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人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677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的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红楼梦的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红楼梦的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红楼梦的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红楼梦的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的人物.docx

《红楼梦的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的人物.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楼梦的人物.docx

红楼梦的人物

【校本课程】《红楼梦》人物欣赏(第一讲)

浪漫主义的开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前世今生

《红楼梦》的开篇是一个交织着仙界、人间、梦境,倒错着过去、现在、未来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开篇。

从这点说,《红楼梦》有着浪漫主义的开篇。

“浪漫”这一词语大意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所以“浪漫”一词总是与想象、夸张、理想或幻想相联系。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继承民间文学的某些特点,并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

《红楼梦》的开篇继承了某些神话传说并又有自己独特新奇的想象和创造。

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

1.湘妃斑竹的传说娥皇、女英姐妹二人,史称湘妃,又称湘夫人、湘君、湘灵、湘女、江妃、二女、二妃,为唐尧之女,虞舜之妻。

虞舜勤政而死,葬九嶷山,她们追寻到达湖南,死于湘江,受封为湘江之神。

舜帝的病逝,使娥皇和女英伤感不已.娥皇已经整整三天未进粒米盅水了,女英不仅思念夫君,且疼怜姐姐,故而痛上加痛。

两人眼泪相对,悲痛万分,江南盛产毛竹,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娥皇和女英在竹林里趔趔趄趄地奔跑着、嚎泣着,那哭泣声感天动地,连林中的小鸟也为之动情。

她们的泪哭干了,白色变成红色,血都哭出来了。

这如血的泪滴洒在竹干叶上,入木三分,让草木动情,竟经久不失,无论风吹雨打留下数千年的斑斑痕迹。

因此,至今,泪迹可辨,后人便将此竹称为湘妃竹。

一日,有人在湘江下游发现两具女尸,打捞出来一经辨认,是娥皇与女英的尸体。

原来,她们在舜帝死后,也痛不欲生,恋追夫君,投湘江溺水而死,真是感天地,泣鬼神。

2.昙花的传说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

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

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

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

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

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

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

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

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

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

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

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

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

3.白蛇的传说白素贞,原是在山野中修炼的一条小白蛇,一日小白蛇被捕蛇老人所捕获,险遭杀身之祸,幸亏被一位小牧童所救,素贞暗自起誓,此救命之恩永志铭心,“山中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千年”,素贞经过一千七百年的修炼,终于蜕尽蛇身,得以化做人形,本欲往峨嵋山继续修炼,但经观音大士指点,方忆起人间还有一段情缘未了,素贞依照观音大士的指引,来到杭州西湖寻找前世救命恩人--许仙…

4.“三生石”的故事,三生,本来是佛教观念,指前世、今生、来世或过去、现在、将来。

三生石的典故出自唐传奇《甘泽谣》的《圆观》故事:

李源和惠林寺和尚圆观是好友。

有一天,两人一起到三峡,圆观看到几个妇女在汲水,就流着眼泪对李源说:

那里边怀孕的妇人王氏,是我的托身之处,十二年后,中秋月夜,你到杭州天竺寺,我们再见。

这天晚上,圆观果然圆寂了,而王氏生了个儿子。

十二年后,李源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了杭州,在天竺寺外遇到一个牧童,牧童在唱《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竹枝词的意思浅显易懂:

我们两个是缘定三生的好朋友,现在老朋友来拜访我的再世,我虽然变成了一个小孩子,但我们的友谊是永远不变的。

这个牧童就是圆观的后身。

后来文学作品就用“三生石”来形容男女之间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为情可以共生,可以共死,可以死而复生的再世情缘。

【焦仲卿与刘兰芝韩凭妻梁山伯与祝英台唐明皇和杨贵妃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白蛇传】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三世情缘;

第一世是仙界的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

第二世是仙界的绛珠仙子萦念神瑛侍者;

第三世是绛珠仙子到人间向神瑛侍者还泪。

宝黛爱情是富有哲理和诗意的绝世之恋。

原文: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

"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

"那僧笑道:

"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

"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

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那僧笑道:

"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密情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

"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

"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那道人道:

"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

"那僧道:

"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

"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1.“灵”是林黛玉的心源

我把贾宝玉林黛玉的出生叫“临凡”,而不叫“出生”,因为他们是从单纯美丽的仙境降临到复杂纷纭的人世并遭受磨难的。

曹雪芹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的文字非常简约,却意味深长,需要一句一句的推敲,一个词一个词的推敲,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才能读透曹雪芹的用意。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

《红楼梦》这句“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十六个字,要反复琢磨,读出这个简单句子后边的复杂而深刻的内容。

“西方”,有的红学家解释是天竺,也就是印度。

我认为,西方是极乐世界的意思;“灵河”,有的红学家具体地把灵河解释成印度的恒河,那样一来,林黛玉的前身就来自异国他乡了。

我认为,灵河是虚拟的西方极乐世界一条河,“灵”有“灵敏”、“灵秀”、“灵气”的意思,这些特点都是林黛玉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早期点评家张新之说,“灵河”是林黛玉的“心源”,心的源泉。

林黛玉的聪颖才情是《红楼梦》之最,这是胎里带来的灵气,这灵气大大方方地、潇洒自然地、甚至肆无忌惮地表露,林黛玉的为人直率耿直,锋芒毕露,有话就说,说就说到点子上,不管对方是什么人,绝不虚与委蛇,绝不口是心非。

2.“情”是林黛玉的性本

前文说到的“三生石”,三生,本来是佛教观念,指前世、今生、来世或过去、现在、将来。

三生石的典故出自唐传奇《甘泽谣》的《圆观》故事:

李源和惠林寺和尚圆观是好友。

有一天,两人一起到三峡,圆观看到几个妇女在汲水,就流着眼泪对李源说:

那里边怀孕的妇人王氏,是我的托身之处,十二年后,中秋月夜,你到杭州天竺寺,我们再见。

这天晚上,圆观果然圆寂了,而王氏生了个儿子。

十二年后,李源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了杭州,在天竺寺外遇到一个牧童,牧童在唱《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竹枝词的意思浅显易懂:

我们两个是缘定三生的好朋友,现在老朋友来拜访我的再世,我虽然变成了一个小孩子,但我们的友谊是永远不变的。

这个牧童就是圆观的后身。

后来文学作品就用“三生石”来形容男女之间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为情可以共生,可以共死,可以死而复生的再世情缘。

绛珠草既然生长在三生石畔,她就必然要连续三世为情而献身。

点评家张新之说“三生石”是林黛玉的“性本”,性情的根本。

爱情至上,为情献身是林黛玉性情的根本。

脂砚斋透露,曹雪芹给林黛玉定的是“情情”,为爱情而献身。

“绛珠草”是什么草?

有人解释是蘑菇状的灵芝,且说它是瑶姬的精魂所化,这解释有一定道理,也比较有诗意,但多数红学家认为,绛珠草是长着绿色的叶子、大红珠状果实的草。

这株长在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接受了雨露之恩才得以久延岁月,接受了谁的雨露之恩?

贾宝玉的前身赤瑕宫神瑛侍者。

3.贾宝玉的前身赤瑕宫神瑛侍者

赤瑕宫,是虚拟的天宫,“赤瑕”既可以解释为宫殿的名字,也可以按字面意思解释为红色的宫殿,“瑕”是玉上有斑点,赤瑕就是宫殿红色的阶石上有光怪陆离的点缀。

“瑛”是像玉的石头,神瑛就是灵性已通的美石。

“侍者”侍奉的对象是哪个?

绛珠草。

贾宝玉后来叫“绛洞花王”,住在怡红院,叫“怡红公子”,仍然和“绛珠”有关,仍然千方百计围着林黛玉转,想方设法服侍林黛玉。

4.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世情缘,是神瑛侍者侍奉、灌溉绛珠仙草。

林黛玉常说自己是“草木之人”,没有什么金啊玉啊的。

在薛家大造“金玉良缘”舆论时,贾宝玉偏偏梦中说“木石姻缘”。

一点儿不错,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

他们之间就是“木石姻缘”。

有人解释“木石姻缘”是绛珠仙草和通灵宝玉的姻缘,这解释可能是受了最早的刻印本程甲本的误导。

在程甲本里,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被警幻仙子派作“赤霞宫神瑛侍者”。

这样一改就把曹雪芹原意混淆了。

石头是石头(石头随着神瑛侍者下凡经历红尘,是旁观者,是叙述者),神瑛侍者是神瑛侍者,“木石姻缘”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姻缘,是宝黛第一世情缘。

