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8667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docx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的管理,充实发挥操作规程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作用,突显操作规程在安全生产中“法”的地位,提高职工规范操作能力,依据现行的国家、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安全规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编制依据

1、现行的国家、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安全规程及公司管理相关规定。

2、各类作业规程、工艺技术设计、工程设计、工艺纪律设计及标准等技术文件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工作原理资料,以及设计、制造资料。

3、曾经出现过的危险、事故案例及与本项操纵有关的其它不安全因素。

4、作业环境条件、工作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5、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新的环境下作业、特殊作业时,必读由相关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以实物或模拟进行作业全过程推演,在次基础上完成操作规程的编制。

第三条编制内容

1、明确使用范围;

2、行业和工种要求的一般规定;

3、该工种的安全规定;

4、操作前的准备,包括:

操作前做哪些检查,机器设备和环境应该处于什么状态,应该做哪些调整,准备哪些工具等;

5、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应该和禁止穿戴的防护用品种类,以及如何穿戴等;

6、操作的先后顺序、方式;

7、正常的操作程序;

8、操作过程中机器设备的状态;

9、操作过程需要进行那些测试和调整,如何调整;

10、才做人员所处的位置和操作时的规范姿势;

11、操作工程中必须禁止的行为;

12、特殊过程中必须禁止的行为;

13、异常情况处理要求;

14、收尾工作;

15、其他要求,

第四条培训及学习

1、操作规程实行审批和发布制度,操作规程编制完成后,由相关技术部门(安监、生产、机电、运输、通风、地测、调度等)组织会审,分管领导批准后发布。

2、操作规程发布后,由相关队组主要领导,聘请专业工程技术员、经验丰富的队干、操作熟练工和专家进行讲课,对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学习结束经考试合格后,相关人员方可上岗作业,考试资料封存在矿培训部门,保存限期为三年。

3、各系统必须对照行业、工种作业标准,建立健全各工种、各岗位人员操作规程和各工序操作标准。

第五条检查及考试

1、加大对安全操作管理的监督考核力度。

对不熟悉操作标准上岗人员,要立即进行停工培训,并按照《安全奖罚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2、特种工种及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且熟知本岗位操作标准。

对现场抽查应知应会差或违反操作标准作业者,要责令其下岗培训,并按规定予以处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强化对各岗位、各工种人员操作行为的监督考核,形成闭环式的管理机制,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监督考核责任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确保职工规范操作。

第六条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检查内容

1、检查违章行为

安全管理人员在检查中根据安全操作规程和常见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行为范例,对重点设备、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尽心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行为。

同时,将违章人员纳入到安全奖惩考核范围,对严重违章行为进行处罚。

2、检查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备使用情况

不适用或不正确穿戴防护用品是一种常见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检查是否使用本工种规定的防护用品,穿戴是否是正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被拆除,或是否被错误使用。

3、检查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A、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检查的重点是特殊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及复审教育是否按规定进行、是否有非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特种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时是否有违章行为等。

B、检查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进行严格检查,查证件有效期、真实性等。

4、检查员工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及应知应会基础情况。

第七条检查方法

检查采用现场检查和笔答考试两种方法。

现场检查的方法是:

让员工从开始操作,直到这项工作结束为止,检查人员利用事先制定好的检查表,逐项进行打分,对不符合要求的操作,检查结束后在现场给予纠正。

作业规程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现场操作,使作业规程真正起到指导生产、服务生产、保证安全生产的作用,有效消除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源头上消灭事故隐患,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作业规程编制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

2、作业规程编制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经济效益。

3、必须严格按照“一工作面、一规程”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不得套用、沿用作业规程。

4、作业规程的编制工作由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

要做到内容齐全、语言简明、准确、规范,图表满足生产需要,标注齐全、比例恰当、图面清晰,按章节顺序编号。

5、作业规程编制前,应组织生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代表,对工作面的煤层情况、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四邻情况进行现场勘查。

讨论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明确生产的程序和内容。

为编制工作做好准备。

6、地测科要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有关地质资料和图纸,不得影响作业规程的编制。

