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61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docx

高考化学复习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谈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

江西师大附中付凤琳

一、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培养能力

高三实验复习要回归教材中去,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意识问题.对学生来说,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对阅读教材、回归教材的做法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知道教材重要,但不知道如何阅读.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怎么有效的回归教材.事实上大多数老师意识到实验复习要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究竟如何操作才有实效,却让很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回归课本的重要,然后再教学生如和回归课本.在培养学生回归课本实验的意识过程中,以往年的高考题作为实验例题是最有说服力,在分析例题时要引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实验原型,可以问学生“题中的装置或原理方法在教材中出现过吗”,“教材的的原图在哪”,“与教材中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迅速翻书,在教材中寻找实验原型,让学生明白只有吃透教材就成了完成此题的基础.

下面以一些例题分析来来具体谈谈我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回归课本,更有效的应用好教材的做法.

1、将教材实验的直接截取改编成试题,落实学生的的基础实验知识和基础实验操作技能,

例1.(重庆卷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先让学生学生完成这个高考题,讲评时不要急于给学生订正答案,而是,可以问题学生“题中各个选项在教材中出现过吗”,“教材的的原图在哪”,“与教材中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迅速翻书,分别在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P122、13、168找到A\B\D选项的原型图,在高一化学(必修加选修)找到C选项的原型图

【标准答案】B

2、对教材实验进行加和,培养学生完整的系统的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2、(06理综Ⅰ-28)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纳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填写表中空格:

(请在答题卡上填空)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①CO2制备净化②Na2O2与CO2反应制O2③氧气的收集(排水法)以及如何检验氧气,这些知识点分别来自初中化学课本及高一化学课本28页.。

本题把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气体的除杂、氧气的收集(排水法)以及如何检验氧气等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符合考纲对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的要求.试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常见知识和技能,题型也是普遍熟悉的,极具亲和力,易于下手。

虽然试题看上去很平淡,但在设计上还是下了些功夫。

提供的实验装置图很熟悉,但对各装置中所盛试剂则需要学生判断选择,而判断的关键“题眼”之一并不直接出现在题干中,而是出现在第

(2)问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全面分析试题并及时对思维进行迁移的能力,这使试题的选拔功能凸显出来。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3)2Na2O3+2CO2=2Na2CO3+O2

(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F的管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可做供氧剂。

3、对教材实验进行”拆一拆,组一组”,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仪器装置的选用与合理地连接)

例3(07理综Ⅰ-28)

水蒸气通过的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是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

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

(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________。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方法、基本技能的理解。

题目看似没有什么新意并且起点很低,涉及初中讲过的CO、H2还原CuO,但在设计上是下了功夫的。

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体现了较突出的选拔功能。

答案

(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H2O

(4)(g-ab)-kj-hi-cd(或dc)-fe-lm

(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4、对教材实验设计不足”评一评,改一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例4(03理综Ⅰ-27)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

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

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解析:

本实验题用两种方法来制备氢氧化亚铁,方法一完全是采用课本中的实验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P88,考查硫酸亚铁溶液的配制中的要求,必须要注意防止水解和氧化;在制备氢氧化亚铁必须要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及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操作要求。

方法二是对课本实验的延伸,是一种改进的制备方法,用氢气作保护气的方法来保证新制的氢氧化亚铁不被马上氧化。

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方法一

(1)稀H2SO4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

(1)稀H2SO4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

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例5:

(2007重庆理综)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题27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

其目的是                 .

方案

反应物

Cu、浓HNO3

Cu、稀HNO3

Cu、O2、稀HNO3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mL浓硝酸。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再由a向c中加2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题27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

理由是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

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解析:

本试题源于教材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P16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设计,但教材中的设计欠妥,基于改进教材的中的实验,命制了本实验。

答案(16分)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5、对教材实验试题”拓一拓”,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6、(05理综Ⅲ-27)(20分)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____

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i)

(ii)

解析 本题是物质鉴别题。

试题内容源于高一、高二教材中有关离子的鉴别,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练习,本题是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这种题在高三(必修加选修题)练习P81找到原型

