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857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15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辅导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爷?

提示:

主要从曹操文风通脱及影响方面说

2、文学自觉有哪些比较显著的标志?

提示:

参考教材绪论中的三个方面。

3、曹丕诗歌主要有哪些题材?

简要说明。

    提示:

宴游诗;抒情言志;离别思乡等。

4、说说曹植前后期诗歌创作不同的原因。

    提示:

从经历差异谈前期乐观的理想,后期的激愤。

5、简述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提示:

参考教材中提到的四各方面。

6、王粲《登楼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从相思、忧世及自我理想的实现方面谈谈。

7、王粲为何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提示:

主要论述其文学成就,尤其诗歌和辞赋。

钟嵘列为上品。

刘勰:

捷而能密,文多兼善,此少瑕累。

8、正始之音有何特色?

    提示:

从理想失落,寄忧愤于旷达,诗风变为寄托遥深等方面展开谈谈。

9、简述左思咏史诗的特点。

    提示:

内容表达不平与抗争。

表达方面参考《作品选》P226页张玉榖《古诗赏析》语。

10、玄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如何?

     提示:

背景在玄学。

举例谈谈玄学家的清谈等活动影响到诗歌创作。

11、简述陶渊明诗内容的范围。

     提示:

从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等方面举例谈谈。

12、陶渊明田园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有何象征意义?

     提示:

可先说说陶渊明的志趣,再举例谈谈田园是精神家园的体现。

13、举例说明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提示:

参考教材中所言的摹象和写实。

14、南北朝民歌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

     提示:

主要是清丽与刚健的不同,举例谈谈。

15、简述鲍照在七言诗上的贡献。

     提示:

比前人多;学习乐府;隔句押韵和自由换韵等。

16、永明体在声律方面有哪些大体的规定?

     提示:

原则上是“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四声八病。

17、谢朓诗有哪些警句,试举例。

     提示:

参见教材p127第二自然段。

18、集团对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为什么?

     提示:

可从交流经验,相互激励,集团风格等方面谈谈。

19、从文学史上看,宫体诗有哪些优缺点?

     提示:

         不足

1、题材稍嫌狭窄。

(辨证地看)

2、少量作品颇涉艳情,格调不高。

3、过于关注对象本身,无高情远韵。

(也辨证地看)

 

优点

1、打破功利主义,把文学的审美特质置诸首位,符合文学本身发展方向。

2、直接表达爱情乃至情欲,打破虚伪作态,有其“真”的一面。

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诗歌的题材范围。

3、格律化、精致化对唐诗及以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20、说说永明体诗歌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提示:

重视艺术技巧,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对律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1、庾信的成功有哪些启示?

     提示:

南朝艺术经验与朴素,清绮与刚健,南北文风等方面的交流,是唐诗繁荣的前奏。

22、魏晋抒情小赋有有何特色?

     提示:

从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方面谈谈。

23、从《世说新语》来看,魏晋风流表现在哪些地方?

     提示:

从玄心、洞见、深情、妙赏等方面举例谈谈。

24、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渊源及发展。

     提示:

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史传等方面谈谈。

25、影响唐诗繁荣有哪些因素?

     提示:

从经济繁荣、思想多元、诗歌普及、科举提倡、文化交流、历史积累、格律完成等方面谈谈。

26、简述唐代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提示:

参考教材p213页第二自然段的论述。

27、初唐的诗风如何?

     提示:

初唐诗歌承南朝余风,多宫体。

然如王绩、四杰、张若虚、陈子昂等新风,也呈现多样化。

28、四杰对初唐诗又何突破?

     提示:

题材开拓、个性化、时有刚健乐观之作,王勃曾批评当时诗风。

2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广受赞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

1、情思的摇曳。

                       2、哲理的光芒。

3、诗美的创造:

表层、深层意境的和谐。

 4、时代的风采。

              

5、兴象玲珑                           6、孤篇的遗响。

 

30、陈子昂复古诗论的得失在哪里?

     提示:

为唐诗灌注刚健之气,提升骨力。

但重政治、俗功,忽视艺术。

31、简述王维诗歌禅意。

     提示:

北宗禅的凝心入定,使其诗指向寂静之境;

           南宗禅无念、无住、无相,使其诗有无心之理,无碍之趣。

32、王昌龄是否是七绝高手?

为什么?

