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667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 2docx.docx

高考化学复习碳族元素高考试题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2004年——2008年氮族元素高考试题

一、选择题

1、(2004年广东卷)上世纪80年共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B、NO是造成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

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

2、(2004上海卷)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O3B.HNO3C.AgID.HClO

3、(2004上海卷)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B.稀盐酸C.硝酸铜D.氢氧化钠

4.(2005年江苏)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B.1∶9C.1∶5D.2∶9

5.(2005全国)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mol·L-1和bmol· L-1。

则a与b的关系为()

A.a=bB.a=2bC.2a=bD.a=5b

6、(2005年上海)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7、(2006年北京卷)将aL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L气体中的NH3体积分数是()

A.

B.

C.

D.

8.2006年上海卷)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

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

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

前者多,后者少

9、(2008年上海)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0.(2008年海南)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

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2molB.1molC.0.5molD.0.25mol

11.(2008年上海)研究发现,空气其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

①SO2+NO2→SO3+NO②SO3+H2O→H2SO4③2NO+O2→2NO2

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列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B.硫化氢通入浓H2SO4中

C.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D.加入少量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

12.(08上海卷)研究发现,空气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

①SO2+N2O5

SO3+NO②SO3+H2O

H2SO4③2NO+O2

2NO2

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述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B.硫化氢通入浓H2SO4

C.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D.加入少量的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

二、填空题

1、(2004年广东卷)(4分)

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

 

2、(2004年江苏卷)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E:

F:

,Y: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3)1molB通过反应②得到1mol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为:

3、(2004年北京卷)资料显示:

“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

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1>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4年天津)I.合成氨工业对化学的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II.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②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③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④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III.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操作]

①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

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

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

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

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

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C瓶内气体的成份是。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

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2004年天津)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

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g。

6、(2005年北京春)A、B、C、D为常见气态单质。

已知:

①A和B可以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其产物还可与B化合生成红棕色气体;

②C分别与A、B反应生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

③C和D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在其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请回答:

(1)C和D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2)上述②中化合物的热稳定性_____________.强于_____________.

(填写化学式)。

(3)将D通入B、C生成的化合物中,发生反应的_____________.

(4)A、C、D所含元素可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5年全国)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

②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8、(2005年上海)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3+NaNO3+CO2↑①

NO+NO2+Na2CO3→2NaNO2+CO2↑②

(1)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g。

(2)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3)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

(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9.已知X、Y、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是,Y是,Z是。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

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__和。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10、(2006年江苏卷)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2O已略去),已知:

(a)A、B、C、D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C、D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是常用的氮肥。

(d)化合物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而制得。

(e)化合物J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请按要求填空:

⑴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C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H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⑶L的溶液与化合物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⑷化合物J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12、(2006年江苏卷)稀薄燃烧是指汽油在较大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条件下的燃烧。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稀薄燃烧时,常用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NOx转化为N2。

不同空/燃比时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⑴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填一项)。

排放到大气中的NOx会导致酸雨、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填一项)。

⑵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

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⑶若某一催化剂能同时催化NH3等还原性气体与NOx的反应。

将该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还原含等物质的量NOx的两种气体:

①纯NO气体,②汽车尾气。

消耗NH3的物质的量较多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B.②C.都有可能

13.(2006年上海卷)已知:

4NH3+5O2

4NO+6H2O;4NO+3O2+2H2O

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

(1)amolNO完全转化为HNO3需要氧气______mol;

(2)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保留2位小数)。

(3)20.0moL的NH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

NO18.0mol、O212.0mol、N2150.0mol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它成分。

(高温下NO和O2不反应)

计算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

(4)20.0moL的NH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HNO3。

①在右图中画出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

②写出当125≤n(B)≤200时,n(A)和n(B)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07年江苏(10分)右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

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

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

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

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

J是一种实验

室常用的干燥剂。

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J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5、(2008年北京卷)(17分)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

