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73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docx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白酒实用技术---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一)

2008-11-1511:

19:

09  来源:

“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说明白酒蒸馏相当重要。

蒸馏之目的,一方面要使成熟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质等挥发、浓缩、提取出来;同时,通过蒸馏把杂质排除出去,得到所需的成品酒。

典型的浓香型酒蒸馏是采用混蒸混烧,原料的蒸煮和酒的蒸馏在甑内同时进行的。

一般先蒸面糟、后蒸粮糟。

(1)蒸面糟〔回糟〕将蒸馏设备洗刷干净,黄水可倒入底锅与面糟一起蒸馏。

蒸得的黄水丢糟酒,稀释到20%(V/V)左右,泼回窖内重新发酵。

可以抑制酒醅内生酸细菌的生长,有利于己酸菌的繁殖,达到以酒养窖的目的,并促进醇酸酯化,加强产香。

要分层回酒,控制入窖粮糟的酒度在2%(V/V)以内。

可在窖底和窖壁多喷洒些稀酒。

以利于己酸菌产香。

实践证明,回酒发酵还能驱除酒中的窖底泥腥味,使酒质更加纯正,尾子干净。

一般经过回酒发酵,可使下一排的酒质明显提高,所以把这—措施称之“回酒升级”。

不仅可以用黄水丢糟酒发酵,也可用较好的酒回酒发酵。

蒸面糟后的废糟,含淀粉在8%左右,一般作饲料,也可加入糖化发酵剂再发酵一次,把酒醅用于串香或直接蒸馏,生产普通酒。

目前有些酒厂,将废糟再行发酵,提高蛋白质含量,做成饲料,也有将酒糟除去稻壳,加入其他营养成分,做成配合饲料。

(2)蒸粮糟蒸完面糟后,再蒸粮糟。

要求均匀进汽、缓火蒸馏、低温流酒,使酒醅中5%(V/V)左右的酒精成分浓缩到65%(V/V)左右。

流酒开始,可单独接取0.5kg左右的酒头。

酒头中含低沸点物质较多,香浓冲辣,可存放用来调香。

以后流出的馏分,应分段接取,量质取酒,并分级贮存。

蒸馏时要控制流酒温度,一般应在25℃左右,不超过30℃。

流酒温度过低,会让乙醛等低沸点杂质过多的进入酒内;流酒温度过高,酒精和香气成分的挥发损失增加。

流酒时间约15~20min左右,断花时应截取酒尾,待油花满面时则断尾,时间约需30~35min。

断尾后要加大火力蒸粮,以促进原料淀粉糊化并达到冲酸之目的。

蒸粮总时间在70min左右,要求原料柔熟不腻,内无生心,外无粘连。

在蒸酒过程中,原料和酒醅都受到灭菌处理,并把粮香也蒸入成品酒内。

(3)蒸红糟红糟即回糟,指母糟蒸酒后,只加大曲,不加原料,再次入窖发酵,成为下一排的面糟,这一操作称为蒸红糟。

用来蒸红糟的酒醅在上甑时,要提前20min左右拌入稻壳,疏松酒醅,并根据酒醅湿度大小调整加糠数量。

红糟蒸酒后.一般不打量水,只需扬冷加曲,拌匀入窖,成为下排的面糟。

5.打量水、摊凉、撒曲

根据发酵基本原理,糊化以后的淀粉物质,必须在充分吸水以后才能被酶作用,转化生成可发酵性糖,再由糖转化生成酒精。

