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664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

临湘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

EPC+O项目

 

编制人:

审核人:

日期:

一、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

2.《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3.《设计图纸》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6.《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

7.《普通流体输送管道用埋弧焊钢管》(SY/T5037-2012)

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验收规范》(GB50184--2011)

二、工程概况

临湘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EPC+O项目位于临湘市工业园区(滨江产业区),项目总占地面积为46666.7m2(合70亩),设计总规模为40000m3/d,分两期建设,其中:

一期建设规模为20000m3/d,二期建设规模扩大到40000m3/d。

目前,一期工程(20000m3/d)已经建设完成并已经投入使用。

本期为一期提升改造工程,改造部分规模为20000m3/d。

工程估算总投资7422.35万元。

该项目工程范围包括:

事故池;水解酸化池;fenton反应池、沉淀池;BAF池;加药间;臭氧及消毒池;臭氧车间;BAF池配电间和污水脱泥间等。

本工程场区内构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建筑物均为地上一层框架结构。

钢混凝土池体混凝土标号均为C30,P6。

建筑物主体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30,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外墙装修以百色面砖为主;内墙面以涂料墙面为主。

管道以金属管道和PE管道为主,采用焊接和法兰连接。

三、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缝隙、夹渣

⒈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⒉原因分析:

⑴施工缝处,未将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和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未充分湿润,就继续浇注混凝土。

⑵混凝土浇注高度过大,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

⑶底层混凝土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

⑷池壁浇注混凝土时,掉进杂物,未认真进行清理就浇注上层混凝土,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

⒊防治措施:

⑴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⑵泵送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米应采取措施。

⑶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注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接缝处混凝土浇筑前应先铺一层50~100㎜厚与原配合比相同的无石子水泥砂浆或100~150㎜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二)砼麻面

⒈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⒉原因分析:

⑴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⑵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⑶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⑷混凝土未振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⒊防治措施

⑴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⑵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海面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⑶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拆模不应过早

(三)混凝土蜂窝

⒈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空隙、窟隆,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⑶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⑷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振捣混凝土时模板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⑸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

⒊防治措施:

⑴泵送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米应采取防止混凝土离析的技术措施。

⑵混凝土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并防止漏振。

⑶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搭接振捣3~5cm。

⑷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合适的振捣时间一般是:

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且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

(四)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⒈现象:

现浇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各种形状、宽度不一的裂缝,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多沿短向分布,整体性变截面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

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收缩大,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⑵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状态,使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⑶混凝土经过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泥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

⒊预防措施:

⑴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⑵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⑷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先用振捣棒均匀振捣密实,再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一遍并及时抹平。

混凝土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抹压一遍,待收水后,立即覆盖薄膜保水,防止混凝土失水干裂。

(五)防止围护墙裂缝的措施

⒈现象:

墙体沿灰缝产生裂缝或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墙片损坏。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墙,梁未按规定预埋拉接筋。

砌填充墙时未将拉接筋调直或未放在灰缝中,影响钢筋的拉接能力。

⑵钢筋混凝土梁、板与填充墙之间未楔紧,或没有用砂浆嵌填密实。

⑶砌块含水率过大,砌块逐渐干燥而收缩,在灰缝中产生裂缝

⑷砌块施工时,砌块排列混乱,造成砌块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灰缝过厚。

⒊预防措施:

⑴填充墙与框架柱、梁和围护结构每500mm高设一道2φ6拉结筋,填充墙砌至拉接筋部位时,将拉接筋调直,平铺在墙身灰缝内,并严格按规定设置。

⑵砌体砌筑时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混凝土加强带。

控制砌块质量和砌筑砂浆配合比强度。

⑶砌体梁、板底最后一皮砖暂不砌,在抹灰前,待砌体砂浆压缩沉降已基本完成,至少沉降7d以后,再按规范要求砌斜砖顶紧,其斜度为60°左右,砌筑砂浆要饱满。

另外,在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梁、板结合处须用砂浆嵌缝,抹灰前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钉钢丝网。

(六)外墙面砖空鼓、脱落

⒈现象:

面砖空鼓、脱落

⒉原因分析:

⑴因冬季气温低,砂浆受冻,到来年春天化冻后容易发生脱落。

⑵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紧,面砖勾缝不严,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脱落。

⑶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因而产生不同的干缩,亦会空鼓。

⒊预防措施:

⑴进行室外贴面砖操作时应保持正温,尽量不在冬期施工。

⑵室外面砖粘贴时在贴面砖砂浆中加适量TG胶,增强粘结,严格按工艺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自检工作,要逐块检查,发现空鼓的应随即返工重贴。

(七)管道安装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7.1、管道支吊架

7.1.1、现象

管道支架安装间距过大、标高水准:

