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499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docx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

ZCB

浙江省测绘行业标准

ZCB001—2008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

(试行)

 

2008-03-01发布2008-03-01试行

浙江省测绘局制定

ZCB001—2007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术语1

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3

5GPS-RTK测量技术要求4

6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5

7基准站的点位及观测技术要求5

8流动站的点位及观测技术要求6

9GPS-RTK测量操作方法6

10外业观测记录和成果输出6

11成果检验和资料提交7

附录A(资料性的附录)参考点的转换残差及转换参数表8

附录B(资料性的附录)同一基准站两次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9

附录C(资料性的附录)同一基准站两次点位高程成果表10

附录D(资料性的附录)不同基准站两组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11

附录E(资料性的附录)不同基准站两组点位高程成果表12

 

ZCB001—2007

前言

本规定是为了统一浙江省GPS-RTK测量的技术标准,根据目前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规定是在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8-99《城市测量规范》和DB33/T552—2005《1:

500、1:

1000、1:

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本规定的附录A、B、C、D、E是资料性的附录。

本规定由浙江省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

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葛中华、骆光飞、胡有顺。

 

浙江省测绘行业标准

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按实时动态测量(RTK)定位原理,施测平面一级和五等水准以下(含)控制测量、放样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等的标准、要求、方法、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及各部门的GPS-RTK测量。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JJF1118-2004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DB33/T552-2005《1:

5001:

10001:

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ZCB001-2005《浙江省1:

500、1:

1000、1:

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产品检验规定和质量评定》

3术语

3.1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TimeKinematic

RTK定位技术是GPS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3.2观测时段Observation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

3.3同步观测SimultaneousObservation

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

3.4天线高AntennaHeight

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5基准站ReferenceStation

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在一个或几个固定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称为基准站。

3.6流动站RovingStation

在基准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并实时提供三维坐标的接收机所设立的站。

3.7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84)WorldGeodeticSystem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4.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8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YYInternationalTerrestrialReferenceFrame

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IERS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系。

3.9永久性跟踪站PermanentTrackingStation

长期连续跟踪接收卫星信号的永久性地面观测站。

3.10截止高度角ElevationMaskAngle

为了削弱多路径效应、对流层延迟和电离层延迟等GPS测量误差影响所设定的角度值,低于此角度视野域内的卫星不予跟踪。

3.11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PositionDilutionofPrecision

反映定位精度衰减的因子,与所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有关,空间分布范围越大,PDOP值越小,定位精度越高;反之,PDOP值越大,定位精度越低。

3.12浮点解Floatingsolution

卫星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未知数的非整数解叫浮点解,一般用于基线较长的相对定位中。

3.13固定解Fixedsolution

卫星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未知数的整数解叫固定解,一般用于基线较短的相对定位中。

GPS动态定位须用固定解。

3.14观测次数Observationtimes

同一流动站初始化观测的次数。

3.15历元Epoch

地球坐标或轨道参数所对应的某一时刻。

3.16浙江省GPS基础控制网

由浙江省测绘局组织实施的以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InternationalTerrestrialReferenceFrame)为基准,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高精度测量技术建立的,与国家坐标系统相统一的浙江省GPS测量控制网。

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4.1坐标系统

4.1.1GPS-RTK测量采用WGS-84系统,当RTK测量要求提供其它坐标系成果(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地方独立坐标系统必须与浙江省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相联系。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表4.1.1

项目

地球椭球

参考椭球

坐标系名

参数名称

WGS-84

1980西安坐标系

1954北京坐标系

长半轴a(m)

6378137

6378140

6378245

短半轴b(m)

6356752.3142

6356755.2882

6356863.0188

扁率α

1/298.257223563

1/298.257

1/298.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00669437999013

0.00669438499959

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

0.006739496742227

0.00673950181947

0.006738525414683

4.2高程系统

4.2.1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时间系统

4.3.1GPS-RTK测量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

当采用北京标准时间BST时,应考虑时区差与UTC进行换算。

5GPS-RTK测量技术要求

5.1GPS-RTK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分级及基本精度应符合CJJ8-99和CJJ73-97的要求。

5.2GPS-RTK测量分级

5.2.1GPS-RTK平面测量分级为:

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一般工程放样点)、地形(地籍)碎部点。

GPS-RTK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规定。

GPS-RTK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表5.2.1

等级

精度要求

与基准站的距离(km)

观测次数

观测方式

一、二级

两次观测点位互差≤3cm

两组观测值的点位互差≤7cm

≤5

双站各2次

双基准站

图根(放样)

两次点位互差≤5cm

≤7

2

单基准站

碎部点

/

≤10

1

单基准站

注:

当采用单基准站观测时,必须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控制点。

检测高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5cm;检测同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7cm。

双基准站观测方式是指在不同的基准站上对同一流动站点进行的观测。

5.2.2GPS-RTK高程测量分级为:

五等水准、图根水准、地形(地籍)碎部点。

GPS-RTK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2规定。

GPS-RTK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表5.2.2

等级

精度要求

与基准站的距离(km)

观测次数

观测方式

五等

两次高程互差≤3cm

两组观测值的高程互差≤4cm

≤5

双站各2次

双基准站

图根(放样)

两次高程互差≤5cm

≤7

2

单基准站

碎部点

/

≤10

1

单基准站

注:

当采用单基准站观测时,必须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控制点,检测高等级控制点时,其高程互差≤4cm,检测同等级控制点时,其高程互差≤5cm。

5.3WGS-84坐标系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求转换参数的参考点应采用3点以上的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参考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不得外推。

当需测定高程时,参考点应适当增加。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四参数(二维)或七参数(三维)的数学模型。

