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275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docx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

池州学院

 

题目: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

系别: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机制

(2)班

姓名:

*********************************

学号:

*********

任课老师:

潘老师

 

二〇一四年六月

 

工业机器人

邢春寒246(池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安徽池州,247100;)

摘要:

广泛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逐步改善劳动条件,更强与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消除枯燥无味的工作,节约劳动力,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风险,提高机床,减少工艺过程中的工作量及降低停产时间和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从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应用及特点作了大概的分析。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现状,发展前景,应用及特点;

Abstrent:

Widelyusedindustrialrobotscangraduallyimproveworkingconditions,strongerandcontrollableproductioncapacity,speedupproductupdatingandupgrading.Improveproductionefficiencyandguaranteethequalityofitsproducts,eliminatedullwork,savelabor,provideasafeworkingenvironment,reducesthelaborintensity,andreducelaborrisk,improvethemachinetool,reducetheworkloadandreduceprocessproductiontimeandinventory,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The paperapproximateanalysis,thepresentsituation,developmentprospect,application and featureofindustrialrobots.

Keywords:

industrialrobots,thepresentsituation,currentsituation,developmentprospect,application and feature;

引言:

一提到工业机器人,给人既兴奋又会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与之有关。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

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规模化生产,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和提高生产质量而代替人工作业。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机器人技术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高技术领域。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科学家在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中提出了4个重点发展方向,机器人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一.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其有以下特点:

将数控机床的伺服轴与遥控操纵器的连杆机构联接在一起,预先设定的机械手动作经编程输入后,系统就可以离开人的辅助而独立运行。

这种机器人还可以接受示教而完成各种简单的重复动作,示教过程中,机械手可依次通过工作任务的各个位置,这些位置序列全部记录在存储器内,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在伺服驱动下依次再现上述位置,故这种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功能被称为“可编程”和“示教再现”。

1962年美国推出的一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主要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后来,出现了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觉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面发展。

目前,对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应该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

二.工业机器人构造与分类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

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1.工业机器人按坐标形式可分为四种。

(1)直角坐标式(代号PPP)。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手部)空间位置改变是通过沿着三个互相重直的直角坐标x、y、z的移动来实现的。

(2)圆柱坐标式(代号RPP)。

机器人末端招待器空间位置的改变是两个移动坐标和一个旋转坐标实现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

(3)球坐标式(代号RRP)。

又称极坐标式,机器人手臂的运动由一直线运动和二个转动组成,即沿x轴的伸缩,绕y轴的俯仰和绕z轴的回转。

(4)关节坐标式(代号RRR)。

又称回转坐标式,分为垂直关节坐标平面(水平)关节坐标。

2.按驱动方式分为电力驱动、液压驱动和气压驱动。

(1)电力驱动。

使用最多,驱动元件可以是步进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和交流伺服机。

目前交流伺服电动机是主流。

(2)液压驱动。

有很大的抓取能力(可抓取高达上千年力),液压力可达7Mpa,液压传动平稳,防爆性好,动作也较灵敏,但对密封性要求高,对温度敏感。

(3)气压驱动。

结构简单、动作迅速、低格低,但由于空气可压缩而使工作速度稳定性差,气压一般为0.7MPa,因而抓取力小(几十牛力至百牛力)。

(4)复合驱动型。

3.按控制方式分。

(1)点位控制。

只控制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目标点的位置和姿态,而对从空间的一点到另一点的轨迹不进行严格控制。

该种控制方式简单,适用于上下料、点焊、卸运等作业。

(2)连续轨迹控制。

不仅要控制目标点的位置精度,而且还要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

比较复杂。

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的机器人,常用于焊接、喷漆和检测等作业中。

4.按使用范围分。

(1)可编程序的通用机器人。

其工作程序可以改变,通用性强。

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系统中。

(2)固定程序专用机器人。

根据工作要求设计成固定程序,多采用液动或气动驱动,结构比较简单。

三.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工业机器人有很大一部分应用于制造业的物流搬运中。

极大的促进物流自动化,随着生产的发展,搬运机器人的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气动机械手大量的应用到物流搬运机器人领域。

在手爪的机械结构方面根据所应用场合的不同以及对工件夹持的特殊要求,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机械结构来完成对工件的夹紧和防止工件脱落的锁紧措施。