5.离恨天、蜜青果、灌愁海水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二世情缘,是绛珠仙子在“五衷内对神瑛侍者郁结着缠绵不尽之意”,一心回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这是仙女和仙人的情缘。

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的结果使得绛珠草久延岁月,修炼成绛珠仙女,警幻仙子称她“绛珠妹子”。

绛珠仙女是林黛玉的第二个前身。

曹雪芹对绛珠仙子的描写也只有极其简单的几句。

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话很简单,深究起来,含义却极其不简单。

绛珠仙草接受的天地精华和雨露滋养,就是大自然和中华文明的精华。

最主要的是对爱的执着,爱的无畏,爱的无怨,爱的无悔。

绛珠仙子“游于离恨天”外,离蜜青是天的最高层,传说是悲哀气氛聚集的地方;绛珠仙子以“蜜青果为膳”,“蜜青果”用的是甜蜜的“蜜”,青涩的“青”,其实它的谐音是秘密的感情,是“秘情”;绛珠仙子饮“灌愁海水为汤”。

“灌愁”中“浇灌”的“灌”谐音是习惯的“惯”,是“惯愁”,习惯的哀愁,永远的哀愁。

绛珠仙子的一游一餐一饮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本质,就是为爱而哀愁而痛苦,为爱而九死不悔。

曹雪芹用诗意化的语言把中国古代最美丽、最聪慧、最哀愁的知识女性的特点集中到林黛玉身上了。

从神话传说中的瑶姬,到现实生活的李清照,从楚辞里的山鬼,到戏曲小说里的崔莺莺、杜丽娘。

她们都游离恨天,吃蜜青果,饮灌愁水。

追求爱情在封建社会是秘密的感情,是哀愁的源泉,离恨的根源。

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集中了现实和虚构的才女的才气和幽怨。

林黛玉是潇湘馆的李清照,大观园的杜丽娘、崔莺莺。

这样一来,林黛玉就有两个前身,第一个前身是绛珠仙草,第二个前身是绛珠仙子,再加上贾府里的宝黛爱情,林黛玉跟贾宝玉的感情恰好是三世情:

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的灌溉之恩;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的刻骨铭心;林黛玉和贾宝玉缠绵悱恻的恋爱。

6.林黛玉尚未出世,前身已做足了冰雪聪明、死于对爱情渴望的准备。

曹雪芹对林黛玉出生的描述像一首神韵诗,有味外之味:

绛珠仙草生在灵河岸上,暗寓绝顶聪明;长在三生石畔,暗寓为爱生生死死;修成绛珠仙子后,终日游于离恨天外,暗寓生活在离情苦绪中;饥则食蜜青果为膳,“蜜青”音谐“秘情”,封建礼法不容许的爱情是她性格的构成要素;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音谐“惯愁”是林黛玉个性基调。

曹雪芹把古代才女和古代文学优美女性的品格,现实生活中,从卓文君到李清照,虚构形象从山鬼到崔莺莺、杜丽娘,汇聚到林黛玉身上了。

宝黛爱情是中国古代戏曲小说里最优美也最别致的恋爱。

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跟《红楼梦》里边经常出现的《西厢记》和《牡丹亭》相比就可以看出曹雪芹的天才是多么不寻常。

《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是什么样的爱情?

一见钟情。

张生到寺院里借读。

崔莺莺来给父亲做佛事,走到佛殿上,两人一见钟情。

对方什么德性?

什么脾气?

一概不知道,一概不问。

这就是张生和崔莺莺著名的佛殿相逢,因为外貌的吸引,产生爱情,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封建家长的阻挠,偷尝爱情的禁果。

《西厢记》为什么那么风靡?

