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防火防爆技术培训.docx
《实用防火防爆技术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防火防爆技术培训.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防火防爆技术培训
实用防火防爆技术培训
第一讲燃烧的类型和特征(上)
一、前言
{案例}…
2002年1月27日尼日利亚发生了一起军火库大爆炸,在场的连同附近居民被炸死了852人,由于爆炸是在夜间发生,周围的广大居民在一片惊慌仓皇逃生,在慌不择路状态下纷纷掉进运河,最后从运河里打捞出了两千具尸体,每具尸体都裹着水草和烂泥,另外,还有一千一百多人下落不明,尼日利亚总统宣布1月27日为国难日。
1977年在英国,因为雷击引起的火药库大爆炸,连同附近居民死亡三千人。
1993年8月5日,我国南方清水河仓库,几个仓库连续发生火灾爆炸,造成数人死亡,包括消防局副局长在内的二百多人受伤,经济损失2亿多人民币。
以上这些例子就是学习本课程的目的——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来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次也是学习石油化工安全、矿石安全、预防电器等引起的火灾及爆炸事故。
二、燃烧与火灾和化学性爆炸
火灾是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也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燃烧,而造成了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一定损失。
爆炸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及核爆炸。
现具体说明:
化学性爆炸:
指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数百种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可燃固体,包括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
所以,化学性爆炸在爆炸事故中的事故率占到85%以上。
因此,化学性爆炸亦称瞬间燃烧。
物理性爆炸:
典型的是锅炉爆炸、蒸汽爆炸等。
燃烧:
指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比如,放在厨房里的一碗油随着时间的变长,和空气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这种氧化反应是缓慢的。
如果把这碗油放在热锅中,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温度,也是达到自燃点时,油就会突然放热发光,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也就是燃烧。
燃烧有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燃烧特征。
这就是预防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必须要认真进行研究的。
三、闪燃与闪点
1、闪燃
闪燃指可燃液体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维持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5秒钟。
比如,一个装有汽油、酒精、煤油、苯等等可燃液体的容器,如果这些可燃液体的温度越高,那么在液面上可燃蒸汽的数量就越多,也就是浓度越高;反之,可燃液体的温度越低,那么可燃蒸汽的浓度也越低。
2、闪点
闪点就是可燃液体出现闪燃的最低温度(℃)。
如车用汽油的闪点是-39℃,煤油的闪点是28℃,各种可燃液体都有它的闪点。
正因为车用汽油的闪点是-39℃,所以汽车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才能点火启动,而其他可燃液体在这种情况下点不着。
因此,闪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可燃液体的危险品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
下面就是危险品的闪点分级,也是区分可燃液体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参数:
→一级危险品:
闪点<-18℃
→二级危险品:
闪点-18℃-<23℃
→三级危险品:
闪点为23℃-61℃
因此,闪点实际是可燃液体火灾的警告,因为比闪点再高一到五度,比如像车用汽油,那就不是一闪即灭了,而可以持续燃烧。
另外,比如一桶车用汽油,在-45℃还是-42℃,遇到火源都不会点着,而在-39℃的情况下,能点着,但是一闪即灭,这个现象说明可燃液体的着火并不是液体本身,而在于液面上的可燃蒸汽,是可燃蒸汽在着火爆炸。
但是我们广大的操作者,并没有认识到闪燃的这种特征。
四、关于燃烧的案例分享(上)
{案例}…
某工厂有个用很久的变压器油箱,因为油箱的底部出现一条裂纹,有油渗漏出来,所以请电焊师傅来修理。
按照安全规程的规定,修理时必须清理掉箱中的油,并且用碱水反复冲洗,洗完后还要化验测爆,然后才能焊接。