     提示:

主攻七绝,质量高,多种题材等

33、高适和岑参诗歌边塞诗风格有何不同?

     提示:

结合诗歌来谈。

高写实而沉郁,岑浪漫而乐观。

34、简述李白的生平。

     提示:

认真阅读教材。

35、李白诗歌有何成就?

     提示:

题目较大,或从思想和艺术,或从诗体方面摘要谈谈。

36、李白的乐府歌行有何特色?

     提示:

写现事、写己怀的创新意识;发兴无端、气势壮大;主观色彩强;以句式长短变化展现节奏等。

37、杜甫诗歌有哪些艺术成就?

     提示:

题目较大,或从思想和艺术,或从诗体方面摘要谈谈。

38、杜甫为何被成为“史诗”?

     提示:

从“史”的角度,杜诗真实反应当时社会生活情状;从“诗”的角度,可谈谈杜甫对“史”作艺术处理。

39、简单分析大历诗歌的意象。

     提示:

象征性与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凄清淡暗的色彩;最常用的意象

40、简述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提示:

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手法;以律诗写组诗;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41、白居易讽喻诗有哪些特点?

     提示:

围绕“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说说。

42、韩孟诗派有哪些主张?

请举例简要说明。

     提示:

不平则鸣、笔补造化、追求险怪等

43、分析韩愈诗歌的散文化。

     提示:

韩愈注意不同于流俗、追求自由表达;散文句法;发议论等

44、简析李贺诗歌的特色。

     提示:

感情感伤;造语怪异;想象丰富;诗境凄艳诡激;运用通感等

45、说说中唐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对民歌的学习。

     提示:

刘柳遭贬谪,接近民间;创造《竹枝词》、《浪淘沙》等;吸收民歌优点并提高民歌的艺术性。

46、韩柳提倡“文以明道”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

参考教材363页。

47、柳宗元的游记有很强的抒情性。

请说说其抒情特色。

  提示:

落寞的情感基调,如《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寂寞幽清的

意境,如《小石潭》;情感的强度;写景突显、象征性暗示、以骚体行文等方式塑造高大而美好的抒情主体形象。

48、简述《永州八记》有哪些共同的情感倾向?

     提示:

参考上题。

49、晚唐小品文有那些特点?

     提示:

篇幅短小精悍;刺时;情感炽烈,生气贯注

50、简述《李娃传》的内容。

     提示:

参考教材390页。

51、中唐传奇有哪些名家名作?

  提示:

如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

52、变文有几大类?

请举例说明。

     提示:

见教材401页。

53、说说杜牧的怀古诗。

     提示:

数量多;历史感慨;哲理意味;借题发挥,着眼于今等。

赏析题

1、提示:

注意抓住以下几点展开:

眼前环境的清冷;结合李白的经历,说说诗人在故乡可能具有的美好会议;挖掘明月意象与离别的关系;明月将此地与故乡联系起来;举头与低头之间微妙的感受;艺术上体现李白绝句特点:

言近旨远,辞短情长

 

2、提示:

  二十首《饮酒》,此第五,饮酒后所作;首四句注意抓住“心远”二字,避世而不刻意。

中四句:

那“飞鸟相与还”的南山,在渊明不经意的刹那的一瞥中,点破了他心中的自由,点破了他绝待无朕的境界;这种“悠然”,是于刹那之间,本质力量通过南山纯粹而自然的化机获得了证明,在心头涌起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喜悦。

质而言之,渊明的“悠然”是在自由的境界中获得的,而他在为自由付出代价的同时,他生命的自由同时也获得了深度。

这和那些租界里的有钱人,种菊做诗,只是一种闲适的消遣,他们始终无法像渊明那样倾尽生命的真情。

鸟与人皆处于“还”的状态。

真意即回归大化的了悟,有了悟,语言即是多余,深契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的理趣。

“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是一篇之髓。

艺术特色参见教材中涉及陶诗特点的部分。

 

3、赏析参考:

   天宝三年(745),李白因受权贵谗毁,被“赐金放还”,此诗是在朋友们为其饯别之时所作。

请中悲愤和乐观共存,希望与失望同在,忧郁和自信交织,内在地传达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时的精神及情感状态。