在针对同样的目标任务,采取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预定的目的。

驱动方面采用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多种驱动方式的情况,有液压驱动,气压驱动,步进电机驱动,伺服电机驱动等等。

愈来愈多的搬运机器人是采用混合驱动系统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各驱动方式的优点,避免缺点。

并且在它的控制精度方面和搬运效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搬运机械手的控制方面,出现了多种控制方式。

如:

由原始的电控的机械手,较先进的基于工控机控制的,基于PC控制的,进一步的嵌入式PC控制技术,还有采用PLC可编程控制的。

在物料搬运方面近年来呈现出的趋势就是系统化。

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物料搬运的发展都是由单一设备走向成套设备,由单机走向系统。

在制造业方面,随着JIT,FMS,CIMS等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物料搬运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特点是力求减少库存、压缩等待和辅助时间,使多品种、少批量的物料准时到达要求的地点。

这一趋势在机械工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其中采用了机器人等先进的物料搬运技术,促进了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水平提高。

当代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城的扩大和机器人种类的增多。

另一方面表现在机器人机械系统性能的提高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

前者是指应用领域的横向拓宽,后者是在性能及水平上的纵向提高。

机器人应用领城的拓宽和性能水平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

应用领城的扩大对机器人不断提出断的要求,推动机器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机器人性能与智能水乎的提高,又使扩大机器人应用领域成为可能。

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

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机器人技术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高技术领域。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科学家在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中提出了4个重点发展方向,机器人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10月,国际机器人工业人士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一次工业机器人国际标准大会,并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一个文件,把工业机器人分为四类:

⑴顺序型。

这类机器人拥有规定的程序动作控制系统;⑵沿轨迹作业型。

这类机器人执行某种移动作业,如焊接。

喷漆等;⑶远距作业型。

比如在月球上自动工作的机器人;⑷智能型。

这类机器人具有感知、适应及思维和人机通信机能。

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普及了第一和第二类工业机器人,并达到了其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的鼎盛时期。

而今已在第发展三、四类工业机器人的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日本下一代机器人发展重点有:

低成本技术、高速化技术、小型和轻量化技术、提高可靠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化技术、高精度化技术、视觉和触觉等传感器技术等。

根据日本政府2007年指定的一份计划,日本2050年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4兆日元,拥有百万工业机器人。

按照一个工业机器人等价于10个劳动力的标准,百万工业机器人相当于千万劳动力,是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实用化期。

而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

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

一些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等。

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一个国家要引入高技术并将其转移为产业技术(产业化),必须具备5个要素和有着“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相比,我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基本国情,那就是人口多,劳动力过剩。

刺激日本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动力就在于要解决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

所以,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晚发展缓。

但是正如前所述,广泛使用机器人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

我国正在努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培养人才,打开市场。

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辉煌得益于本国政府的鼓励政策,我国在十一五纲要中也体现出了对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大力支持。

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尤其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有的人每天就只管拧同一个部位的一个螺母,有的人整天就是接一个线头,就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演示的那样,人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异化,各种职业病开始产生。

于是人们强烈希望用某种机器代替自己工作。

于是人们研制出了机器人,代替人完成那些枯燥、单调、危险的工作。

由于机器人的问世,使一部分工人失去了原来的工作,于是有人对机器人产生了敌意。

“机器人上岗,人将下岗。

”不仅在我国,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有人持这种观念。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也就必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已被人类生产发展史所证明。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利有弊,只不过利大于弊,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比如汽车的出现,它不仅夺了一部分人力车夫、挑夫的生意,还常常出车祸,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虽然人们都看到了汽车的这些弊端,但它还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英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针对关于工业机器人的这一问题说过这样一段话:

“日本机器人的数量居世界首位,而失业人口最少,英国机器人数量在发达国家中最少,而失业人口居高不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机器人是不会抢人饭碗的。

美国是机器人的发源地,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少于日本,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有些工人不欢迎机器人,从而抑制了机器人的发展。

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为机器人大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时日本劳动力短缺,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发展机器人,国民也都欢迎使用机器人。

