理想。

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就是我们怎么样来定位。

再回过头看看我们学校的情况,刚才谷校长已经总结了我们十五期间的一些成果,我就不再重复。

我就想讲一个总的趋势,各项重要研究指标是呈总体上升的趋势。

当然我们像SCI排名有一些徘徊,这是正常的,这是受不同年限的影响。

但是总的来讲,无论是从获奖还有经费来讲应该还是有一个稳步上升的势头。

尤其可喜的是我们数学学科和环境学科SCI收录进入了全国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的前十名。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组织好我们的力量,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不要想到外面强,我们可能资源又有限,赶不上去。

我觉得从这两个数据看,我们应该说还有潜力可挖。

我们现在明显的不足是什么呢?

就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数量少,包括我们的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级的专家,这个跟很多学校来比,都是比较少的。

高层次的研究基地也是比较少,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等。

高水平创新团队少,目前来讲,我们学校还没有基金委的创新群体。

去年教育部的创新团队评选我们只有一个被列入了培育计划,这一块是相当薄弱的。

重大标志性成果少,重大重点项目少。

这些不足,我刚才讲的国外大学的特点,我们“985”学校的特点,我们要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话,我们必须要向着这些重要的标志迈近。

我们要做这个事情,但又存在这些缺陷,下一步工作的目标应该是努力来弥补这些不足。

比如说,我认为标志性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刚才雷司长也讲了,成果和人才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成果,这个人可能就出不来。

当然,也还可以从引进这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那么要出标志性的成果,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或者应该有什么样的途径和机制呢?

我刚才讲的是个人、学科和学校所追求的不同的科研的标志。

我想让大家看一下几个项目的例子,来探讨一下,我们怎样来弥补这些不足。

下面我想讲几个典型项目分析和几点体会。

第一个典型项目就是大家可能听说的陈戍国教授的《中国礼制史》的研究。

这个研究最近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历时也是很长时间,获得了学界泰斗们的高度评价,称这一套著作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填补了中国学术史上的一项空白,并且获得了湖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一等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因为国家级的奖在人文社会科学还不是很多,所以这个得到了很大评价。

但是这个工作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艰苦的努力,而且据我了解没有得到正规的经费资助。

这个全凭陈教授个人在多学科方面的很深的造诣和功底,孜孜不倦,努力工作,潜心研究,才获得了这样一个成果。

刚才我讲的经费是成果取得的一个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成果不完全依赖于经费。

我就联想到我了解的这样一个情况。

上海交大一个老教授花了十年时间做一件事,他就测量材料的时效作用。

他把一个材料经过一些处理,每隔一段时间就测量它的变化,一直到现在花了十年时间。

这样一个成果他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也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尤其是院士们的高度评价。

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应该有一些启示。

所以我就想到科研的本质是什么,科研的本质我认为不是说你有了经费你才可以做科研,当然很多科研必须要有经费。

科研的本质应该是去思考,去探索,去实验,去实践,然后创新。

我们在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用到经费,没有这个经费这个实践实验就做不了,尤其对工科是这样。

陈教授的科研的性质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当然可能也有实验和实践,只是这个费用可能低一点,然后再来创新,这就是科研的本质。

所以我就想到,有些老师实际上应该有这个科研的本质。

即使是专门教学的老师,他应该也有教学的研究。

他要思考,要探索,也要做实验,也要创新。

所以我个人感觉到我们要正确的来看待科研的本质,不要总是觉得我们比较难申请到经费,我们就不能做科研。

或者我相对科研比较弱就排斥科研,或者作为教授就可以不做科研。

我觉得不要这样去思考问题,我觉得这样对个人、对学科、对学校都不是很有利的。

从这样两个例子,我就有这样一个思考。

第二个典型项目就是俞院士领衔课题组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那么这个奖也是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在一个方向上取得的一个成果。

这个主要是想说明我们要想获得一个标志性的成果,一定是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要有一种科学的精神去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解决科学问题,并对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就是出标志性成果的重要要素。

这个标志性的成果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有重大的应用背景。

我们不能凭空去想象,这样的话很难出标志性的成果,也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

同时,学科交叉也比较重要,要发明系统的方法。

这就是我着重要讲的一些介绍。

我用颜色标出来的这个“发展了”“揭示了”“证明了”“构建了”“解决了”“奠定了”,也就是说你要完成这些事情,而不是说你研究了什么过程,你探索了什么东西,这些都没有用,在报奖中是不认可的。

就是虽然你有这个过程,但是没有结论,大家平常报奖时也要注意这一点。

比如说“我开展了某某方面的研究”,但没有研究结果,即使这个过程再难,但是没有结果,那也是不一定会得到承认的。

这后面还有很多,像“创建了’’“建立了”“克服了"“构建提供了"等等。

这个奖必须是解决了问题,而且它是有水平的。

整个的三版都是我摘录的,都是讲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当然过程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更重要的是结果。

然后要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有重要的地位,有引用有收录,这就是重大性标志性成果的一些要素。

然后,国家奖一定要得到省部级奖的认可。

这个奖也是非常高的一个奖,是2003年唯一一个分析化学方向的奖项,也是二十年来我国分析化学方向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刚才讲的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第二个是理科方面的。