发端两句,极尽宴席之美。

人生苦短,有此良宴,岂不畅快。

仿佛有一幅饮宴图要在读者眼前展开……接下来两句却猛力一转,将金樽绮宴全然抛开。

投箸拔剑,磊落豪纵之状尽显;茫然四顾,英雄失路之悲无遗。

一腔激愤之情借刚猛之动作坌诵而出。

“欲度黄河”接之以“冰塞川”,“将登太行”应之以“雪满山”,是对人生失意的形象概括。

一句一转,一句一顿,转顿之间,“弦弦掩抑声声思”般地长歌当哭,沉痛之极。

“闲来”两句,感情已由刚才之痛心疾首,变得明朗而舒展。

毕竟,自己才兼姜尚,智夺伊尹,苍天未必忍心肯丧斯文,而来者犹或可追。

昼而垂纶,夜而梦日,可谓期待得情深意笃。

“行路难”四个短句,突出了世路艰难的精神苦闷,让人感到人生于天地之间无所着落的迷茫。

末两句又忽然振起,意气扬扬,自信理想终将成为现实,如同音乐在高亢激越之时嘎然而止,余音绕梁。

纵观全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之感情,变幻无方。

其抑处,如箫声之透暮雨;其扬处,若惊雷碾过万壑;其来而不可遏,其去而不可止。

章法也随之纵横开阖,腾挪跌岩。

想象奇特,夸张大胆,意象突破日常生活的形质而富于象征意味,以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表达主观感受,打破乐府赋体叙事的传统,语句长短错落,与情感起伏互为表里,使全诗具有音乐般的韵律。

 

4、提示:

  “处处闻啼鸟”,诗人对春色明媚若有突然的感悟,内心既喜又悲;晓来初醒,宁静中讲这种感觉放大了;追述前夜,“风雨”摧残,诗人惜花未眠;末句感叹,加深惜花之情。

朴素含蓄,语浅意深;倒叙手法,最见曲折。

 

5、提示:

  参见2

 

6、提示:

通过动与静的关系,展现对“有”与“无”的感悟。

花之落指向寂灭,花之开指向存在。

既有且无,非有非无,诗人对法性的认识通过花的开落获得感性的印证。

唯有诗人保持一颗宁静之心,才能映现这开与落。

 

7、提示:

  王子猷有一颗玄心,主要在于合于自然的适性,兴之所至,不受任何约束(可结合魏晋思想及其他作品稍稍引伸)。

酌酒随兴,吟诗随兴,访友亦随兴。

当然,雪的高洁脱俗、隐士品格及艺术家戴逵,在玄学家看来,自然可以相互生发。

兴既然不受任何约束,当然也可以不受见戴的“约束”。

世人皆以目的和功利衡量,王子猷唯以一己之心,不为所累,尤见脱俗。

 

8、提示:

昨夜星辰昨夜风, 追忆。

星辰好风,渲染良夜气氛,昨夜重复。

昨夜故事在其中。

重叠句

画楼西畔桂堂东。

 盛宴良会之所。

画重形美,桂则质美,隐隐有人。

身无彩凤双飞翼, 彩凤意象,灵犀意象。

“无”字情深而似山穷水尽。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南州异物志》:

犀有神异,表灵以角。

“有”,见柳暗花明。

情重则通神,通理如实现黛转折关系的流水对,圆美精工、流畅。

隔座送钩春酒暖, 游戏。

环境。

幸福时光。

目成心会之情可想。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河见诗作于秘书省期间(839—846)。

嗟叹飘泊之感。

走马兰台类转蓬。

 源于内心身深处强烈的依恋。

 

9、赏析参考:

赋有西汉,诗有盛唐,何其壮哉!

赋家之心,能包括宇宙;诗人之气,也吞吐山河。

亡国之音哀以思,盛世之情壮而豪,故时有威威开元,诗有赫赫盛唐。

读盛唐之诗,胸中萦绕兴亡之感,心头奋飞强国之梦。

王维的七律《出塞作》,可谓典型的具有盛唐气象之作。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王维奉命出使慰问,并任河西节度使幕判官,得以身临边防前线。

这首诗正是借汉与匈奴之战之故事,在唐与吐蕃之争的风云激荡的背景中展开来的。

只读首联两句,边境上那种苍凉肃杀的战气便迎面袭来。

地标居延,人罗天骄;居延为由来征战之地,天骄为自古强悍之族。

此可畏之一。

白草连天,野火烧地,惨烈之气,充满天地,浸入骨髓。

此可畏之二。

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魂悸魄动,心折骨惊,谁又能不为汉家守边将士的生死而担忧呢?

