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763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docx

《金刚经》白话译文圆觉翻译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

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我是这样见佛所做、听佛所说的。

 

  开示如来真实义之时,佛讲授了这部经典,地点是在舍卫国,由学生祗树和给孤独两人合建的一个道场——祗树给孤独园。

在道场中,居住有一千二百五十位修行的人,他们都是聆听、见证这部经典的人。

 

  吃饭的时间到了,世尊整理好衣服,拿着自己的饭钵,与大家一起走入舍卫大城化缘。

在城中依次化缘之后回到居所——讲经说法的道场。

吃完饭,收拾好衣服和饭钵,洗完脚整理好座位,跏趺安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

善哉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

 

   

  [译文] 

  世尊安坐后,这时长老须菩提于一千二百五十人中站起身来。

整理好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垂首向佛请教:

最伟大的、最稀有的世尊啊,如来见证了圆满觉悟,不仅帮助所有发愿的修行人,使我们得以修正自己的心念——思想意识活动,而且还慈悲地、详细地进行教导。

 

  世尊啊,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发了证道、了悟人生、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之后,应如何住?

应该怎样来修正好自己的思想意识活动的内容,如何建立正信、正念和正见的思维模式,完善其思想方法,使其证得圆满觉悟,了悟人生呢?

 

  佛祖世尊说:

好啊,好啊。

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那样,如来践证见证了圆满觉悟,不仅帮助所有发愿的修行人,修正他们的心念——思想意识活动,而且还慈悲地、详细地进行教导。

 

  你现在认真地、仔细地听好了,我这就教给你。

如果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发了证道、了悟人生、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之后,应该像如来这样当下进入,像这样使心念得以降服。

 

  是的,我们一定会按照如来所教的去做。

尊贵而稀有的世尊啊,非常愿意、非常高兴、非常想聆听如来教导。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原文] 

佛告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

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无色。

若有想。

若无想。

若非有想。

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即非菩萨。

 

   

  [译文] 

  佛祖严肃地告诉须菩提,所有喜欢并发愿的修行人,应该像如来所教授的这样去修正自己的心念。

而且还要了解一切众生生长存在的内容、形式和规律。

 

  从生命的繁衍方式来看:

 

  存在有——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

 

  从生命存在的形式来看:

 

  存在有——“若有色”即有形有象,看得见的; 

  存在有——“若无色”即无形无象,看不见的。

 

  从生命智能层次来看:

 

  存在有——“若有想”即有思想、有灵性的; 

  存在有——“若无想”即没有思想、没有灵性的; 

  存在有——“若非有想。

非无想”即好像有思想又好像没有思想,达到了似有似无、似无又似有的与“天道”和谐境界的。

 

  我全然地帮助一切众生进入“道”的境界,使其得以解脱,离苦得乐常寂。

像这样度化、解脱了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是因我的帮助而得到解脱的。

实际上本无众生得度,亦本无众生可度。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须菩提啊,如果修行的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一个具有道心的纯粹的修行人啊。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原文] 

复次。

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

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

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

不可思量。

须菩提。

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文] 

  进一步地说,须菩提啊,行道心的修行人对生活中、对修行中,所学到的、看到的、遇到的一切理和事,无论其大小,都不可以停留在其中,当下放下——即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就是说,不要停留在任何能被我们感知所复写的事物上,不要停留在有形有象的事物上,不要停留在这些所能听到(声)、闻到(香)、品尝到(味)、感觉到(触)、意识到(法)的一切事物上。

须菩提啊,有道心的修行人行布施,应该像我刚才所讲的这样——不住于“色”;而且还不能停留在任何的概念、观念、观点,哪怕是一个念头上——不住于“相”。

 

  这样说是什么缘故呢?

 

  行道心的修行人,如果不执著于任何的概念、观念、观点和念头,当下放下,这样所获得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

[注:

此福德,是因成就的功德而获得的福德] 

  须菩提,对于我所讲的内容,以及下面所提到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东方虚空,是不是可以想象、衡量呢?

 

  不啊,那是没有办法想象、衡量的,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周遍十方虚空是不是可以想象、衡量呢?

 

  不啊世尊,那更是没有办法想象、衡量的。

 

  须菩提,行道心的修行人不要执著于任何的概念、观念、观点和念头,当下放下,这样所获得的福德也是如此,是不可思量的。

[注:

此福德,是因成就的功德而获得的福德] 

  须菩提,行道心的修行人应该、也必须像如来所教导的这样去“做”,即这样去“住”——住在“无所住”上,行在当下放下。

 

   

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

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译文] 

  须菩提啊,对于下面我所讲的内容,及所提出的问题,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是不是可以仅凭借“身相”,就将其当作如来呈现呢?

