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796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docx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概率的含义即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叫概率。

②理解进行大量重复实验是估计概率的一种方法。

③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力量。

②体会随机实验的随机性与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

①知道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是教学重点。

②学会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三、过程分析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为此,我将本节课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揭示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巩固发展提高→归纳总结交流评价→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创设

 

情境

 

引出

 

问题 

欣赏:

200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无间道风云》剧照(4张左右)

提问:

大家知道影片的两位男主角是如何决定自己所演的角色的呢?

猜猜看。

下面请看记者的文字采访

记者:

你们俩是怎么决定谁演哪个角色的?

达蒙:

我们真的扔了硬币,我就是靠它决定的。

我和莱昂纳多都认为这是些了不起的角色。

最终的结果真是不错,现在我已经无法想像扮演另一个人。

问:

为什么抛硬币的方法可行呢?

 

动作:

“若有不解”得摸出一枚硬币,抛掷,并接住

猜想:

硬币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吗?

 

设疑:

既然抛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等于反面向上的概率,均为1/2。

那么我说:

“抛60次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应该等于反面向上的次数,各等于30次。

”这种说法对吗?

 

此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

动手做抛一元硬币的实验。

验证我的说法正确与否。

学生顿时议论纷纷,纷纷举手,提出:

抽签,抓阄,抛硬币等方法来决定。

 

生:

举棋不定的情况下,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两位主演都很公平。

学生直觉的反应:

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学生此时满脸疑惑,有的肯定这种说法正确,有的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但说不出原因。

对学生的方法表示赞赏。

 

学生的猜测具有随机性,感受随机事件的偶然性。

 

问题的提出似乎顺理成章,实际上却是一种混淆频率和概率的说法,这样便于激发矛盾,引起共鸣。

 

《课标》指出:

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设置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手实践

 

合作探究

 

动手实践

 

合作探究

 

动手实践

 

合作探究

整个实验分四大步:

第一步:

每个学生首先抛硬币两次。

师:

以举手的方式统计“正面向上”的频率。

“正面向上”的频率出现的三种结果:

1,1/2,0。

显然:

两次实验并不能验证猜想,其中有两种结果与猜想有较大偏差,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步:

分组活动

布置活动注意事项:

①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作学习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指定一位同学作记录,一位同学抛硬币,其余同学观察实验是否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②任务:

每组抛掷60次,本着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认真记录好“正面向上”出现的频数和“正面向上”出现的频率。

附记录单

抛掷次数

60

正面向上的频数

正面向上的频率

③收集,统计数据:

每个小组记录员将所记录数据汇总,相应得到60,120,180,240,300,360,420,480次实验数据。

次数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正面向上的频数

频率

(表格1)

实验结束后,初步分析实验数据

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实验数据想一想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增加实验次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历史上有许多数学家为了弄清其中的规律,曾坚持不懈的做了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实验,请看他们的实验结果。

实验者

次数

正面向上的频数

正面向上的频率

棣莫夫

2048

1061

0.518

布丰

4040

2048

0.5069

费勒

10000

4979

0.4979

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

皮尔逊

24000

12012

0.5005

(表格2)

第三步:

分析试验数据

师问:

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哪个常数附近摆动,摆动的幅度有何变化?

 

师问: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进一步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试验的次数,纵轴表示正面向上的频率,绘制表格1和表格2所对应的折线统计图。

(图1)

 

(图2)

第四步:

对比分析深化结论

师:

请同学们分析,两个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规律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不同在哪里?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

学生得出:

由(图1)看出因为实验次数不多,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时大时小。

由(图2)看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

 

师追问:

“你们认为出现上述规律与实验次数的多少有何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反思:

1.由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开始的猜想,即抛掷一枚硬币时,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各一半),也就是说,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谁出演哪个角色是可行的,是公平的。

2.抛掷硬币60次。

试验的次数很少,正面向上的频率与0.5这个常数有一定偏差。

所以,正面向上的次数不一定等于30次。

3.通过以上的大量重复实验,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概率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生:

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生:

频率在某个不大的范围内摆动。

生:

频率好像在某个常数附近上下摆动。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组间交流,提高数学交流水平。

 

生1:

在0.5这个数附近上下摆动,随着次数的增加,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

 

生2:

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与0.5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小。

 

通过对比,学生发现:

图1中反映的规律并不能在图2中得到反映。

经过讨论:

原因是实验次数太少。

生:

“实验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上述规律。

 

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

 

 

学生的回答,似乎感受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规律性,但限于实验次数并不是很多,规律不是很明显。

此时,趁热打铁,继续增加实验次数。

 

通过上面的步步紧逼,

主要让学生体验随机

事件的随机性,另一方

面感受到随着实验次

数越来越大时,随机事

件又显现出它的规律

性。

 

绘制折线统计图,利用函数的观点进一步直观地感受刚才得出的规律。

 

显然,该问题的设计意在点出课题,突出教学重点。

同时为进入揭示新知的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揭示新知

 

尝试应用

活动:

课堂小议

问题1:

填表

频率与概率

区别

联系

问题2:

补充完整

频率概率

 

问题3:

某体彩彩民在一期体彩投注中,一次买了100注,结果有一注中了一等奖,三注中了二等奖,该彩民高兴地说:

“这次体彩中奖率高,竟高达4℅。

 

问题4:

将一张扑克牌抛掷6次,可能1次正面朝上,也可能有5次正面朝上,因此,正面朝上的概率无法确定。

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通过图示简明扼要地指明了频率和概率之间的联系

问题3告诉我们只有当购买的注数足够多时,中奖频率才接近中奖概率。

问题4割裂了频率和概率之间的联系。

 

 

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目的只有一个,即为了深化对概率的理解,从错误辨析,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对概率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深入理解。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练习巩固

 

发展提高

活动:

摸球问题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有20只。

某学习小组做摸球实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下表是活动进行中一组统计数据。

摸球的次数

100

150

200

500

800

1000

摸到白球的次数

58

96

116

295

484

601

摸到白球的频率

0.58

0.64

0.58

0.59

0.605

0.601

(1)请估计,当n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接近--------。

(2)假如你去摸一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是------,摸到黑球的概率是-----。

(3)试估算口袋中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只--------。

(4)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小强同学猛然顿悟,过去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办法了,这个问题是: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的情况下,如何估计白球的个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和用品)?

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写出这个问题的主要步骤和估算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探索,相互帮助,最后看看哪个小组提供的方案最合理,最有效。

 

该题的设计具有梯度,既很好的考察了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会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环节

教学过程

活动说明

归纳总结

 

交流评价

活动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每位同学完成自我评价表

姓名

日期

今天数学课的课题

所学的重要数学知识

理解的最好的地方

疑惑(需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对课堂表现的评价(自我,他人)

活动2:

完成小组间的评价表(附表格)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数学自我评价表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小组间的评价表则从组员的参与状况,合作技能,交互的质量,活动的秩序,学习的效果,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来评定,显得科学且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

活动说明

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

(1)必做题:

习题5.1第1,2题

 

(2)选作题:

小红和小明在操场上做游戏,他们先在地上画了半径分别是2m和3m的同心圆(如图)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圈内仍小石子,投中阴影小红胜,否则小明胜,未投入圈内不算,你来当裁判.

(1)你认为游戏公平吗?

(2)游戏结束,小明边走边想,“反过来,能否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来估算非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请你设计方案,解决这一问题(要求画出图形,说明设计步骤、原理,写出公式).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设计了分层作业,教材上的基础题目可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选作题则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