然而,读罢颔联,方才之担心,蓦然被一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磅礴之气尽数卷到九宵云外!

诗情由惨烈顿时变得异常豪迈。

好个“暮云空碛”!

好个“秋日平原”!

没有如此广袤之境又怎能容得下、又怎能驰聘如此豪荡的情怀?

这是“所向无空阔”的良骥对空间的渴望,这是“何当击凡鸟”的雄鹰对时间的渴望,而现在正是时候!

所谓“天骄”已被化作挥洒人生奇情壮采的工具。

举重若轻,神力无限。

这种豪情并非夜郎自大,这一点由颈联可见。

有乘障观敌情之谨慎,有建功立业之雄心,再加上实力,渡河克敌之捷,不言自明。

尾联写崔希逸功成受赏,也寄托青壮年时期的王维的人生志趣。

此诗注意选择富有边塞特征的意象。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感情在高昂之中也富于变化,情、景、事水乳交融。

章法较独特:

首联以叙事发端,颔联承中有转,颈联转中有承,尾联前后倒置。

变换之间,情思鼓荡。

 

10、赏析参考:

   此诗为老杜暮年漂泊时作。

诗中充满有家难回的飘零之感,有志难酬的忧愤之思,悲中有壮,哀而不伤。

首联即点题,言天大地大,自己却无所寄托而沦落江湖,把全诗思绪与感情,概括殆尽。

客居他乡,已觉凄苦;老而难归,其情更盛。

“腐儒”虽略带自嘲,更多的是愤愤不平。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弃。

”以此为注,最为恰切。

起句在空间上从眼前写起,次句扩充至天地;起句在时间上从现在写起,次句拓展至一生。

大笔包举,囊括无遗。

腐儒小至一芥,乾坤大至无穷,小与大的强烈对比,使人生的苍茫之感,源源透出。

颔联借景抒情,而意承前联。

天高云淡,夜静月明,看上去很美,但着以“孤”、“远”,实际上诗人在此时此夜,正独自品味着人生的凄凉。

诗人移情与云月,云、月、我三者浑然不分。

颈联诗意忽然振起,慷慨激昂。

落日秋风,何其衰飒,对此之景,当是怆然而涕下;忽接之以“心犹壮”、“病欲苏”,又是意气风发。

如此不屈,如此坚忍,誓与命运抗争,原来老杜也不乏英雄磊落之性,豪杰昂扬之情!

尾联写自己不遇于时,用反语讥讽刻薄寡恩、目光短浅乃是统制者的通病,感情怨愤而又深沉。

杜这首诗,确如胡元瑞所言:

“含阔大于深沉,高、岑瞠乎其后。

”首联哀怨,颔联凄清,颈联悲壮,尾联愤激,最是老杜沉郁顿挫的本色。

通篇运用比喻:

云壮其漂泊,月拟其孤独,落日寄其老病,秋风托其凄清,江汉形其乡思,老马表其才智。

一言尽理,两字穷形;一箭双雕:

造境写情。

全篇皆用对偶,且首尾两联全用流水对,未被格律束缚而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也是本诗的特色。

 

11、赏析参考:

天宝十三载秋,封常清受命率军西征播仙,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的岑参赋此诗为其壮行。

全诗热情颂扬西征将士履险若夷,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乐观必胜的信念,奇情壮采,令人起舞。

全诗可分四层。

第一层为前六句,写出征之环境。

前三句写白昼之景,突出大漠绝域广阔无边;后三句写黑夜之境,突显九月轮台狂风浩荡。

如此恶劣严酷的气候、地理,境界却极壮阔雄浑;能令懦夫胆寒,却正是热血男儿心中的企盼。

“匈奴草黄”三句,写西征之缘由,乃是匈奴犯阙冲关,大将西征,慷慨赴国难,而正义之师,其锋不可犯。

秋草枯黄,战气森森;胡马膘肥,正待驰聘,其凭凌之气,并不亚于夜风吼于轮台。

鹿死谁手,尚须拭目以待。

“将军金甲”六句,写西征之过程。

六句着力写得一个“寒”字,全用典型细节。

天降大任,必苦其心志。

如此苦寒,毫无悲观怨怼之想,更显西征将士气概之豪迈,这正是盛唐胸怀。

最后三句,写西征之结局:

唐军必胜。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胡骑虽强,更有强者。

诗人以胡骑之强反衬大唐军威之盛,必是“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如此盛容,皆见之于文字之外,这也是从侧面赞扬了封常清治军有方,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

这首诗大笔挥洒,意气风发,风高骨峻,奇伟壮丽。

临别赠言,毫无别绪,是其意之奇;塞外风光,劲风飞石,黄沙入天,雪汗凝冰,风刀割面,是其境之奇;胡更强则心更壮,风越大则胆越豪,夜愈寒则志愈坚,是其情之奇;三句换韵,句句用韵,音调激越,节奏促迫,如进行曲,是其韵之奇。

 

12、赏析参考:

中唐之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家处于动荡之中。

为了结束这种积弱不振的局面,韩愈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主要是在指导思想上维护道统,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使他的主张得以落实,他“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渺”,可谓用心良苦。

由于性格刚直,故屡受打击。

谏迎佛骨更几乎使他招致杀身之祸,他感到君主不能广开言路,非常失望。

子产是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在郑国执政时,举贤授能,对田制、军制都有革新,又颁布了成文形式的法律,促进了社会发展。

本文却只拈出了产不塞言路这一端加认称赞,针砭时弊,切中肯綮,而个人遭遇之不平,也寓于其中了。

全颂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据《左传》所载,叙述子产不毁乡校的事迹。

子产之所以不毁乡校,是因为他唯善是从,故今之君臣只以一已之好恶而不念善事,自可于言外得之。

韩愈认为,大道流传,尧授舜,舜授禹,一直传到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原道》)可见而今君臣之无道。

此言,可与本文相发明。

“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把必要条件夸大为充要条件,从逻辑上讲,可说中“择焉而不精”,然而,有助文势,韩文的浑浩流转之气,则实有赖于此。

第二段颂扬子产不毁乡校的伟大功绩,在文意上是对“郑国以理”的申述。

文中以周为例,说明察纳雅言是盛时之征,闭目塞听为败时之迹,而可叹子产之道不行于今。

由于今之“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遂使子产光芒独耀。

“我思古人”四字,最值得玩味。

语出《诗经·邶风·绿衣》: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言在“我思古人”,意在“实获我心”;言在颂古,意在讽今。

以虚写实,既委婉而又有激情。

笔力千钧。

首尾呼应,两度致意,既使文章有一唱三叹之致,又使讽刺力量猛增。

此四字堪为一篇之骨。

本颂突破传统“颂惟典雅,辞必清铄”之风格及仅以称赞为唯一出发点,立足于今,有很强的抒情写意性,怨诽愤激之思隐于字里行间。

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参之以一、三、五、六言,运用对话及散文句式,而毫无板滞之感。

 

13、参考赏析

中唐时期,由于战争连年,藩镇割据,政府对边远地区的管理非常松驰。

同时,捐税繁重,百姓经常卖儿鬻女。

更有甚者,当时岭南五管,福建、黔中等道的“汉官”,也参与拐卖幼童,贡奉给朝庭或权贵,这些幼童被称为“南口”。

于是,掠买人口之风大行其道。

本文的主人公区寄,正是千千万万个被残害的幼童之一。

尽管本传也可当作儿童文学作品来读,但沉重的背景,并不使人感到轻松。

本传较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大智大勇的儿童形象,令人敬佩,也令人鼓舞。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背景及作文之由,鸟瞰全景,控诉了被拐幼童们的悲惨命运。

“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必有所不得已。

猿见子死而肠断,而紫蝶黄蜂俱有情,更何况有血性、有灵心的人呢!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突出年仅十一岁的区寄的智勇。

其智处在于:

其一,善于麻痹对手;其二,利用对手之间的矛盾和自私心理保全自己。

其三,善于把握时机,舍藏用行。

其四,告诉官府了断是非。

其勇处在于:

一、为了摆脱束缚,烧坏了手也在所不惜;二、杀二豪贼手不软心不慌。

有如此智勇,二豪又岂能有命在?

第三部分写区寄杀贼所产生的影响,足以使劫匪胆寒。

至于为何不就小吏,想来或是不肯屈其智勇,或是寄寓作者自我身世之感,盖造化所钟,皆在僻远,类似于不售之小丘,不遇之小石城山之类吧?