因为它毕竟写出了封建社会严密的礼教条件下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故事。

这个故事感动贾宝玉和林黛玉。

《牡丹亭》比《西厢记》更进一步,对《红楼梦》的影响也更大。

其实,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就是按照“三生石”的构想来构思。

不过写得不是那么明显,研究者似乎也一直没大注意。

我们来看一看,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为什么是三世情缘:

第一世是梦魂情缘。

杜丽娘是杜太守的女儿,她的父亲对她家教很严,连花园都不让她去,杜丽娘跟侍女偷偷地去了一花园,园子里烂漫的鲜花引起她怀春,做了个梦,在梦里跟书生柳梦梅相识、因为外貌的吸引,两个人在梦中成为情人。

他们的第一世情是梦中情缘。

第二世是人鬼情缘。

杜丽娘到花园里寻梦,寻不到,觉得与其这样没有爱情活着,不如死了算了。

她临死前画了自己的画像。

埋在梅树下边,柳梦梅来到杜家花园,捡到了这幅画,深情地叫画,把杜丽娘从阴间叫了出来,杜丽娘的鬼魂跟柳梦梅夜夜私会,成就他们的第二世情缘,人和鬼的情缘。

第三世是俗世姻缘,杜丽娘复活,两个正式结为夫妻。

杜丽娘为追求爱情而死,为追求爱情而游魂,为追求爱情而复活。

脂砚斋把杜丽娘叫“情小姐”。

《牡丹亭》的三世情缘显然对曹雪芹有影响。

《西厢记》和《牡丹亭》男女相爱主要都是出于外貌的吸引,相爱层面主要在男女相悦甚至性爱方面。

宝黛爱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思想一致、情调一致、追求爱情的方式一致。

这跟曹雪芹写贾宝玉和林黛玉诗意化的出生有关,跟他创造的“还泪说”有关。

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草受到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赤瑕宫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造历幻缘。

知道神瑛侍者下凡,绛珠仙女也要下世为人,而且要用一生的眼泪还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在宝黛爱情中,总是伴随着怄气、争执,伴随着一次一次怄气、争执,林黛玉一次一次哭,林黛玉的哭就是因为“情重愈斟情”,随着一次一次“还泪”,宝黛爱情一步步加深,直到林黛玉为贾宝玉流干眼泪,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然后,贾宝玉虽然跟薛宝钗结婚,却总忘不了林黛玉,终于“悬崖撒手”弃家为僧。

从曹雪芹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出生可以看出,神瑛绛珠的优美神话是《红楼梦》男女主角的生命灵根,甘露化泪是宝黛爱情别致的诗意表达。

在中国古代的小说戏曲中,是绝无仅有的。

贾宝玉衔石头出生是何意?

更有意思的是,宝玉衔着一块驱除邪祟、化凶为吉的通灵玉来到人间。

有研究者说:

贾宝玉就是石头,石头就是贾宝玉。

这是受“程甲本”误导。

石头不是贾宝玉,它担任叙事任务,是作者的化身。

《红楼梦》长期以《石头记》为书名。

关于这块石头,脂砚斋评石头记甲戌本说得最清楚。

这块石头哪儿来的?

小说写:

女娲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这石头见众石俱得补天,自己不堪入选,自怨自叹,悲号惭愧。

以“蠢物”自称的石头向空空道人要求到红尘一游,变成晶莹宝玉,衔在贾宝玉口中来到人间,记录红尘往事。

通灵玉,是无材补天的顽石,是“假宝玉”。

“石兄”是空空道人对青埂峰下顽石的谐称。

“石兄”就像能对贾宝玉周围发生的事做出记录、判断、分析、联想的“太史公”,以第三人称担任着旁观角色,偶尔自称“愚物”,发表点滴评论。

爱神派遣宝黛共赴人间

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怎么来到人间继续三世情缘的?

是警幻仙子安排的。

有的红学家,比如朱淡文教授曾在《红楼梦论源》一书提出,警幻仙子才是中国古代真正的爱神。

这样的说法可能就让中国爱神出现太晚了,但是想想也有一定道理。

过去人们常说:

女娲是爱神,创造了人类;有人说,洛神是爱神;有人说,唐传奇《定婚店》里的月下老人是爱神,比起这些传说来,警幻仙子是专门“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是管着到人间来“布散相思”的,说她是爱神,不是最恰当吗?