7、作业规程编制好后,由技术科分管工程师负责把关。

8、作业规程的审批,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进行,并应由生产技术、安全通风、地测、计划、机电运输、调度等相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审,各部门都要提出审查意见并签字,最后由矿技术负责人审批。

8、作业规程的贯彻学习,必须在工作面开始生产前至少三天完成;由区队负责人组织参加生产的所有人员学习,由技术人员负责贯彻。

参加学习的人员,应在学习记录上签名。

9、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在开工前15天编制完毕,开工前10天审批结束,开工前8天报焦煤公司生产处。

10、采掘单位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工作面《作业规程》在现场的落实,条件变化时及时修改和补充工作。

11、工作面的地质、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履行审批和贯彻程序。

12、对违反作业规程所造成的各类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进行追查处理,以便吸取教训,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

 

江苏煤矿2005-2010安全技术培训规划

 

依据《江苏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为科学、系统、全面地实施“十一五”期间江苏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根据江苏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实际,编制2005-2010年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规划。

一、发展思路、目标

(一)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安战略。

结合本省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实际,采取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增强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培训经费投入、提高安全培训质量等有效措施,建立煤矿安全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江苏煤矿经济发展,推进江苏实现“两个率先”。

2、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江苏煤矿安全培训以主动适应和服

务于江苏煤矿安全生产发展需要为主题,改革安全培训管理体制,引进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变现行计划、企业内封闭式管理为市场、区域间开放式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培训机构布局,降低培训成本,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在推进江苏煤矿安全培训管理体制转变的同时,针对江苏煤矿培训工作实际,加强煤矿安全培训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培训管理水平、层次和效率;加大安全培训经费投入,充实教学实验实习装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培训机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推行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健全各考试工种理论知识题库,全面实行培训人员运用计算机进行安全理论知识的考试,开发、使用安全培训技能课程,提高安培人员实际安全技术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严格执行煤矿井下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强化煤矿从业人员安全资格取证培训和常规复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预防和减少各类违章事故,降低百万吨死亡率,促进江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规划目标

1、规模发展目标

按照培训市场的需求,运用市场竞争的手段,调整培训机构的层次结构,增加一、二、三级培训机构的数量,促进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提高。

2、体系建设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局《安全培训管理办法》、《江苏煤矿安全培训管理细则》,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法规和制度、机构与师资、大纲与教材、考核标准与题库建设,建立起管理规范、高效运转、质量较高的安全培训体系。

3、人员培训目标  

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依法开展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三年完成煤矿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各类从业人员全部复训一遍的培训目标,四年重新培训一遍的目标,为促进江苏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为煤矿造就一批懂安全、会管理人才队伍。

4、支撑体系目标 

(1)建立健全江苏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使行政部门、煤矿企业、培训机构各司齐职,齐抓共管。

(2)健全安全培训机构评价制度。

对安全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考分离、教学质量等每两年评价一次,实行优胜劣汰,促进培训机构的自身建设。

(3)坚持依法培训,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

依法按照足额提取职教培训经费,安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加强安全培训经费的管理,提高安全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4)加大对煤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察力度,营造人人持证上岗、个个遵章作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

2005年建成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培训文件、培训统计、培训发证、培训档案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高安全培训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建立安全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2005年根据国家局的要求,制定安全培训机构质量评估标准,依照规定,每二年对安全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对评估标准不达标的培训机构,取消培训资格;对评价结果达到上一级办学标准的培训单位,升格定级,扩大培训职能。

(三)健全安培机构各项功能,提高办学质量。

各级安全培训机构,要加强办学条件的改善,增加安全培训经费的投入,充实教学实验实习装备,完善办学条件,教室、实验室、设施、设备齐全。

二年内,各级培训机构各项办学条件全面达标。

(四)加强安培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各级安培机构要建立具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和专业对口的教师队伍,各级安培机构按培训规模配齐专兼职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并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安全培训教师的资格考试,持证上岗。

(五)推行教学方法、手段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各级安培机构要充实电化教室、计算机室装备,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