然而,车间主任为了节省时间,和电焊师傅商量后,在没有排掉油的情况下就焊接上了,没有发生事故,也没有影响生产。
这个事情被当做好的素材反映到局里,受到局里的通报表扬,并作为先进事迹请兄弟厂的代表来学习,于是又请该电焊师傅在一个报废的油箱上现场表演,当然油箱中有油,表演时发生爆炸事故。
最后分析上次违章操作是因为裂纹离液体表面比较深,着火爆炸是油的蒸汽而不是油本身,所以侥幸没有发生事故,而这次裂纹离液面比较近,焊的时候由于一千多度的温度把钢板熔化了,并点燃了油表面的蒸汽,随之油箱爆炸。
并伤到周围参观的代表,该单位又遭到局里的通报批评。
某工厂的汽车队有个汽油桶,因为该桶底部有个砂眼,经常渗油,所以被抛弃在外面很长时间了,现在又要用它,就请电焊师傅焊一下,本以为该桶在外面放的时间比较久,早没有油了,油泥也干了,所以大意的开始焊接,点着了油的蒸汽,随之发生爆炸事故。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由于对燃烧类型的特征没有很好的进行研究,所以这些操作者在险情面前毫无警觉,没有认识到有致命的危险。
因此不仅是操作者,而且生产的指挥者、领导者也要认真的研究。
某城市一个发电厂,新进口了两套发电设备是烧油的,当时油罐里已罐装了一万多吨油,平时我们见到的油罐车一般装油才7吨或11吨,可想而知这个油罐相当的大,在紧张的安装设备马上就要投产时,发现一根油管漏油,于是该工区主任派了两位工人师傅清理完油管后,请电焊师傅来焊接。
但是电焊师傅有三四十年的工作经验,经验非常丰富,给工区主任说这个油罐现在不能焊,但是该主任说没什么事,非要现在焊,电焊师傅开始还比较坚持,最后拗不过主任,开始焊时油罐就发生了爆炸,虽然爆炸只有1秒钟,当场死亡7人,伤25人,但随之1万多吨油下来后,方圆两百米左右都是一片火海,整个城市出动了所有的泡沫并要来了周边城市的泡沫来灭火,这场火灾整整烧了20多个小时,现场的设备被烧的一塌糊涂,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马上通知全国各省市、各个大公司、厂矿负责安全的领导同志来这儿开一个全国的安全现场会,进行现场学习该事故。
第二讲燃烧的类型和特征(下)
一、关于燃烧的案例分享(下)
{案例}…
尼日利亚是一个产油国,在它南部的石油重镇叫洼里,该镇有两千多户居民。
有一根输油管道破裂,油都流成河了,于是有一千多名居民闻讯以后蜂拥而至,来争抢这些流淌出来的油,实际上这一千多人已经被笼罩在油的蒸汽里面,是非常危险的事。
这时有一辆摩托车从附近飞驰而过,该摩托车喷出来的放热尾气火星,点燃了蒸汽,于是引起了一场大火,大火连续燃烧了7天,一直到10月24日才被扑灭,有七百多人在火海中丧生。
这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惨重的事故,一个只有两千多人的小镇,就死了七百多人。
1998年9月8日在巴西某条高速公路上,两辆运输汽油的槽车发生侧翻,随之汽油散落在路面上,到处都是汽油,紧接着有两辆满载朝圣者的大型客车奔驰而来,客车上的司机也没有研究路面上的汽油,汽车在经过这段路面时,由于客车尾气喷出的火星而引起了一场火灾,53人被烧,39人被烧伤。
学习防火防爆,不仅包括生产者、广大操作者和生产的领导人员,而且包括广大的居民,像汽车司机等等都应该来认真进行研究学习。
二、着火与着火点
1、着火
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在火源移去后能维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这显然和一闪即灭的闪燃是不一样的。
2、着火点
着火点指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木材295℃,纸130℃等,只有达到这个温度才能燃烧。
车用汽油在-39℃时是闪燃,一闪即灭,但是温度再提高1到5度,也就是-38℃到-33℃时,就不是一闪即灭了,那就是它的着火点。
闪燃和着火都是在明火作用下的燃烧,所以我们防火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在许多容易发生火灾的危险场合要严禁、要禁止各种明火,在很多场合要有明显的禁火标识。
虽然这些道理比较简单,但是我国在2003到2006这几年,全国发生的火灾次数大致在22万起到25万起之间,每年总有几千人死在火灾事故中。
东北的某百货大楼就因为一个烟头引发了一场大火,又加上没有及时的报警,结果整个百货大楼被烧毁,死亡50多人。
某生产鞭炮的车间,因为太冷,工人居然在厂房生炉子取暖,结果蹦出的炉星引燃了火药,接连几个库房发生爆炸,死亡八十几人,伤一百多人。
这些例子都在说明,广大领导和职工对火灾知识研究不透彻,不重视。
三、自燃与自燃点
1、自燃
自燃指可燃物质受热升温,无需明火作用,即能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燃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无须明火,第二自行燃烧,因此自燃更具火灾的危险性。
2、自燃点
自燃点指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
如黄磷30℃,煤320℃,如果达到这样的温度,它们就可以自行燃烧。
尤其黄磷的自燃点比较低,又是化工厂的重要原料,如果黄磷堆在一起,随着气温的升高,即使没有任何火源,也会在空气中自燃。
虽然煤的自燃点比较高,但他的散热性最差,煤堆在一起,吸附空气中的潮气而浓缩,浓缩产生热浪,温度很容易达到320℃而发生自燃。
3、自燃的分类
根据热源不同,自燃可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自热自燃:
指可燃物质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物理作用或生物作用产生热量,积热升温至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
如油脂接触纯氧的自燃,因此说氧气瓶的阀门不能用沾有油脂的扳手打开。
→受热自燃:
指受到外界加热而产生的自燃。
如锅里油的自燃。
如棉纺厂堆放的棉布于一百瓦以上灯泡的距离,不然在灯泡的长期烘烤下,棉布会发生自燃。
结论:
可燃物质的闪点或自燃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可燃物质都明确标有闪点、自燃点、着火点的技术参数。
◇自检◇
试述闪燃、闪点、着火、着火点、自燃、自燃点的概念!
第三讲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并且相互作用才会发生(构成燃烧系统)燃烧。
比如:
CO<12.5%H2<4%(不燃)
O2<14%-16%(木材停燃)
着火源是具有一定的温度和热量的能源,这是燃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如果有着火源,但温度或热度不够,就不能着火。
比如炉子蹦出的火星,温度远远超过木材的着火点295℃,掉在油棉丝上冒烟着火,掉在大块木材上没有任何反应,反而很快熄灭了,这说明虽然温度已远远达到木材的着火点,但它的热度不够,所以,具有一定温度和热度的能源我们才叫着火源。
图3-1燃烧条件三角形
二、火灾分类
1、按照物质燃烧的特征,可以把火灾分为: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铝、镁火灾等。
E类火灾:
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等。
2、不同类别火灾灭火器的配置
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不同的灭火器:
表3-1不同类别火灾灭火器的配置
火灾类别
A类
B类
C类
D类
E类
适用的灭火器
水系、泡沫、磷酸铵盐干粉(ABC)灭火器
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
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
金属火灾用干粉专用灭火器
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
三、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1、防火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所有防火技术措施的实质。
想方设法避免燃烧三个条件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相互作用。
2、防火条例分析
电石库防火条例中有关技术措施的规定:
CaC2+2H2O=C2H2+Ca(OH)2+Q
电石和水作用,或吸收空气中的潮气,产生乙炔气,放射热量,据调查全国电池库的着火爆炸事故非常严重。
以下是电石库十二条防火条例:
⑴禁止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作为电石仓库;
⑵存放电石桶的库房必须设置在不受潮、不漏雨、不易浸水的地方;
⑶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和热处理等散发火花的车间和其它明火应30米以上,与架空电力线的间距应不小于电杆高度1.5倍;
⑷库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
⑸电石库可与可燃易爆物质危险品仓库、氧气瓶库设置在同一座建筑物内,但应以无门、窗、洞的防火墙隔开。
⑹仓库的电器设备应采用密闭式和防爆式。
照明灯具和开关应采用防爆型,否则应将灯具和开关装设在室外,再利用玻璃将光线射入室内。
⑺严禁热水、自来水和取暖管通过库房,应保持库内干燥。
⑻库房内积存的电石粉末要随时清扫处理,分批倒入电石渣坑里,并用水加以处理;
⑼电石桶进库前应先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或受潮等,如果发现有鼓包等可疑现象,应立即在室外打开桶盖,将乙炔气放掉,修理后才能入库。
禁止在雨天搬运电石桶;
⑽库内应设木架,将电石桶放置在木架上,不得随便放在地面上;
⑾开启电石桶时不能用火焰和可能引起火星的工具,最好用铍铜合金或铜制工具,含铜量应低于70%;
⑿电石库禁止明火取暖,库内严禁吸烟。
从这个条例可以看出,都在想办法消除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其中⑴、⑵、⑷、⑺、⑻、⑼、⑽在消除可燃物,⑹、⑾、⑿在消除着火源,⑶、⑸避免相互作用,因为人在里面工作,所以氧化剂不好消除,如果确实需要消除氧化剂,就让生产在真空下进行或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
因此,以后我们在制定防火条例时,或者在审查各个车间、工段、工区送来的防火条例时,就要考虑到它消除可燃物是那些,消除着火源是那些,避免相互作用是那些,如果这些都考虑到了,那这个防火条例就比较安全。
比如气焊,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必须相隔5米以上,火源和乙炔瓶之间必须相隔10米以上,火源和氧气瓶之间必须相隔5米以上,这些规定实际就是为了避免它们互相作用。
◇自检◇
试述燃烧的条件!
