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769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docx

1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备课教案

与老师们探讨的话题:

如何把握本单元“算”与“用”的结合点。

新课程实验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教学,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之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在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学习之中。

怎样进行“算用结合”教学,是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在一部分教师中感到困惑的是在计算教学中,何时去落实数量关系,何时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

存在着脚踏两只船,无所适从的情况。

因此,要做好算用结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内容,认清本课是以计算为重点,还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把握算用结合的度。

如以上“四则运算”,当然要以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重,其实运算顺序的教学,在前几册中都已经有学习到,只是在这一单元进行整理。

所以相对学生而言,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更难点。

老师可以把心思多一点用在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

本单元的实际问题,有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或已接触过,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归一问题,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如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如画线段图。

●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

”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

这跟老师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关,有些老师可能从一年级开始就比较重视说解题思路,有些老师可能忽视了这一点。

那就要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虽然很难定出“算”与“用”在量上的比例,但只要教师认清教学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本班学生四则运算在前几册中就已经灌输得比较好了,那就以后者为重。

如果本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好,那么就要对四则运算的顺序作强化。

在练习的安排上应略偏重于运算技能的训练,新课程的解决问题都是伴随着运算的意义一起呈现的。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单元说明: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

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

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现按照《课标》精神,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不独立成章,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结合。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是这套教材秉承的原则。

2、在一个单元里较为系统地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3、在讲清楚运算顺序的前提下,把“0”在加减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单独安排一个课时,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的道理,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四、教学建议

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

四则运算的编排情况

年级

单 元

具体内容

一上

二上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二上

表内乘法

(一)

乘加、乘减

二下

解决问题

小括号

三下

解决问题

连乘、连除

四下

四则运算

总结梳理混合运算顺序

 

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1)加强口算训练。

(插入口算)(其实上学期的口算纸是超纲了的,有许多简便运算的题目在里边。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如:

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全册书只出现两次,我觉得是不够的,老师应该增加练习的量。

书P16(14)和P129(6)。

(3)适当补充四则混合计算的量和题型。

五、建议课时划分:

(共七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七课时

例1,例2(换种题型),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归一问题及巩固训练

练习一

例4、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

例6

练习二

个人的感想:

这一单元,我一定要认真地教,为什么呢,我发现新课程进行到现在,用数学教学基本上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我们经常是就题论题,讲过之后又没有及时配上巩固练习,这种题型讲过之后,可能过了几个月,又在某一本练习本的某一道题出现,学生又出现相同的问题,老师又采用相同的教法。

这就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一个毛病,尤其是像我这样没教过老教材的老师,用数学教学重视联系生活,重视创设情境,注意解题思路的分析,但弱化了数量结构的分析,缺少模仿——变式——发展的层次训练,缺少一步——两步——三步的系统结构训练。

所以像本单元的归一问题是我重点抓落实的知识点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4~6页,例1、例2及例3的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

(关于例3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2007年1-2期有一篇课堂实录,是杨灵君执教,陈庆宪评析的。

第一课时好多老师都已经教了,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我就讲讲前几天在听课过程中想到的问题:

一是综合算式的读法,如

375÷(46-41)有些学生读成:

375除以括号46减41,他的意思很明确,在4减41这里加括号。

我认为四年级了,可以培养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应读成375除以46减41的差。

这样对解文字题有好处。

记得上学期期末讲义里边有此类题,学生的错误率是相当高。

因此我们平时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用这些术语去说说话。

还有递等式的等号写在哪个位置,我都习惯写到外面,而我在听课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学生把等号写在里面。

等号写外面我认为有个好处,就是抄数的时候,一一对齐,不会漏掉。

第二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对归一应用题进行建模。

教学重点:

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材分析:

例2

●通过解决归一问题,整理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里呈现了两种方法,第二种难一些,如学生想不出,不强求。

归一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建议:

1、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如先求(),再求(),最后求()。

2、讨论“照这样计算”的含义。

3、补充练习如:

(还有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有12本,第本售价相同,共192元。

小明要买5本,共要付多少钱?