由于管道支架安装间距过大、标高不准,从而造成管道投入使用后,管子局部塌腰下沉,管道与支架接触不严、不紧,严重影响管道使用。

7.1.2、原因分析

⑴在进行支架安装时,支架距离不符合规定,管道投入使用后,由于重量增加造成管道弯曲塌腰;

⑵管道支架安装前,没有严格根据管道标高和坡度变化决定支架标高;

⑶支架安装不平、不牢固。

7.1.3、预防措施

⑴严格按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管道支架距离。

因为支架间距过小,支架数量增加,就会增大投资;如果间距过大,则管道结构荷重产生的应力会使管道弯曲变形,从而影响介质的流通,并影响管线的外观和管道的使用寿命。

钢管支架安装最大距离应参见有关规范。

地沟里设置的支架,因不易检查可适当缩短;

⑵管道支架安装前,应根据管道图纸中的标高与土建施工的标高核对,用水平仪抄到墙壁或柱上,然后根据管道走向和坡度计算出每个支架的标高和位置,弹好线后再进行安装。

这样,尽管每个支架的标高不同,由于弹线定位应克服了标高不准的缺陷;

⑶支架安装上防止支架扭斜翘曲现象,应保证平直牢固。

7.2、金属管道焊接

7.2.1、问题表现

管道通入介质后,在碳素钢管的焊口处有返潮、滴漏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其使用效果,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

7.2.2、问题分析

在管道焊接中,一般的小管径多采用气焊(一般管子壁厚应小于4mm),大管径则采用电弧焊接。

但是,焊缝的缺陷种类很多,既有外部缺陷(一般用肉眼或低倍数放大镜在焊缝外部可观察到),又有内部缺陷(用破坏性试验或射线透视来探测)。

其产生原因如下:

⑴咬肉

在焊缝两侧与基体金属交界处形成凹槽。

咬肉减少了焊接的有效截面,因而降低了接头的强度。

同时还易产生压力集中,引起焊件断裂,所以这种现象必须加以限制。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合理,焊接时操作不当以及电焊时焊接电流过大。

⑵未焊透

未焊透是指母材与母材之间,或母材与熔敷金属之间局部未熔合的现象。

在电焊中产生未焊透的原因主要是电流强度不够,运条速度太快,从而不能充分熔合;对口不正确,如钝边太厚,对口间隙太小,根部就很难熔透;另外氧化铁皮及熔渣等也能阻碍层间熔合,焊条角度不对或电弧偏吹,从而造成电弧覆盖不到的地方就不宜熔合;焊件散热速度太快,熔融金属迅速冷却,从而造成焊头之间未熔合等现象。

⑶烧穿和凸瘤

所谓烧穿是指在焊缝底部形成穿孔,造成熔化金属往下漏的现象。

特别是在焊薄壁管子时,烧穿就更容易出现。

由于烧穿,就很容易出现凸瘤。

这种缺陷同样会引起应力集中,降低接头强度,特别是凸瘤还会减小管道的内截面。

⑷夹渣

焊件边缘及焊层之间清理不干净,焊接电流过小;熔化金属块凝固太快,熔渣来不及浮出;操作不符合要求,熔渣与钢水分离不清;焊件及焊条的化学成分不当等。

⑸气孔

气孔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中的气体在金属冷却以前未来得及逸出,而在焊缝金属内部或者表面形成了孔穴。

焊缝金属中存有气孔,会降低接头的强度和严密性。

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有:

熔化金属冷却太快,气体来不及逸出;焊工操作不良;焊条涂料太薄或受潮;焊件或焊条上粘有锈、漆、油等杂物;基体金属或焊条化学成分不当等。

⑹裂纹

指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以后,在焊接接头区域内所出现的金属局部破裂现象。

裂纹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热影响区内部裂纹。

产生裂纹有多种原因,如焊接材料化学成分不当;熔化金属冷却太快;焊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在焊接过程中,阻碍了焊件的自由膨胀和收缩;对口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均能造成裂纹。

7.2.3、正确做法

⑴为防止焊缝尺寸产生过大偏差,除选择正确的焊接规范和正确地进行操作外,还应满足对口形式及组对要求的相关规定。

⑵预防咬肉缺陷的主要措施是根据管壁厚度,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和焊条。

操作时焊条角度要正确,并沿焊缝中心线对称和均匀地摆动。

⑶为防止烧穿和结瘤,主要措施是在焊接薄壁管时要选择较小的中性火焰和较小电流,对口时要符合规范要求,间隙较大容易产生结瘤。

⑷正确选择对口规范是预防未焊透的主要措施,并注意坡口两侧及焊层之间的清理。

运条时,随时注意调整焊条角度,使熔融金属与基体金属之间充分熔合。

对导热性高、散热大的焊件可提前预热或在焊接过程中加热。

此外还应正确选择焊接电流。

⑸选择适宜的电流值是预防产生气孔的措施,但运条速度不应太快,焊接中不允许焊接区域受到风吹雨打,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可进行焊口预热。