第四讲防火基本技术措施(上)
一、消除着火源(上)
消除着火源是最基本的的防火措施。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首先是查找引起火灾的原因,寻找着火源,因为着火源是具有一定温度和热度的能源,意味着所有电能、化学能、机械能、热能等等如果失去控制,就可以转化为具有一定温度和热度的着火源。
所以要消除着火
电能转化为着火源
电阻热Q=I2RT(电阻热和电流的平方、电阻以及电流经过的时间成正比)所以有以下几种可能使电能转化为着火源:
→短路:
当短路时,电流增加十几到几十倍,产生大量的电阻热,而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案例}…
某造纸厂把原料成堆的堆在一起,这些原料有破布、棉麻、棉花等等,都是可燃物,地上有一条可以随时移动的电线,因为时间比较长,外层的绝缘胶皮已经破损,有一天,该条电线突然发生短路,出现的电火花溅在周围的可燃物上,随即发生大火,消防队虽然灭掉了表面的火,但可燃物内部的火很难灭,再加上大风,所以这次火灾的损失非常的严重。
某百货大楼做要举办一场灯展会,所有灯整齐的订在木板上,从外面看布置的很漂亮,但木板后面电源线纵横交错乱拉,最后造成短路而引起了一场火灾,百货大楼整整一层被烧毁,损失惨重。
→接触电阻过大:
这是电机电器和线路的薄弱环节。
本来接线处应该拧紧,如果没有拧紧,电器在工作时,接触电阻过大,就会大量的电阻热。
{案例}…
某工厂的铸造车间,电焊师傅在焊接木模的铁架子时,因为电缆的接头没有用卡子卡,而是电缆的两头直接拧在一起,没有拧紧,而产生了大量的电阻热,不巧房顶一片草帘子掉下来搭在了电缆接头处,两个小时的焊接后,草帘子被烤糊,慢慢着火,而引起了一场火灾,整个车间被烧毁。
→超负荷运行:
电机、电器线路超过了允许的最大电流强度或运行时间(>Imax、>Tmax)等。
比如不同电流的电焊机,电缆的粗细不同,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缆就越粗,我们在考察三峡工程时,就发现很多电焊机,不管通过电流是二百的,还是三、四百的,电缆粗细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电缆很容易发热,橡胶绝缘套硬化、龟裂,而引起电器火灾。
另外,电焊机的运行周期也有规定,在五分钟之内只能工作三分钟,但一些熟练的工人师傅,更换焊条的时间非常短,电焊机连续工作,电焊机发热冒烟,这些都有可能引起火灾。
→交变磁场:
铁芯锅流。
比如变压器内的铁芯,由于在胶片磁场的作用下,涡流产生大量的热量,能够引起变压器着火。
而根本原因是变压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产生的涡流强度太大。
→导体电阻:
在过去,导体电阻在我们的影响中电阻很小,尤其铜丝和铝丝的电阻就更小;但是有一个著名的案例给我们上了一课——导体电阻也能引起火灾。
{案例}…
北京著名百货大楼隆福大厦,旧楼共四层,新楼和旧楼通过几个过道连接在一起,当新楼就要开张时,旧楼发生了一次大的火灾。
最后火灾调查组查明起火的原因是一个镇流器引起的,一层一个被烧镇流器的形状和其他被烧被烧镇流器不一样,该镇流器不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镇流器的线圈直径应该是0.27平方毫米,线圈应该是卷一千圈,但该镇流器直径是0.25平方毫米,只卷了八百圈,大家都知道,导线的截面越细,电阻就越大,火灾就是这么引起的。
所以导体电阻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特别强调电器、电机不能采购伪劣产品,因为这些产品没有符合安全规定。
→通风散热不良:
危险温度指超过电机、电器或线路设计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塑料绝缘线≯70℃,橡胶绝缘线≯65℃。
危险温度也是发生火灾的危险因素。
二、其他的电能转化为着火源形式
1、电火花或电弧:
电火花或电弧指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气体介质中瞬间放电或持久有力放电。
温度可高达数千度。
电火花有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之分。
→工作火花:
指电机电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电火花(如直流发电机的电刷)
→事故火花:
指电机电器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产生的电火花,如很多煤矿爆炸事故都是由违规电火花引起的。
2、静电放电:
是国内外目前普遍重视的一个危险火源,静电放电可以达到几伏至几万伏。
300伏以上能点燃汽油,3000伏以上能点燃各种可燃气体。
如哈尔滨亚麻厂粉尘爆炸事故,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结论,但静电放电的可能性很大。
如乙炔爆炸极限非常低,只有2.2%到81%,所以乙炔罐瓶厂的工人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一个工厂的工人就因为脱掉工作服,而自己穿着化纤的衣服,发生静电导致爆炸。
3、雷电:
是世界各国普遍引起重视的很危险的着火源,尤其在雷电比较多的区域,特别要引起重视。
如青岛对面的黄岛油库区,雷电击中油库的避雷针,而该针年久没有检修,接地电阻大大超过了规定,所以引起油库着火。
另外该火灾是喷溅式的,同时引起周围几个油库着火,消防队员被困在里面,最后造成几名消防队员牺牲。
4、电磁辐射:
BP机、手机、电台、雷达附近的发射基站的电磁辐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目前研究不够。
研究证明,发射基站在不同的距离下做电引线动作的实验,电磁辐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炸药、火药就能够引起爆炸。
这就是为什么在火灾危险性比较大的地方,禁止带手机,在手机接或发信号时,电磁辐射达到一定强度,可以和金属片接触产生火花。
第五讲防火基本技术措施(下)
一、消除着火源(下)
(一)机械能转化为着火源
1、摩擦和撞击
摩擦可以产生热量。
棉纺厂纺织机械高速旋转的轴,一旦缠上棉纱,激烈摩擦着火,最后引起车间着火,这样的案例很多。
{案例}…
辽河炼油厂有一个螺旋推进器,平时已经感觉到它和外壳有一点蹭,也就是有点摩擦,但没有引起重视,因为在正常工作时,原料带走了摩擦产生的热量。
发生事故这天,下班的师傅忘记拉下电闸,该螺旋推进器就空转,摩擦产生的热量,点燃了残油,引起了火灾。
所以说很多危险着火源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物体的碰撞引起的火灾。
如气瓶应该轻装轻卸,如果猛烈扔在地上,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不能用钢锤子开电池桶,污水处理厂的卧式罐、立式罐、球罐中也是防火防爆的重点区域,因为这些灌中都装有沼气。
2、压缩:
指气体在和外界没有热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压缩过程。
这是绝热压缩的公式:
T2=T1(P2/P1)K-1/K
注:
T1——绝热压缩前的绝对温度(K)
T2——绝热压缩后的绝对温度(K)
P2——高压气体压力(MPa)
P1——绝热压缩前局部空间的压力(MPa)
K——绝热系数:
O21.41;H21.04,CO21.30CH41.31……
如果设氧气瓶压力为10Mpa,减压器低压室压力为0.1MPa,温度为15℃(288k)
T=288(10/0.1)1.41-1/1.41=821℃
821℃足可以使减压器里的橡胶软隔膜着火,以致减压器着火,从而使氧气瓶发热爆炸。
如果满罐装40.7Mpa的情况下,温度更高,后果可想而知。
安全规程明确规定,减压器应该缓慢打开,高压室和低压室之间的阀门只能有一个很小的缝隙,让高压室内的气体少量缓慢的进入低压室,如果迅速拧开,高压一下子冲进低压室,温度减压阀就会着火,发生爆炸。