下面讲一个工科的例子,这个奖与我有关系,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讲一下工科的标志性成果要有哪些要素,给大家提供参考。

这个奖也是有重大的应用背景,就是汽车航空航天等等轻工类产品,它有重大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一般的方法又解决不了,所以影响了我们的生产。

这样的一个难题又得到了国家很多方面的支持。

你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难点,到底有多难,工艺方面的和实验方面的。

然后就是要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和创新,这里就包括理论的创新,包括专著、论文和检索。

第二个就是发明专利,而且是要产生实际效果的发明专利。

第三个就是软件和仿真技术。

这就是一些要素,而且是要有应用的证明,发明的装置也是国家发明专利,以及配套的东西。

然后还跟国际同类水平比较,要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就是单项指标都要进行分类比较,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大的认可。

还要有比较好的推广应用,在前期获得了比较多的奖项。

我刚才举的三个例子,就是说,我们要获得标志性的成果,一方面是要通过多年长期的积累,另一方面,我们是要潜心找到科学难题,去找到有应用背景的能够产生实际效果的难题。

所以我第一方面的体会,就是科研本身的意义在于解决科学难题,课题的难度越大,科研的意义就越大。

科学家应该见到难题就欣喜,越是艰难越向前,回避科学难题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我们的外部环境就是应该鼓励。

另外对于愿意献身科学的人来讲,应当追求大成果,尤其是我们的中青年老师,而不是一捆小成果。

就是刚才卡内基.梅隆大学来讲,把一堆土豆装进一麻袋,还是一麻袋土豆。

所以就是我们要看长远一点,不能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这就是外部的环境应该适应。

另外大成果需要创新精神,需要长时间的不懈追求,有时候需要失败做支撑。

因此要耐得住寂寞,要容忍正常的失败,这就要求外部环境相对宽松。

还有大成果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需要一定的支持,在一段时间内的支持,外部环境要支持。

所以从学科、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来讲,应当知难而进,不要怕难。

另外,难题所蕴藏的回报也是很丰厚的,就值得知难而进。

这就是我希望的跟大家沟通交流的一些体会。

不要怕难,无论是经费上的困难也好,或者是工作中的具体困难也好,大家都要努力去克服。

那么下面我就想讲一下重点突破的几点设想。

根据刚才我们讲到的一些情况,第一是要讲管理机制的重点突破。

原来讲的重点突破,大家更多的理会是学术方面的重点突破。

下面我就重点讲一下管理方面的重点突破:

第一个是科研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的创新;

第二是科研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第三是科研投入机制的改革试点;

第四是管理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我现在要说明的是,这些都是一些思考,并不是说马上就能实行的。

为什么还需要下午的研讨,还要回过头来跟大家沟通,就是因为这是一些思路。

这些思路行不行,符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还要进一步研讨。

研究院我们学校己经成立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还要启动一些项目,还要开展工作。

第二个大的重点突破就是整体能力的重点突破。

从整体看我们学校要整体上去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在某一个方面带有全局性的东西,可以来争取实现重点突破。

就是帮助更多的教师增强获取科研资源、开创科技创新和培育科技成果的能力,就是刚才谷校长刚才讲的几点。

然后是学术方向的重点突破。

科研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区分目的与手段,更加强调效益。

科研投入要产出成果,科研经费是科研活动的一个标志,当经费投入与成果产出不匹配时,其标志的作用就丧失。

也就是说,并不是经费越多越好,而是经费可能并不一定起到应有的作用。

要加强对经费的认识,当然对经费我们肯定是要追求的。

我们希望努力通过我们的工作,来突破我们的这个经费,比如说过一亿元的大关。

另外,科研成果以其水平论高低,不以其经费来源论高低。

这个我们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建筑系的设计,水平是国家级的,经费可能是自筹的,但是我觉得还是要看水平的高低。

不同学科的发展需要不同形式的科研成果作支撑,所以我们的评价体系也要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来完善。

另外,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不可预见性,定量的指标难以科学地下到每个个人和单位。

但学校可以有一个最低总体目标和指导性的目标分解计划,并通过科学地策划和管理来实现,这是大家反响比较大的。

我们也在思考学校的总经费及各个方面的成果都应该有一个目标。

但是怎么样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

另外科研基地可以通过能者多劳、多干多得来实现。

也就是今天上午,雷司长讲到一个概念,教授们都得要作科研。

但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讲,不一定一下子能达到那个理想状态。

但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机制,就是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分工做得更好,更加符合我们学校的现状。

怎么样来做这个事情,这个也是我们想进一步探讨的。

科研的鞭策可通过单位和个人的评优和排队来实现。

今天叶司长讲了重点实验室不排队,但是我们院系的考评可以考虑来排队,我觉得个人来讲还是可以考虑排队。

今天我忘了是哪位专家讲了,教授们定期的来共进午餐,大家来讲你做了什么。

如果你没什么好讲的,你就觉得你脸上没面子,自己回去就做这个事情。

另外,考核的评价周期不能太短,以免助长急功近利,也是我们要探讨的。

这是机制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

另外就是科研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

大家知道人是非常关键的,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人,科技创新的源泉更在于人。

所以一个大成果都要一个团队来实现。

现在大家要认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现在的老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是我们的很多成果不光是靠我们现在的人员就能解决问题的。