焊条在使用前要进行干燥,操作前要清除焊口表面的污垢。

⑹确定焊缝位置时要合理,减少交错接头是预防焊口裂纹的措施。

对于含碳量较高的碳钢,焊前要预热,必要时在焊接中加热,焊后进行退火。

点焊时,焊点要具有一定尺寸和强度,施焊前要检查点焊处是否存在裂纹,若有应铲掉重焊。

勿突然熄弧,熄弧时要填满熔池。

避免大电流薄焊肉的焊接方法,因为薄焊肉的强度低,在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纹。

⑺夹渣的预防首先要注意坡口及焊层间的清理,将高低不平处铲平,然后才可进行施焊。

为避免焊渣多于钢水而引起夹渣,操作时运条要正确,弧长适宜,使熔渣能上浮到钢水表面,避免焊缝金属冷却过快,选择电流要适当。

7.3、阀门安装

7.1.1、现象

阀门安装后,经试验或投入运行后,阀门关闭不严,有时阀体有泄漏,影响使用。

7.1.2、原因分析

⑴密封面损伤或轻度腐蚀;

⑵操作时关闭不当,致使密封面接触不好;

⑶阀杆弯曲,上下密封面不对中心线;

⑷杂质堵住阀芯;阀体或压盖有裂纹。

7.1.3、预防措施

⑴密封面磨损造成关闭不严时,应进行修理,一般需拆下进行研磨。

密封面的缺陷(撞痕、刀痕、压伤、不平、凹痕等)深度不于0.05毫米时,可用研磨消除;深度大于0.05毫米时,应先在车床上加工,然后再研磨,不允许用锉刀或砂纸打磨等方法修理;

⑵属于操作关闭不当原因泄漏时,可以缓缓反复启闭几次,直至关严为止;

⑶属于阀杆原因造成泄漏,就应拆一进行调直修整或更换;

⑷杂质堵住阀芯时,首先应将阀门开启,排出杂物,再缓缓关闭,有时可以轻轻敲打直至排出杂质;

⑹属于阀体有裂纹或压盖开裂造成泄漏的原因,一是在安装前由于运输堆放受到碰撞形成裂纹,安装前又未仔细检查,泄漏;另一种原因是阀门本身是好的,由于安装时操作不当,用力过猛或受力不均造成阀体裂纹或压盖损伤。

7.3、直埋管线施工的缺陷

7.3.1、现象

⑴坐标位移;⑵沟道坍方,影响施工或出现安全事故;⑶沟底不处理,从而造成管子下沉,破坏接口影响使用;⑷工作坑过小,影响接口操作;⑸管道防腐处理不好;⑹回填土不符合规定,影响管道使用。

7.1.2、原因分析

由于管线较长,往往会通过各种复杂的地质、地形和地面障碍物,且施工过程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铺设管道使用材料的种类多,施工的难度较大。

但由于是埋于地下的隐蔽工程,有忽视工程量的麻痹思想,往往造成隐患,影响使用。

7.1.3、预防措施

⑴管道的坐标和标高虽然在地下,一旦错了谅可能影响与其它管道和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为防止这类通病,管沟开挖前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定位放线,并用水准仪将标高龙门板上,然后放开挖线;

⑵开挖沟槽时,为防止坍方必须根据土质情况放坡,必要是还要设置挡土支撑;

⑶要求沟底必须是自然土层(坚土),如果是回填土或砾石层,都上作处理,以以防管子下沉而损坏接口。

对于松土层,上夯实。

沟底处理对于铸铁管施工尤为重要;

⑷无论是钢管接口焊接,还是铸铁管承插口连接,都必须在下管之前挖好口工作坑,坑的大小以便于操作为宜,以保证接口操作方便。

⑸接口漏水往往由于操作不当所、管段下管沟前,都应将接口处留出,待管道试压完毕,再处理好接口处的防腐层;

⑹管沟回填以前应将槽内积水排出,管子两侧部分应同时分层回填,土方应均匀与摊开,轻夯夯实。

从管子中心到管顶以上300-500毫米范围内应用较干的松土回填,不能打夯,应轻轻压实,以防为管子夯裂影响使用。

以上部分可用机械回填。

(八)电气及自动化安装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8.1、成套配电柜安装

8.1.1、现象

成套配电柜漆皮破坏,基础型钢埋设方法不统一,误差过大,柜与柜并立安装时,拼缝不平正。

8.1.2、原因分析

⑴配电及配电柜运输过程中,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有效保管不善,造成人为或自然的锓蚀、损伤。