由于使用了机器人,日本也尝到了甜头,它的汽车、电子工业迅速崛起,很快占领了世界市场。

从现在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看,发展机器人是一条必由之路。

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仍然是主人。

不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特种机器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都存在一个与人相处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能伤害人。

美国正在研究一种航天器内使用的机器人,计划在两年之后被宇航员带入太空,做一些宇航员无法做到的事情,成为宇航员最得力的助理。

这种机器人只有垒球那么大,可以对航天器中的生命维持系统进行自动监视、摄像和排除障碍等,同时还可以代替已损坏的传感器完成监视任务。

五.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应用

1.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

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

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

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

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

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

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4)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

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2.工业机器人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1)工业机器人在机床上应用渐成发展趋势。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机床创新的最大成就是发明并联机床的话,那么当今工业机器人在机床上的应用已成为发展的一大趋向。

今年9月,在汉诺威机床展览会(EMO2005)上,工业机器人在机床上的应用非常抢眼,而且应用的领域也在扩大。

德国DMG公司的GMC35lin数控多轴自动车床,就是配置FMB公司的6轴机器人,进行上下料搬运工作。

DMG的另一台新品DMC635V立式加工中心,也是配了两台FANUC工业机器人,一台机器人负责工件的上下料,另一台则负责工件在机床主轴上的装取。

瑞士KUMMER公司的k250车床,是一台设计独特的新颖机床。

车头箱可在顶梁导轨上纵向运动,也可作Z向进出运动。

正面刀架设于机床正前方,可以上下运动。

而ABB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就起到自动上下料的作用,它把毛坯放进主轴的弹簧夹头内,加工完又将其取回。

意大利意沃乐公司的一台修边、倒角DC-5机器人装置特别引人注目。

该机器人可以对主轴上的零件修边和去毛刺,甚至机器人可以加装动力头,用刀具对零件进行加工。

机器人已从传统的搬运、喷漆、焊接工作范围扩展到了金属切削及抛光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势必劳动力的成本将越来越高,对环保及安全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所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

(2)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接中的应用。

焊接技术作为制造业的传统基础工艺与技术,在工业中应用的历史并不长,但它的发展却是非常迅速的。

焊接机器人是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焊接设备,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摩托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在汽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过程都有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以弧焊、点焊为主。

典型的焊接机器人系统有如下几种形式:

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焊接专机。

焊接机器人系统一般适合中、小批量生产,被焊工件的焊缝可以短而多,形状较复杂。

柔性焊接线特别适合产品品种多,每批数量又很少的情况下采用。

焊接专机适合批量大、改型慢的产品,对焊缝数量较少、较长,形状规矩的工件也较为适用,至于选用哪种自动化焊接生产形式,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纵观整个汽车工业的焊接现状,不难分析出汽车工业的焊接发展趋势为:

发展自动化柔性生产系统。

而工业机器人,因集自动化生产和灵活性生产特点于一身,故轿车生产近年来大规模、迅速地使用了机器人。

在焊接方面,主要使用的是点焊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

特别是近几年,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非常重视焊接的自动化。

如一汽引进的捷达车身焊装车间的13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率达80%以上,各条线都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3)控制,自动完成工件的传送和焊接。

焊接由R30型极坐标式机器人和G60肘节式机器人共61台进行,机器人驱动由微机控制,数字和文字显示,磁带记录仪输入和输出程序。

机器人的动作采用点到点的序步轨迹,具有很高的焊接自动化水平,既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又降低材料消耗。

类似的高水平的生产线,在上海、武汉等地都有引进。

但这些毕竟还远不能适应我国民族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大力加速发展高效节能的焊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发展应用机器人技术,发展轻便灵巧的智能设备,建立高效经济的焊接自动化系统,必须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档次。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对自动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为焊接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预计国内企业对焊接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从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看,焊接机器人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完全实现生产系统中机器人的群体协调和集成控制,从而达到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而采用焊接机器人的汽车生产企业在高技术、高质量、低成本条件下必将获得高速发展,也必将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国内汽车行业的焊接技术会逐步缩短与国外先进焊装技术水平的差距,迎接WTO带给汽车工业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吴瑞详.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2,朱世强,王宣银.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徐元宣.工业机器人.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4,王握文.世界机器人发展历程[J]国防科技,2001

5,陈佩云.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历史_现状与展望[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