尤其是工科,甚至包括理科一部分工作,我们需要很好的实验员、技师和工程师来跟我们配合做。

我们不要以为这个成果都是你自己做就是最好的,自己什么都做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机制,能够把各方面的资源都充分调动起来利用起来,来真正完成重大成果的创新。

要在学校总体人事管理体制的条件下探索机制改革。

我现在就让他们准备了一个图,我们有社会的人才资源,有水平高的,有水平低的,但是我们要建立一个机制,就人才资源来讲,水平高的这一块可以流到我们这里,低的地方我们要可以引进来。

比如可以从东部地区引进人才,从中西部地区也可以引进人才,这就讲到我们要有一个机制。

什么时候引进就看我们的工作需要。

我现在强调是要建立这个系统,建立这个机制,让我们可以操作的时候马上能操作。

所以我就想用这个图来说明,我们进行改革至少是要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

科研投入机制的改革,也就是说现在学校在科研上的投入应该还是比较多的。

科研津贴、科研奖励和科研配套,大家有时可能看不见这个投入,但是实际上加起来应该也不少,还有水电、场地等无形资产。

但是这个投入有一个缺点,就是有后激励的作用,比如科研奖励,难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也难以形成滚动的效益,难以有计划地去作预言。

叶司长讲的,没有预研我们是很难有很大的增长的,也就没有基础没有新的增长点。

另外,国家和社会对科研的投入就是纵向和横向课题,这个资金使用效益也不是最高的,有的学校使用得非常好。

克利书记也强调了怎么样提高效益的问题,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样真正更好的来实现我们经费的更大的作用。

改进措施的话就是要努力地加大科研投入,要合理的布局,形成若干有竞争力的方向。

要以学校出面组织大项目,不光是个人去申请而学校只提供一般的服务。

这个研究院的试点,刚才谷校长讲了我就不详细讲了,以后还会专门的讨论。

现在已经有几个中心有进院的意向,包括生物医学、建筑环境、风工程,输变电新技术中心和汽车技术研发中心。

当然进中心是一个政策环境,经费的投入那就是从别的地方来,可以是“985”的经费,可以是横向课题的也可以是纵向课题的。

但是经费使用一方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符合中心的总体政策。

整体能力的重点突破,谷校长说了,我这里就不一一讲了。

这里有十个方面,我用一个图来说明总体能力的提高是什么含义。

如果我们把学校的科研比作一个人,人的能力强的话,器官是必须健全的。

信息要全,就是五官要很灵敏,手要能干,还要很多帮手等等。

这就是我讲的提高能力就是要增强我们的实力,增强我们的听力,要使我们各方面要敏感。

这就是通过学校有组织的活动来使我们的科研的巨人更加强壮,能力更强大。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包括我们的很多老师实际上做了非常好的工作,但是他的科研总结能力可能不够强,他的报奖的渠道不是很清楚,要出成果的话也受到一定影响。

还有的我们没有时间概念,就是本来己经是个很好的成果,总是想办法完美完美更完美,也耽误了我们的成果。

科研和产业化是有本质区别的,科学研究很多是要提供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不是一定要完全实行产业化,因为有时是解决一个局部的问题。

如果你尽早的总结,就可以用这个成果去申请新的经费,然后我们就能尽快的发展。

大家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该结题的及时结题,该鉴定的及时鉴定,该报奖的及时报奖,这个也是我们国家管理的大环境所要求的。

然后就是学术方向的重点突破。

谷校长讲了,我们一方面要冒尖,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新的增长点也能加强。

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的,资源环境方面的,还有一些新的技术,怎么样来促进文理科协调发展。

还有一个图表示我们还要继续冒尖的问题。

现在我们“985”的资源也好,国际资源也好,如果我们冒尖不够的话,我们就得不到这个资源,光靠我们内部的话就是很难做这个工作。

我们可以增长,别人也在增长,但是一味地长高,基础就不会很牢固,所以也不是我们的长久发展之计。

所以我们要使整个团体刚性更大,我们新的增长点也要注意投入,这就是我想用这张图说明重点突破为什么还要讲到必争领域,这方面也是要注意的。

一个就是潜在优势的领域,我们的现有优势比如“985”、“211”工程就是现有优势领域。

还有潜在优势领域,也要通过学校的机制和政策来加大投入,这也是很多院系有呼吁的,尤其像人文社会科学还有基础科学,比如理科。

在科研方面,我想应该想办法帮助他们有一些发展。

由于时间关系,我现在就以这几句话来结束:

科研发展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是研究型大学上水平的重要标志。

要做好科研工作,必须全校一盘棋,达成共识,齐心协力。

研究工作做好了,科研工作做好了,成绩是大家的。

我校科研底子相对较薄,面临的竞争激烈,但可通过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力,推进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2005年也要保证教学评估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同时2005年,科研要向管理要效益。

就是说我们资源也好,时间也好,人力也好,可能都会有限,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