⑵埋设基础型槽钢方法不当,未找平找正,在型钢上开螺孔,造成型钢受热而变形,或使用不平正的型钢。

8.1.3、正确做法

⑴配电柜运输中注意保护外层,在安装前上妥善保管,在安装时注意成品保护,确保不碰伤漆皮。

⑵用平直(或校正平直)的槽钢统一下料,气焊切割和用气焊开孔,避免热变形,如槽钢不平正,用槽钢校正器校正。

8.2、电气保护管敷设

8.2.1、现象

电气配管弯曲关径不够,弯扁度过大。

8.2.2、原因分析

管材质量差,壁厚不够,作业人员操作不当。

8.2.3、正确做法

对进场管材严格检查,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悄,毛刺。

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作业人员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必须持证上岗。

8.3、电缆敷设

8.3.1、现象

室外电缆与道路及穿过建筑物地基处,保护管尺寸太小,长度不够。

电缆沟内高低压电缆排列紊乱,中间接头符合规范要求。

回填土质差,电缆上未盖水泥预制板。

8.3.2、原因分析

电缆穿保护管时,未根据电缆的外径以及道路宽度计算保护管尺寸。

电缆敷设前未“敷设图”也没有对电缆进行全面的核算。

作业人员工作马虎,对土质要求不严。

8.3.3、正确做法

保护管队满足中面宽度外,还应在两边各伸出2米,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2.5倍,管口应作嗽叭口。

电缆敷设前应“敷设图”确定电缆排列顺序,确定中间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中间接头处应留有备用电缆沟。

直埋电缆敷设后,上面应美国一层100毫米的软土和细砂,再在上面铺一段砖或水泥预制板,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九)设备安装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9.1、机械设备混凝土基础准备

9.1.1、现象

⑴机械设备混凝土基础标高过高或过低,给机械设备安装带来一定影响;

⑵设备基础中心线偏差;

⑶二次灌浆部位不铲麻面,不凿毛即行灌浆。

9.1.2、原因分析

⑴设备施工图纸与设备尺寸不一致,施工时混凝土基础尺寸误差过大,施工作业不细心(模板尺寸有误)等;

⑵在基础放线时,把基准座标找措;放或施工中尺寸误差过大;

⑶忽视基础施工质量,不按规定的施工程序和质量要求操作。

9.1.3、预防措施

⑴基础施工前,上仔细核对设计图纸尺寸与机械设备外形尺寸是否吻合,发现问题上及时加以解决,上严格按照设计标高尺寸施工,误差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

对重要复杂设备的砼基础进行加高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加高基础方案,经批准后,上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砼基础的良好性;

⑵在基础放线时上严格按施工图平面位置施工,对基准座标要反复术查有,发现误差立即纠正。

对基础中心偏移较小的,在不影响基础的质量前提下,可采取适当扩大预留孔的方法加以解决;

⑶设备上位前,先将基础清理干净,被油沾污的砼应铲除,并在灌浆部位的基础表面铲成麻面。

同时,在基础转角处,还应铲成,使二次灌层更加牢固。

一般铲麻面的方法是:

利用尖铲在光滑的基础表面凿出一个个麻坑(直径约为30—50毫米),麻坑的间距可根据基础大。

基础较小时,二次灌浆层起重要作用时,间距可小些,一般为55—100毫米;基础较较大时,取150毫米。

铲麻面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9.2、机械设备联轴器安装

9.2.1、现象

运转中轴承径向振幅超过要求,机械设备两传动轴的不同轴度径向、轴向超过标准的规定。

9.2.2、原因分析

测量工具不合格或精度等级不够;测量误差大;施工马虎不细心。

9.2.3、预防措施

施工安装中,应使用经过计量的合格量具进行测量,上严格按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测量检验不同轴度。

一般可采用下述的方法:

测量联轴器不同轴度时,先将器端面和圆周上均匀分成四个位置,即0º、90º、180º、270º。

测量时,先将半联轴器A和B暂相连接,然后装上专用工具或在圆周上划出对准线;将半联轴器A和B一起转动,使专用工具或对准线顺次转至0º、90º、180º、270º四个位置,并在每个位置上测得两半联轴器的径向数值a(或间隙)和轴上数值b(或间隙),对测出数据进行认真核算。

9.3、水泵安装

9.3.1、现象

水泵排水量过小。

9.3.2、原因分析

⑴叶轮进水口被杂物堵塞;

⑵叶轮破损;

⑶单流阀堵塞;

⑷水温突然升高;

⑸吸水管接头不严密;

⑹盘根处漏气。

9.3.3、预防措施

⑴清除水泵进出口杂物;

⑵修整或更换叶轮;

⑶疏通单流阀;

⑷降低水温;

⑸拧紧吸水管接头;

⑹修整或更换盘根。

 

深水海纳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临湘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

EPC+O项目部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