 

这一课时,对好的学生来说,就是复习课,但对差的学生来说,则是一节很重

要的方法教学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例4、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4

●通过解决冰雕区“上午要比下午多派几名保洁员”的问题,总结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里告诉了上午、下午的人数以及每30人派1名保洁员的信息,要解决提出的问题,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巩固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另一种是先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游客,再算多几名保洁。

列出的算式含小括号,由此概括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里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

这一课时我没教,昨天我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也没怎么看就布置下去了,后来改作业的时候才发现是例4的内容。

作业中也有类似的题,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是用第一种方法的。

可见学生对第二种解法是比较生疏的。

老师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解法。

同时也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问题:

上午和下午一共要派几名保洁员?

能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这类题型在后面的做一做及练习二中一道都没出现。

所以这类题型的,老师也可以有意思地增加。

例5

●为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教材安排了例5。

●通过计算两个式题,这两个式题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但计算结果却不同,使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此基础上,教材说明什么是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总结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同级运算、含两级运算以及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总结时,不要求学生用同级运算、含两级运算的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算式具体说明运算顺序就可以了。

如中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建议:

最可以板书根据四则运算法则。

如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0的运算

教材分析:

在讲清楚运算顺序的前提下,把“0”在加减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单独安排一个课时,

一上

三上

三下

四下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则运算

·认识了0

·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

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_.

·之后,经历了许多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说明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的道理,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进行整理,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0不能作为除数的原因。

5÷0=?

根据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公式,0×?

=5,显然找不到答案,因为零乘任何数都等于0_.

0÷0=?

想:

0×?

=0,显然答案有很多,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从而总结出:

除数不能为0_.

学生对除数不能为0理解后,可以出示“被除数为0,除数不为0的”,如

0÷7=?

,显然这是可以找到答案的,0×7=0,所以商是0_.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被除数可以为0,除数不能为0的道理。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

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淑红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

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例2是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步运算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因此例题的重点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练结合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记录或补充内容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情景主题图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看图思考,提出问题。

 

二、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滑冰场的问题:

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72-44表示什么?

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

为什么?

3、出示例2。

4、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5、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

7、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独立列式计算,和同桌交流算法

(1)、72-44=2828+85=113

(2)72-44+85=113

2、举手回答

方法

(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3、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动手画线段图

 

5、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

三、巩固新知

做一做1、2

学生自主完成

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概括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P8/1—4

六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七、教学反思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P6/例3(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淑红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口算训练。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培养学生先审题再解题的习惯。

如:

(124-85)×12÷36,可以这样读题:

124减85的差乘12,所得的积再除以36,商是多少?

读完题,再说说运算顺序。

要注意口算笔算相结合。

学生在递等式计算时,往往用口算,而对于较大数之间的运算,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原本没有非常熟练,所以会有很多的错误,再加上以往笔算都是在作业本里列竖式解决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草稿本里列竖式,再把结果抄入作业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便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练结合、讨论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记录或补充内容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看图举手回答

 

二、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24×2+24÷2

=24+24+12=48+12

=48+12=60(元)

=60(元)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1、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再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学生自主完成

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概括: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P8—9/5—9

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4+24+12=48+12

=48+12=60(元)

=60(元)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七、教学反思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淑红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引导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教师小黑板出示学习提纲

1、看:

课本第10页例4

2、想:

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

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什么?

3、做:

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

对照提纲,自主看书学习。

二、自学反馈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列出学生的不懂问题,引导交流讨论。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学习例4

出示例4,

问:

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

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里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

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检查“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学生读题

根据老师的引导自主列式计算

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总结结论。

 

回报交流:

学生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2、练习二第2题:

3、练习二第3题:

1、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

学生自由谈,

六、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淑红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第11-13页例5、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关于0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观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独立思考教师点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小黑板例题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教师小黑板出示学习提纲

1、看:

课本第11页例5,

2、想:

两题的结果一样么?

为什么?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

3、做:

尝试做第12页做一做

 

对照提纲,自主看书学习。

二、自学反馈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列出学生的不懂问题,引导交流讨论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

问:

两题的结果一样么?

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说明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板书)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2、检查“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3、小结

问:

这四则运算的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