就是这位中国古代姗姗来迟的爱神安排贾宝玉和林黛玉到人间来完成他们的绝世之恋。

像贾宝玉、林黛玉的出生,任何一部中国小说、外国小说,都没做到这样的富有哲理和诗意。

甚至可以说,一般中国小说从没有考虑写人物的出生,很多爱情小说的男女主角来到读者面前时已经是成年人,马上就开始他们的爱情故事,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完全不同,曹雪芹是从写他们的出生开始的,而这个出生实在写得太微妙,太有哲理,太有深意了,我们可以用浪漫、凄美、缠绵来形容这段感情,而这个浪漫开始中的还泪说,恰恰能触摸到人心的最柔软部分,让我们无法释然,让我们向往、感动。

 

【校本课程】《红楼梦》人物欣赏(第二讲)

情人的眼睛多种角度刻画人物——宝黛初会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

人出生过两次;一次是来人世的那天,一次是爱情萌发的那一天。

曹雪芹诗意地描写了宝玉黛玉的初次见面;这是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天上人间再聚首。

宝黛爱情为什么能感动不分时代、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

中国古代最优美的爱情故事的序幕如何拉开?

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有三世情缘,宝黛见面是第三世、也是人世情缘的开始。

宝黛见面妙就妙在,从林黛玉眼中观察贾宝玉同时,曹雪芹用两首《西江月》以反讽语调给贾宝玉定调;从贾宝玉眼里观察林黛玉同时,曹雪芹用一首长短句以赞颂语调给林黛玉定调。

不同人眼中的贾宝玉(正衬反衬)

贾宝玉是个出众的美男子。

《红楼梦》多次写到其他人眼中的贾宝玉。

一次是写北静王观察到的贾宝玉:

“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北静王的评价是“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另一次是秦钟观察到的贾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浮,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

”这是同龄贫寒男子眼中看到的贾宝玉。

还有一次是父亲观察到的儿子。

贾政本来讨厌贾宝玉,但是当贾宝玉跟神色委琐的贾环站到一起时,贾政感到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

贾宝玉的美把父亲的厌恶灭了。

奇妙的是,曹雪芹很少写在薛宝钗眼中的贾宝玉是什么模样儿?

因为,薛宝钗要的是“金玉良缘”,要的是家庭根基和地位,长什么模样不要紧。

林黛玉要的是“木石前盟”,是无条件的感情相知。

所以林黛玉观察贾宝玉最细致。

黛玉眼中的宝玉(欲扬先抑设置悬念)

林黛玉跟贾宝玉见面之前有两个人给她灌输贾宝玉是什么样人。

一个是黛玉母亲:

“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贾敏的话虽然简单,却把贾宝玉的主要个性特点和形成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

这是比较客观的叙述。

另一个是王夫人。

王夫人把贾宝玉叫“孽根祸胎”,叫“混世魔王”,说他“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王夫人既从封建道德要求判断贾宝玉,又从溺爱角度来看宝贝儿子。

王夫人嘱咐林黛玉不要理贾宝玉的话意味深长:

贾宝玉此前内帏厮混的对象都是她的姐妹,现在来了位姑表妹妹,而姑表兄妹是可以成婚的。

王夫人特地叮嘱林黛玉“不要睬他”,不要“沾惹”,“只休信他”。

可能潜意识当中,王夫人认为宝玉黛玉的交往可能会有麻烦。

这样一来,王夫人的叙述就带有浓厚的夸张色彩,既有母亲对儿子恨铁不成钢的溺爱成份,又带有预先给林黛玉打预防针、吓唬她、不让他们两个多接触的考虑。

有这样两个先入为主的介绍,当林黛玉听说贾宝玉来了时心中的想法是:

贾宝玉可能是个吊儿浪当、邋里邋遢的愚物,是既不懂事、又不驯服的顽童。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

”林黛玉甚至不想见他了。

黛玉喜出望外观宝玉(正面描写)

但是出现在林黛玉眼前的贾宝玉却跟林黛玉先入为主的印象完全不同。

林黛玉看到一个俊美少年公子。

这位公子很快就引起了林黛玉的好感。

除了细致地观察贾宝玉的服饰之外,林黛玉两次看到贾宝玉的面貌不完全相同。

同一个人转眼功夫相貌就不完全相同,可能吗?