因此粮糟蒸馏后,需立即加入85℃以上的热水,这一操作称为“打量水”,也叫热水泼浆或热浆泼量。

量水温度要高,才能使蒸粮过程中未吸足水分的淀粉颗粒进一步吸浆,达到54%左右的适宜入窖水分。

量水温度过低,淀粉颗粒难以将水分吸入内部,使水停留在颗粒表面,容易在入窖后出现淋浆现象,造成上部酒醅干燥,发酵不良,同时淀粉也难以进一步糊化。

量水的用量视季节而定,一般出甑的粮糟含水量在50%左右,打量水后,使入窖水分在53~55%之间。

依照经验,每百公斤粮粉原料,打量水70~80kg,便可达到入窖水分的要求。

同时要根据季节、醅次等不同略加调整,夏季可多,冬季可少。

窖底大渣层可多点,有利于酒醅中的养料被水分溶解渗入窖底、窖壁,使窖泥中的产香细菌得以强化,也可增强窖底的密闭程度,便于厌氧性细菌发挥作用。

若量水用量不足,会引起发酵不良;但用量过大,也会造成酒味淡薄,酒精成分损失过多。

打量水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打平水,即同一个窖中各层粮糟加水量相同,也有打梯度水的,即上层加水多,下层加水少,防止产生淋浆。

打量水要求撒开泼匀,不能冲在一处,并将回酒发酵的稀酒液量从量水中予以扣除。

泼量水后,粮糟温度仍高达87~9l℃,最好能有一定的堆积时间,让淀粉继续吸水糊化,经试验,堆积20min,可使蒸粮50min的粮糟淀粉物化率达到蒸粮70min的同等程度。

摊凉也称扬冷。

使出甑的粮糟迅速降低温度,挥发部分酸分和表面的水分,吸入新鲜空气,为入窖发酵创造条件。

传统的摊凉操作是将打完量水的糟子撒在晾堂上,散匀铺平,厚约3~4cm,进行人工翻拌,吹风冷却,整个操作要求迅速、细致,尽量避免杂菌污染,防止淀粉老化。

一般夏季需要40~60min,冬季20min左右。

目前不少厂已改用凉糟床,凉渣机等代替人工,使摊凉时间大为缩短。

要注意摊凉场地和设备的清洁卫生,否则各种微生物都能很快繁殖生长,尤其夏季气温高时,乳酸菌等更易感染,影响正常的发酵。

撒曲:

扬冷后的粮糟应加入原料量18~20%的大曲粉,红糟因未加新料,用曲量可减少1/3~l/2,同时要根据季节而调整用量,一般夏季少而冬季多。

用曲太少,造成发酵困难,而用曲过多,糖化发酵加快,升温太猛,容易生酸,同样抑制发酵,并使酒的口味变粗带苦。

撒曲温度要略高于入窖温度,冬季高出3~4℃,其他季节与入窖温度持平。

撒曲后要翻拌均匀,才能入窖发酵。

6.入窖

粮糟入窖前,先在窖底撒上l~1.5kg大曲粉,以促进生香。

第一甑料入窖温度可以略高,每入完一甑料,就要踩紧踩平,造成厌氧条件。

粮糟入窖完毕,撒上一层稻壳,再入面糟,扒平踩紧,即可封窖发酵。

入窖时,注意窖内粮糟不得高出地面,加入面糟后,也不得高出地面50cm以上,并要严格控制入窖条件,包括入窖温度、酸度、水分和淀粉浓度。

7.封窖发酵

(1)封窖粮糟、面糟入窖踩紧后,可在面糟表面覆盖4~6cm的封窖泥。

封窖泥是用优质黄泥和它的窖皮泥踩柔和熟而成的。

将泥抹平、抹光,以后每天清窖一次,因发酵酒醅下沉而使封窖泥出现裂缝,应及时抹严,直到定型不裂为止,再在泥上盖层塑料薄膜.膜上覆盖泥沙,以便隔热保温,并防止窖泥干裂。

封窖的目的是使酒醅与外界空气隔绝,造成厌氧条件,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入,同时也避免了酵母菌在空气充足时大量消耗可发酵性糖,保证曲酒发酵正常进行。