X有5个原子核。

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

X+Y

Z+W

⑴Y的电子式是。

⑵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⑶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⑷一定温度下,将1mol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16、(2008年广东卷)(11分)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1、2.00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依据反应方程式

CaCO3+HNO3=

Ca(NO3)2+

CO2↑+

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17.(08上海卷)(A)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________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

有___________生成,活塞________移动(填向外、向内、不)。

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___________溶液中。

(3)实验3中,甲中的3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4中,已知:

3Cl2+2NH3

N2+6HCl。

甲针筒出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_。

最后针筒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mL。

 

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C4、A5、C6、CD7、C8、B9、C10、D11、BD12、BD

二、填空题

1、答案:

在A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b和c接口,由a导入NO气体,水通过b和c排入B中。

2、

(1)H2ON2AgHCl

(2)4NH3+5O2

4NO+6H2O(3)AgN3,

3、答案:

(1)<1>

[或

]<2>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1>

(3)<1>先通入O2,后通入NH3。

若先通氨气,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2>

4、答案:

I.制化肥、制硝酸II.②④III.

(1)排除空气,保证安全

(2)锌粒与酸脱离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N2H2

(3)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

5.(14分)

(1)5.85.4

(2)

(3)57.8

6、答案:

(2).H2O;NH3

(3)C12+H20=HCl+HCIO(4)NH4++H20

NH3·H20+H+

7、答案:

NH3NH4Cl⑵H2+Cl2=======2HCl⑶2NH4Cl+Ca(OH)2=====NH3↑+2H2O+CaCl2

8、答案:

(1)48

(2)m(Na2CO3·10H2O)=572g

(3)①2NO2+Na2CO3→NaNO2+NaNO3+CO2↑△m=48g

NO+NO2+Na2CO3→2NaNO2+CO2↑△m=32g

设由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amol由NO和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bmol

n(NaNO2):

n(NaNO3)=5:

3

②设生成的n(NaNO2)为5xmol,n(NaNO3)为3xmol据Na+守恒:

5x+3x=4x=0.5

m(NaNO2)=172.5g,m(H2O)余=1000×78.8%-688=100g

析出:

m(NaNO2)(最大)=172.5–71.2=101.3g

9、答案:

(1)氢氮氧

(2)N2O5(3)NH4+HO-(4)NH4NO3

10、答案:

(1)

=======

(2)

(3)

========

(4)

12、答案:

(1)减少CO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光化学烟雾或破坏臭氧层

(2)溶液显色所需要的时间(3)A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和碳氢化合物,少消耗NH3或B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NO2,多消耗NH3或C汽车尾气中同时含有CO、碳氢化合物等还原性气体和NO2等氧化性气体,二者相对含量的不同可导致消耗NH3的增多或减少

13、答案:

(1)0.75amol

(2)0.14(3)设生成xmolHNO34(2x+18.0×5/4+12.0)=150.0x=1.5(mol)

NH3的转化率=(18.0+1.5)/20.0×100%=97.5%

14、

15、.(17分)⑴[:

O:

H]-⑵2NH3(l)

NH2-+NH4+⑶①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②P2O5+6OH―

2PO43―+3H2O③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Cu+8H++2NO3-=3Cu2++2NO↑+4H2O⑷①2NO2

2NO+O2②30.7

16、

(1)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⑴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⑵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⑶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的影响。

298

粗颗粒

1.00

308

粗颗粒

2.00

298

细颗粒

2.00

(2)

1.70至90S,CO2生成的质量为:

m(CO2)0.95-0.85=0.1g

2.根据方程式比例,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n(HNO3)0.1/22=1/220mol

3.溶液体积为25ml=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c(HNO3)=2/11mol/L

4.反应的时间t=90-70=20s

5.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NO3)=△c(HNO3)/t==1/110mol·L-1·S-1

(3)作图略

作图要点:

因为实验①HNO3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②中,HNO3不足量,纵坐标对应的每一个值均为原来的1/2;

实验③④的图象类似,恰好完全反应,但反应条件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