题中给出的的6种白色固体都是课本中常见的物质。

命题者把试题设置为步步为营的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在题目限定的条件下,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要求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进行规范化的回答,考查了学生捕捉信息及熟练地调用和迁移旧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进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开放性和规范性。

本题起点低,落点高,是一道富有新意的好题。

(1)6种固体全部溶解,5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CuSO4

(2)Ba2++SO42-=BaSO4↓;Cu2++2OH-=Cu(OH)2↓;Cu2++CO32-=CuCO3↓;BaCl2;

(3)(i)分别取

(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

(ii)分别取少量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4)2SO4溶液

二、重视探究开放性实验题,关注今年《考试大纲》体现出平稳地向新课程过渡的趋势

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适当增加了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突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考查实验操作,引导考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简单探究,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结果。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开放式思维训练:

如:

(1)一瓶多用:

图1.它可能有很多用途,即“一器多用”或“多器互用”,我们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略),让学生回答。

(2)气密性检验的多种方法:

例:

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第28题

用图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

(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激发学生思考、联想,探究该装置可用多少种方法检验气密性。

如用常规法(首先将导管的末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捂热试管,此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回升到导管中,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关键是长颈漏斗有没有液封。

经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得出如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加水法):

关闭弹黄夹,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加水,使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并在长颈漏斗中保持一段水柱,静待片刻,若水柱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此法关键要关闭弹黄夹)

方法二(吹气法):

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加水,使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通过导管向试管吹气,使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关闭止水夹,静待片刻,若水柱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此法关键先要加水后关闭弹黄夹)

方法三(微热法):

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加水,使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中,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如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长颈漏斗中的水柱慢慢下降,导管末端有水回升并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此法必须用酒精灯微热,不能采用手心捂热法,因为试管中加入水,水的比热较大,手心的热量难以有效增大装

以上两例是对同一仪器用途的开放题,既遵循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可培养学生使用开放性装置的能力。

(3)防止倒吸的几种措施:

图3

 

今年的《考试大纲》体现出平稳地向新课程过渡的趋势。

如在“化学实验”这部分的考查中,仍保留近几年在全国理综化学测试中并不多见的“绘制典型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和“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这几部分与新课程开篇“从实验学化学”以及化学选修《实验化学》联系紧密。

但这几部分对考生的实验能力要求较高,考查的设计和答案的评定上难度较大,从这几年的题目上看难度不会太大,只是体现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个趋势和方向。

三、进行化学实验解题策略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先读题,再分析,后答题的三步走基本解题策略.具体如下:

(一)整体把握读题.完整的读题,含题干,图,问题及说明文字.在平常练习中有引导学生

(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即我们要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二)各个击破析题.作答之前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就能较好的把握题意了.

1.干什么即弄清实验目的.

2.有什么即给了什么装置,什么实验用品,用什么原理达到目的.

3.缺什么即自己按已有条件想到的解决方案中,要达到目的还差什么.

4.答什么即要求我们用什么形式回答什么问题.

(三)准确完整答题.

在这里以2005年理综卷的一个实验题来做一个例析:

例、(05理综Ⅰ-28)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解析:

设问:

A本实验可分解成哪几个小实验?

分别在哪些装置中可以实现这些小实验?

B本实验是的目的是什么?

其目的是要测定含杂质NaCl的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并根据装置及装置中所给试剂,很容易分析出其反应原理是:

H2SO4(稀)+Na2CO3=Na2SO4+CO2↑+H2O.

C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依据什么原理?

实验原理是用碱石灰(U形管中的)吸收纯碱与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测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反推纯碱的质量,再反推纯碱的质量.

D依据上述原理,实现实验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哪些装置来保证了实验的的关键?

实验关键在于U形管中的碱石灰要吸收干净样品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且不能吸收其它物质,即保证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准确性.第一和第五个装置可保证了实验的的关键

从而此题主要问题都已可以解决了.而且有时候某些条件会在问题中出现,或者某个问题对题意本来就是一种补充说明或提示

E:

题中还有哪些关键词可以帮助你完成问题的回答?

问题中有哪些对你理解题意有帮助?

