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566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docx

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有学者撰文指出: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

A、向西方学习

B、巩固清朝统治

C、救亡图存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成立强学会

C、成立保国会

D、《中外纪闻》的发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签定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公车上书

D、组织强学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是()

A、建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颁布《定国是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西方一些史学家用“西方冲击中国全面革命之序幕—中国反应的模式”研究中国近代史,下面示意图B处应为()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戊戌变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万国公报》的创办

B、公车上书

C、维新团体的形成

D、强学会的成立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A、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陈独秀

B、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D、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二西岸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1)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2)阅读材料二,概括胡适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3)在提倡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从1898年6月开始,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

政治上,精简机构,裁撤冗官,取消旗人特权;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请回答:

(1)这次变法的名称是什么?

主要领袖是哪两位?

他们是哪个阶级的代表人物?

(2)变法是由哪个政治派别发起的?

该派别的政治团体是什么?

(3)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和对顽固派势力冲击最大的变法措施分别是哪条?

(4)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

……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二中,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请问具体指的是哪三民主义?

(1分)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进行了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

简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中反映出了康有为等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光绪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发起了什么运动?

材料三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

该事变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观察表一与表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上述变化的原因。

深圳被誉为“开放之城”、“创新之都”得益于新中国历史上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哪一政策?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众多仁人志士积极探索,历经曲折,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事件是什么?

在近代化进程中,美国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的政策是什么?

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不能为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的皇帝是谁?

三民主义中除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外还有哪一个主义?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举出新文化运动中两面旗帜及代表人物?

(请举两位人物)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观察如图:

请回答:

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图一所说事件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

请对该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图三所反映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