(二)化学能转化为着火源
1、各种明火—烟头、喷灯、炉子……:
这些引起的火灾太多,就不再详细讨论了。
2、自燃:
如煤堆发生化学反应而自燃。
3、化学反应热:
如生石灰接触水分后变成熟石灰,释放大量的热量。
这是化学反应公式:
CaO+H2O=Ca(OH)2+Q
{案例}…
某工厂供销科购进五百公斤的硝铵炸药、雷管一千发、导火索一千米,准备放在仓库,因为仓库是冬天建的,所以墙壁上经常出现小水滴,仓库比较潮湿,为安全起见,把生石灰铺在地面上吸潮,在生石灰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把硝铵炸药放在薄膜上面,炸药上面铺几条麻袋,把雷管和导火索放在麻袋上面。
大家都以为这样就会很安全,没想到,当天夜里下雨,生石灰和水接触后,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外面塑料薄膜的包裹,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内部温度可达400℃,而硝铵炸药的发火点是280℃,最后导致整个仓库着火爆炸。
4、其他形式――热表面
热表面引起的事故大多为重特大事故,常见的热表面有以下几种:
①电能转化—电机电器外壳等
②化学能转化—烟囱、炉壳等
③机械能转化—摩擦
④热能(过热蒸汽、暖气片)
{案例}…
昆明某夜总会刚隆重装修完,因为烟囱离装修材料太近,而大多数装修材料都是可燃的,最后烟囱引燃了装修材料以及夜总会旁边的文化用品超市,所以很多人看到火灾现场像白昼一样亮。
这就是一个热表面引起火灾的案例,像烟囱这样的热表面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某发电机组的车间,搞建筑的技术人员可能对防火知识懂的不多,油管竟然布设在暖气片上,最后由于油管漏油,而引起了一场火灾事故。
(三)其他能源转化为着火源
1、光能:
日光曝晒、聚光、激光等。
如货车站内很多化学危险品没有被及时领走,长期日光暴晒后就有可能爆炸。
2、声能:
超声波焊接。
焊接的稳定可达一千多度,也是危险的着火源。
3、地热:
火山……
消除着火源的措施
①防爆电机电器
②静电防护
③防雷
④保护性接地(零)
⑤动火安全等等。
二、控制可燃物
1、以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易燃材料
以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易燃材料在国内外控制可燃物中是最基本的措施。
如耐火等级(厂房、库房)、耐火漆、阻燃材料等。
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的最基本措施之一。
如甲级生产、甲级储存,那耐火等级必须是一级或二级。
一级就是整个车间或库房必须用不燃材料来建造。
如果涂有耐火漆的木材着火,就可以延缓着火时间,可以为灭火赢的宝贵时间。
2防止泄漏
各种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可燃粉尘在生产过程当中要采取密闭,防止跑冒滴漏。
虽然这在国内外都是比较难的课题,但是还是要竭尽所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3、通风换气
在生产过程中,如要排空、放气、加料等,这些过程都有可能让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泄露,所以在车间或库房一定要通风换气良好。
4、限量
如气焊一天需要五公斤电池,但有些师傅为了省事,把两三天的电池都领了回来,这些可燃物受潮后就产生乙炔气体,乙炔着火也是非常危险的。
如氢气瓶储存严格规定,不能把所有的气瓶放在一起,因为如果一个气瓶爆炸后,其他的气瓶都会连带着火爆炸,所以必须搁出几个小间,每个小间限制放几个气瓶。
三、消除氧化剂
1、让生产在真空下进行
2、让生产在惰性介质保护下进行
3、其它:
Na、P等
4、安全距离
5、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