该题中实验步骤中说到"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得到cg",则可以分析第

(2)问中干燥管的作用绝不是象有的考生回答的"再充分吸收U形管没有吸收完全的二氧化碳",而是防止空气中能被碱石灰吸收的成分被U形管吸收,造成测定误差.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应该形成了迁移能力的,很多平时实验题中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四、其他:

1认真抓好学生对实验题的文字表述能力

2开放实验室和观看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光盘

能力测试:

1.下列各组物质在只提供水和若干支试管的情况下,达不到鉴别目的的是

A.硝基苯、苯、乙醇三种液体B.硫黄、Na2O2、CaCl2三种固体

C.H3PO4、Ba(OH)2、Ba3(PO4)2三种固体D.Na2SO4、KNO3、BaCl2三种固体

2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B.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C.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减小误差,容量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

防止铁钉生绣B.装置乙: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装置丙:

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丁: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4.以下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装置①,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液态有机物

B.装置②,可用于检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装置③,可用于CO还原氧化铁实验

D.装置④,适用实验室制取少量乙炔

E.装置⑤,选择合适药品时,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及氧气等

(2)欲量取20.00mLNa2CO3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3)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__________次。

答案.

(1)BCE

(2)碱式滴定管(3)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4)4

5.下列实验操作都是不正确的,请将这些操作可能发生的后果填在空白中。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

(3)用100mL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

答案、

(1)液体易溅出

(2)橡皮管部分被腐蚀(3)温度计会涨裂损坏

6.(8分)某同学为了测定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三聚氰胺在常温下呈晶体,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

取12.6g的三聚氰胺晶体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假设三聚氰胺完全反应转化成产物)。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个即可)。

(2)D装置能不能与E装置互换?

(填“能”或“不能”)。

(3)当B装置中反应完全发生后,读取G中水的体积的实验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①读数②冷却至室温③调平F、G装置中的液面

(4)测定数据如下:

装置

D

E

实验前

101.0g

56.0g

实验后

106.4g

69.2g

经测定,F中收集的气体折合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

①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计算三聚氰胺的实验式为。

②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

③若C装置选用下列材料代替铜网,可选用(填序号)

A.CuOB.MgC.AgD.C

(5)已知氰酸(HCN)的结构简式为H-C≡N,氰胺的结构简式为H2N—C≡N,三聚氰胺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达到8电子或2电子结构,试写出其结构简式:

(6)三聚氰胺分子中所有原子(填是、否)共平面

答案:

1):

2Na2O2+2H2O4NaOH+O2↑或2H2O22H2O+O2↑(

(2)不能。

(3)②③①。

(填序号)

(4)①CN2H2。

②C3N6H6。

③C(填序号)

(5)

(6)否

7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完成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18甲、乙两种。

 

已知B中放入的是铁与石棉绒的混合物,C中放的是干燥剂,E为酒精喷灯,G为带有铁丝网罩的酒精灯。

Ⅰ对比两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

(2)乙装置中湿沙子的作用是。

(3)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认为欲在乙装置的尖嘴导管处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H必不可少,H的

作用是。

(5)对比甲、乙两装置的B和K,B的优点是。

Ⅱ某同学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用上图中的甲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计算铁粉的转化率。

①用排水法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可选下图中的装置。

 

②称取m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

若收集的气体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为VL,铁粉的转化率为(列出计算式即可)。

③为了证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的Fe,该同学取出少量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后过滤,立即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观察到溶液的颜色没变化。

经过思考,该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说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不含有+3价Fe。

他的理由是:

答案:

)Ⅰ

(1)向H中加入水没过导管口,连接好装置,微热K,若H中导管口出现起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出现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2)提供水蒸气(1分)(3)3Fe+4H2O==Fe2O3+4H2(2分)(4)冷凝水蒸气(1分)

(5)使用石棉绒,增大水蒸气与Fe粉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1分)

Ⅱ①乙丙(1分)少选不得分

(2分)

(注:

化简后且正确的代数式均可,如

③铁粉可能有剩余,剩余铁粉会与Fe3—反应,将Fe3—溶液中完全还原为Fe2—。

(2分)

(2)关闭 打开 k m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氧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8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

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