 

  这样是不可以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导师和世尊,真是不可以凭借“身相”,凭借所有的形象和思想观念,以及一切了悟人生的理论、方法,将其当作如来真实义的呈现。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如来所说身相,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身相的概念可言,所以更不可以当作如来真实义的呈现了。

[注:

“概念”,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主观反应,并依此建立起主、客体关系,而形成相对固定、固有和不变的思想意识观念及观点,且使之成为人在认识自然与社会时一定的参照模式] 

  佛祖非常严肃地告诉须菩提:

凡是所有的形象、思想意识观念观点以及理论和方法,哪怕是一个念头,都是虚妄不实的。

 

  如果在反应任何事物时,对于我们的心念所呈现出来的任何思想意识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都不执著于、不住于、不停留于心念所反应出来的任何形象、思想意识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任何一个观点或念头,那么即在当下得现如来本来面目。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

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

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

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须菩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

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 

  须菩提恭敬地向佛祖请教:

 

  稀有的世尊,您已经教授了这么多开发般若智慧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进行了归纳总结: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现诸相非相。

即现如来。

”像这样的理论、观念和观点,广为流传以后,现在和未来会有那么多的众生听到、学习到您所讲的内容,及所示之如理,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懂得而且全然挚信并践行吗?

 

  佛祖世尊告诉须菩提:

你可不要、也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啊。

 

  如来我涅槃以后,再过五百年,有通过布施持戒修德(功德、福德)而具有了慧根的这样的人,对如来我教授的理论、观念和观点,还有方法,产生挚信和决心——谦卑而诚信,并认为这是可以实践、实现的真理。

 

  你应该知道,像这样的人,不仅仅只是几辈子跟随大智慧、大觉悟者布施持戒修行,而获得这样的善根和智慧。

其实这样的人,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世,跟随过无量无数的大智慧、大觉悟者行于布施持戒,才可能获得这样的无上善根和智慧。

 

  像这样的人,当听到、学习到我所教授的内容,不管是其中的某个章节,还是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字,以至于当下净信(觉悟)。

须菩提啊,如来对于这一切都是知道的,也曾亲见并能预见,像这样一类的人皆能够获得无量的福德,成就无上的智慧,达到圆满觉悟的境界。

 

  这样说是什么缘故呢?

 

  像这样一类的人,再也不会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不执著于法相的“有”,也不执著于法相的“无”。

无法相,无非法相:

即没有什么理论及方法,可以成为固定的如来觉悟之法;也没有什么理论及方法,不可以成为如来觉悟之法(任何理论及方法,都可以成为如来觉悟之法)。

 

  这样说又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像这样一类的人,如果以己心之概念、观念、观点和念头去衡量事理,即著我的存在、人的存在、众生的存在、寿者的存在。

 

  若取法相——如果以固有的观念、观点和念头(“法”),作为参照事理(所呈现的,是“相”)的标准,即著我人众生寿者的存在。

[注:

肯定一切] 

  那么还须要注意什么?

明确什么呢?

 

  若取非法相——如果执著于不用任何观念、观点和念头作为参照事理的标准,也是著我人众生寿者的存在。

[注:

否定一切] 

  因此,不可以执著于固有的观念——肯定一切,也不可以否定一切固有的观念。

 

  以上所讲的,都是如来平常所教授的内容和道理,也是一直倡导的、一贯教导的内容和道理。

因此你们这些诚心修行的人,应该知道,如来所教授的使人明了自性、走向觉悟的方法,就像过河的船一样,河已经渡过去了,人已经上了岸,就不需要船了,不能负船而行。

一切使人明了自性、走向觉悟的法,在“了悟”以后,都应该像对待渡过了河的船一样,当下放下。

觉悟之法尚且如此对待,何况一切未得践证觉悟的法,同样也是应该当下放下了。

 

   

  注:

无法相,无非法相: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意为不执著于任何“相”,一切都可以是“法”。

无法相,即“离一切相”;无非法相,即“即一切法”。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离也离。

 

   

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说义。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不可说。

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 

  须菩提啊,对于下面我所提到的问题,你会怎样认为呢?

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了吗?

如来讲了关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觉悟之法了吗?

 

  须菩提非常恭敬地回答:

根据我所理解的如来您教授的内容及所示之如理来看,没有任何具体的、固定的所谓的觉悟之法,可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任何具体的、固定的觉悟之法,供如来教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如来所教授的觉悟之法,是不可以执著、不可以思议、不可以言说的。

所谓觉悟之法,实际上根本不能说是觉悟之法,但是又不能否定其是觉悟之法。

 

  因此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一切证得圆满觉悟的人,都是以自自然然、自然而然的无为之法当下进入,只是进入的“当下”有所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