本传和一般传记有明显的不同。

传记通常是记载人物生平,而本传仅叙一事;一般传记通常先简介人物,而本传则先介绍背景。

本传体现了柳文省净清峻的特色。

“有疾有缓,有点有面,刻划细致而不琐碎,文势严整劲峭而不乏参差舒缓”。

如刻画区寄的行动,句子多省略成分,多用动词,多短句,显得干净利落,有力地表现了区寄的勇敢。

 

14、赏析参考:

   白居易主张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是其诗歌理论的实践之作。

本诗是《秦中吟》第七首。

这首诗矛头直指内外勾结、耀武扬威的宦官,描绘出他们纸醉金迷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极端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强烈愤慨和对受苦受难者的同情。

发端两句,诗人便用夸张的语言刻画出这些“内臣”的傲慢和奢华。

一个“满”字,一个“照”字,化抽象为具体,极富表现力。

同时,所为全诗定下讽刺的基调,又暗中灌注了诗人的内心的激愤。

“借问”二句,其实无须问,一看那骄横之势便知。

诗人在此作一设问,非常幽默,讥讽之意非常强烈:

愤怒、嘲笑、轻蔑、无奈等种种情绪尽寓其中。

前四句推出一个颇有意味的镜头之后,下四句进一步揭露这些人物的身份,乃大夫、将军之流。

“夸”字再暴其骄而轻浮,“如云”显露其众。

而“众”则更具普遍性,从而揭示出这是一个阶层的腐败而非个别现象;进而凸显百姓涂炭的普遍性。

国家要员如同跳梁小丑,国家那会再有希望呢?

“樽罍”六句,再次推出一幅长镜头,浓墨重彩,大胆铺叙宴会盛况,极尽其豪奢。

如果说以上部分写的“朱门酒肉臭”,而结尾两句实即“路有冻死骨”;如果说前面所述内容的写法基本上是对杜甫《丽人行》的模仿,后两句作一突转,便嘎然而止,则显示出本诗的独特性。

这一转也使本诗的主题发生变化。

对比鲜明,爱赠强烈。

这首诗以对比的方式搭起全诗骨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又往往句中有眼,健字撑住,活字斡旋,以事实说话,而褒贬分明,没有白诗中常见的那种好发浅白无味的议论的弊病。

本诗同时体现出白居易讽谕诗的“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的特点。

 

15、赏析参考:

采玉是官府强征的劳役。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韦应物《采玉行》)这首诗写一位老汉冒险在荒林绝涧,吼风啸雨中采玉,生死飘摇。

环境之险恶,心情之凄苦,使人耳目不忍闻睹。

李长吉不遇于时,备尝艰辛,而人生失意无南北,一生困顿之悲哀,自然要发之于心,故其写采玉人,不能不格外动情。

开头两句,写采玉所用。

叠用两个“采玉”,是采玉人的呼告语,缘于内心郁积的强烈感情之喷发,内涵复杂,苦痛悲怨俱存。

一个“徒”字下得极重,贵妇人所增加的那一点“好色”和采玉人的生命相比,两者在价值上是相称的吗?

是谁如此践踏贫苦者的生命?

“老夫”之悲愤,也并不仅是由于采玉的劳苦,而是认识到以自己生命所换来的东西在他看来毫无价值。

极度的清醒而又无能为力!

被压抑着的激愤如岩浆奔涌,沉痛之至!

三句不写老夫之愁而写龙之愁,四句不写老夫之劳累而写水气无清白,正是烟锁高山之法,而老夫之愁苦,已是决东海之水,难以尽释了。

五、六两句以具体的画面把采玉老夫之苦落到实地。

五句写身之若,六句写心之苦。

夜雨、冈头、食榛子、杜鹃血、老夫泪,凄苦意象重重叠加,滚滚而来,令人断肠。

七、八两句,与其说水无情,不如说人更无情;与其说溪水可恨,不如说更恨这个不平的世道,而“此恨绵绵无绝期”。

诗人故意不写这个世界可恨而说水可恨;不写此时之恨而写千年后尚有遗恨,不如此,难极恨之深。

笔法和三、四句相同。

九、十两句写得惊心动魄。

绝壁苍崖,风雨交加,身悬于一线,命系于一发。

这两句蕴含两重象征:

第一重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