为什么?

这里有微妙的心理因素和曹雪芹的巧妙的艺术沟壑。

我们具体看一看:

1.林黛玉第一次看到的贾宝玉是: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如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

”林黛玉观察得很细。

贾宝玉的脸圆圆的,亮亮堂堂,像中秋的满月;脸上洋溢着朝气,脸色像春天早上的花朵;头发黑亮浓密,鬓角像用刀裁出来一样;眉毛黑黑的弯弯的长长的,轮廓很美,像是画出来的。

眼睛形状像是桃花的花瓣,眼睛晶光闪闪很有神采。

这是一幅俊美公子素描图,是贾宝玉还没带上对林黛玉的感情色彩时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是林黛玉还没带上对贾宝玉好感时观察到的贾宝玉面貌,是个基本客观的贾宝玉,多少带点儿脂粉气的小帅哥。

其实曹雪芹这段人物肖像的描写并没有跳出才子佳人小说的框框。

但是天才作家就是天才作家,就是能让粪堆里长出灵芝。

曹雪芹接着写的,就跟才子佳人小说完全不一样了。

他写“虽怒视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说明,林黛玉一见贾宝玉,立即有了好感,为什么说林黛玉马上就有好感?

因为贾宝玉并没有怒视,也没有瞋视,但林黛玉想象:

他即便怒视也好像笑,瞋视时也有情。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好感跟一个奇怪现象有关,那就是林黛玉的内心独白:

“好生奇怪!

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他们在哪儿见过?

天界仙境见过。

绛珠仙草见过神瑛侍者,而且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雨露滋养之恩;绛珠仙子见过神瑛侍者,而且绛珠仙子五内郁结着一种对神瑛侍者的缠绵不尽之意。

2.林黛玉第二次看到贾宝玉,对贾宝玉看得更仔细而且看出贾宝玉多情了。

从外边急急忙忙跑回来的贾宝玉,早就发现家里多了个神仙似的姊妹,料定是林姑妈之女。

贾宝玉带着看到林黛玉的惊喜第二次出现在林黛玉面前时,林黛玉也带着刚产生的好感观察贾宝玉。

这时贾宝玉的面貌就是感情色彩更浓厚的面貌,或者叫“带情”的面貌:

“面如敷粉,唇似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林黛玉观察到,贾宝玉的脸色滋润白皙,嘴唇丰满而鲜艳,似乎抹了口红,他看起人来带着柔美的感情,说起话来带着迷人的笑容。

微微一抬眉,就显露出他的天然风骚,随意看你一眼,立即流露出他的万种情思。

林黛玉第二次看贾宝玉,贾宝玉的模样更细致了,更美好了,而且带上温情了。

这就因为,贾宝玉看林黛玉时是带着喜从天降的心理和有意识的讨好,林黛玉看贾宝玉时则带着喜出望外的心理和不由自主的脉脉温情。

在短时间内,林黛玉眼中出现了两个贾宝玉,两个贾宝玉都是小帅哥儿,而第二个贾宝玉比第一个贾宝玉更好看更可爱更可亲,这说明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一见面立即互相产生了惊喜和震撼,这是比传统的“一见钟情”更深刻的感情冲动。

是天上人间重聚首的喜悦。

这样优美地、有层次地写人物的外貌,我看在世界小说之林也很少见。

曹雪芹在这里用了画家画人的方法,叫作“皴染法”,画人不是一笔画出,而是一笔一笔画,一笔一笔描,越画越清晰,越描越精彩。

林黛玉对贾宝玉骤然“升温”。

这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在人间的初次聚首,也是林黛玉还泪之旅的开始。

贬斥语气给贾宝玉这个封建逆子大唱赞歌(反语)

  在林黛玉观察了贾宝玉之后,曹雪芹借“后人”的语气写了两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