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834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品复习考案6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案[6]必修二 第一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2017·山东枣庄高三期末)一批小麦种子中Aa∶AA=2∶1,将它们自交2代后,AA、Aa、aa的比例分别是( A )

A.、、  B.、、

C.、、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AA∶Aa=2∶1,AA占,Aa占,它们自交1代后,子代AA占+×=,Aa占×=,aa占×=;自交2代后,子代AA占+×=,Aa占×=,aa占+×=。

2.(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多瓦夫兔毛色有黑、灰、黄、白,分别由基因PA、PB、PC、PD控制,某兴趣小组为确定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取多只各色纯合个体分别与其他毛色纯合个体杂交,并形成6组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有2组为灰毛,有1组为黄毛。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A.PA分别对PB、PC、PD显性

B.该种群决定毛色的基因型有6种

C.PA、PB、PC、PD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不同

D.基因型为PAPB与PCPD个体杂交,子代毛色有3种

[解析] 由于杂交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有2组为灰毛,有1组为黄毛,所以可判断PA分别对PB、PC、PD为显性,A正确;该种群决定毛色的基因型有4+3+2+1=10种,B错误;PA、PB、PC、PD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属于复等位基因,C错误;基因型为PAPB与PCPD个体杂交,子代毛色只有黑毛和灰毛共2种,D错误。

3.(2017·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小麦的抗病和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无芒和有芒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抗病无芒和感病有芒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抗病无芒,F1自交获得F2的性状比例为9∶3∶3∶1。

给F2中抗病无芒的植株授以感病有芒植株的花粉,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B )

A.16∶8∶2∶1B.4∶2∶2∶1

C.9∶3∶3∶1D.25∶5∶5∶1

[解析]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和感病有芒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抗病无芒,说明抗病无芒为显性性状,则F2中抗病无芒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Ab∶AaBB∶AaBb=1∶2∶2∶4,其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a∶aB∶ab=(2/3×2/3)∶(2/3×1/3)∶(1/3×2/3)∶(1/3×1/3)=4∶2∶2∶1,所以抗病无芒的植株授以感病有芒植株aabb的花粉ab,后代的性状分离比=4∶2∶2∶1,故选B。

4.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摩尔根最早能够推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B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F1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果蝇,且雌雄比例为1∶1

D.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后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解析]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且雌雄比例为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为显性性状,不能推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杂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都具有该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果蝇,且雌雄比例为1∶1,该结果不能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项实验是一个测交实验,是用来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推断的正确性,但不是最早推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

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

由此可以推测( C )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解析] Ⅱ片段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男性女性是一样的,A错误;Ⅱ片段是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可能等于女性,B错误;Ⅲ片段位于Y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C正确;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错误。

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

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

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C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显性性状在雄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隐性性状在雌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假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B,控制非芦花的基因为b,则F1中芦花雄鸡能产生ZB、Zb两种配子,非芦花雌鸡能产生Zb、W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F2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F2中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ZBZb,杂交后代中只有ZbW为非芦花鸡,占1/2×1/2=1/4,芦花鸡占3/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非选择题(64分)

7.(10分)(2017-2018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表示某个家蚕体内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只表示了两对染色体)。

请据图回答:

(1)图甲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__。

(2)图乙是不是图甲直接形成的子细胞,__不是__,判断的依据是__图甲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与图乙不同__。

(3)若图乙所示细胞没有发生基因突变,而1、2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分别是A和a,可推断之前发生了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__。

(4)研究表明,雌性家蚕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染色体的交又互换。

雄性家蚕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通常可形成数量不等的四种配子(两多两少),但是若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位置相距很远,则可形成比例近似1∶1∶1∶1的四种配子,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相似。

现有基因型为AABB、aabb的家蚕品系,两对基因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请以这些家蚕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验证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很远(用文字描述)。

 方案一:

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取F1雄、雌性个体相互交配,若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则证明家蚕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很远

方案二:

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取F1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正、反交,若F1(♀)与aabb(♂)的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而F1(♀)与aabb(♂)的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则证明家蚕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很远(只要求答出一种方案) 。

8.(18分)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A、a遗传因子控制),抗锈病和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遗传因子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均独立遗传。

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丙)。

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丙的遗传因子组合是__AaRr__,丁的遗传因子组合是__aaRr__。

(2)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AR、Ar、aR、ar__。

(3)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1/2__。

(4)写出F2中抗锈病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__RR∶Rr=1∶2__。

(只考虑抗锈病和感锈病一对相对性状)

[解析] 

(1)由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丙),判断毛颖、抗锈病为显性性状,亲本甲、乙的遗传因子组合分别是AArr、aaRR;丙的遗传因子组合是AaRr;由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图判断丁的遗传因子组合是aaRr;

(2)因为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因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AR,Ar、aR、ar四种;(3)丙的遗传因子组合是AaRr,丁的遗传因子组合是aaRr,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1-(3/4×1/2+1/2×1/4)=1/2;(4)由于只考虑抗锈病和感锈病一对相对性状,即Rr×Rr,故F2中抗锈病病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为RR∶Rr=1∶2。

9.(18分)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如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

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存在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

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

(1)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Ⅱ-1__片段。

(2)大麻雄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中的__Ⅱ-1和Ⅱ-2__片段。

(3)现有抗病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除第

(1)小问外的哪个片段作出相应的推断。

(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__如果子一代中的雌雄株中均表现为多数抗病、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I片段。

如果子一代中的雌株均表现为抗病,雄株多数抗病、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段。

__。

(4)若通过实验已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2片段,想通过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代中雄株表现型为__不抗病__,其基因型为__XbY__。

[解析] 

(1)雌雄个体中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因此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特有的片段,即Ⅱ-1片段。

(2)Ⅱ-1和Ⅱ-2片段无同源序列,因此不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

(3)现有抗病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杂交后,根据后代性状比例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4)可选用亲本XbXb和XBY杂交,后代雄株XbY均不抗病,雌株XBXb均抗病。

10.(18分)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

他和其他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

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P    红眼(雌)×白眼(雄)

         ↓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支持__(填“支持”“不支持”)萨顿的假说。

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

__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__,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

(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

(2)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

以下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