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工作,每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研讨会,每半年组织一次观摩教学,推广先进教学方法,评选优秀教研成果。

(六)建立健全安全理论考试题库软件系统,完善教考分离工作。

使用统一大纲、统一教材。

2005年开始,逐步推行运用计算机进行安全理论考试答题。

(七)开发安全培训技能课程,及教学课件,制定安全培训技能考核标准。

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各工种技能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技能考核标准,提高煤矿各类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做到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全部合格,方可发给安全资格证。

(八)依法开展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1、2006年以前,把董事长、经理、矿长等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部复训一遍,2007年前全部重新培训一遍。

2、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由各市公司和企业集团公司组织培训,力争2007年前复训一遍,2010年前重新培训一遍,做到持证(IC卡)上岗;2006年底,各煤矿单位完成第二遍全员培训。

3、2006年前完成煤矿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人员、煤矿重大危险源登记人员培训和煤矿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前培训工作。

(九)组织出国培训。

分期分批组织煤矿企业单位业务骨干、安培教师赴国外参加煤矿安全培训,学习和借鉴国外安全培训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促进煤矿安全机构与国外安全培训的交流与合作。

三、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领导

各级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明确搞好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责任,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要充分认识到人员素质低是造成安全生产状况落后的主要原因,人的素质在安全生产中的决定作用。

要真正把安全培训放在安全生产的重要位置,建立强有力的安全培训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及时解决安全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制定和实施煤矿企业安全技术培训规划,建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责任制

建立、健全煤炭企业集团、煤矿单位、安全培训机构的

领导干部安全技术培训责任制,明确煤矿为安全技术培训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法人代表为安全技术培训第一责任人,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安全培训工作的状况、队伍素质的高低、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干部考核任用挂钩。

(三)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行政监察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监察条例》等法规,加强对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专项监察,加大对无证上岗、违章作业人员的查处力度,增强企业依法组织培训及从业人员依法接受培训的意识,促进培训工作依法、正常、有序地开展。

(四)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宣传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安全培训工作要求的宣传力度,倡导“以人为本,人才兴安”的安全理念,不断创新宣传安全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和形式,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文化素质,开创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五)完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投入机制

培训经费的稳定投入是做好安全培训的物质保障。

煤矿安培经费要依法提取,各类人员培训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2.5%标准足额提取。

培训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使之真正用于改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技术培训投入效能,增大安全技术培训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上贡献率。

(六)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1、加快完善办学设施、实验实习场所,配齐实验实习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学历层次和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实施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办学水平。

2、加快教考分离进程,完善安全理论知识考核题库,建立安全技能考核题库,为各级安全培训机构真正全面实行教考分离,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张煤矿发[2006]86号张双楼煤矿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规划

基层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实现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根据徐矿司[2006]193号《关于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实施意见》,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原则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坚持生产必须安全,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基固本,把安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现场、区队和班组;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又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安全发展的机制,着力推动政策治本;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既要抓好当前的薄弱环节,治理整改隐患,又要加快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实现人、物、系统(环境)、制度的和谐统一,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1、短期工作目标

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实施集团公司新标准,创建一个采煤、掘进工作面精品工程;建成二个机电样板峒室,一条运输标准化线,二条通防标准化线,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矿井达标,2007年建成集团公司一级质量标准化,力争建成集团公司本质安全型示范矿井。

2、长期工作目标

强化本质安全型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较高理论层次的安全文化理念;加强对职工岗位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训,提升职工安全综合素质;不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提升本质安全可靠程度;强力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工作,保持矿井安全生产形势长期稳定地发展,建成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井。

三、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推进“三基”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深化“三违”治理,规范职工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扩大安全质量标准化内涵,改善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实现安全生产。

四、组织领导

成立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领导小组。

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负责全面创建工作;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负责分管范围内具体创建工作;“五部一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政工部、职校负责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群工部负责职工安全监督管理和职工二道防线;经管部负责全矿人力资源管理及职工安全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安监部负责矿井安全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及隐患整改;生产部负责矿井生产系统的完善和设备管理;安监部、党政办公室负责健全完善矿井安全管理制度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五、本质安全创建重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理念,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