GPS-RTK参考点等级及转换残差要求应符合表5.3之规定。

GPS-RTK参考点等级及转换残差要求表5.3

平面

高程

等级

参考点要求

等级

参考点要求

等级

转换残差

等级

转换残差

一、二级

四等以上

≤3cm

五等

四等以上

≤3cm

图根(放样)

一级点以上

≤5cm

图根(放样)

五等以上

≤5cm

碎部点

二级点以上

≤5cm

碎部点

五等以上

≤5cm

5.4测量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1.5cm,高程收敛精度应≤2cm。

5.5测量控制手簿设置碎部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高程收敛精度应≤4cm。

5.6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在限差之内取各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

5.7用GPS-RTK方法施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应采用适当手段以相应的等级检测坐标、边长和高程,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且检测点不少于总点数的10%。

如果当地某些区域高程异常变化不均匀,转换参数无法满足高程精度要求时,宜对RTK数据进行后处理,按当地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求插值方法或用水准测量求得高程。

6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

6.1GPS-RTK接收机的选择应符合表6.1规定。

GPS-RTK接收机的选择表6.1

项目

等级

接收机类型

标称精度(动态)

一、二级、图根(放样)、碎部点

双频

≤10mm+2×10-6×d(平面)

≤20mm+2×10-6×d(高程)

6.2GPS-RTK接收设备检验和维护按CJJ73—97和JJF1118—2004的相关要求执行。

7基准站的点位及观测技术要求

7.1基准站的点位技术要求

GPS-RTK基准站的选择应符合GB/T18314—2001和CJJ73—97的相关要求,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GPS-RTK基准站宜选择在等级控制点上,也可以选择在测区中心区域临时固定点上;

(2)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

(3)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

(4)对于需长期和经常使用的基准站,宜埋设有强制归心的观测墩;

(5)选择需用作转换参数参考点的建筑物上的控制点,宜选择埋设在地基不易沉降的稳定建筑

物上。

7.2基准站的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8314—2001和CJJ73—97的相关要求。

8流动站的点位及观测技术要求

8.1GPS-RTK流动站(控制点)的选点和埋石应符合CJJ8—99和CJJ73—97的相关要求。

8.2GPS-RTK观测的采样间隔为1s。

8.3GPS-RTK流动站(一、二级控制点)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15个。

8.4GPS-RTK流动站(图根控制点、碎部点)观测时可采用2米对中杆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10个。

8.5GPS-RTK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8.6GPS-RTK流动站有效观测卫星数≥5个,PDOP值≤6。

9GPS-RTK测量操作方法

9.1用测量控制手簿设置参考点WGS-84坐标(已知或外业现场采集)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和高程的收敛精度。

9.2基准站可架设在转换参考点上,也可架设在测区中心符合观测要求的任意点上(WGS-84坐标外业现场采集)。

9.3基准站和流动站安装流程具体可参照不同的GPS-RTK接收机商家所提供的说明书或操作手册。

9.4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控制点,符合限差要求后可进行未知点测量。

9.5对控制点需初始化观测2次,符合限差要求后换点观测,否则重测。

9.6对碎部点初始化观测1次。

9.7对一、二级控制点需换基准站重新观测,两组观测值的点位互差在限差之内取中数,否则重测。

10外业观测记录和成果输出

10.1GPS-RTK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的天线、内存卡和测量控制手簿,记录项目及成果输出包括下列内容:

(1)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

(2)基准站点名(号)、流动站点名(号);

(3)基准站、流动站的天线高、观测时间;

(4)基准站发送给流动站的基准站WGS-84坐标、WGS-84坐标的增量(碎部点除外);

(5)流动站(碎部点除外)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

(6)流动站(碎部点除外)的WGS-84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

(7)测区转换参考点、观测点位图(碎部点除外)。

10.2GPS-RTK外业观测记录注意事项:

(1)天线高测前丈量二次取中数(架三角架),测后复核,对中杆可固定高度,高度取位至0.001m。

(2)应按要求控制平面和高程的收敛精度、接收卫星数、PDOP值;

(3)不同的基准站对同一点的观测应区分点名(号)。

11成果检验和资料提交

11.1GPS-RTK成果检验按CH1002-95、ZCB001-2005进行。

检验重点包括:

(1)技术设计、技术总结是否符合要求;

(2)转换参考点的分布及残差是否符合要求;

(3)观测的参数设置及输出的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4)实地检测控制点的精度情况及选点、埋石情况。

11.2GPS-RTK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1)技术设计、技术总结和检查、验收报告;

(2)按本规定10.1输出的成果资料;

(3)按要求应提交的控制点点之记。

附录A

(资料性的附录)

参考点的转换残差及转换参数表

参考点的WGS-84坐标与当地坐标的转换残差

序号

参考点名(号)

平面残差(cm)

高程残差(cm)

参考点的WGS-84坐标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

平面转换参数:

高程转换参数:

附录B

(资料性的附录)

同一基准站两次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

第一次坐标(m)

第二次坐标(m)

坐标较差(m)

中数(m)

X1

Y1

X2

Y2

△X

△Y

X

Y

 

附录C

(资料性的附录)

同一基准站两次点位高程成果表

第一次高程(m)

H1

第二次高程(m)

H2

高程较差(m)

△H

中数(m)

H

附录D

(资料性的附录)

不同基准站两组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

第一组坐标(m)

第二组坐标(m)

坐标较差(m)

中数(m)

X

Y

X

Y

△X

△Y

X

Y

附录E

(资料性的附录)

不同基准站两组点位高程成果表

第一组高程(m)

第二组高程(m)

高程较差(m)

中数(m)

H

H

△H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