但封窖不严,跟窖不及时,若有窖顶漏气,则会引起酒醅发烧、霉变、生酸,还会使酒带上邪杂味。

如不抹封窖泥而直接覆盖薄膜,虽然也能形成厌氧条件,但往往使酒带上烧臭味,成品酒的己酸乙酯含量因此而偏低,乳酸乙酯含量偏高,酒香气小;所以尽量采用泥封,窖顶中央应留一吹口,以利于发酵产生的CO2逸出。

(2)发酵管理浓香型白酒发酵期间,首先要做好清窖,其次要注意发酵酒醅的温度变化情况,要加强对酒醅水分、酸度、酒度、淀粉和糖分的检测,由此分析发酵进行得是否正常,科学地指导生产。

①清窖:

渣子入窖后半个月之内,应注意清窖,不让窖皮裂缝。

如有裂缝应及时抹严,并检查CO2吹口是否畅通。

②温度的变化;大曲酒发酵要求其温度变化呈有规律性进行,即前缓、中挺、后缓落。

在整个发酵期间,温度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前发酵期:

封窖后3—4天,由于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糖化发酵作用逐步加强,呼吸代谢所放出的热量,促使酒醅温度逐渐升高,并达到最高值,升温时间的长短和粮糟入窖温度的高低,加曲量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入窖温度高,到达最高发酵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就短,夏季入窖后一天就能达到最高发酵温度,冬季由于入窖温度低,一般封窖后8~12天才升至最高温度。

由于入窖温度低,糖化较慢。

要3天后糖分才达到最高,相应地酵母发酵也慢,母糟升温缓,这就是前缓。

这时,最高发酵品温和入窖温度一股相差14~18℃。

b.发酵稳定期:

发酵温度达到最高峰,说明酒醅已进入旺盛的酒精发酵,一般能维持5~8天,要求发酵最高温度在30~33℃左右的停留时间长些,所谓中挺要挺足,使发酵进行得彻底,酒的产量和质量也高,高温持续一周左右后,会稍微下降,但降幅不大,约在27~28℃左右。

封窖后20天之内,旺盛的酒精发酵阶段基本结束,酵母逐渐趋向衰老死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数量增加,酒度、酸度和淀粉浓度将逐步趋于平稳。

c.缓落阶段:

入窖20天后,直至出窖为止,品温缓慢下降,这称后缓落。

最后品温降至25~26℃或更低。

此阶段内酵母已逐渐失去活力,细菌的作用有所增强。

酒精等酸类和各种酸类在进行缓慢而复杂的酯化作用,酒精含量会稍有下降,酸度会渐渐升高。

这是发酵过程的后熟阶段,能生成成品酒较多的芳香成分。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可以识别在配料、入窖条件等控制方面是否合理,以便在生产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3)酒醅中主要成分的变化

大曲白酒在发酵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其发酵品温的变化外,对淀粉、糖分、酸度、pH、酒度和水分、酵母数量等也要加以检测,以便掌握它们各自的变化规律,找到这些变化所引起的出酒率、酒的质量、风味的改变。

表2-1-1为发酵酒醅的变化情况。

每厂、每排、每窖的变化都不完全相同。

数项

 

据目

天数

水分

(%)

淀粉

(%)

还原糖(%)

酸度

(度)

pH

含酒量(%(V/V)

活酵母数(百万)

入窖

封窖

1

3

5

8

15

20

30

40

54.3

55.4

55.6

59.9

61.0

61.0

62.5

64.1

64.1

64.1

16.15

14.89

14.86

10.33

9.28

8.61

7.57

7.05

6.90

6.62

/

1.49

2.82

0.68

0.52

0.36

0.42

0.24

0.24

0.22

1.9

2.0

2.0

2.2

2.2

2.2

2.4

2.6

2.9

3.2

3.8

3.8

3.8

3.8

3.8

3.8

3.7

3.7

3.6

3.4

/

0.40

1.07

3.74

4.10

4.76

4.62

4.61

4.65

6.44

47.5

45.0

54.0

54.5

68.5

72.0

63.5

63.0

60.0

5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