1、提高认识,增强创本质安全型矿井的责任感。

本质安全是煤矿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理念创新上的工作创新。

各级领导要从改变自身观念着手,彻底改变“煤矿发生事故是正常”的传统旧观念,树立“煤矿不出事故是正常”的安全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既是对国家财产的保护,对职工生命安全的关爱,也是领导干部自我解放、自我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

抓好安全是天职,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发生事故是失职,必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快本质安全创建步伐,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下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保证矿井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强化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的客观要求。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导入先进理念,培育企业精神,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工行为,改造生态环境,塑造企业形象,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本质安全、珍爱生命”、“做安全卫士、创平安双楼”的安全观;“创造有价值的市场,追求企业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勇争一流,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爱我双楼、建我双楼、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和“干部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工作有生气、企业才有名气”、“矿兴我兴,矿荣我荣,矿退我耻,矿衰我穷”的团队精神,以具有双楼特色、健康、向上、和谐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创建双楼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健全制度,强化培训,打造本质安全职工队伍。

1、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为本质安全创建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是认真对照国家、上级部门及集团公司安全管理要求,对矿井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细致地梳理,进一步进行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举报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等,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符合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的要求,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是实行科学管理,加强现场指挥,强化跟值班管理人员的责任,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抓住细节,盯住薄弱环节,消灭管理死角。

三是加强班组建设,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实到班组。

制定班组长任职标准,将班组长工作经历纳入各级管理人员选拔的前提,提高班组长的素质。

矿每年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班组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基层班组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跟踪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与经济挂钩,实施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津贴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各项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做到管理无缺陷,工作无失误,安全无事故,追求管理和制度的本质安全。

2、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追求人的个体本质安全。

一是加强培训师资建设,规范培训教训,做到培训计划、机构、基地、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档案、制度“九落实”,创新安全教育方法,拓宽安全教育形式,积极推广以区队、班组为单位,成建制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二是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加强学历教育,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采矿、机电、通风、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储备充足专业技术人才。

强化工人技师、高中级工的培训,提高职工技术层次。

三是结合安全生产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好职工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班前十分钟和安全活动日,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案、每月一课、每季一考等安全教育活动,以考促学,提高职工的安全教育效果。

四是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矿性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增强岗位的竞争意识,在职工中营造“学理论、比技术”的强势氛围。

五是严格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及上级安全管理人员选拔标准,选拔任用安全管理人员,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六是扎实做好干部职工上岗安全资格的培训与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按时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上岗安全资格培训和复训,确保每位干部职工做到持证上岗。

七是强化“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八是严格执行徐矿司党[2004]58号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三违”治理,层层明确“三违”治理目标任务,把完成“三违”治理指标作为衡量干部安全履职重要标尺,增强治理“三违”的责任心。

九是严厉打击“三违”治理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对“三违”治理弄虚作假、打击报复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提高治理“三违”工作质量。

十是积极组织开展无“三违”班组、无“三违”区队创建活动,鼓励“三违”治理创新,定期对“三违”治理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干部职工遵章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无论在任何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实现人的个体本质安全。

(三)科技攻关,推动创新,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1、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安全生产难题。

针对矿井逐步向深部延深开采的实现情况,在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同时,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对深部围岩支护、矿井热害治理等开展专项科研攻关,逐步掌握深部热害、矿山压力等变化的规律,制定出解决采掘工作面降温、巷道变形等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安全生产条件和不利因素,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

2、坚持技术创新,提高矿井综合抗灾能力。

把装备更新与创新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开展技术革新和小发明、小创造等创新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科技技术成果在安全生产的应用,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和综合抗灾能力。

3、加强劳动力保护,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严格按集团公司核定下井作业人数合理组织生产。

从减轻职工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对远距离的采掘工作面,积极推广采用猴车、人行车等机械运送人员上下班设备。

对在井下高温地点的采掘区队,逐步推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严格控制加班延点,保证职工身心健康。

(四)加大投入,更新装备,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本质安全装备水平,是创建本质安全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